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技术总结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7831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技术总结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度技术总结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度技术总结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度技术总结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度技术总结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技术总结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度技术总结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技术总结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技术总结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特别注意预应力孔道中心到顶面混凝土距离的控制,孔道到构件边缘的净距离不宜小于3cm,且不宜小于孔道直径的一半。

波纹管在梁端应预留3~5cm,便于波纹管之间的连接,防止接口处漏浆,影响预应力的张拉和压浆。

负弯矩区桥面铺装:

在一天中温度最低时一次浇筑墩顶湿接头及墩顶加强钢筋长度范围内的现浇桥面板砼,待砼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张拉,并压浆。

各墩顶的连接顺序为先两端后中间。

在负弯矩张拉完成后,待压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剩余桥面铺装施工完成,便可以拆除一联范围内的临时支座,完成体系转化。

拆除临时支座时,注意防止高温影响橡胶支座。

二、高立柱施工:

这里的高立柱指的是高度大于等于10m的立柱

1、主要技术难点或要点

(1)施工缝位置的设置

(2)立柱垂直度的控制

(3)模板的拼装

2、详细阐述

(1)施工缝位置的设置

对于高立柱每节段不宜大于10m,有中系梁的施工缝一般设置在系梁上方20cm的位置,中系梁和下方立柱一起浇筑。

需要注意的是:

当中系梁和下立柱一起浇筑时,模板底应该设置卸落装置,便于模板拆除。

(2)立柱垂直度的控制

钢筋垂直度的控制:

首先在垂直与立柱方向均匀对称多设置两个吊环。

钢筋笼吊装应准备专用钢丝绳,钢丝绳要求直径不宜过大,满足钢筋筋吊装且有一定安全系数即可。

钢丝绳顺直。

无缺陷。

安装时需掉垂线纵横向垂直方可进行立柱钢筋焊接。

焊接时可先进行定位跳焊,待固定牢固方可放松钢丝绳,焊接完毕即解除钢丝绳。

模板垂直度的控制。

模板采取现场拼装,待检查合格后方可吊装。

,在安装模板前先焊接定位钢筋,再吊装拼装好的模板。

模板安装时可用垂线或经纬仪在纵横两个方向控制好垂直度。

当发现模板倾斜时可用固定于模板顶端四个方向的风缆进行调节,最后将风缆绷紧。

(3)模板的拼装

采用地面现场拼装的方式。

待平整度、接缝等满足规范要求方可吊装。

吊装前应根据立柱中心用红油漆标出模板的轮廓线,然后放置注柱模。

底部用定位钢筋固定,顶部用四根垂直向风缆固定。

对于有中系梁的应先安装系梁下方模板,在安装系梁与立柱的衔接异型模板,注意系梁异型衔接模板与立柱模板顶接触面应平整。

下方立柱及衔接段固定牢固在进行系梁底模安装,底模安装好进行系梁钢筋现场绑扎。

最后安装中系梁侧模。

三、盖梁施工

1、主要技术难点或要点

支撑体系

支撑体系

盖梁施工关键是支撑体系的设计:

常用的方法为抱箍支撑、预埋件支撑及支架支撑。

抱箍支撑体系首先是根据盖梁重量设计抱箍。

抱箍的力学原理:

利用在墩柱上的适当部位安装抱箍并使其与墩柱加紧产生的最大静摩擦力,来克服临时设施及盖梁的重量。

这个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应首选采用。

预埋件很少使用,支架支撑体系当立柱较低且为陆上施工也可采用。

四、现浇箱梁施工

以*********匝道桥为例

(一)、主要技术难点或要点

(1)地基处理

(2)支撑体系

(3)预压

(4)模板安装

(5)钢筋安装

(6)预应力穿束

(7)混凝土浇筑

(8)预应力张拉压浆

(9)落架

(二)、详细阐述

支架范围内填筑80cm的宕渣,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0%,再在上面整体浇筑15cm的C20混凝土,以减小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影响。

并在两侧设置排水沟。

支架布置

本桥选用HR新型可调试重型门式脚手架,门架主立杆选用Φ57×

2.5大口径钢管制作。

主立杆纵向@100cm,横向@90cm,水平横杆@190cm(HR100A型定型门式脚手架),在腹板位置纵向@100cm,横向加密为@60cm,横隔梁位置纵向加密为@75cm,横向@90cm,单个门式支架横向联系用交叉拉杆连成满堂支架,最后在距离地面30cm处,门架层与层之间用钢管进行纵横向连接为整体,在支架两侧用剪力撑加强。

搭设时,测量放样,定出施工轴线,在地面用墨线弹出立杆布置线。

立杆顶部用可调托座调节标高。

主立杆底脚带有140×

140mm方块底板的可调底座。

可调托座上横桥向安放12#工字钢(或槽钢),工字钢面上纵向置放10×

10方木。

初拟可调托座顶面标高=箱梁底设计高程-底模厚-方木高-工字钢高+(20mm)。

支架验算

1、架体荷载计算:

钢筋砼现浇箱梁体荷载计算:

 

根据箱梁跨中断面图可知道

S中=14.9325-2.3720×

3=7.817m2

断面每延m

q中=7.817m3×

2.6t/m3=20.323t

根据箱室端断面图可知道

S室端=14.9325-1.2×

3=11.3325m2

q室端=11.333m3×

2.6t/m3=29.466t

根据箱梁横隔梁断面图可知道

S横=14.9325m2

q横=14.93250m3×

2.6t/m3=38.821t

由上述计算可知:

a.梁体:

由于翼缘荷载并不能全部传递到箱梁底板,故为了便于计算,翼缘断面按照跨中翼缘断面计算。

则梁体(包括翼缘)的全部荷载是通过梁底模传递给支架的,底模宽度按10.5m考虑。

则梁体

跨中1.2×

20.323×

10=243.876KN/m(偏安全考虑安全系数取1.2);

则:

243.876×

10.50=23.226KN/m2

变化段203.23~294.66KN/m偏安全考虑取1.2×

294.66=353.592KN/m(安全系数取1.2);

353.592×

10.50=33.675KN/m2

梁端横隔梁:

1.2×

38.82×

10=465.84KN/m

465.84×

10.50=44.366KN/m2

根据断面形式,设跨中等截面范围均布荷载,取单位面积压力P1中=23.226KN/m2;

设变截面范围为均布荷载,取最大单位面积压力P1变=33.675KN/m2,梁端均布荷载单位面积压力P1端=44.366KN/m2,计算公式选用:

按简支梁和轴心受压构件选用。

b.施工人员及设备重量取:

P2=2.5KN/m2;

c.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取:

P3=2KN/m2考虑;

d.倾倒混凝土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P4=3.5KN/m2考虑;

e.箱梁芯模:

取P5=1.5KN/m2

f.竹胶板:

取P6=0.1KN/m2

g.方木:

取P7=7.5KN/m3

h.12×

12工字钢(槽钢拼装)取P8=0.241KN/m

2、底模强度计算

A.跨中等截面和变截面箱梁底模采用高强度竹胶板,板厚t=15mm,

跨中等截面范围内竹胶板方木背肋间距为300mm,跨中变截面范围内竹胶板方木背肋间距为200mm所以验算模板强度采用宽度b=300mm或b=200mm平面竹胶板。

当b=300mm

(1)、模板力学性能

(a)弹性模量E=0.1×

105MPa。

(b)截面惯性矩:

I=bh3/12=30×

1.53/12=8.44cm4

(c)截面抵抗矩:

W=bh2/6=30×

1.52/6=11.25cm3

(d)截面积:

A=bh=30×

1.5=45cm2

当b=200mm

I=bh3/12=20×

1.53/12=5.625cm4

W=bh2/6=20×

1.52/6=7.5cm3

A=bh=20×

1.5=30cm2

(2)、模板受力计算

a.底模板均布荷载:

1)跨中等截面范围

P模=P1中+P2+P3+P4+P5=23.226+2.5+2+3.5+1.5=32.726KN/m2

q=P模×

b=32.726×

0.3=9.818KN/m

2)跨中变截面范围

P模=P1变+P2+P3+P4+P5=33.675+2.5+2+3.5+1.5=43.175KN/m2

b=43.175×

0.2=8.635KN/m

b.最大弯矩:

1)跨中等截面范围:

M=qL2/8=9.818×

0.32/8=0.110KN•m

2)跨中变截面范围:

M=qL2/8=8.635×

0.22/8=0.043KN•m

c.弯拉应力:

σ=M/W=0.110×

103/11.25×

10-6=9.78MPa<

[σ]=11MPa

1)跨中变截面范围

σ=M/W=0.043×

103/7.5×

10-6=5.7MPa<

竹胶板板弯拉应力满足要求。

d.挠度:

从竹胶板下方木背肋布置可知,竹胶板可看作为多跨等跨

连续梁,按三等跨均布荷载作用连续梁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f=0.677qL4/100EI

=(0.677×

9.818×

0.34)/(100×

0.1×

108×

8.44×

10-8)

=0.638mm<L/400=0.750mm

8.635×

0.24)/(100×

5.625×

=0.166mm<L/400=0.5mm

竹胶板挠度满足要求。

B.梁端箱梁底模采用高强度竹胶板,板厚t=15mm,竹胶板方木背肋间距为200mm,所以验算模板强度采用宽b=200mm平面竹胶板。

P模=P1端+P2+P3+P4+P5=44.366+2.5+2+3.5+1.5=53.866KN/m2

q=F×

b=53.866×

0.2=10.773KN/m

b.跨中最大弯矩:

M=qL2/8=10.773×

0.22/8=0.054KN•m

σ=M/W=0.054×

10-6=7.2MPa<[σ]=11MPa

从竹胶板下方木背肋布置可知,竹胶板可看作为多跨等跨连续梁,按三等跨均布荷载作用连续梁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10.773×

=0.207mm<L/400=0.5mm

胶板挠度满足要求。

综上,竹胶板受力满足要求。

3、横梁强度计算

A.跨中等截面及变截面范围横梁采用10×

10cm方木,跨径为1.0m,等截面范围中对中间距为0.4m,变截面范围中对中间距为0.3m

截面抵抗矩:

W=bh2/6=0.1×

0.12/6=1.67×

10-4m3

截面惯性矩:

I=bh3/12=0.1×

0.13/12=8.33×

10-6m4

a.作用在横梁上的均布荷载为:

q=(P1中+P2+P3+P4+P5+P6)×

0.4=(32.726+0.1)×

0.4=13.13KN/m

跨中最大弯矩:

M=qL2/8=13.13×

1.02/8=1.641KN•m

q=(P1变+P2+P3+P4+P5+P6)×

0.3=(43.175+0.1)×

0.3=12.98KN/m

M=qL2/8=12.98×

1.02/8=1.623KN•m

落叶松容许抗弯应力[σ]=14.5MPa,弹性模量E=11×

103MPa

b.横梁弯拉应力:

σ=M/W=1.641×

103/1.67×

10-4

=9.83MPa<[σ]=14.5MPa

σ=M/W=1.623×

=9.72MPa<[σ]=14.5MPa

横梁弯拉应力满足要求。

c.横梁挠度:

(因13.13>

12.98,所以按照跨中等截面范围验算)

f=5qL4/384EI

=(5×

13.13×

14)/(384×

11×

106×

8.33×

10-6)

=1.87mm<L/400=2.5mm

B.梁端横梁采用10×

10cm方木,跨径为0.9m,中对中间距为0.3m。

W=bh2/6=0.1×

I=bh3/12=0.1×

作用在横梁上的均布荷载为:

(取梁体最大均布荷载P1端验算)

q=(P1端+P2+P3+P4+P5+P6)×

0.3=(53.866+0.1)×

0.3=16.19KN/m

M=qL2/8=16.19×

1.02/8=2.024KN•m

a.横梁弯拉应力:

σ=M/W=2.024×

10-4=12.12MPa<[σ]=14.5MPa

b.横梁挠度:

16.19×

0.94)/(384×

=1.66mm<

L/400=2.5mm

综上,横梁强度满足要求

4、纵梁强度计算:

纵向梁采用12cm工字钢,跨径1.0m,横隔梁位置取间距0.9m,其它位置间距1.0m

a.强度:

1.0m长纵梁上承担3根横梁重量为:

7.5×

3=0.225KN

横梁施加在纵梁上的均布荷载为:

0.225÷

1=0.225KN/m

作用在纵梁上的均布荷载为:

(取梁端荷载验算)

q=(P1+P2+P3+P4+P5+P6)×

0.9+0.225=53.966×

0.9+0.225=48.794KN/m

M=qL2/8=48.794×

12/8=6.099KN•m

查表12cm工字钢W=77cm3I=488cm4

δ=M/W=6.099×

103×

103/77×

103=79.2Mpa<[δ]=140Mpa

挠度:

f=qL4/128EI=56.001×

14/(128×

2.1×

488×

=0.00037<1/400=0.0025满足要求;

纵梁弯拉应力满足要求。

综上,纵梁强度满足要求。

5、支架受力计算

a.立杆承重计算

支架采用HR型可调重型门式立脚手架,门架主立杆选用¢57×

立杆顶端受力允许37.5KN/根。

(1)由于梁体通过模板及纵横梁体系,可以认为是均摊给每个杆件,故每根立杆承受钢筋砼和模板重量(梁体每平米重量为25.034KN/m):

N1=1×

0.9×

25.034×

1.2=27.037KN

(2)横梁施加在每根立杆重量:

N2=0.9×

7.5=0.203KN

(3)纵梁施加在每根立杆重量:

N3=1×

0.241=0.241KN

(4)支架自重:

立杆单位重:

0.04KN/m,横杆取单位重:

0.025KN/m

支架按照8m考虑则每根重:

N4=(0.04×

8+0.025×

(8÷

1.9)÷

2)=0.373KN

每根立杆总承重:

N=N1+N2+N3+N4=27.037+0.203+0.241+0.373=27.854<37.5KN

立杆承重满足要求。

6、支架稳定性验算

根据HR型脚手架荷载实验在荷载达到允许荷载前并未失稳,故不需要验算。

我项目部考虑施工进度及工程特点,设想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第二联预压,分两段预压:

先预压8、9跨,待稳定后再预压6、7跨,且第一次预压和第二次预压重叠约1/3跨径,以保证两次预压接头处的稳定,取得数据后,其它联不准备预压。

操作如下

安装箱梁底模。

预压观测点的布置:

沿路线纵向距侧模内侧20cm位置,箱梁中线位置各布设一排,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断面分别距墩台1m,LP=20m布置4个断面,LP=27m布置5个断面。

观测点使用红油漆标注底模板底面。

加载方式:

加载采用土袋均布等载预压,每袋重1.5t。

由于梁体采用先浇注底板和腹板,再浇注顶板的方式。

而腹板和顶板的重量只占到梁体整个荷载的50%,在浇注顶板砼前,第一次浇注的混凝土已经具有50%以上的设计强度,在浇注第二次砼时,第二次浇注的混凝土已经能够通过梁体均匀的传递给支架体系,使支架受力更趋于均匀。

故每平米加载2t/m2(1040m3×

2.6t/m3÷

15m÷

94m=1.918t/m3)即:

每3m2加载4袋(分两层:

下层3袋,上层1袋)。

沉降观测:

当荷载加载至梁体的50%进行沉降观察并记录,加载至100%进行沉降观察并记录。

加载24小时后进行沉降观察,若沉降量小于等于2mm,即可认为地基基本稳定。

模板由底模、侧模及内模三个部分组成,均采用δ=15mm高强度清水竹胶板。

底模板可用锚钉直接锚固在方木上。

模板的支撑应该牢固,对于翼板或顶板采用框架式木支撑。

对于腹板模板,应根据腹板高度设置内外模对拉钢筋固定,对拉钢筋宜采用塑料套管保护,以便拉杆取出,模板接缝要紧密不漏浆,必要时在接缝间加密缝条。

模板应涂质量可靠的脱模剂或清洁的机油、色拉油。

在箱梁的顶板上要需要设置80cm×

100cm的人孔,以便将内模拆出。

每孔梁距梁端5~6m处各设3个(每室1个)。

由于箱梁底、侧模板安装后,有钢筋、预应力筋,内模等多道工序,作业时间相对较长,往往等到浇注砼时,模板内有许多杂物,应进行清理,并可在底模板的适当位置设备一块活动板,以便进行清理。

注意事项:

模板计划采用竹胶板,箱梁外露面使用的竹胶板厚度必须保证1.5cm以上。

箱梁底模注意排气孔设置位置。

人孔处剪断钢筋待内膜拆除后,焊接(可自行加强几根)再浇筑混凝土封闭。

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按规范的要求做好各种试验,并报请工程

师批准,严格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布设。

对于腹板及横隔梁钢筋一般根据其起吊能力,预先焊成钢筋骨架,吊装后焊接成型,

底板及腹板(包括横隔梁)钢筋绑扎顺序:

全联整幅铺设底板底层横向、纵向钢筋逐孔吊装分段腹板钢筋及横隔梁钢筋

焊接腹板分段钢筋预留接头(预留接头设在横隔梁位置或根据钢筋长度设置)逐孔整幅铺设底板顶层纵向、横向钢筋

安装整联通长波纹管并穿束。

顶板钢筋绑扎:

逐孔逐室铺设顶板底层横向、纵向钢筋全联整幅铺设顶板顶层纵向、横向钢筋。

每联端头应注意预留槽口,并注意伸缩缝预埋件,以及翼缘板

端防撞墙预埋钢筋和中央分隔带护栏座预埋钢筋等。

接头焊接应注意:

同一断面的钢筋接头面积不得超过受力钢筋总面积的50%;

相邻接头交错距离不得小于100m;

同一根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

主筋接长时一律使用闪光对焊;

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要通过计算确定,计算应考虑孔道曲线

长,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及外露工作长度等因素,预应力筋的

切割宜用砂轮锯切割,预应力筋编束时,应梳理顺直,每隔1m用20#铁丝绑扎牢固,防止相互缠绞,束成后,要统一编号、挂牌。

预应力筋在浇筑混凝土前穿束。

穿束前要对孔道进行清理。

清理完后,可采用金属网套法,先用孔道内预留的钢丝将牵引网套的钢丝绳牵入孔道。

牵引用2t卷扬机。

(7)、混凝土浇注

砼浇注时要安排好浇注顺序,其浇注速度要确保下层砼初凝前覆盖上层砼,浇筑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先浇底腹板,方向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第一联:

0#台5#墩;

第二联:

5#台9#墩;

第三联:

12#台9#墩;

第四联:

15#台12#墩)。

底板砼一次性浇注,腹板砼采用斜面(α=20~25度)分层对称浇注浇筑厚度每层δ<

=30cm浇注至上承托下5cm处。

第二次浇注顶板(含翼缘)一次性浇筑。

第二次浇注前,做好施工缝处理,对第一次浇注混凝土表面凿毛并冲洗干净。

然后浇注顶板混凝土。

注意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在波纹管最高点位置(即:

6#、7#、8#墩处)预埋PVC管,作为孔道压浆排气孔。

(8)预应力筋张拉压浆

张拉采用两端张拉,先对称同步张拉两侧中腹板钢束,再张拉两条边腹板。

按照预应力钢束编号N1N2N3依次张拉,张拉用

250t千斤顶(σcon=0.75fpk=1395MPa×

11根×

139mm=213.4t)。

箱梁两端要配置对讲机,随时联系,确保张拉同时进行。

设专人观察箱梁的侧弯情况,如有异常应停止张拉,并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张拉前,应将构件端部预钢板与锚具接触处的焊渣毛刺、混凝土残渣等清除干净后,再安装锚具和张拉设备。

张拉过程中的断丝、滑丝不得超过规范或设计的规定,如超过应更换钢丝或采取其它工程师同意的补救措施。

张拉的程序按设计的要求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