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8061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即重视信息教育,以及重视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尤其是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更应具备这一重要素质。

然而对于地处我国的西藏,教育信息化既给当地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机遇,同时又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对于整个西部地区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现状研究目前几乎是空白,这说明像西藏地区这样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是比较落后的。

这也是我本文所要重点讨论的,此外,我还试图从这些现状去找出相应的培养途径。

首先我要理清“教师信息素养”的概念,然后再结合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情况作出现状分析并找出其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基本内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最早源于图书检索技能,它是一个含义广泛且不断发展变化的综合性概念。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

车可斯基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与技能”。

此后,世界各国对信息素养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对它的探讨也日趋深入和完善。

信息素养人们认同的涵义是,人们在信息化社会中所具有的信息行为能力与思维方式,它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修养等四个方面。

信息意识是指信息与信息事业在人们头脑中的反应的总和,它包含了对于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信息知识指对信息学知识的基本了解和对信息源以及信息工具方向知识的掌握;

信息能力是指恰当选择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地采用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

信息道德修养是指人们在信息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故而对教师提出的这一新的素质和要求。

因此,教师信息素养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素养内涵以外,还具有直接指向教育教学实践的职业独特性特征。

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仅具有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更应该具有在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

这种对课程的强调更符合教师的职业特殊性和教学需要,毕竟只有当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能够适应课程变革时,教师才会在课堂中自发、主动地进行应用。

因此,教师除了具有基本的信息素养之外,还应该具有专业的信息素养。

其中,设计、信息化教学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的能力。

经过上述的分析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是学科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因素,即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综合,结合我国中小学实际,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意识素养

信息意识指的是中小学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体现在对信息价值的自觉和敏锐的分析和判断力上以及对信息的利用和评价素养上。

中小学教师信息意识主要表现为:

教师能知道如何去获取教育信息,明确学生的信息需求,并能从所掌握的教育信息中筛选出有用信息,经过加工整理使之转化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二)信息知识素养

信息知识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构成信息素质的基础。

信息知识素养主要是指知识和方法。

它一般包括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

中小学教师信息知识主要包括传统的文化知识、信息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外语知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知识与技能等,其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知识与技能尤为重要。

(三)信息能力素养

信息能力是人们运用信息知识、操作信息活动的能力。

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

当今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也日新月异,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熟练掌握、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好地掌握开发工具和手段,并具有良好的不断掌握新的信息技术的素质。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主要包括:

信息获得能力;

利用信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有效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

开发信息的能力;

传播信息的能力等多方面的信息能力素养。

(四)信息道德素养

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作为中小学教师不但要懂得与信息技术有关的道德、文化,更要严格按照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从事信息活动,力争做一名有责任感、有道德感的信息技术使用者、探求者、创造者。

中小学教师信息道德主要包括信息道德意识、信息安全意识、信息规范行为等。

信息化社会里要求教师更应自觉遵守信息道德准则,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与活动。

二、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目前,我国公民信息素养指数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可见我国信息教育的落后,而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对教育起着关键作用。

中小学教师又是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息素养。

因此,中小学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乃至全国公民信息素养的重任。

但是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较低,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具体现状主要表现如下:

(一)信息意识相对薄弱

信息意识是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功能、价值、重要性等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西藏中小学农村教师希望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希望能及时了解教学发展的动态信息,希望在教学中能灵活、有效地使用多种教学资源。

但他们对信息的强烈需求与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信息技术条件之间的矛盾,使多数教师在认识到信息对教育教学重要性的同时,感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以及民族地区教师在现实条件下可成就的角色之间有强烈的冲突,以致于教师满足需要的行为在总体上没有达到高度自觉水平,表现在一些教师不能够采取积极措施满足自身的信息需要,固守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不具备开放的信息意识。

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意识存在的问题有,缺乏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知识结构不合理,信息面窄,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处理能力,甚至有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现象发生等问题。

如当地中小学教师很少上网浏览“远程教育信息网”,也不关注当下的教育动态,尤其是西藏教育信息网的相关信息等往往就忽视了这一教育信息意识。

从而导致固守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故而在教育过程中很难创新,师生之间的碰撞就少了,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不是很好。

当然,少数老师也试着去通过报纸或者网络去收集新的信息,但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还是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洞察,往往是浏览似地随便看看。

当一些文科的教师看到关于什么现代教育技术时,他们通常会跳过不看那些“理科”的符号,所以当在教学中不得不用的时候也就无能为力了。

所以大多数教师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还不够,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积累不足,教师的信息意识薄弱从而也阻挡其信息素养的提高。

(二)现代教育技术落后

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下,现代教育技术量化有:

PPT、MP3、视频、图片、光碟、计算机、投影仪,各种播放器等等。

通过调查,西藏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技术和学校的教育技术工作还不够了解,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不熟悉。

如在ppt的使用中会出现:

制作ppt没有学科特色,有的形式单一只有枯燥的文字、甚至有的无法让学生理解逻辑关系等。

总之常常出现一些音频、视频、光碟无法正常使用影像正常教学的现象。

再如浏览器和收索引擎的使用。

常用的浏览器有IE浏览器、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等。

但是当地教师对如何从网络上获取教学资源以及下载浏览器上的文本和图像等这一搜索引擎的方法很是陌生。

当然这也与设备的硬件有关系,但是我们说这些都显现了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落后。

(三)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欠缺

信息处理能力是信息素养结构的核心,指教师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和创新的能力,包括获取、分析、加工处理信息以及使用信息工具的能力。

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出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

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的不足具体表现为:

首先是信息的获取能力不足,教师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依然是传统的纸质图书,很少用到电子读物和网络资源;

其次是信息的加工能力不足,教师往往是照搬新获取的信息,缺乏二次开发的能力;

再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不足,大部分教师甚至不能达到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的浅层次,而能做到把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个别辅导工具和研发工具等深层次整合的教师极其欠缺,大部分教师需要加强信息能力的技术训练。

再者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自行设计制作需要的教学辅件、幻灯等多媒体课件,但往往会直接下载网上已经制作的课件ppt或者教案,但是不会达到教学效果。

我发现在没有处理的信息而直接运用,与实际的学情是不一致的。

但是一旦处理又会出现教学目标的偏颇,通常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四)信息道德重视不够

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信息的获取、加工和传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与道德伦理相悖的现象,如黑客现象、网络信息共享与版权问题等。

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注意。

中小学教师应对信息的共享性各方面性质有充分的认识,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传输过程中要恪守一定的信息道德伦理,具体做到:

第一,要求中小学教师在开发信息产品的时候,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不能给教学造成负面影响。

第二,在网络中要诚实的进行资源的获取,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个人隐私,杜绝剽窃行为。

第三,要健康使用网络,不浏览不健康网页,不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等。

中小学教师在自身做好这些的同时,将应遵循的信息伦理道德灌输给学生。

三、西藏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重视信息意识的先导作用

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们掌握技术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转变当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传统观念。

只有我们全面提高教师们的信息素养,才能真正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学科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

当地教师在观念上存在一些问题,如:

一本教参教到低;

面对黑板逃避多媒体;

不愿关注信息教育网;

不愿参加现在教育技术的培训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或许会说这也太陈旧的观念了,会大大影响教育的效果。

所以目前最困难的仍是如何转变教师们的观念,并使教师们能自觉地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中。

观念的转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重视教师们的信息意识则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尤为关键的一步。

(二)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信息氛围和人文环境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为此,学校应在每学期适当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如信息技术训练、课程观摩等;

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做到学以致用,教研一体;

设置相应的评价机制,如从信息工具使用、信息加工、课件制作、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多元评价;

营造积极和谐的文化氛围,培养教师良好的信息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

从学校来说,要建立激励机制,对获得现代信息技术考试合格证的教师给予奖励;

要将教师制作的课件,按日期分门别类地存放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库中,从而激励教师更加自觉地投入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开展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形成人人都积极地学习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良好氛围,定期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基本功大赛,组织多媒体优质课比赛、优质课件展示评比以及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学术研讨论文评比等活动;

要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教师的进取意识;

要努力创造条件,使教师能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并积极倡导和推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让多媒体教学成为各学科教学的家常便饭,使教师感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确实有用武之地。

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说,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结果,必须制定标准,进行考试认证。

应建立统一的认证机构,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颁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初级、中级、高级合格证。

在制定教师岗位责任制要求时,逐步做到教师必须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相应的合格证才能上岗。

要把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培训考核的成绩记载到教职工的业务档案中,与竞争上岗、评优、晋升职称、奖励工资等挂钩。

总之,由于西藏地区相对滞后,所以在中小学校中,广泛使用信息手段的氛围还没有很好地形成,所以需要努力营造氛围。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

究其实质,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是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能把信息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并将其有机地融合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

它要求教师不但会使用信息技术和选择信息技术,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在整合的过程中适时地、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从而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整合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观念,要有在教育实践中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能掌握信息教育设备,积极迎接挑战,努力提高自身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信息素养;

要有广博的教育视野和精深的专业知识;

还应具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将课程进行整合的教学能力,懂得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方法。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更新了教学者的观念,激发了教师教学的乐趣,使学生爱学、教师乐教,同时教师的各种信息能力得到加强与应用、信息素养也得到更高层次上的提升,并且可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四)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培训

学校要提高对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加大培训力度。

根据本校实际硬件情况,结合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背景、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培训。

技术课程培训要有梯度。

如年龄大的教师可以培训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网络的基本应用,年轻教师可以培训专业的课件制作软件使用。

培训内容既要有技术层面也有有理论层面,有计划地指导教师阅读理论书籍。

特别是研读有关新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些资料。

必要的时候可以请专家走进来,教师走出去。

培训方式也要多样化,具有共性的内容采用集中授课方式,需要个人学习的内容采用网络课堂点播,需要大家互相交流学习来采用Blog等网络平台方式,充分挖掘教师潜在的能力。

当地教师应该以“信息素养”为基础,积极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培训。

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应该包括:

了解信息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和所需要的工作环境的基础上,着重了解与熟悉若干种与教育有关的软件工具和软件环境的使用,熟悉电子教案的编写与使用,熟悉电子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控制和利用电子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教学环境下教学的全部过程。

(五)拓宽学校教师培训渠道

学校一贯重视校本培训,把校本培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力、有效地手段,在实践中不断健全校本培训组织机构,完善培训机制。

同时我们要拓宽学校教师的培训方式。

学校要通过校本培训、校际合作、校企合作、跨区域合作、远程教育等等渠道,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逐步引导其由被培训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

如利用校本优质师资进行校内培训;

中小学之间、中小学和大学之间开展校际互助培训;

学校还可联合企业的优质培训项目;

也可借用东部优质师资对西部进行支援培训等。

培训渠道的不断拓宽,更加有利于中小学教师信息面得拓宽,从而实现更加全面的教育信息技术,使教育教学更加有效。

具体如下:

1.校外与校本培训相结合

校外培训能使教师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促使教师信息素养快速提高。

调查显示:

大多数的农村教师渴望外出交流学习,希望校长给予重视,学校能够提供机会。

为此农村中小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与校外培训,并注意加强与市属中小学校的交流和沟通。

同时,学校内部可根据实际,制订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讲座式培训相结合、岗前培训与过程中培训相结合的具体方案,灵活多样地开展校本培训。

这样内外接应,有利于教师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培训。

2.以骨干为中心的“师徒结对”培训

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课业繁重的实际情况,可采取“师徒结对”的培训方式,让骨干教师带动信息素养水平较低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培训。

为此,农村中小学校首先要加强高素质的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领导应起带头作用,鼓励教师相互协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为其他教师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与指导。

这种方式方便快捷,简单易行,能很快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3.改进培训内容

形成训后跟进制度培训内容不能仅仅涉及信息技术层面,还应包括理论等多层面,如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理论等)、专业理论(与教师所教专业相关的如数学、物理等)、信息素养等的培训。

同时,必须注意教师自学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接受短期培训后,需要学校有相关的跟进指导制度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后续平台,循序渐进才能达到培训的理想效果。

因此训后跟进指导制度是培训体系得以完善的必要环节。

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专家讲座的形式;

集中专题培训;

课题研究;

观摩学习等多渠道的培训,以提升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这样也是推进当地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同时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

因此,关注西藏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教育问题,探索解决对策,对实现农村教育信息化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

在平衡地域差异,实现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是提高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因素。

因此,解决好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问题,对实现西部农村教育信息化和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处于我国西南边陲的西藏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只有在正确认识自身所具备的信息素养水平,积极配合社会、政府、学校的发展策略以及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这一契机的基础上,努力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水平,从而推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

本论文以《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试行)》为依据,去探究西藏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和培养策略。

根据信息素养的相关理论研究,我找出了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四大构成要素:

信息意识素养;

信息知识素养;

信息能力素养;

信息道德素养,从而发现了西藏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四大现状。

以及寻求出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五大策略。

民族地区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的整体发展。

我们有信心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机遇,抓住信息技术这个突破口,在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以新的历史起点为契机,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全面提高西藏中小学教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队伍,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出更大的贡献。

当然鉴于本人学识和能力有限,该论文的不足之处很多,恳请各位老师的指教。

我希望我的论文可以为这一研究提供一点材料和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吉庆.信息素养论.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桑新民.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郭连锋.王红利.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之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03(3)

[5]褚芸芸,扬改学.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再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4(4)

[6]蔡其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课程·

教材·

教法,2006(6)

[7]蔡莹.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D].沈阳:

沈阳师范大学,2007

[8]张筱兰,郭绍青.我国农村远程教育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5,(5).

[9]刘鹂.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问题归因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8,

(2):

28—31.

[10]陈斌.信息素养概念比较及研究[J].广东教育:

综合版,2001,3.

[11]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