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森林中的绅士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森林中的绅士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森林中的绅士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茅盾《白杨礼赞》)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伶官传序》)
二、隽言妙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可以理解为“生于不满足,死于满足现状”,也可以理解为“常怀忧患意识,在竞争中才有生存之道;
安于现状,或看不到、或不去看潜在的危机,不测的危险或许会找上门来”。
唐太宗告诫太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生于忧患”并非让人“杞人忧天”。
时时刻刻小心有石头砸到自己头上,那么离抑郁症不远了。
当你温饱的时候,要想着荒年窘境;
当你得意的时候,要小心摔跟头的尴尬场面。
这就够了。
古话说,“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经营上要有备无患,那么人生道路上也应做到有备无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读对字音
1.单音字
摹仿(mó
)(fǎng) 钦佩(qīn) 踱步(duó
)
瞌睡(kē)惘然(wǎng)摇曳(yè
2.多音字
调
调门儿(dià
o)
挨
挨打(á
i)
调整(tiá
挨门挨户(āi)
二、写对字形
三、用对词语
1.暴露
揭露
暴露:
(使隐蔽的东西)公开;
显现。
其对象可以是别人,也可以是自己。
揭露:
使被掩盖的事物显露出来。
其对象只能是别人。
2.以致
以至
以致:
连接分句,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以至:
连接分句,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产生的结果,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
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
3.知难而退
急流勇退
知难而退:
强调遇到困难就后退。
急流勇退:
旧时比喻仕途顺利的时候毅然退出官场,现也比喻在复杂的斗争中及早抽身。
4.无所用心
无所事事
无所用心:
指不动脑子,对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无所事事:
指闲着什么事也不干。
5.青出于蓝
后来居上
青出于蓝:
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后来居上:
不限于指人,可以泛指一切后起的超过先前的(现象和事物)。
四、积累成语
1.若有所失:
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2.得天独厚:
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
3.无病呻吟:
比喻没有值得忧虑的事情却长吁短叹,也比喻文艺作品缺乏真情实感,矫揉造作。
◎作者卡片
姓 名
茅 盾
生卒年
1896-1981
字号称谓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籍 贯
浙江桐乡
相关资料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27年9月,于上海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小说《幻灭》。
1930年4月,回上海。
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开始创作《子夜》。
1932年7月,发表《林家铺子》。
11月,发表《春蚕》。
1940年,陆续完成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的创作。
1958年1月,开始创作《夜读偶记》。
3月,《茅盾文集》第一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61年,《茅盾文集》十卷出齐。
1981年3月27日,逝于北京
◎背景呈现
这篇文章写于20世纪40年代,这时正值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际。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不力,节节败退,一度撤退到大西南,消极等待国际支援。
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作者把当时的国民政府比作“豪猪”,写下了这篇文章,意在提醒艰苦年代的民众,不要像豪猪那样生活,否则中华民族有灭亡的危险。
◎知识链接
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在中国文坛的影响较大。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
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
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有机会获奖。
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
1.结构图示
2.作者称豪猪是“森林中的绅士”,那么豪猪的“绅士风度”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分 类
具体特点
形态上
①矮胖胖的,面孔方正而持重
行动上
②老是踱着方步,不慌不忙
待人接物
③保持距离,有分寸
日常生活
④活动范围小,潇洒悠闲,逍遥自得,无所用心
遇敌反应
⑤守势防御,全身而退,镇静
娱乐方式
⑥无病呻吟
结合文章第二~六段,思考豪猪的“得天独厚”体现在什么地方。
[点拨]
1.结合第七~十一段,说说“得天独厚”的“绅士”豪猪为什么面临“绝种之忧”。
角 度
内 容
原 因
生理
肚皮底下没刺毛,这是不设防地带
自身弱点催生其灭亡
尤其脆弱者,是豪猪的鼻子
生活方式
自觉已无危险,便又安安逸逸躺在那里啃起嫩枝来
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使其面临着灭亡
优游自在,却也常常要无病呻吟
2.文章实写森林豪猪,虚写社会人生,“实”是如何向“虚”转化和升华的呢?
[点拨]
(1)描写豪猪多用语义相近的词语,如不慌不忙、潇洒悠闲、逍遥自得、无所用心、优游自在、安安逸逸,从而突出了豪猪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
(2)使用暗示性很强的语句(如“可是我因此更觉得豪猪的‘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启发读者联想。
读者只要联系前文就可知作者认为豪猪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导致了绝种。
(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豪猪的外在特点,突出了其“绅士风度”,使“实”显得非常充盈;
引导读者自然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绅士们”的典型特征,暗示了这些绅士的生活方式正是作者所担忧的、所要否定的,从而突显了文章的主题。
这样,作者就由写豪猪(实)转化和升华为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虚):
过度的懒散悠闲最终必将导致种族灭绝的悲惨结局,借此提醒艰苦时代的人们不要像豪猪那样生活,否则也有绝种之忧。
这篇散文通过对豪猪的生动刻画,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表面上不慌不忙、潇洒悠闲、逍遥自得的生活方式,实质上体现的是一种懒散、无所用心、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
作者用调侃的笔调,对这种生活态度给予了一定的讽刺。
表面上是在写豪猪,实际上是在写人。
1.不过豪猪的刺还是有形的,绅士之刺则无形,有形则长短有定,要保持相当的距离总比无形者好办些,而这也是摹仿豪猪的绅士们“青出于蓝”的地方。
[品析] 作者以有形的豪猪之刺衬托无形的绅士之刺,深刻地揭示了绅士们虚伪狡猾的丑陋面目;
同时,绅士与豪猪本无关联,文章却认为绅士们摹仿豪猪,而且“青出于蓝”,从而对现实生活中的绅士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表现了作者对虚伪的绅士们的憎恶和轻蔑。
2.但豪猪的“绅士风度”之可贵,尚不在那一身的钢针似的刺毛。
[品析] 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是理解文意的关键句。
通过对上下文的阅读,我们知道,豪猪的“绅士风度”不仅仅表现在它有一身钢针似的威力强大的刺毛。
1.寓谐于庄,幽默风趣
文中使用许多加引号的词语,如“得天独厚”“青出于蓝”“绅士风度”“挨打”“镇静”等。
在上下文中,这些词语都是作者对其本身意义的活用,被赋予了特殊含义,或反话正说,或寓谐于庄,不仅使文章幽默风趣,可读性强,而且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增加了批判的力量。
2.善用拟人,形象可感
如“矮胖胖”的体态,“方正而持重的面孔”,“踱着方步”“不慌不忙”“潇洒悠闲”的风度,“很有教养似的边走边哼”,“宛然是一位乐天派”,“在‘待人接物’上多么有分寸”,“好比穿了件救生衣”,“方正而持重的脸部照常一点表情也没有”等都十分精彩。
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豪猪的外在特点;
拟人手法准确到位地表现了豪猪的“绅士风度”;
拟人手法引导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绅士们”的典型特征,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学以致用]
另选一物仿写一首小诗。
要求用拟人手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不要求与原字数相同)。
示例:
沙 砾
没有长城如虹的气势,
也没有泰山巍峨的崇高,
但大地上的每一处,
都是你坚守的岗位。
答案:
(示例)溪流 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但山石间的叮咚,都是你欢快的旋律。
对散文标题的理解与赏析
[考点解说]
对散文标题的理解与赏析,包含了对考生的理解分析、概括归纳、评价鉴赏三个能力水平的考查,属于综合性很强的考点。
标题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作为“文眼”有揭示文章中心(即主旨)或主题的作用(情感性或观点性比较鲜明的短语);
②结构上有文章线索的作用(贯穿于文章的人、事、物);
③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标题中事物与文中某人物或某种情感相关);
④修辞上有比喻、拟人(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⑤交代写作背景(与时间、地点、环境有关的题目);
⑥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新奇的题目或疑问句题目)。
因此,理解或鉴赏标题时,一是要分析词语,二是要注意修辞,三是要注意虚实,四是要联系全文内容和结构,五是要结合文章主旨和背景。
[考情回顾]
近年来,各地高考对标题的考查日益增多,属于高频考点。
对散文标题的考查题型通常可分为三类:
标题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标题,赏析标题的妙处。
当然在不同的文本中对标题考查的设题也会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主要还是考查标题的含义、作用及好处这三个方面。
[文本回扣]
作者采用了比拟的手法,以“森林中的绅士”为题,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生动地突出了豪猪的主体形象特征“绅士风度”,起到了统摄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典例展示]
(2015·
高考四川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
答:
相关文段:
太湖碎锦
范烟桥
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
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
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
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
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
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
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
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
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
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
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
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
从观赏说,四时皆宜;
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
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峰——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
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
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
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
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
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
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
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
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④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
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
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
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
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
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
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
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
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
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
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
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
⑤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
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
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
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
不仅有色,而且有声。
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
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
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⑥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
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
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太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
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有删改)
[解析] 本题考查题目的内涵和作用。
“太湖碎锦”运用了比喻,“锦”原意为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比喻花样繁多而美好的东西,也指色彩鲜明华丽。
联系全文内容可知,题目包含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碎”则凸显了作者对太湖景观的描写特点,从局部着眼。
题目的作用主要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形象的比喻也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赏之情。
[答案] ①“碎锦”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太湖景色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喜爱和赞美。
②具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
因太湖辽阔,作者只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处景色来描绘,并通过这些“碎锦”的组合,呈现太湖的全貌。
③作者以“碎锦”表明其文只能算是对太湖美景的部分呈现,既表现了他的谦虚,也暗含了对描写难尽的太湖美景的赞赏。
[技法点睛]
1.命题角度一:
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解释标题的含义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理解标题的本义(实义:
表面义)。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虚义:
修辞义、象征义、双关义)。
第三步,探究标题的中心义(延伸义:
情感义)。
2.命题角度二:
为什么设这个标题
解答这类题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明确标题的含义。
第二步,分析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
第三步,挖掘标题在突出主旨方面的作用。
3.命题角度三:
赏析(探究)运用这个标题的好处
解答这类题可分四步:
第一步,点明标题的含义,包括表面义和深层含义。
第四步,分析标题中运用的手法及其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过去的,让它过去,永远不要回顾;
未来的,等来了时再说,不要空想;
我们只抓住了现在,用我们现在的理想,做我们所应该做的。
(茅盾)
[适用话题] “抓住现在”“活在当下”等。
子女忆茅盾晚年:
抱病撰写回忆录,
清醒时就要钢笔
一
爸爸对《霜叶红似二月花》这个书名的含义曾作过如下解释:
这部书是写一群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有反封建的斗争性和坚决性,但他们不是彻底的革命者,他们只是霜叶而不是红花。
续篇大纲中钱良材、张婉卿、张今觉等人物的结局,也证明了这一点。
他们是中国民主革命运动早期的佼佼者,是一群可敬可爱的人,但当革命继续向前时,他们悄悄地退出了。
不过,我们可以相信,十年之后,他们一定会重新站到抗日救亡和争取民主自由的行列中来。
遗憾的是,爸爸没有把续篇完成,续篇的后半部只留下了提要。
不过爸爸心中一直惦记着这件事。
“文革”后,四川人民出版社重印《霜叶红似二月花》时,爸爸特地把其中一段文字作了修改,便是为了能与尚未完成的续篇的内容相衔接。
这说明,“文革”以后爸爸仍坚信总有一天能重新把续篇完成。
一九七八年春节前夕,爸爸去北京医院看病,和胡乔木同志不期而遇。
乔木同志高兴地说:
“太巧了,茅公,我正有一件事要给您写信呢,现在就当面谈吧。
”说着把爸爸请到休息室里。
原来中央最近有个决定,要组织力量,从现在还健在的老同志那里“抢救遗产”——撰写革命回忆录。
乔木说:
“这件事本来早该做了,可是‘四人帮’浪费了我们十年时间,又使得许多老同志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所以现在这项工作更有其紧迫性。
这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工程!
中央讨论时,陈云同志特别提到您,说建党初期的历史,除了您,恐怕已没有几个人知道了。
他希望您能把这段历史写出来,要我给您写信,提出这个请求。
现在我就当面向您转达陈云同志的意见。
”爸爸爽快地答道:
“我可以试试。
只不过年代隔得太久了,有些事情怕记不真了。
”乔木说:
“我们可以提供资料,帮助您回忆。
有些时间、地点,资料上的记载比较准确。
其实您可以写的不只是这段历史,您还可以把您六十年的文学生涯写出来,写一部文学回忆录。
这也许是更重要的。
过了几天,林默涵也在一封信中谈到写回忆录的事,信中写道:
“我们希望您写一本过去重要经历的回忆录,凡是您认为值得写的都写下来。
内容不限于专谈与写作有关的事,也不限于三十年代……这不但有文学价值,也有历史价值。
大约三月份,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韦君宜率两位编辑来拜访爸爸,说陈云同志和乔木同志指示:
一些老人被“四人帮”迫害致死,幸存者也都年迈体弱,要抓紧时间趁他们健在,赶快组织力量“抢救遗产”,协助他们搜集资料,写回忆录。
有子女、亲属者,可请子女、亲属协助,没有子女、亲属者,可配备秘书协助整理。
根据中央这一指示,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创办一个新的刊物,定名为《新文学史料》,专门刊载作家们的回忆录、传记,有关文艺界的掌故、资料、考证、调查以及文学史研究的动态,等等。
希望爸爸支持这个刊物,为这新刊物题刊头、写文章。
爸爸沉吟之后,答应了为刊物题写刊头,并答应为新刊物写个长篇连载的回忆录,八月份交回忆录的第一篇稿。
这意想不到的收获使韦君宜和两位编辑喜出望外。
二
爸爸晚年因肺气肿引起的气喘日益加剧,伏案时间稍长就会引起气喘,所以每次写作不能超过两小时。
一般每天从九时至十一时写作两小时。
精神好时下午再加写两小时。
不过,从一九七九年夏季开始,他仅在上午写作了,下午用来看资料。
他常常抱怨:
“老了,不中用了,走动一下就气喘,写作久了也气喘。
这样下去进度太慢了!
”我们计算过,爸爸平均每天能写八九百字,这八九百字是他在与衰老的顽强拼搏中写下来的!
许多朋友多次劝他去外地疗养,譬如去广东从化洗温泉浴。
我们也怂恿他,他也动心想去。
但一思量又说:
“不行。
写回忆录不能停,这一大堆资料随时需要查阅,总不能把它们都带去吧,太多了,带不走,只好等我写完之后再去吧。
”但后来去从化疗养的夙愿终于未能实现。
爸爸在撰写回忆录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遵循着“务求真实”的原则。
即使是一个人名,一个地名,或一件史实稍有模糊,也不厌其烦地向当事人或经过那时代的人核实,有时为了一个问题,数次写信请教。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吴文祺大革命时期也在武汉中央政治军事分校任教官,爸爸多次写信向他询问和核实当时的情形。
为了弄清陈启修的籍贯,专门写信向许德珩讨教。
为了核实一九四六年秋和阳翰笙、洪深、赵清阁、凤子等同游杭州西湖的细节,写信向上海的女作家赵清阁请教。
专门派车把罗章龙接到家中,向他了解建党初期的某些人和事。
与廖沫沙核对香港撤退的情况。
正如爸爸在回忆录的序言中所说:
“所记事物,务求真实,言语对答,或偶添藻饰,但切不因华失真。
凡有书刊可查核者,必求得而心安。
凡有朋友可咨询者,亦必虚心求教。
他人之回忆可供参考者,亦多方搜求,务求无有遗珠。
已发表之稿,或有误记者,承读者来信指出,将据以校正。
其有两说不同者,存疑而已。
撰写回忆录是爸爸晚年全身心投入的工作。
在他住进医院的最后日子里,他最牵挂的就是回忆录。
清醒时,凡有朋友来探望,他说得最多的是:
“钢笔,钢笔呢?
”有时则反复数着二三四和五六七八九这几个数字。
这是爸爸的写作计划:
四月份出院,五至九月份突击完成回忆录,彻底完成。
爸爸大概已经从这次来得不祥的病中预感到了什么,所以他迫切希望再给他五个月的时间来进行一生中最后的冲刺!
然而爸爸终于没能亲自完成回忆录,只写到一九三四年,仅完成了一半。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挨打 挨斗 挨近 挨整
B.调门儿调防调遣调干
C.号叫哀号暗号号脉
D.委曲委蛇委托原委
解析:
选B。
B项,全读dià
o。
A项,依次读á
i,á
i,āi,á
i;
C项,依次读há
o,há
o,hà
o;
D项,依次读wěi,wēi,wěi,wě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摹仿 抵抗 灌木丛 绅士风度
B.钦佩呻吟救生衣无病伸吟
C.宛然倾刻狼牙棒优游自在
D.姿式悠闲不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