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0897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文档格式.docx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文档格式.docx

  “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  基本概念:

  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主要形式:

  “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

  1、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

  2、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年生长量高0.2多米,多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

  3、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

  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

  (三)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  “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模式。

  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营房。

实行人厕、沼气、猪圈三结合,圈下建沼气池,池上搞养殖,除养猪外,圈内上层还放笼养鸡,形成鸡粪喂猪、猪粪池产沼气的立体养殖和多种经营系统。

  特点是:

  以土地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结合的配套发展和良性循环体系。

  好处:

  “一净、二少、三增”,即净化环境、减少投资、减少病虫害,增产、增收、增效。

每年可增收节支2000元-4000元。

  1、21世纪的生态农业模式农业观光园  20世纪末,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各地、市、城郊及乡镇结合自己的农业特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相继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面积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这些园区内,主要栽植果树优良品种、稀有蔬菜和新潮花木,在绿化设计和道路规划方面遵照了园林的规划原则与要求,有的还设立了一些园林艺术小品和其他娱乐服务设施。

整个园子除生产农副产品之外,还可供人们参观游览,这就是农业观光园的雏形。

  城镇居民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纷纷开始向往“回归大自然”的休闲、恬静生活。

每逢周末和假期,都不约而同地去寻找绿色空间和清新的娱乐场所,以领略、感受、体验田园和乡村的朴实生活,从而获得紧张工作之后的恬静和放松。

另一方面,一些居民也渐渐厌倦了游历名山大川后的旅途劳累,且常有“看景不如听景”的遗憾,于是就自然而然地瞄上了距离比较近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而这些园区也非常乐意接纳游人,既可处理产品,又可获得一笔非常可观的门票收入,且可以借游人之口做活广告,传播既快又易为人接受,比在广播、电视上做广告更经济实惠。

这样,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很自然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类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我们将之称为农业观光园。

  由此可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属于农业生产的一种体制创新。

它既是现代园林发展应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观光农业的一种形式。

它的显着特点是以金融资本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为目的,重点突出参与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充分体现农游合一性。

  2、农业观光园的类型  目前,农业观光园的类型划分尚无统一标准,各地大都是结合各自的主营项目和地方特色来划分和命名的。

这里根据农业观光园的应用特点将其分为三类。

  观光农园以生产农作物、园艺作物、花卉、茶等为主营项目,让游人参与生产、管理及收获等活动,并可欣赏、品尝、购买的园区为观光农业园。

它又可细分为观光果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圃)、观光茶园等。

如北京的朝来农艺园、河南省濮阳市的世锦花木公司等。

  农业公园把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旅游、休闲娱乐和园林结合起来的园区称为农业公园。

这类园在休闲、旅游、度假、食宿、购物(农产品)、会议、娱乐设施等方面比较完善,注重了人文资源和历史资源的开发。

是一种综合性的农业观光园。

如湖北宜昌的旅游型景观农业区、四川的九寨沟、浙江义乌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河南省濮阳市的中原绿色庄园等。

  教育农园,既兼顾农业生产、农业科普教育,又兼顾园林和旅游的园区可称为教育农园。

其园内的植物类别、先进性、代表性及形态特征和造型特点等不仅能给游园者以科技、科普知识教育,而且能展示科学技术就  是生产力的实景;

既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陶冶人们的性情,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从而达到娱乐  身心的目的。

如深圳的世界农业博览园、上海孙桥的现代农业开发区、河南省郑州市陈寨村的特色植物展示园  等。

  3、农业观光园发展的必然性  农业观光园是农业高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进入2l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  休闲、度假等方向。

农业观光园的出现,就等于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人类生存和需求创造了更好的、更易适应的环境条件。

如我国台湾省的观光农业位居世界领先地位。

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台湾省借助“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企业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和农村生态自然化”的措施,形成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相结合,平衡发展的“三生观光农业”,从而解决了农业萎缩、农产品过剩、外国产品向台湾倾销等一系列问题、农业生产水平迅速提高而位居世界前列。

  农业观光园是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

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集约化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传统农业的一家一户分散、高耗、低效且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和生产形式已渐渐不适合现代农业的要求,农民迫切希望有一种快速、低耗、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出现,农民也迫切需要在资金、信息、科技方面得到支持与引导。

农业观光园的出现,不仅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示范,而且也吸引了城市居民到此一游。

城市居民到农村乡间旅游观光,会带去大量的科技思想、市场信息和文明生活方式,既可促进农民素质提高,也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农业观光园内的高效农业也能吸引城镇居民到此投资,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此外,这还能促进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观光园是旅游事业朝向生态旅游发展的产物,是旅游业发展创新的一种新形式。

它开辟了新的旅游景点,满足了人们对旅游的新追求。

长期居住在现代化高密度、高层建筑区,整天为污染的城市空气和呆板且无情趣的城市景观所困扰的现代市民,为了缓解紧张工作带来的精神压力和抑郁,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多选择外出旅游放松一下自己。

但各大主要景点一则是距城市较远,多为高地,不方便带老人或孩子;

二则是人员暴满,影响清静放松的情趣;

三则是门票也相对较高,使人望而却步。

因此,他们(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多转向选择能亲近和感受的田园风景区。

故此,农业观光园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如北京1998年各类农业观光园年接待游人378.72万人次,河南省濮阳市2000年各类农业观光园共接待游人20万人次。

  农业观光园也是21世纪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是一种新的园林形式。

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是将园林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即向生态园林方向发展。

园林已开始从城市向城郊和乡村漫延,与农业紧密相结合,逐渐形成园林化的农业,农业化的园林。

人们生活在园林化的环境中,耕作在农业化的园林中。

这对改善生存和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业观光园的改善生态和保护环境的巨大作用,也符合西部农业大开发的主导思想,可作为我国西部农业大开发的参考和借鉴模式。

  4、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据专家预测,进入2l世纪,农业是重要的娱乐产业(观光农业)。

农业观光园作为观光农业的主体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农业观光园设计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有机农业产业回归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符合自然生态景观生成规律。

设计原则是因地制宜,以植物造景突出观光农业的特点;

造型简洁大方、新颖,富于诗情画意;

总体布局要体现小中见大,景中有景,使之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园林意境。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要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

在这里高新技术物化后将能充分显示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巨大威力,这也是每一个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和闪光点,是吸引游人的主要景点内容。

因此,设计时,应把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作为重要景点,尽可能地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观赏性及艺术性。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应纳入城市(镇)的总体规划。

要紧扣城乡融合的关系,力争做到田园中有城市,城市中有田园,同时按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科技、高品位的目标对现有园区进一步改造、扩建,或建设新的农业观光园。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应坚持多产业一体化方向。

农业生产过程、农家生活和乡土文化是农业观光园的主体,因此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与积淀,突出资源优势和特色,丰富内容。

园林规划设计和观赏植物造景如建筑、小品、配置和布局等是农业观光园的调味品,能唤醒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水平,旅游设施、项目和优质的服务是农业观光园的热点(卖点),规划中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对游人的科普教育、科技引导、生态保护意识的唤醒之目的,才能把农业观光园建设成为探索真理、祟向科学、宣传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

  5、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方向  现在,人们对农业观光园发展前景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已经认识到农业观光园是观光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规划、建设和使用它。

开发和经营中的短期意识问题、资源掠夺式开发问题、技术人员缺乏和农民缺乏技术培训问题等正在逐步扭转。

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方向是产业化、科技化、国际化。

农业观光园既是城市居民的乐园,也是农村农民的公园和增加收入的市场。

因此,农业观光园是一个多产业一体化的新的产业,是2l世纪新型的生态农业形式,具有权为广阔的发展前途。

  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概念说明  生态农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三个效益”的统一。

  简单地说,生态农业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农业。

它不单纯着眼于单年的产量,单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

  中国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业。

农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产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由“产量型”农业转向“质量效益型”农业,现在又开始迈进向生态型农业探索的历史发展新时期。

  生态农业-基本内涵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生态农业。

它不仅高度地函盖了各种先进农业的理论和模式,而且又使各种先进的理论和模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三个效益”的统  一,是农业理论和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突破。

  现代生态农业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八个方面:

  一是在现代食物观念引导下,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

  二是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吸收现代高新科技相结合;

  三是以科技和劳力密集相结合为主,逐步发展成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

  四是注重保护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

  五是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和普及科技成果应用;

  六是切实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七是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有利引导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经营;

  八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把农业和农村发展联系在一起,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生态农业-模式类型  生态农业模式的类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类型:

  

(1)时空结构型。

  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

具体有果林地立体间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

  

(2)食物链型。

  这是一种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的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

具体有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工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等。

  (3)时空食物链综合型。

  这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型的有机结合,使系统中的物质得以高效生产和多次利用,是一种适度投入、高产出、少废物、无污染、高效益的模式类型。

  生态农业-农业模式  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农业模式  

(1)北方“四位一体”能源生态农业模式  在一个150平方米的塑膜日光温室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

它把厌氧消化的沼气技术和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组合起来,充分利用太阳辐照和生物能资源。

  以辽宁省为例,其主要的技术特点是:

  ①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为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存栏猪8~10头,而年出栏量可达到18~20头。

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②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年产沼气提高了20~30%,总量超过300立方米以上,高效有机肥也增加了60%以上,年提供16立方米。

  ③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再考虑到使用优质沼肥,因而蔬菜产量可增加20~~30%,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

  

(2)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农业模式  其模式的基本内容是“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

通过沼气的综合利用,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大量的实践表明,用沼液加饲料喂猪,毛光皮嫩,增重快,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约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

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沼肥的年生长量高米,多长5~10个枝梢,而且植株抗旱、抗寒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

另外,每个沼气池每年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

作为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农业模式的发源地,江西省赣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县给全国提供了发展小型能源生态农业,特别是庭院式能源生态农业模式的思路。

  (3)西北“五配套”能源生态农业摸式  “五配套”能源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模式。

其主要内容是,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营房。

“五配套”模式以农户庭院为中心,以节水农业、设施农业与沼气池和太阳能的综合利用作为解决当地农业生产、农业用水和日常生活所需能源的主要途径,并以发展农户房前屋后的园地为重点,以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等为手段,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土地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副)、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结合的配套发展和良性循环体系。

据陕西省的调查统计,推广使用“五配套”模式技术以后,可使农户从每公顷的果园中获得增收节支3万元左右的效益。

多年的实践证明,各种能源生态农业模式为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广泛的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繁荣了城乡市场,日益恶化的农业环境得到改善。

  生态农业-原则  德国生态农业的几条原则  ①要求:

德国生态农业的要求是,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除虫剂、除草剂,使用有益天敌的或机械的除草方法;

不使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是有机肥或长效肥;

利用腐植质保持土壤肥力;

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

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控制牧场载畜量;

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

不使用抗生素;

不使用转基因技术。

  ②规定:

作为生态产品必须符合“国际生态农业协会(FOAM)”的标准,如产品如何生产,哪些物质允许使用,哪些物质不可使用等等。

生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其原料必须是生态的。

所采用的附加料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则允许部分附加料来自传统农业,但不得高于25%。

一旦使用了传统农业附加料,则应在产品中标明使用的比例。

只有95%以上的附加料来自生态的,才可作为纯生态产品出售。

某一企业欲加入“生态农业协会”,将其产品作为生态产品销售,必须经过3年的完全调整方可。

并由国家授权的检测中心对申请转入生态农业生产的企业进行检查,检查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此外也可不定期进行抽查。

如检查不合格,则要延长调整期。

  ③标识:

所有符合欧盟《生产规定》(注:

德国生态农业协会的标准高于欧盟的生产规定)的产品,允许标以生态标识。

统一的生态印章提高了德国生态食品的信任度和透明度,它给消费者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也为经营者带来了很好的收益。

  1999-2000年度,对150家生态企业的收益状况调查表明,由于生态企业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产品产量虽有所下降,但生态产品价格远高于传统农产品,故企业总利润及人均收入仍高于传统农业企业。

生态农业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土壤一直施用有机肥,并且采用轮作、间作种植方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土壤肥力,从长远利益来看,生态企业产品产量会逐渐高于传统农业。

  生态农业-存在问题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一)理论基础上不完备  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

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种组分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

  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要素之间的耦合规律、结构的优化设计、科学的分类体系,客观的评价方法方面。

这种研究应当建立在对现有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必须超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应当是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需要多种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需要建立生态农业自身的理论体系。

  

(二)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

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

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

但目前在生态农业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深入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三)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  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

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

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生态农业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在有些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农民缺乏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的主动性。

而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有时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子。

因为对于比较贫困的人口来说,食物安全保障可能更为重要;

但对于那些境况较好的农民来说,较高的经济效益,可能会成为刺激他们从事生态农业的基本动力。

  (四)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能适应要求  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服务与技术是同等重要的。

但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在一些地方,还无法向农民们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服务。

例如,信贷服务对于许多地方生态农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民们来说,盈利可能往往在项目实施几年之后才能得到,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服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以外,信息服务也是当前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有效的信息服务将十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要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另外,尽管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生态农业应当更趋向于开发一种机制,以使农民们自愿参与这一活动。

要想动员广大的农民自觉自愿、并能够自力更生地通过生态农业发展经济,能力建设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对于更为重要的基层农民来说,很少得到高水平的培训与学习的机会。

  (五)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  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在中国的许多农村地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目前生态农业的实际情况还不能满足之一需求,因为在一些地方,紧紧依靠种植业的发展,难以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益。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既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之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式,生态农业的发展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而其中,农业的产业化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中国生态农业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据估计,到2030年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