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的副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30364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8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压氧的副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压氧的副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压氧的副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压氧的副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压氧的副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压氧的副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压氧的副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压氧的副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压氧的副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临床表现】

中耳气压伤多发生在第一次进行高压氧治疗的病人。

加压时常见并且较减压时症状明显。

绝大多数病人均发生在升压初期,当鼓膜内外压力差在1.3~4.0kPa(10~30mmHg)之间,主要表现鼓膜内陷,病人感觉耳堵、胀、听力减退。

当压差达7.8kPa(60mmHg)时,除鼓膜内陷外,鼓定的粘膜充血、鼓膜充血、耳痛。

当压差达到1.3kPa(1.00mmHg)时病人感耳堵、耳鸣、剧烈耳痛,难以忍受,鼓膜有广泛充血,鼓室内有渗出液。

当压力差越过 

15.6kPa(1.20mmHg),可造成鼓膜破裂。

鼓膜破裂时病人突然听到一声巨响,耳痛及听力同时消失,耳内有一膜温热感觉(系血液流人鼓室和乳突小房),接着有血性分泌物从外耳道流出。

中、轻度病人的耳痛、耳堵、听力差一膜持续2~3天,偶尔可伴眩晕及耳鸣。

高压舱减压时,由于外界压力逐渐降低,鼓室内压力相对的增高,鼓膜向外膨出,病人的双耳听力逐渐减退(听外界声音越来越少)同时耳内发胀及充塞感觉,当鼓室压力超过外界1.3kPa(10mmHg)以上时鼓室内气体可冲开咽鼓管口排出,病人听到气体逸出的水抱音和鼓膜复位声,同时双耳胀感消失,听力恢复,一般不会引起疼痛,然后随船压继续减低而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舱压减到零。

但由于上述病因引起咽鼓管口堵塞,影响鼓室内气体逸出,当鼓室内压力高干外界2.0kPa(15mmHg)以上时,病人会出现耳痛、耳鸣、听力减退。

【诊断】

有鼻咽部急慢性炎症病史;

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或潜水、沉箱作业时,耳痛发作;

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破裂、渗出等。

一般确诊不难。

【治疗方法】

1.一般有耳痛及听力减退,鼓膜充血者可以暂停高压氧治疗,休息2~3天,用1%麻黄素溶液滴鼻。

待症状消失,鼓膜充血改善,再酌情继续进行高压氧治疗。

2.鼓膜穿孔病人可先清除外耳道分泌物、血痴,然后松松绪一消毒棉球,外耳盖一纱布,保持干燥,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停止高压氧治疗。

若病情急需,也可以继续进行,但加减压速度要缓慢。

【预防方法】

1.进舱前应对病人,特别是新病人进行宣讲。

向病人讲清楚,在加、减压时,应不断作吞咽动作或咀嚼食物(口香糖等)或少量饮水。

耳痛、耳堵时可捏鼻鼓气。

2.可将新病人安排在老病人旁边,请老病人协助指导新病人。

3.婴幼儿、精神病病人、有意识障碍不能主动作调压动作的病人,在加、减压时可不断向病人口内滴少量水或饮料,让病人吞咽,但应注意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不能采用。

4.减慢加压速度,特别是在0.01~0.03Mpa期间升压尤其要慢,每分钟压力增加不应超过0.001~0.005Mpa。

同时让病人做调压动作,通气成功再加速升压。

如捏鼻鼓气仍不能解决通气。

可将舱压减去0.01~0.02Mpa,再做调压动作,通气成功可继续升压,否则只能从过渡舱减压出舱。

5.意识障碍(昏迷)、不能配合、且可疑或肯定其咽鼓管不通畅,但又必需进行高压氧治疗者,可事先做鼓膜切开术。

鼓膜的切口可使鼓室内外气体自由通过,在加压、减压时不会造成鼓室内外压力差,可避免中耳气压伤发生。

鼓膜上的手术切口平直,便于以后愈合,不会出现很大瘢痕,可避免影响听力。

(二)、鼻旁空气压伤

人体共有4对鼻旁窦(副鼻窦)包括:

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系颅骨前部不规则的空腔,窦的四壁的骨膜上均被覆有粘膜。

每个鼻分窦均有狭小的通道与鼻腔相通,以便引流鼻旁窦内的分泌物(图12—2)。

图12-2鼻旁窦(副鼻窦)解剖投影位置

感冒、伤风、鼻炎等引起鼻咽部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

鼻咽部的息肉、淋巴组织增生,造成鼻旁窦通道堵塞。

由于耳旁窦的通道堵塞,加压时外界压力升高,气体不能经过通道进入窦腔,鼻旁窦腔内是负压(与拨火罐相仿),窦腔壁上的粘膜血管扩张、粘膜充血、水肿、渗出增多,严重时可以渗血。

主要表现头痛,上颌窦病在面颊部,额妾病在前额,筛窦痛在耳根部,蝶窦痛在枕部及眼后(图12-2)。

检查可发现鼻腔内有分泌物或血性分泌物。

根据病史,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时诱发的头痛,鼻腔内有分泌物或血性分泌物,可确诊。

【治疗】

与中耳气压伤相似,主要以消炎、休息为主。

可用1%麻黄素溶液滴鼻。

三、肺气压伤

【病因、清理】

肺通过气管、喉、鼻咽腔与外界相通。

在这个通道上只有声带可以开关。

加压时若声带关闭,会造成外界压力大于气管和肺内压力。

由于胸壁非常坚固,承压能力很大,故不会造成气压损伤。

肺的气压伤只见于潜水员、沉籍工作人员、进行高压氧治疗的病人在减压过程中不适当的屏气、咳嗽、抽搐(癫痫大发作、脑型氧中毒)使声带闭死,造成气管和肺内压力大干外界压力。

由于肺组织的承压能力较差,当肺内外的压力差大于10.6kPa(80mmHg)时,肺组织会过度膨胀,导致肺泡壁、血管、间质撕裂而发生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若气体进入破裂的血管会造成气体栓塞。

1.气胸 

病人突然胸部刺痛,呼吸时加剧,持续性咳嗽、憋气、紫绀、呼吸急促。

体检可发现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叩诊呈鼓音,语颤减低,呼吸音消失。

双侧气胸紫绀会更加明显,呼吸困难严重。

2.纵隔气肿 

只能靠胸透和胸X线片诊断。

纵隔内的气体会从颈两侧逸到皮下,形成皮下气肿。

颈及前胸皮肤肿胀、触之有捻发感(握雪感),并有捻发音。

一般皮下气肿多在病人出舱后逐渐发生,显著时才被发现。

3.气体栓塞的临床表现,视栓塞的部位,栓塞在脉内出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栓塞在脑内血管,则出现脑梗塞的定位体征(如偏瘫等);

栓塞在肾血管会出现腰痛、血尿;

栓塞在冠状动脉会出现急性心肌梗塞。

①潜水、沉箱、高压氧舱内人员减压过程中不自主的屏气史,②减压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胸痛、胸悠、气短、偏瘫等症状;

③有气购或其他脏器栓塞的临床表现工④X线检查发现气胸、纵隔气肿等。

1.立刻停止减压,稳定舱内压力。

迅速对病人进行全面检查及紧急处置。

对已放漂出水的潜水员应立刻打涝上船(岸),并立刻检查、处置。

(1)病人声带痉挛,应立刻进行气管插管、切开或环甲膜穿刺,保证气管通畅。

(2)对张力性气胸、胸腔气体过多、肺被压严重、呼吸困难者可于气胸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上,用粗针头插入胸腔放气,并保留,然后减压出舱。

(3)出舱后气胸病人按常规处理,停止高压氧治疗,待气胸痊愈再根据病情考虑是否恢复高压氧治疗。

2.气体栓塞

(1)气胸合并气体栓塞病人,在舱内处置好声带和气胸。

立即进行再加压治疗。

(2)单纯气体栓塞可处理好声带后,立即进行加压治疗。

参考“气栓症治疗”。

减压病

减压病是一种因环境压力降低过快而引起的疾病。

本病系法国的Triger首先报道,1878年PaulBert经动物实验证实本病系减压速度过快造成的,组织内所出现的气泡主要成分是氮气。

此后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观察,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本病的名称很多,如沉箱病、潜涵病、潜水性瘫痪、气泡栓塞症、气压病、屈肢症等。

目前统称减压病。

①潜水作业时因事故出水过快;

②潜艇人员水下出艇(水下脱险或出艇执行任务)上浮出水过快;

③沉箱、隧道作业人员减压不规范(减压过快);

④加压舱或高压舱内工作人员减压过快;

⑤飞行员高空失事,机舱破坏漏气,压力突然降低;

③近年来沿海地区渔民,不规范的潜水有大量减压病发生。

1.组织内气泡的形成在高气压环境下工作,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同时从肺泡弥散到肺毛细血管血液中,随血流运送到周身组织,经组织的毛细血管再弥散到组织、细胞并溶解在组织、细胞内。

环境的压力越高,停留的时间越长,溶解在组织、细胞内的氮气越多,这个过程称氮的饱和过程(参考“氮气的饱和规律”),经一定时间氮在体内达饱和状态。

当环境压力降低时,由于外界氮气分压低于体内氮的分压,溶解在体内多余的氮气,必须慢慢弥散到毛细血管血液内,随血流运送到肺、再弥散到肺泡,呼出体外。

这个过程称脱饱和。

氮的脱饱和与氮的饱和过程相同,需要一定时间。

虽然氮的脱饱和过程有过饱和安全特性(经大量实验已经证实氮的过饱和安全系数为1.6~1.4:

1),但是,如果减压速度过快,超出了过饱和安全范围,溶解在组织内的氮气,不能继续保持其溶解状态,游离出来,在体内形成气泡,造成减压病。

气泡的产生速度很快,几秒钟或几分钟即可形成。

根据物理学的规律,液体中的气体从溶解状态游离出来形成气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该气体必需处于过饱和状态。

此外,还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静水压力:

组织液、淋巴液、血液内的过他和的氮气分压必须大于静水压力,才容易形成游离的气泡。

血管内的静水压力大致等于血压与氮气分压之和。

动脉内血压较大,而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血压较低,所以减压病的气泡多发生在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2)液体的表面张力:

气泡形成过程中必须克服液体的表面张力,在体液中以脑脊液和淋巴液的表面张力较低,所以在淋巴管内较易发生气泡。

(3)机械震荡:

震动、剧烈活动会加速气泡在肌肉、肌位、关节囊、韧带、筋膜等组织形成。

(4)其他:

如需要有气泡形成的核心—气体核。

有人认为在组织内即存在气体核。

2.气泡易发部位 

气泡可以出现在细胞内、组织、淋巴和血液内。

①细胞内气泡多见于脂肪细胞。

细胞内气泡体积可以很小,也可大到将细胞胀破;

② 

组织内气抱,好发于氮溶解较多,血循环较差,氮脱饱和较困难的组织,如脂肪、肌腱、韧带、关节囊、黄骨髓、脊髓及神经髓鞘等部位;

③淋巴管内;

④组织液、脑脊液、关节腔液、眼房水及玻璃体液、内耳的淋巴液等;

⑤血管内气泡,一般先出现在静脉系统和毛细血管内。

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内的气泡积累到一定量,可以经肺进入动脉系统。

严重减压病时,也可见到气泡直接出现在动脉系统内。

3.气泡的致病机理

(1)机械压迫:

充满气泡的血管,尤其是动脉会发生扭曲、痉挛、栓塞,可引起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出血和梗塞。

血管内气泡会使外围阻力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微循环内的气泡会使血流缓慢、血液瘀滞,微循环功能障碍。

组织内气泡还会不断增大,主要因为组织内溶解的氮气张力大于气泡内的氮分压,故组织内溶解的氮气会不断地向气泡内弥散。

气泡体积不断增大,其机械压迫作用逐渐增强。

(2)气泡的表面活性作用:

Harrey等(1944年)、PhilP(1972年)以及Richter(1978年)先后用显微镜观察减压病人体内气泡,发现在气泡的气一血界面上有一层约20nm厚的电子密集层,有人称之为嗜清膜。

这层膜的结构众说不一。

有人认为是血浆蛋白;

有人认为是脂蛋白或球蛋白。

总之,这层蛋白分子在表面张力和电动力的作用下,分子排列顺序和性质发生了改变,产生了疏水特性,表面活性增强。

可以增强血小板的粘附力。

使得很多血小板集聚并粘附在气泡表面,然后释放出大量活性物质[包括;

5一羟色胺、肾上腺素、组胺、缓激肽、儿茶酚胺、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第IV因子等]。

这些活性物质可以收缩平滑肌,使小动脉和支气管痉挛;

刺激并加速血小板的聚集、粘附、裂解,释放出更多活性物质。

最终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4.脂肪栓子的致病作用 

脂肪细胞和其他细胞内的气泡体积增大后可以将细胞涨破,游离出来的脂肪颗粒和细胞残块,可以造成全身脏器栓塞。

肺栓塞(脂肪或气泡)后,肺细胞可以释放5-羟色胺、组胺、缓激肽、前列腺素、平滑肌活性因素(SMAF)等,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导致肺水肿。

【易发因素】

有以下因素存在时,机体容易发生减压病:

1.环境压力 

环境压力越高就越容易发生减压病,病情越严重。

2.暴露时间 

在高气压环境(工作)暴露时间越长,机体的氮气饱和越充分,组织内溶解的氮越多,发病率高,病情越重。

3.减压速度 

减压速度越快,越容易形成气泡,减压病的发生率越高,症状越重。

4.环境温度 

在高温环境中暴露,由于温度高机体血流快,组织血液灌注量大,组织的氮气饱和进程决。

减压时环境温度低,血流慢,血液灌注量减少,不利于机体氮气脱饱和。

因此,在高气压环境中工作(暴露)环境温度高,减压时温度低,都容易发生减压病。

5.体内二氧化碳分压 

组织内二氧化碳增多,可引起微循环痉挛,血流量减少,不利干氮气脱饱和。

体内二氧化碳潴留时容易发生减压病。

6.肢体活动强度 

在高压环境中强体力劳动可以增加血液循环县,组织代谢旺盛,二氧化碳增多,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可加速机体氮气的饱和。

减压时往往活动减少(安静等待减压),不利于氮气脱饱和,容易发生减压病。

7.个体因素

(1)年龄:

40岁以上的人因心血管功能逐渐衰退,不利于氮气脱饱和。

有人统计一组沉箱工作人员减压病发病率与年龄的关系。

20~24岁组300人,发生减压病40人(发病率1.33%);

30~34岁组257人,发病63人(24.5%);

40~44岁组230人,发病73人(31.7%);

50~55岁组236人,发病78人(33.l%)。

(2)身体素质差、患其他慢性疾病如:

慢性心肺病、骨关节炎症或损伤、大面积皮肤瘢痕、肥胖脂肪过多的人易发生减压病。

(3)精神状态:

精神紧张、恐惧、情绪不稳、激动、睡眠不足、休息不好、酒后容易发生减压病。

(4)初次进入高压环境容易发生减压病。

一般经过多次潜水或进高压舱,或经过潜水训练可以减少减压病的发病率。

【病理】

因急性减压病死亡病例尸检可见血管内有大块凝血,血管、心脏、大脑、脊髓、肝、脾、肠、肾、关节囊等组织内有大量气泡。

肺明显充血、水肿、出血、气肿及肺不张。

大脑及脊髓的损害比较严重,表现血管内有气泡、血管周围渗出、出血、瘀血、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水肿、变性、坏死。

慢性减压病死亡病例均死亡于脑、脊髓损伤后截瘫、继发褥疮、肺感染、营养不良、衰竭。

组织和血管内一般已见不到气泡,但也见过病后33天死亡的病人体内仍有气泡。

80%的病人在减压后3小时内发病,5%~6%病人在减压过程中发病,10%~15%病人在减压结束3小时后发病,少数病人24~36小时才出现症状,但尚未见超过36小时发病者。

常见的症状:

1.疼痛 

约有90%的减压病人有疼痛感觉。

疼痛可突然或缓慢发生,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以四肢及大关节最多见,酸痛、针刺样痛、深部钝痛。

病人常因肢体及关节剧烈疼痛、四肢只能保持屈曲位置以减轻疼痛,称屈肢症。

腹部疼痛明显提示病情严重。

2.皮肤搔痒 

是常见且出现较早的症状,系皮肤毛细血管内外气泡,刺激汗腺和神经末消所致,故痒在皮肤深层播抓不能解痒,并伴皮肤灼热感、虫爬感、出汗等。

由于皮肤微循环栓塞缺血和瘀血相间存在,所以,患者皮肤苍白区域和青紫区域相嵌存在而呈大理石斑纹状。

3.中枢神经系统 

减压病的症状中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约占1/4,以脊髓损伤较多见。

由于脑组织合脂肪量少、脑血流速快、血流量大、血液灌流好,故而减压病累及脑组织的少。

Hayashi报告176例减压病累及大脑的仅2例(1.1%)。

国内余长青(1994)报道302例减压病,累及大脑的4例(1.3%)。

但是,由于:

①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组织(白质)合类脂质较多,饱和过程慢,能溶解大量氮气;

②中枢神经系统某些部位(脊髓中段)由终末动脉供血,侧支循环差2、③中枢神经(大脑、脊髓)处于几乎密闭的颅腔和椎管内,脑组织致密,一旦有气泡产生易引起显著的压力增加;

④脑组织对缺氧非常敏感,被栓塞的部位容易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因此,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后果严重。

脊髓中段易发病(参考“脊髓疾病”)。

临床表现截瘫(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丧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单瘫;

单侧或肢体感觉障碍(麻木、针刺感、虫爬感等)。

大脑受累可感觉疲劳、无力、头痛、头晕、嗜睡、昏迷等。

内耳受损会引起眩晕、呕吐、眼震称前庭性屈肢症。

气泡累及视觉系统可发生失明,偏盲,皮层盲等。

4.呼吸系统 

咳嗽、胸骨后疼痛、胸部压迫感、呼吸困难等,称“气哽”。

呼吸系统症状在减压病中出现率为2%~6%。

5.循环系统重度减压病病人可以发生虚脱、心绞痛、心律紊乱、心功能不全及休克。

6.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等。

【临床分型】

1.根据病情轻重分型

(1)大多数临床工作者采用按病情分型

1)轻型:

临床表现仅累及皮肤、肌肉和关节的轻度疼痛。

2)中型:

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头痛、头晕、无力、恶心、呕吐、耳鸣、腹痛等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

3)重型:

出现神经、呼吸或循环系统损害的症状,如昏迷、瘫痪、呼吸困难、休克等。

(2)Kindwall(1977年)按病情把减压病分为二型。

1)I型(轻型):

病人仅有皮肤和肌肉、关节受累症状(屈肢症)。

减压病中的75%~90%均属轻型。

2)II型(重型):

有严重的神经、呼吸、循环系统损坏的表现。

重型病人约占10%~25%。

2.按病程分为

(1)急性减压病:

病程在两周以内。

(2)慢性减压病:

病程超过两周。

3.按病理分型在临床上还有人根据主要受损器官分为脑型、脊髓型等。

目前对减压病的分类仍无统一概念。

1.有潜水、沉箱、高压舱、加压舱工作史,有高空飞行突然失事(减压)的历史。

2.减压不正规。

3.减压出舱(水)3小时内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

4.辅助检查

(1)气泡的超声探测:

使用多普勒(Doppler)超声气泡探测仪,探测静脉血流内有无气泡存在。

这种方法不能测出组织内静止的气泡。

(2)骨扫描:

发病72小时后进行99Tc。

骨扫描可获阳性结果。

(3)X线检查:

减压病发病6~12个月后出现骨坏死等改变,X线检查才能发现。

故X线检查对急性减压病的诊断无价值。

5.诊断性治疗对诊断困难的疑难病可以进行加压治疗,如治疗有效,对诊断减压病可有帮助。

1.加压治疗是目前可以根治减压病的首选疗法。

一旦确诊不论病情轻重均应立刻进行加压治疗。

无加压舱设备的地方,对轻症病人可以使用高压舱进行再加压。

重病人则只能迅速转往有加压舱的医院。

转送伤员时最好使用恒压飞机,如系直升飞机应采取低空飞行,起飞降落要缓慢些,以免加重病情。

(1)治疗机理:

根据Boyle-Mariotte化定律,体内气泡的体积,随压强的增加而缩小,并可使气泡内的气体重新溶解在组织和血液内。

消除气泡对组织的压迫和对血管的栓塞,达到治疗目的。

再加压的压力和时间要适当,压力太小达不到治疗目的,压力过大,过长时间虽然会使气泡重新溶解,但也会增加组织的氮饱和量,为减压增加难度。

(2)加压治疗方案:

多年来根据大量的实验资料和临床经验,每个国家都制订了很多种方案,每种方案都有一定的适应证和优缺点。

方案具体规定了治疗压力、加压时间和速度、稳压时间、减压程序和时间以及呼吸气体的种类。

一旦选定了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不应擅自改变。

l)美国海军制订了八个方案 

如方案4(IVO2)(表12-l)。

美国的方案简明、易行,在减压的后期有一定时间改呼吸氧气,这样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增加疗效。

美国方案中针对重症减压病的治疗方案少,复发率较高。

表12-1美国海军加压治疗方案4

深度 

(m) 

时间

呼吸气体 

累计时间(小时:

分钟)

50

0.5—1.5小时

空气

1:

30

42

0.5小时

2:

01

36

32

3:

03

24

34

18

6.0小时

9:

35

15

15:

12

21:

37

9

11.0小时

32:

38

1.0小时

氧或空气

33:

6

34:

39

35:

3

36:

40

37:

0

2)前苏联方案 

前苏联制订了五个方案以及修改方案。

他们的方案多着重对重症减压病的治疗,对重症病人效果好,但由于不吸氧,故治疗时间长。

3)我国方案 

我国综合了美、苏方案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制订了我国的减压病治疗方案。

(4)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方案。

2)力争取尽早进行加压治疗:

特别是脊髓型减压病,过长时间的耽搁,会遗留下难以恢复的后遗症。

据统计病后2小时内开始加压治疗,治愈率可达98%~100%。

由于条件不具备延误的病人,也不应放弃。

3)治疗过程中严格按治疗方案执行,不能任意改变方案或自行设计方案。

曾有报道在治疗“气栓症”病人时,自行设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