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0122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6、是否熟练运用多媒体充分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

7、书写认真、整洁、美观,无错别字和不规范字。

目标

达成

1、训练题设计能把握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训练题符合学生实际,题目难度能做到循序渐进。

2、知识目标(学生回答问题和堂上练习情况);

3、能力目标实现情况;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情况。

反思

重建

能真实地记录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方法。

皇城一中生本互助高效课堂评价细则(100分)

评价指标

权重

得分

组织

1.小组分组。

有围坐学习小组呈现形式,克服后两排现象。

2.教学工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恰当,黑板展示字迹工整,利用率高,版面美观。

3.导学案。

问题设计科学有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

4.有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15分

自主学习

(10分)

1.“三维”学习目标恰当、具体、可测。

2.学生独学思考探究问题有主见,能总结提炼学习所得。

3.自主学习过程完整,不以教代学,先学后教落实有效。

10分

小组合作

(15分)

1.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明确,学生独学有反馈,对学有落实,群学有效率。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积极参与;

3.教师及时准确掌握学情,科学利用课堂小组团队评价。

交流展示

(20分)

1.课堂展示任务分配有序,全员参与,学习内容全覆盖,展示形式灵活多样,大展示、小展示100%。

2.学生敢说、敢问、敢互动,脱稿展示语言流畅,声音洪亮,表达精辟。

3.学生思维受阻、回答偏题、讲解不到位时,教师引导学生恰当点拨修正,及时补充完善。

4.课堂评价适时恰当,激励性、指导性强。

5.课堂预设与生成关系处理得当,利于知识把握和能力形成。

20分

点拨升华

(12分)

1.充分捕捉、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点拨升华注重对规律、方法及知识结构的归纳总结。

2.注重探究、创新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2分

当堂检测

1.课堂检测试题精选,兼顾差异,注重知识拓展创新,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及运用。

2.限时当堂完成,当堂反馈。

效果

知识掌握

(5分)

快速掌握当堂知识,课堂检测准确率高,知识目标有回扣、有落实,达成度好。

5分

能力形成

(8分)

学生发现问题、表述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等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力目标达成度高。

8分

情感发展

学生学习过程愉悦,生动有趣,思想情感积极向上,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总体

印象

100分

第_一_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丰富的图形世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并能够辨别出基本的几何体。

2、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3、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4、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

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5、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一些几何体进行切和截的过程,初步了解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理解截面的意义。

6、能够熟练地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

7、会根据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画出其主视图与左视图。

教学重点

1、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2、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1、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一些几何体进行切和截的过程,初步了解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理解截面的意义。

2、能够熟练地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

3、会根据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画出其主视图与左视图。

教学准备

各种几何体、多媒体动画、画图工具

教学方法

图形结合、空间立体思维

课时

划分

内容

备注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展开与折叠

截一个几何体

1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复习总结及检测

单元

基础

知识

构建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圆柱、圆锥、棱柱、棱锥、圆台。

2、展开与折叠

正方形的展开与折叠

3、截一个几何体

截棱柱、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

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有关几何体的相关知识,而且已经具备一定的空间几何能力,对物体从不同的方向看,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对于本章节的内容,学生并不陌生,容易从心理上接受。

从知识点上来说,学生的知识存储也足够可以完成本章知识的延伸。

组长评价

 

审核认定

审核人:

月日

课题

1生活中的

立体图形

(1)

主备人

于金凤

案序

(知识能力

德育渗透)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2、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3、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4、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2、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1、是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有效预习(预习内容设计及引导方法)

1、画出在小学的时候学习的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并将它们分类,说出分类的标准和理由。

2、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几何体?

展示互动

自主、合作学习及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一、情境引入

教师展示几何模型(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主动寻求这些几何体的现实背景。

二、生活观察

活动1:

教师依次展示上海浦东建筑物图片、三峡截流石图片和金字塔图片(如下图)要求学生从图片中寻找出所熟悉的几何体。

三、画一画、说一说

画一画:

请学生用笔画出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4个学生上黑板),并用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

活动2:

说一说: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描述的几何体类似?

活动3:

讨论:

(1)长方体与圆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根据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四、引导归纳:

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并进行命名、分类规范。

分类

名称

图形

主要特征

棱柱

圆柱

棱锥

圆锥

*(台)

棱台

圆台

五、小结及作业内容

1.小结

谈谈你在初中的一节数学课上收获。

2.作业

板书

设计:

§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

反馈升华(检测内容设计说明)

意见:

审核人:

1.生活中的

立体图形

(2)

1.通过丰富的实例、富有趣味性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⒉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⒊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让学生逐步学会表达自我和倾听他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技能。

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1、点、线、面、体的关系

2、举例说明: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一、情境激趣,适时点题

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点明课题,并让学生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

二、对比观察,理解相关性质

1、小组活动,讨论并交流下列问题及其解答:

(1)正方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它们都是平的吗?

(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几条线?

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

2、在学生完成上面的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点、线、面、体实例;

3、动画演示“流星划过天空”、“汽车挡风玻璃上雨刷的运动”以及圆锥生成(直角三角形的旋转)过程,要求学生思考从中可以得到哪些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三、动手实践,直观感知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和面动成体,丰富对点线面体的直观认识。

四、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交流活动进一步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五、随堂练习,巩固质疑

想象下列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哪些立体图形?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1.2展开与折叠

(1)

3

2、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

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1、画出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2、总结棱柱的特点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时候做过手工折纸吗?

都会做些什么样的折纸?

教师借此引出本节课题《展开与拆叠》并在黑板上板书

二、动手操作、认识棱柱

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习小组动手折叠,粘贴以下四个平面图形

请学生从围成这个棱柱的各个面(底面、侧面)以及棱的角度看看棱柱有哪些特点。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棱柱的特征。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填表。

棱柱

顶点

棱数

面数

三棱柱

6

9

5

四棱柱

8

12

五棱柱

10

15

7

六棱柱

18

三、合作学习,探索什么样的图形能围成棱柱

在学生经历了折叠棱柱的过程后,给出几个图形让学生想一想是否能折成棱柱,使学生经历平面图到立体图的变化过程,培养空间概念,是对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的更高要求。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2.展开与折叠

(1)

1.2展开与折叠

(2)

4

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

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2、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几何直觉

认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1、备好的小正方体纸盒沿某条棱任意剪开,看看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

2、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尝试将得到的平面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

提问:

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各是什么图形导入新课:

展开与折叠

(二)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将准备好的小正方体纸盒沿某条棱任意剪开,看看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

注意剪开正方体棱的过程中,正方体的6个面中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它面相连。

学生进行裁剪,教师巡视。

把学生剪好的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重复的不再贴),可以得出11种不同的展开图:

三、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

问题1、能否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分类?

你是按什么规律来分类的?

学生讨论得出分为4类:

第一类,中间四连方,两侧各一个,共六种。

第二类,中间三连方,两侧各有一、二个,共三种。

第三类,中间二连方,两侧各有二个,只有一种。

第四类,两排各三个,只有一种。

问题2、既然都是正方体,为什么剪出的平面图形会不一样呢?

学生观察手中图形,小组讨论得出同一立体图形,按不同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一样的。

当然,也有的表面上看似不同,但通过转动、翻转可得相同。

问题3、一个正方体要将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必须沿几条棱剪开?

学生:

由于正方体有12条棱,6个面,将其表面展成一个平面图形,面与面之间相连的棱有5条(即未剪开的棱),因此需要剪开7条棱。

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以下平面图形。

先想一想,再动手剪,剪错了不要紧,再粘上,重剪。

(1)

(2)(3)(4)

1.3截一个几何体

1.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一些几何体进行切和截的过程,初步了解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理解截面的意义.

2.让学生参与对实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动和用通过探索型课件进行的无限次的切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用平面截一个正方体,猜想截面的形状,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几何直觉,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引导学生参与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的数学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同一几何体不同角度切截所得截面的不同形状的想象与截法,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培养说理、交流的能力.

1、预习课本内容,用水果或其它制作各种形状的几何体(以立方体为主)。

2、用水果刀切截立体图形,看看都能截出什么形状。

一、课前准备,明确要求.

将学生分成四至五人的小组(注意学生的基础和动手能力并适当搭配).分别准备实验用品和工具,如水果刀、胡萝卜、土豆、苹果、梨子,或用橡皮泥捏成的各种形状的几何体(以立方体为主),盘子和食品袋(用来装拼盘和废料)。

教师可准备刀具和一些正方体的蛋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去糕点店订做)或者一些水果和火腿肠一类易切截的立体物品.

二、引入新课.

将课题板书出来,并写出相关要求.

三、动手实验,观察思考、

想一想

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教师展示一个用萝卜削成的正方体),想一想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

分小组讨论。

做一做

拿出准备的正方体,学生分小组验证刚才的想象。

四、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先猜,后想,再议,最后动手操作,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

操作活动中促使学生思考了截面多边形的成因;

猜想与实际的差异,激发了学生思维。

.展示、交流各组成果(所得到的截面图形以及截法)。

各小组展现了丰富的截面图形、截法以及截面多边形的成因,展示的图形有:

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并对所得到的图形进行了归类,顺利地解决了“截面不可能是七边形”问题。

五、教师精讲点拨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以小鼓励学生用纸和笔模仿电脑上的画面画1-2个截面图,作为这节课的深化

1.4从三个方向

看物体的形状

(1)

1、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形。

2、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合理的想象;

在观察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合理清晰地向别人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能画出简单组合物体的三视图。

3、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善于观察的习惯,在与他人合作、交流时和谐、友好地相处。

能画出简单组合物体的三视图

1、预习课本内容

2、从生活中选择几种几何体,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看到的图形一样吗?

3、同一个几何体,从不同角度看,你都能看到什么图形。

观看《盲人摸象》的故事,提请学生思考:

为什么不同的盲人得出不同的大象形状?

认识物体,当然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是看、观察,那么不同的角度观察是否也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呢?

二、观察实物、探究新知

教师在展示台上放置三样物体(球、水瓶、水杯),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水瓶在中间,要求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并说说你实际看到了什么?

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

同样的三样物体,为什么看到的不是一样的呢?

从而引出课题“从不同方向看”。

辨别活动:

小华、小彬也和我们一样在观察,你知道四幅图中哪幅图是小华看到的?

哪幅图是小彬看到的吗(媒体展示图片)?

学生口述结论,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并适时地提出新的问题,如“要同时看到兵乓球、水杯、水瓶,那么我们应该站在什么位置呢?

教师在展示台上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和锥体的几何模型,要求学生思考:

(1)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什么,把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看到的是否一样?

(2)五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上观察到的结果?

教师引导下得出三种视图的概念,并要求学生画三种视图。

三、想想练练、巩固提高

汽车从小明身边经过,小明最先看到什么,然后呢?

按先后顺序给这几幅图标上序号。

(多媒体展示汽车行驶的画面)

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1)

看物体的形状

(2)

1.能够熟练地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

2.会根据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画出其主视图与左视图。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组合体及俯视图中数字的变化导致三种视图的变化的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品质。

脱离模型,画出相应的视图。

根据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画出主视图与左视图。

2、准备多个边长相等的小正方体,并用其搭建两个不同的几何体,尝试画出它们的三视图。

一、课前准备

每位同学课前准备边长为5cm的正方体模型4个;

教师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8个。

二、我搭你画

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正方体,以小组为单位由一位同学搭几何体(可以变换不同的搭法)其他同学画出其三种视图。

教师呈现一个搭建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

从正面看有几列,每一列有几层?

从左面看呢?

从上往下看呢?

三、问题探究

例1:

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例2如图所示的两幅图分别是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不搭模型,你能画出相应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吗?

例3用小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使得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

这样的几何体只有一种吗?

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四、课堂小结

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2)

第一章复习

1.知道各类立体图形的名称及特点,知道点、线、面、体的关系,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知道正方体及其他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知道用一个面截几何体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