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软件学习文档格式.docx
《砌体软件学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砌体软件学习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90
560
A16
640
根据03G363图籍第22页,构造柱锚入混凝土基础。
在软件中,通过【节点设置】中【构造柱遇混凝土基础插筋节点】中节点一来实现,见下图:
其中节点二是按传统算法,即纵筋伸至基底弯折,与框架柱相似,但此处的弯折一般会在总说明或备注里给出,而不需要像框架柱那样去判断。
②构造柱下无混凝土基础或圈梁时,构造柱伸入基础砖墙内。
底层纵筋长度=500+室内外高差+Lle(其中:
Lle是楼层(首层)地面标高以上的搭接长度)
根据03G363图籍第20页
在软件中,通过【节点设置】中【构造柱遇非混凝土基础插筋节点】来实现,见下图:
绑扎:
底层纵筋长度=当前层当前位置柱顶标高−当前层当前位置柱底标高-保护层+上层露出长度+LlE
焊接:
底层纵筋长度=当前层当前位置柱顶标高-当前层当前位置柱底标高-保护层+上层露出长度
(2)箍筋:
长度=(b-2*保护层+h-2*保护层)*2+2*弯折长度+8*d
构造柱遇混凝土基础:
根数=2(取计算设置中的设定值)+ceil((基础层高-基础厚度-起步)/加密间距)+1
注:
当(基础层高-h)<
=0时,N=2(取计算设置中的设定值)
构造柱遇非混凝土基础:
根数=ceil((底层纵筋长度-起步)/加密间距)+1
2.中间层:
截面无变化:
中间层钢筋连续通过:
纵筋长度=层高+搭接(绑扎),纵筋长度=层高-500+500(焊接)
截面有变化:
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楼层变截面,即相邻楼层的截面发生变化,一种是层内变截面,即同一楼层柱截面发生变化。
不同的情况对应不同的节点。
①楼层变截面:
②层内变截面:
软件提供的节点设置【构造柱变截面无节点构造】
下部柱纵筋:
伸至变截面处减保护层后弯折,弯折取节点图中所输入的值,初始默认为200;
弯折长度=c-保护层+200
上部柱纵筋:
从变截面处开始锚固入下部柱内,锚固长度为节点图中所输入的值,默认为lae
(2)箍筋
加密长度应按照计算设置中第4项进行计算;
节点区:
构造柱遇到梁(包含圈梁或非圈梁)时,均考虑节点加密,根数=ceil(上加密长度/加密间距)+1+ceil((下加密长度-起步)/加密间距)+1+ceil((节点高/加密间距)+ceil(柱高度-上加密长度-下加密长度-节点高)/间距-1
起步取计算设置中第6项的值,当柱高<
=上加密+下加密+节点高时,则构造柱全长加密。
3.顶层:
根据03G363图集第6页的构造图,构造柱纵筋锚入圈梁内Lae。
软件提供【顶层锚固节点一】,柱纵筋=层高-节点高+锚固
根据03G363图集第7页的构造图,构造柱纵筋伸至柱顶弯折,弯折长度默认为Lae。
软件提供【顶层锚固节点二】,柱纵筋=层高-保护层+节点设置中的顶层弯折
(二)框架填充墙结构:
填充墙构造柱的计算需要考虑其做法,一般有3种做法,软件见第14项设置:
1.预留钢筋做法:
在主体结构楼板混凝土浇筑前,根据建筑施工图确定好构造柱的位置,在构造柱的底部预留插筋,插筋露出板面的长度满足搭接长度即可。
在构造柱的顶面梁底或板底位置的梁底模板或板底模板上打孔预留插筋。
后期二次结构施工时,
将构造柱纵筋与上下预留的钢筋进行搭接,来实现构造柱与上下部梁的拉结。
插筋的锚固长度和露出长度由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注明。
对于采用上下部均预留钢筋的做法,计算设置中第10项,选择“否”,如下图所示:
计算结果如下。
上下均预留一段钢筋,与中间纵筋搭接,如下图所示:
选择“是”,上下采用预留钢筋,遇非圈梁贯通,如下图所示:
2.植筋做法:
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做二次结构时根据所放出的填充墙线位置,在主体结构上用电钻在构造柱纵筋位置进行打孔,然后用结构胶采用植筋的方式进行构造柱钢筋与肢体结构的连结施工,来实现构造柱与上下部梁的拉结,做法如下图所示:
在软件中,我们对应的设置见下图所示:
以中间层的构造柱为例,来查看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
按照植筋做法示意图中所示,每一层的纵筋分为3段,上下部植筋和中间的纵筋搭接。
如上图计算结果所示,“全部纵筋.1”,表示柱中间层净高部分的钢筋长度,“构造柱植筋.1”表示上下部与圈梁连接的植筋长度,分为和中间钢筋的搭接
长度和锚固长度。
3.预留埋件做法:
在主体结构楼板混凝土浇筑前,根据建筑施工图确定好构造柱的位置,在每层构造柱的下部梁中预埋插筋,插筋的锚固长度和露出长度由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注明。
在每层构造柱的顶端主体结构框架(非框架)梁底或板底位置放置预埋件。
后期二次结构施工时,将构造柱纵筋水平弯折后与上部梁中底部预埋的铁件焊接,来实现构造柱与上部梁的拉结;
焊接长度单面焊时不小于10d,双面焊时不小于5d,d为构造柱纵向钢筋直径。
为满足构造柱不限制上下梁相对变形的要求,当构造柱混凝上浇至距梁底200mm时,换成水泥砂浆浇至主体框架梁底。
这样构造柱顶部在上下梁有相对变形时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从而不会影响上下梁的相对变形。
具体做法见下图所示:
“全部纵筋.1”表示纵筋与下部预留钢筋搭接,并且上部与预埋件焊接,弯折长度为10d。
“构造柱预留钢筋.1”表示下部预留钢筋的计算,长度为端部弯折和与纵筋的搭接长度之和。
箍筋:
长度:
同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的算法
根数:
加密长度同砖混结构中构造柱取值,但填充墙构造柱遇非圈梁不考虑节点内箍筋;
遇圈梁时根据计算设置考虑圈梁内是否加密,默认不加密。
根数=ceil(上加密长度/加密间距)+1+ceil((下加密长度-起步)/加密间距)+1++ceil(柱高度-上加密长度-下加密长度-节点高)/间距-1
起步取计算设置中“构造柱第一个箍筋距楼面的距离”的值,当柱高<
二、圈梁
圈梁常常出现在砖混结构中,主要起拉接作用。
在框架结构中,当其层高超过4.5m时,按设计需要也会在楼层1/2层高处设置一道圈梁,俗称卧梁。
圈梁依据所在位置不同,分为外墙圈梁和内墙圈梁,但是无论哪种圈梁,其配筋都不复杂:
通常分为纵筋和箍筋,另外圈梁在墙体转角处还会设置转角筋、附加箍筋等。
1.纵筋:
(1)L相交拐角处纵筋的处理:
一般传统做法,外侧纵筋连续通过,内侧纵筋锚入相邻圈梁内或构造柱内La(见下图节点1),另一种传统算法为内、外侧纵筋均伸至端部弯折,弯折长度Lw取图中所输入的值(见下图节点2);
(2)当圈梁丁字相交时,传统算法是纵筋锚入相邻圈梁内(见下图节点1)或纵筋伸至端部弯折,弯折长度Lw取节点图中输入的数值(见下图节点2);
(3)一字相交时,传统算法是纵筋伸至端部弯折,见下图所示:
2.斜筋:
长度=(圈梁宽度-保护层)/sin45+(圈梁宽度-保护层)/sin45+2*弯折长度(取计算设置中的值)
数量=属性中定义的数量
3.放射箍筋:
b边=sqrt((圈梁宽度-2*保护层)^2+(圈梁宽度/2-保护层)^2)(sqrt为开方)
h边=圈梁高度-2*保护层
箍筋长度=(b边+h边)*2+2*11.9*d
①.不同放射位置的箍筋长度计算是不一样的,软件计算时进行了区分;
②.当圈梁拐角处有构造柱时,则软件不计算放射箍筋;
4.圈梁箍筋:
按图纸截面尺寸,根据箍筋公式进行计算;
5.侧面钢筋:
在砖混结构中,圈梁的高度少会大于450mm,存在侧面纵筋的情况很少。
但是砖混结构中往往会存在简支梁,高度大于450mm是要设置侧面纵筋。
①侧面纵筋,通常和框架梁同理,当梁高大于450mm时需要设置侧面纵筋。
有侧面钢筋时,在圈梁构件的其他属性里定义,与框架梁不同的是,不分构造筋和抗扭筋,直接输入根数+级别+直径即可。
②计算方法是净长+锚固值,锚固值一般为15d,可以在计算设置第24项中设置。
③有侧面纵筋,就会存在拉筋,拉筋配置参照计算设置第18项。
6.圈梁钢筋做法:
工程中,有很多二次结构中的圈梁与框架柱、剪力墙、梁、基础梁相连接,此时对圈梁就有一定的做法要求,目前在施工现场通常采用以下3种做法:
预留钢筋、预埋件、植筋。
下面就一一介绍其算法:
(1)预留钢筋做法:
纵筋长度=Lae(取计算设置中的锚固深度值)+Lc(与圈梁纵筋进行搭接的长度)
(2)预埋件做法:
圈梁纵筋与预埋件焊接,焊接长度Lw取计算设置中的设置的第28项、第29项;
(3)植筋做法:
绑扎:
植筋长度=计算设置中(植筋锚固深度)zjsd+绑扎长度lle
非绑扎:
植筋长度=计算设置中(植筋锚固深度)zjsd+露出长度Lc
三、砌体加筋
砌体加筋布置在砖墙内,与构造柱或框架柱连接,起到了很好的拉结作用,是整个墙整体性,柔性更好。
1.砌体通长筋:
砌体通长筋是每隔一定间距布置,用砂浆跟砖砌体砌筑在一起。
长度=净长-保护层+弯折-保护层+弯折
根数=(砌体净高-2*s/2)/间距*同一高度处通长筋根数
说明:
(1)计算砌体净高时按实际布置高度进行计算,实际高度指当前位置扣除梁(考虑梁的原位标注)、板、基础构件后的实际高度。
当前位置存在砖墙时,则优先按砖墙的净高度计算;
如当前位置无板、梁、基础、墙、柱时,则按层高计算。
(2)数量算法还应根据计算设置的算法确定,计算高度还需要扣减上下的起步距离。
2.横向短筋:
长度=净长-2*保护层
根数=(净长-2*起步)/间距*通长筋高度上的排数
3.砌体加筋:
砌体加筋分为L形、T形、十字形、一字形4种形式。
砌体加筋的长度计算中,锚固、弯折等取软件计算设置中的值;
根数计算同砌体通长筋。
无洞口时:
外墙拐角:
外侧筋:
长度=拉筋伸入墙内长度+砖墙厚度-bhc+拉筋伸入墙内长度+砖墙厚度-bhc+2*弯折长度Lw,
内侧筋:
长度=2*(拉筋伸入墙内长度+锚固长度la+弯折长度Lw)+砖墙厚度-2*bhc
参见图集03G363第10页所示:
内墙拐角:
长度=2*(拉筋伸入墙内长度+锚固长度La+弯折长度Lw)+构造柱截面b(h)-2*bhc
参见图集03G363第11页所示:
有洞口时:
当砌体加筋遇洞口且洞口边无暗柱时,按钢筋伸到洞口边减保护层处理;
当砌体加筋遇洞口且洞口边有构造柱时,按钢筋伸入洞口边构造柱里一个锚固la计算。
4.砌体加筋做法:
L形、T形、十字形、一字形4种形式均增加了植筋做法,以L-5植筋为例进行说明:
长度=植筋深度+1000+弯折长度(植筋深度取计算设置第40项值)
四、过梁
过梁一般出现在砖混结构中,包括预制标准过梁、砖过梁、现浇过梁。
过梁的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矩形,拱形等等。
标准过梁的钢筋计算时,可以查阅04G322-4等标准过梁图籍,查表即可获得过梁的钢筋重量。
过梁一般布置在门窗洞口上方,洞口下方也可能设置过梁。
两端无构造柱时,长度=洞口宽度+2*伸入墙内的长度(软件默认为250)
两端有构造柱时,长度=洞口宽度+2*锚固La
2.箍筋:
长度=(梁宽-2*bhc+梁高-2*bhc)*2+2*弯折长度+8d
当两端无构造柱时:
N=ceil((洞口宽度+2*伸入墙内长度-2*起步)/间距)+1
当两端有构造柱时:
N=ceil((洞口宽度-2*起步)/间距)+1
3.过梁钢筋做法:
过梁同样有预留钢筋、预埋件、植筋三种做法,算法同圈梁,此处不再赘述。
二、软件计算设置:
一、构造柱
2.构造柱纵筋露出长度:
默认按规范计算:
连接形式为绑扎,则露出长度为0;
连接方式为焊接或机械连接,则露出长度为500。
如图:
来源:
03G101-1第70页;
构造柱中间层的纵筋计算公式一般为:
纵筋长度=层高+搭接(绑扎),纵筋长度=层高-500+500(焊接)。
平法规定,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露出长度不同。
软件提供两种输入格式:
具体数值[0,5000]或数字(0,200]*d(d-纵筋直径)
影响范围:
纵筋长度计算
3.基础锚固区内的构造柱箍筋数量:
默认2根
参照框架柱
软件中可输入[0,50]间的整数
基础内箍筋的数量
4.构造柱箍筋加密长度:
上加密:
max(450,CG/6),下加密:
max(CG/6,Li,450)。
03G363第6页
软件中可输入格式:
支持代码:
d-钢筋直径、la-锚固长度、li-搭接长度、bhc-保护层、CG-层高;
支持函数:
max、min;
支持运算符:
+、-、*、/
箍筋根数计算
5.构造柱箍筋弯勾角度:
默认135°
。
软件提供三种选择:
135°
、90°
、180°
构造柱箍筋的长度;
箍筋135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1.9d
箍筋9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0.5d
箍筋18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3.25d
6.构造柱第一个箍筋距楼板面的距离:
默认50。
输入格式:
[0,500]间的整数。
箍筋的数量
7.构造柱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
03G101-1第34页和00G101第25页。
软件提供四种选择:
0、≤25%、50%、100%。
修改此项会影响钢筋的搭接长度,选择0时按00G101计算。
当【工程信息】-【计算规则】选03G101时,默认50%;
当【工程信息】-【计算规则】选00G101时,默认0。
纵筋的长度;
不同的接头率决定不同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锚固长度;
接头率越大,修正系数越大,需要的搭接长度越长。
8.是否属于砖混结构:
默认为否。
软件提供两种选择,选择“是”时按砖混结构构造柱计算,选择“否”时按框架填充墙构造计算。
构造柱钢筋计算方式。
9.构造柱遇圈梁时箍筋是否加密:
此设置仅针对框架填充墙有效。
主要处理框架填充墙中部有圈梁的情况。
箍筋根数
10.构造柱遇非圈梁是否贯通:
①默认选是。
此设置仅针对框架填充墙且柱相邻节点的做法为预留钢筋时有效,对砖混结构中的构造柱或非砖混结构中构造柱做法为植筋、预埋件的情况无效
②非圈梁包括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梁、非框架梁等,及过梁、暗梁、连梁。
影响非砖混结构中,填充墙构造柱做法为预留钢筋时,构造柱中预留钢筋长度。
选是:
预留钢筋长度=层高+2*搭接(绑扎),纵筋长度=层高+2*露出长度(焊接);
选否:
预留钢筋长度=露出长度+节点内长度
11.圆形箍筋的搭接长度:
03G101-1第40页和00G101第29页
当圆形箍筋长度超过搭接设置中设定的值时,需要进行搭接。
软件提供两种选择:
当【工程信息】-【计算规则】选03G101时,默认:
max(lae,300),当【工程信息】-【计算规则】选00G101时,默认:
max(50*d,300)。
也可以直接输入,输入格式:
(0,200]数值*d(d-钢筋直径)或(0,1000]具体数值或lae(lae-锚固长度)。
圆形箍筋长度
12.螺旋箍筋是否连续通过:
常用算法
此设置仅针对砖混结构有效。
选择“是”:
从基础到顶层各增加一圈半的水平段,层间搭接长度取计算设置“圆形箍筋搭接长度”;
选择“否”:
每段配筋的上下各增加一圈半的水平段。
箍筋长度=每圈长度*n+搭接长度(n:
螺旋箍筋的圈数)
不连续通过时,n=(层高-起步-bhc)/间距
连续通过时:
底层柱:
n=(层高-起步)/间距,中间层柱:
n=层高/间距,顶层柱:
n=(层高-保护层)/间距
螺旋箍筋的根数
13.构造柱箍筋根数计算方式:
默认向上取整+1,提供(四舍五入+1)、(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向上取整)、(向下取整)七种选择;
14.填充墙构造柱做法
默认下部预留钢筋,上部预留埋件。
软件提供五种选择:
下部预留钢筋,上部预留埋件、下部预留钢筋,上部植筋、上下部均预留钢筋、上下部均预留埋件、上下部均采用植筋
纵筋长度
15.使用预埋件时构造柱端部纵筋弯折长度
默认10*d。
提供两种输入格式:
数字(0,200]*d、(0,10000]间数值。
当计算设置第14项选预留埋件时,此设置才起作用
16.植筋锚固深度:
当计算设置第14项选采用植筋时,此设置才起作用
三、圈梁
18.圈梁拉筋配置:
来源03G101-1第64页、00G101第45页。
当梁宽>
350时,拉筋直径为8mm,当梁宽<
=350时,拉筋直径为6mm
拉筋计算
19.圈梁L形相交斜加筋弯折长度:
默认为250,提供三种输入格式:
数字(0,10]*lae、数字(0,200]*d、(0,10000]间数值
斜加筋长度。
长度=(圈梁宽度-保护层)/sin45+(圈梁宽度-保护层)/sin45+2*弯折长度+2*弯钩(一级钢)
20.圈梁箍筋距构造柱边缘的距离:
默认为50。
[0,500]间整数。
箍筋根数。
21.圈梁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
当【工程信息】-【计算规则】选03G101时,默认50%;
接头率越大,修正系数越大,需要的搭接长度越长
22.圈梁箍筋弯勾角度:
同构造柱
23.L形相交时圈梁中部钢筋是否连续通过:
默认选“是”。
提软件供两种选择:
是和否。
此设置仅针对两圈梁配筋相同且L形相交节点为节点一时有效。
当拐角两向均相同时,“是”则中间部位的钢筋算法同外侧纵筋,“否”则将中间部位多出的钢筋按内侧纵筋计算
L形圈梁中部纵筋长度。
24.圈梁侧面纵筋的锚固长度:
默认15*d。
数字(0,200]*d(d-钢筋直径)、[0,10000]间数值
侧面纵筋长度
25.圈梁箍筋根数计算方式:
26.圈梁靠近构造柱的加密范围:
默认为0。
提供一种输入格式:
[0,5000]间数值。
根数=(Ceil(加密范围-50<
箍筋距构造柱边缘的距离>
)/加密间距+1)*2+Ceil(圈梁净长-2*加密范围)/间距-1
27.圈梁箍筋的加密间距:
默认100。
[0,5000]间数值、s/(0,5]间数字(s-圈梁的箍筋间距)
28.填充墙圈梁端部连接构造:
默认预留埋件。
提供三种选择:
预留埋件、采用植筋、预留钢筋
纵筋长度。
钢筋按圈梁采用的做法分别取值和计算
29.使用预埋件时圈梁端部纵筋弯折长度:
30.植筋锚固深度:
31.预留钢筋锚固深度:
四、砌体加筋
33.砌体加筋保护层:
03G363第10页
默认60。
[0,500]间整数
砌体加筋长度
34.砌体加筋锚固长度:
默认200。
[0,1000]间整数
35.砌体加筋两端的起始距离:
默认s/2。
[0,1000]间数值、s/数字(0,10](s-砌体加筋间距)
加筋根数计算
36.端部是否带弯折:
默认是。
提供两选择:
是、否。
选择“是”按照直弯折处理,“否”则按照180度弯勾处理。
通长加筋长度
37.端部弯折长度:
38.通长加筋遇构造柱是否贯通:
默认选是。
当加筋中部遇构造柱时,设置为贯通布置,则不考虑中部穿过的构造柱,非贯通布置时,则需要考虑中部的构造柱,加筋遇中部的构造柱断开,伸入构造柱内一个锚固
39.砌体加筋根数计算方式:
默认为向上取整+1。
提供(四舍五入+1)、(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向上取整)、(向下取整)七种选择
砌体加筋根数
40.砌体加筋采用植筋时,植筋锚固深度:
当所选砌体加筋类型为植筋时,此设置才起作用
当砌体加筋为植筋L-5形、T-4形、十字-4形、一字-5形、一字-6形时,影响其砌体加筋长度
五、过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