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一中135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试行)最终稿201305261039.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3068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5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丘一中135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试行)最终稿20130526103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任丘一中135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试行)最终稿20130526103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任丘一中135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试行)最终稿20130526103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任丘一中135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试行)最终稿20130526103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任丘一中135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试行)最终稿20130526103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任丘一中135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试行)最终稿201305261039.doc

《任丘一中135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试行)最终稿20130526103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丘一中135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试行)最终稿201305261039.doc(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任丘一中135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试行)最终稿201305261039.doc

河北任丘一中

“1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试行)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和新课改要求,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把培养德、智、健、情、逆五商兼高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着眼于“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基”的办学使命,尊重和落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群体动力学原理,通过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潜能,打造活力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减负与高效、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学生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学校发展与教师成长的有机统一。

二、基本原则

1、先学后教原则。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先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力所能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再修改生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知识上的重点难点得以突破,使学生对方法和规律真正掌握。

2、分层施教原则。

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中(包括导学案的预习、小组活动、当堂检测等)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所有学生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做到“无淘汰”。

同时,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导学案的设计、小组的划分等,都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基础的差异,选择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有层次”;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从而实现“无淘汰”。

3、高效低耗原则。

课堂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知识,培养和锻炼技能,因此教学必须做到高效低耗。

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必须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即每一节课所要传授的知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并能做到实际运用。

4、求同存异原则。

“求同”,即要尊重教学规律,继承我校优良的教学传统,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形成任丘一中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模式;“存异”,即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不同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彰显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

三、模式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郭思乐提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1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生本理念”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提出的。

该模式以信息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信息论强调人类对信息的掌握要通过建立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才能完成,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先学后教、反思总结。

“135”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是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合作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纲领,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为方向的课堂。

具体说明如下:

“1”是指突出一个主体,即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

“3”是指狠抓三个环节,即课前充分准备、课中有效实施、课后巩固提高。

“5”是指把握五个步骤,即课堂教学分五步推进:

①创设情境、引入问题;②小组讨论、合作探究;③成果展示、同学点评;④教师点拨、总结提升;⑤纠错反思、当堂检测。

根据教学内容、课型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对这五个步骤循环使用、选择使用。

自主课堂教学5步骤流程图

参与探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保障探究

分析引领

创设情境

资源提供

激发兴趣

组间交流

引导诱辩

捕捉亮点

点拨纠偏

巡视观察

记录问题及时收评下发讲解

引领构建系统强化

总结规律

设置悬念

构建知识树或思维导图

会思考善倾听能表达

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并会质疑

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完成导学案

组长生成小组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设计课堂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限时完成检测案中的题

师生反思总结共同提升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成果展示同学点评

教师点拨总结提升

纠错反思当堂检测

四、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

坚强的领导是课改顺利推进的组织保障。

为此,学校成立了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赵顺忠校长任组长,各位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处室和年级主任等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小组和一个课改推进办公室:

①“导学案”编制小组。

组长孟广涛,副组长邓满囤,负责组织优秀教师编制“导学案”;负责检查指导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负责对家长进行培训。

②班级小组建设小组。

组长张贵永,副组长董志恒,负责指导班级学生小组建设;负责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进行培训;负责创新和改进学校的自主管理。

③宣传服务小组。

组长杨留圈,副组长孙香花,负责对教改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报道;提供财务支持和组织保障。

④后勤保障小组。

组长郝福龄,副组长刘满仓,负责教改所需硬件的全面后勤保障。

⑤各年级级部具体实施小组。

组长各年级主任,副组长各年级副主任,具体组织课改班级的各项活动;对课改班级进行日常工作的全面管理。

⑥课改推进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毕景辉,副主任郑善昌、邓满囤。

主要任务是组织各项课改活动及培训;指导全校课改工作;选树先进典型并予以推广;不断总结改进完善。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构建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保证教学目标高质量完成以及教学相长的迫切需要和途径。

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老师们要努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积极创建两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断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伦理关系:

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应以尊重、民主、发展为原则。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素。

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这种尊重不仅表现在对学生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还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尊重学生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欣赏的前提是爱,它充满着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期待。

在教师欣赏的目光中,学生可得到一种安全感,老师的喜欢和信任,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学习、成长、生活的重要条件。

在教师欣赏的目光中,学生能够得到激励,会产生一种无穷的力量去战胜困难,这种力量是其它任何力量取代不了的,它要比教师给予的其他帮助更有效。

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2)情感关系:

师生情感关系应建立在师生全面交往的基础上。

尊师爱生是良好师生情感关系的基础。

“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心,相信学生的潜力。

教师要通过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尝教学成功的喜悦,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策略,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厌恶学习到热爱学习。

教师还要通过完善个性,展现教师个人魅力,来优化师生情感关系,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热爱,就得有内在的个人魅力,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增强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完善自己的个性,教师得到学生的真心爱戴,学习就会变成一种和谐、愉快、充满感情交流的过程。

3、高质量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总抓手,是自主合作课堂有效推进的关键之一,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路线图”,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

为切实做好导学案编制工作,学校成立各学科导学案核心编写组,集中我校优秀骨干教师,利用寒暑假集中编制新学期的各科导学案,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导学案”编制小组对此要高度重视,超前谋划,精心组织,严格把关,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导学案编制工作。

4、下大力抓好班级小组建设

小组是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载体,小组建设是开展合作学习的保障,也是高效课堂模式成功的关键。

班主任、科任教师应该协调配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小组建设:

(1)做好小组划分。

小组划分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应以“优势互补、民主集中”为原则,合理规定人数,充分考虑学生基础、性别、个性、爱好等多方面因素,小组同伴应该能做到“同伴互助”、“同伴互学”、“同伴激励”,做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2)细化小组分工。

班主任精心组织推选每个小组的行政和学习组长,培养得力助手,合理调配组员,培养合作氛围,落实“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管理模式。

科任教师要和班主任一起做好小组建设工作,针对小组成员的特点对小组各个成员进行角色定位,让不同学生担任不同学科的科研组长,积极参与管理。

学习组长负责组织全面的自主学习。

(3)阶段性做好小组调整。

每学期期末考试后,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考试具体情况和一个学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调整,使小组结构更为合理。

(4)合力打造“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良好氛围。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意识,即学生要发自内心的想学、乐学、积极参与管理。

因此,学校、年级、班级合力打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氛围十分关键。

班主任应该着力打造特色班级文化,以外在的环境促内在的精神,营造积极思考、讨论,主动学习、自主管理的班级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之形成习惯。

科任教师要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与班主任的引领保持一致,出谋划策,齐抓共管,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和能量。

各科任教师还应该协调学生完成“导学案”及补偿练习的时间,防止出现学生课下负担过重的情况,年级组应做好监控协调工作,以确保学生能长时间保持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课改实施氛围。

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和宣传培训,最大限度赢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5、认真搞好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

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

学校有关处室、各年级组、各备课组要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按照学校关于“135”高效课堂模式关于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有关要求,切实落实好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各个环节,确保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常态化、高效化。

6、建立完善配套评价奖励机制

评价奖励机制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长期顺利推行的保障。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其评价机制也应有所不同,学校有关处室和年级组要结合实际,制定并不断完善符合高效课堂模式的评价奖励机制。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侧重过程动态评价,使评价机制更合理、更科学,使管理民主化、科学化、人性化,注意多元性、引导性、激励性,培养学生积极自主的团队学习精神。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评价教师的角色站位、教学基本功、导学案设计、组织自学、教师讲解与点评、教学效果等方面,侧重过程性。

7、加大学习培训和总结推广工作

培训是高效课堂模式顺利推行的前提。

学校各有关处室和各年级组要把培训考试作为首要任务,下大力组织好,努力做到不培训不上岗,培训考试不合格不上岗。

要切实做好备课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小组长、全体学生及学生家长等各个层面和导学案编制、小组建设、集体备课等各项内容的学习培训工作。

要认真做好阶段性研讨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现典型及时推广。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学校和各年级尤其是起始年级要分别召开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向教师、学生、家长宣传解读该实施方案。

(2)学校要建立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纵向的分学科的培训计划,做好校本教研,尤其要在导学案编制方面认真学习借鉴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个学科新授课、习题课、讲评课等不同课型的“1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导学案的编制提供重要遵循,以此保证导学案编制和集体备课的高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