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7285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本文遵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4年4月30日签署第406号国务院令,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要求,以及通过网络数据的参考、图书著作的研读、自行研究和分析等成功完成了次篇论文的书写和制作。

本问要感谢队友方永国、张勇的鼎力相助,由方永国完成子相关图书的搜集与数据的统计,由张勇完成了网络数据的分析,以及最后商讨、讨论形成的最终的结果,由我完成论文的书写、编排和制作。

最后要感谢指导老师郭海林老师的课堂讲解,让我们体验自我实践和自我发展的制作过程。

希望此篇论文对液化石油气的安全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也恳请同学作相互交流与探讨,对论文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黄先胜

目录

一、绪言·

·

(3)

二、运输液化石油气具有的危险性·

(一)液化石油气的运输形式·

(二)液化石油气运输的危险分析·

(4)

2.1着火危险·

2.2爆炸危险·

2.3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常见原因·

(5)

三、我国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四、液化石油气运输火灾爆炸事故危害评估·

(6)

(一)火灾爆炸事故的特点·

(二)液化石油气的爆炸实验分析·

2.1试验过程的运行与结果·

2.2试验结论·

(8)

五、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

(10)

(一)石油气运输安全预防分析·

(二)从运输途径的安全预防措施·

2.1汽车槽车运输的预防安全措施·

2.2铁路槽车运输的安全预防措施·

(13)

2.3管道运输的安全预防措施·

(14)

2.4汽车装载钢瓶运输的安全预防措施·

(16)

(三)选址和布局的安全预防措施·

(四)设计和运行方面的安全预防措施·

(17)

(五)人性管理和合作方面的安全与措施·

(20)

(六)火灾爆炸事故后的应急处置措施·

(21)

一绪言

因此对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事故的预防和研究甚为重要。

通过和队友的共同努力,我们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并通过网络数据统计与查询,最后成功总结和书写出石油气运输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对策这篇完整的报告,下面我们具体分析我国石油气运输的现状和如何做好预防和应急措施。

二运输液化石油气具有的危险性

(一)液化石油气的运输形式

在这里,运输特指将液化石油气由产地输送到储配(供应)站的过程,运输液化石油气包括装、运、卸三个环节。

由于通常采用铁路槽车、汽车槽车运输,汽车装载钢瓶以及管道输送液化石油气,因此,运输液化石油气通常分为铁路槽车运输、汽车槽车运输、汽车装载钢瓶运输及管道输送四种形式。

(二)液化石油气运输的危险分析

由于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易产生静电等特性,因此,运输液化石油气的过程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2.1着火危险

运输液化石油气的槽车储罐、钢瓶以及输气管道,由于违章操作或因长期使用,缺乏维修造成性能损失、失灵等,往往会泄露气体。

泄露的液化石油气在扩散中遇到各种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机动车辆排气筒喷出的火星等着火源。

具有着火危险。

2.2爆炸危险

在常温条件下,液化石油气在容器内处于气一液两相平衡状态,按规定灌装的容器气相压力可达980千帕以上。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温有一定差别;

公路交通不甚发达,车辆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长途运输液化石油气的车辆有时会受热、强力震动和撞击,具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另外,从槽车、钢瓶以及输气管道中泄露出的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它的爆炸极限,遇到火源也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2.3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常见原因

(1)违章操作:

违章操作不仅是造成其他事故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造成液化石油气运输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

(2)交通事故:

运输液化石油气的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往往泄露液化石油气气体,造成爆炸燃烧。

(3)槽车、输气管道的安全设备损坏、失灵:

槽车及输气管道的安全设备和附件损坏、失灵以后,往往会产生两种后果;

一是当槽罐及输气管道内升高到安全泄压值时不能安全泄压,发生爆炸;

二是泄漏、排放气体,引起爆炸着火。

(4)排放气体:

输送液化石油气的槽车、管道,一般不得排放气体,只有在可能发生爆炸的情况下,允许紧急放空,紧急排放的液化石油气体,在扩散中遇火源发生爆炸着火,也是运输液化石油气发生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5)运输容器受热爆炸:

装运液化石油气的槽车储罐钢瓶,若超量充装,再受到太阳长时间曝晒,有时也会泄露气体并着火;

若在发生着火之后,不及时冷却降温。

也会发生爆炸。

三我国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液化石油气属易燃易爆物质,发生的事故多是瞬间燃爆型,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扑救。

.槽罐车一旦在人口密度大的区域发生交通事故,槽罐撞击泄漏,液化石油气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据统计,2002~2004年12个主要城市中,因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引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有68起,占运输型危险化学品事故总数的47.9%。

我国液化石油气运输风险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一是运输企业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人的因素与运输系统安全关系密切,在液化石油气运输系统中,主要涉及驾驶员、押运员、装卸人员以及车辆的维护人员。

如果对这些人员的日常管理、资质审查、业务培训不到位,就容易造成液化石油气运输中的违章操作、疲劳驾驶、违章装卸等人为失误甚至玩忽职守,其中疲劳驾驶引发翻车泄漏、爆炸事故是造成液化石油气运输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液化石油气运输工具和容器的定期安检工作不到位。

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钢瓶、槽罐车不及时销毁而继续使用,如遇碰撞、翻车等交通事故极易引发重大泄漏和爆炸事故,槽罐车超载也是导致交通事故进而引起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目前液化石油气运输环节存在的最普遍隐患。

三是道路运输安全监控体制不健全。

对打击无证运输、超载、混载行为执法力度不够,特别是八小时以外的道路交通管理对薄弱,液化石油气的运输往往选择车流较少的晚上或清晨,给安全监管带来很大难度。

异地运输安全监管难度更大,而目前国内95%的危险化学品涉及异地、长距离、大吨位运输。

四是液化石油气从业单位布局不合理。

一般情况下,液化石油气灌装场基本设在城市郊区,而加气站基本位于城市内,使用单位遍及城市各个角落。

液化石油气运输车辆不得不穿越车流密集的市区,发生撞车和侧翻等运输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通过事故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上问题。

四液化石油气运输火灾爆炸事故危害评估。

(一)火灾爆炸事故的特点

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特点有:

一是违章操作危害十分严重。

二是设备不良、设备损坏是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静电火花是主要火源,例如,1978年2月,某炼油厂液化石油气灌瓶间,无通风设备,大量液化石油气体充满空间并达到爆炸极限,因一女工用手推动尼龙头巾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爆炸燃烧,造成重大火灾。

四是灌瓶间是主要起火部位。

(二)液化石油气的爆炸实验分析

2.1试验过程的运行与结果

采用钢瓶运输液化石油气时,由于钢瓶容量较小,最大也只有50kg,安全风险相对较小。

而槽罐车运输量最小也为l0t,一旦爆炸,后果极其严重。

本文分别对50t、20t、l0t的液化石油气槽罐车和1t、50kg、15kg、5kg的液化石油气钢瓶,暴露人口分别为所在区县的20%和100%等情况进行配伍,模拟在无建筑物阻挡和有建筑物阻挡两种情况下,发生爆炸事故的冲击波损害半径、危害程度(包括伤亡人数)。

槽罐车破裂发生瞬问泄漏后遇到延迟点火或者泄漏到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后,一遇到火源,立即发生蒸汽云爆炸。

突然释放大量的热能形成冲击波会对周围环境中的人群、建筑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如果爆炸发生在运输途中,冲击波直接对周围人群造成伤害,致死可能较大。

如果周围有建筑物,对人体直接致死可能减小,但是爆炸造成的大量建筑物碎片,将造成更多人不同程度伤害。

在运输途中不同数量气体爆炸伤害半径预测结果,液化石油气泄漏后爆炸时,当泄漏量为5kg时,对人体和建筑物的伤害距离不超过1.5m;

当泄漏量达到10t时,发生较大型爆炸事故,蒸汽云团爆炸的冲击波伤害半径达23.6m,当泄漏量达到50t时,发生严重爆炸事故,致死范围达到43m,说明在爆炸发生后,如果没有建筑物的阻挡,43m内的人群将因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直接死亡。

当爆炸周围有建筑物包围时,直接死亡人数减少,但是伤害和受影响的人数大大增加。

不同爆炸量下的四级伤害半径,四级分类标准中第一级对建筑物造成重创,伤害半径内超过一半的人造成永久性伤害,第二级对建筑物造成可修复的破坏,对人体可能造成重要伤害,第三级和第四级造成轻伤,带来震感。

可以看到,造成死亡的伤害半径减小,而受影响的范围显著增加。

以50t的泄漏爆炸量为例,在无建筑物阻挡情况下,致死半径为43m,而在有建筑物包围情况下,液化石油气爆炸时的致死半径会大大减小。

从影响面积方面来讲,致死半径减小到20m,轻伤的范围增加到100.5m,有震感的区域半径增加到268m。

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分析50t泄漏爆炸量和人口暴露100%条件下,在无建筑

物阻挡和有建筑物阻挡两种情况下爆炸伤亡人数,如表3所示。

在无建筑物阻挡情况下,黄浦区的死亡人数达268人,而在有建筑物阻挡情况下,重伤(包括死亡)人数减少为59人,但是不同程度的轻伤人数增加为235人和1468人。

2.2试验结论

综合2.1研究分析,对火灾、爆炸危险的一般分析可总结为:

(1)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容易发生着火、爆炸,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等特性,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由于设备不良、违章操作、误操作等原因,储气罐、灌装嘴、烃泵、压缩机,以及阀门、管道等设备往往泄漏液化石油气气体,并在站区扩散,当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浓度达到1.5%~9.5%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质,构成了站区发生燃烧的物质条件,在储配液化石油气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火花、电气火花、金属碰击火花以及出现的各种明火等着火源,具有点燃液化石油气爆炸性混合物质的足够能量,会构成燃烧发生的能量条件,这三个条件在站内某一部位同时具备,并同时发生作用时,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液化石油气液态汽化以后体积剧烈膨胀,气体比空气重,不易扩散,并且气体浓度爆炸极限的下限较低,既使从容器阀门、管道和设备中泄漏很少量的液态石油气,液化石油气体也很容易在泄漏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空间达到它的浓度爆炸极限,形成爆炸危险。

最小点火能量一般低于0.3毫焦耳,在液化石油气与空气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内,出现静电火花,电气火花、各种明火等着火源,一般都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爆炸燃烧,因此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容易发生着火、爆炸。

另外,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生产区内发生火灾、设备误操作等事故,容易造成站内储罐、容器等设备发生爆炸,大量泄漏液化石油气体,有发生更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

(2)火灾危险性类别: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将火灾危险性划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大类,其中甲类的火灾危险性最大,戊类的火灾危险性最小,液化石油气气体是爆炸下限低于10%的可燃气体,按照规定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

(3)站内主要场所爆炸危险等级: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将气体和蒸气爆炸危险场所规定为三级,即0区、1区和2区,其中2区场所的爆炸危险性较小,0区场所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正常情况包括正常的开车、运转及停车等。

1区场所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而仅在不正常情况下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不正常情况包括装置或设备的事故损坏、错误操作、维护不当及装置或空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性很小的场所,据此,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内灌装、倒残间的局部应属于1区爆炸危险场所,烃泵房、压缩机室、汽车槽车库及附属气瓶库应属于2区爆炸危险场所。

五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

(一)石油气运输安全预防分析

由于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因此,预防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爆炸事故,首先要控制液化石油气泄漏浓度,使其和空气混合后达不到爆炸极限浓度,同时在爆炸极限区域内控制火源也同样重要。

由于液化石油气本身没有毒性,因此,在泄漏发生后首先要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只要不发生爆炸,就有时问稀释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疏散群众,泄漏事故后果比爆炸事故要轻得多。

因此,从预防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运输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的环境条件三方面提高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管理水平,加强液化石油气运输、装卸、存储作业的安全管理,杜绝一切人为事故隐患,减少液化气运输过程中泄漏、爆炸事故风险。

一旦发生泄漏、爆炸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采取有效应急措施,把事故危害减少到最小。

(二)从运输途径的安全预防措施

2.1汽车槽车运输的预防安全措施

(1)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的设计、制造,必须符合国家和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运输液化石油气的汽车槽车的压力安全阀、紧急切断阀、防静电接地链等安全附件必须齐全、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并应在运输途中经常检查,保持灵敏可靠,同时,为防止发生火灾,运输液化石油气的汽车槽车应按规定采用防爆电气装置,槽罐上应涂有醒目的“严禁烟火”红色标志,发动机排气筒加戴性能可靠的火星熄灭器。

此外,为了能及时地扑救运输途中发生的初期火灾,槽车还应装配两具5公斤以上干粉灭火器或3公斤以上1211灭火器。

(2)汽车槽车运输液化石油气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管理、运输化学易燃、易爆物品和交通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运输前应认真检查车况,在车前悬挂醒目的“危险品”标志牌,不得拖带挂车,不得携带其他易燃、易爆物品。

途中通过立交桥,涵洞、隧道等重要的公路交通设施,应注意标高,限速行驶,不得停留;

进入城市郊区应按当地公安机关规定的行车时间、行车路线限速行驶,不得通过重要的公共场所和闹市。

押运员必须跟随车辆,中途不得离开。

车上禁止吸烟,不得搭乘其他人员。

夏季长途运输应采取遮阳措施,经常观察槽罐液相温度和气相压力,当液相温度达40度时,应进行罐外喷水或泼水降温。

冬季道路冰冻时,不宜长途运输。

否则,应在轮胎上加戴防滑铁链,限速行驶。

(3)运输途中,临时停车位置应通风良好,远离机关、学校、桥梁、厂矿、仓库和人员密集的场所。

与重要的公共建筑、设施须保持25米以上的安全间距,与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应保持40米以上的安全间距。

中途停车时,司机或押运员必须留车监护,不得使用明火或能发火的工具进行检修。

夜间休息时,不得将槽车停放在公共停车场以及易燃、易爆物品库房,普通车辆附近。

夏季停车时,应避免日光曝晒。

(4)液化石油气站采用汽车槽车运输液化石油气时,须在站内设置汽车槽车装卸台。

否则,应在灌瓶间或压缩机房引出汽槽装卸嘴。

汽车槽车装卸台与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小于15米,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小于30米。

装卸台或装卸嘴附近应设置接地电阻不小于10欧*厘米的接地桩,以供装卸作业前静电接地。

为确保发生火灾后能及时地疏散槽车,灭火救灾,槽车装卸台或装卸嘴前应设置不小于15米×

15米的回车场,装配2具8公斤以上干粉灭火器。

(6)汽车槽车在进行装卸作业前应停车熄火,接好地线,牢固连接管道接口,排尽管内空气。

进行装卸作业时,不得发动车辆、排液放气,不得使用能发火工具。

如遇雷雨天、液压异常、附近着火,以及其他威胁装卸安全的因素,汽车槽车应停止装卸作业,汽车槽车在充装液化石油气时,应认真计量,不得超装。

装运液化石油气的汽车槽车到站后,应先静置30分钟,然后及时卸液,不得把槽车当作临时储罐使用,不得从槽车直接给钢瓶充气。

槽车卸液后,槽罐内应留有49千帕以上的余压,以免空气进入罐内形成爆炸危险。

(7)汽车槽车卸液后,应停放在专用的汽车槽车库房内,不得在其他场所随意停放,汽车槽车车库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米,与厂房、库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2米。

库内应通风良好,照明等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并应配2具以上8公斤干粉灭火器。

库内禁止设置地下室、地沟,禁止修理车辆,禁止存放其他易燃、易爆物品。

2.2铁路槽车运输的安全预防措施

(1)液化石油气铁路槽车的设计、制造、使用检修及运行应遵守国家及劳动、铁路、化工等部门的有关规定。

槽罐上应涂有醒目的“严禁烟火”的红色标志,在适当位置装配必要的消防器材。

(2)液化石油气铁路槽车充装液化石油气前,应认真检查压力、液位、紧急切断装置等安全附件的状况,核对槽车充装介质的名称。

安全附件不全或性能不佳的的禁止充装,装运液氯等液化气体的铁路槽车不得装运液化石油气。

槽车装卸液化石油气时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防跑液漏气,以免装卸场所积聚液化石油气,形成火灾危险。

遇雷雨天气或出现槽罐液压异常、泄露气体、装卸场所附近着火等威胁装卸安全的因素时,应停止装卸作业。

液化石油气站采用铁路槽车运输液化石油气,应在站内生产区设置铁路槽车装卸栈桥,装卸停车专用线的中心线距液化石油气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米,在距储罐30米处专用线上,应经有关铁路局同意,设置“机车停车位置”标。

装卸场所30米范围内严禁烟火,为了能及时扑灭装卸作业过程可能发生的初期火灾,装卸栈桥应按长度每10—15米设置1具8公斤干粉灭火器,整个装卸栈桥设置的灭火器不应少于2具。

(3)液化石油气铁路槽车押运员不但要熟悉液化石油气的性质,了解槽车结构、性能以及铁路运输危险货物的安全规定,还须掌握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以便运输途中发生泄露着火等事故时能正确处理。

对于未按规定进行充装前检查、超量充装以及封车情况不明的铁路槽车,押运员可拒绝押运。

(4)液化石油气铁路槽车在运输编组时,与牵引的蒸汽机车、乘坐旅客车辆和装运起爆器材车辆应有4辆以上的车辆相隔离,与牵引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使用火炉的车辆、装载除起爆器材以外爆炸物品的车辆,以及装载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应有1辆以上的车辆相隔。

(5)装运液化石油气的铁路槽车,不得在沿途各站久停,到达铁路终站后应用机车及时推进液化石油气站,槽车在运输途中发生重大泄漏时,押运人员应及时向列车主管人员反映,发出危险信号,停车紧急堵漏,并迅速向当地政府及公安、消防部门报告,设立警戒区,组织安全疏散。

铁路槽车运输途中泄漏气体并着火时,应采取紧措施,并及时向当地消防部门报警,组织抢险救灾。

2.3管道运输的安全预防措施

(1)远距离输送液化石油气的管道系统,由起点储罐、起点泵站、计量站、中间泵站、管道及终点储罐组成,其安装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管道宜选用无缝钢管。

为了检修的方便管道连接应以焊为主,辅以法兰连接。

管道通常采用埋地敷设。

(2)输送液化石油气的管道系统,不得穿越有液化石油气设施的建、构筑物,也不得穿越具有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液体的场所,与其他管道、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间距应符合有关规定。

(3)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0.6米。

管道与铁路或公路相交叉时,应从铁路下面穿越,并且穿越管段应设保护套管。

保护套管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内壁与管道外壁应留一定间隙,两端应用软质材料填封。

管道穿越铁路时,从铁轨底至管道顶的深度不应小于1.4米。

穿越套管两端应分别伸出铁路3米。

管道穿公路时,从道路内路面至管道顶的深度不应小于1米,穿越套管两端应分别伸出公路1米。

管道跨越铁路、公路及人行通道时,应具有一定的安全高度。

管道与河、湖泊相交时,可采用架空跨越或河底穿越的方式。

(4)为了满足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的安装、工艺、检修及防火安全的需要,一般应在场站的进出,分支管起点互为备用管线的分切点,重要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重要河流两侧,设置阀门。

为便于事故控制及维修,应在管线上每10—20公里设一分段阀。

阀门的耐压力不低于管道的设计压力,并不得低于2450千帕。

埋地管道的阀门一般设在阀室内,阀室应设在地形开阔、地势较高、交通方便和便于检查的地方。

在重要河流的两侧应设在阀室内。

带有放散管的阀室应设在便于安全放散的地点。

放散时,周围30米范围内不得有明火或散发火花。

(5)为导除液化石油气在管道内流动与管壁磨擦产生的静电荷,管道应完全接地,并每隔80米设一接地极。

连接管道的法兰应用铜片或铝片跨接。

进行输气操作时,应控制管道内液化石油气液相流速。

一般液相允许流速为0.8—2.5米/秒,最大不得超过3米/秒。

(6)要巡回检查,定期维修液化石油气输送管线,及时发现和消除管道、阀门等处漏气点。

在检查和消除漏气点时,禁止使用明火。

动火检修应落实防火安全措施。

2.4汽车装载钢瓶运输的安全预防措施

(1)不宜使用汽车装载钢瓶长途运输液化石油气。

装运液化石油气钢瓶的汽车应悬挂“危险品”标志旗,装配2具以上8公斤干粉灭火器。

发动机排气筒应加戴性能可靠的火星熄灭器。

(2装卸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场所应严禁烟火。

装卸钢瓶应轻拿轻放,不得滚动、碰撞。

钢瓶在车箱内应竖直码放一层为宜。

容重15公斤以下的钢瓶,不得超过两层码放,并应采取措施,码放稳固,严防途中车辆颠簸碰坏钢瓶及其角阀,泄露气体。

运输液化石油气钢瓶的汽车不得载人装物。

超重、漏气以及没有橡胶护圈的钢瓶不得装车运输。

(3)装运液化石油气钢瓶的汽车应配备押运员。

司机和押运员应经过安全培训,学习防火、灭火等安全知识。

运输途中及中途停车等方面的防火安全措施,可参照汽车槽车运输液化石油气的做法。

(4)运输途中泄漏液化石油气时,应认真查找漏气钢瓶和漏气原因,关闭角阀,进行堵漏,钢瓶角阀损坏或堵漏无效时,应疏散漏气钢瓶到安全地带,进行安全监护,让泄漏的气体自然扩散,熄灭周围火源。

堵漏、疏散漏气钢瓶不得使用能发火的工具,钢瓶漏气并着火时,司押人员应采取紧急措施,并应立即向地消防部门报警。

(三)选址和布局的安全预防措施

(1)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站址应设在城市的边缘,位于居民区、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下风向或侧风向,远离村、工矿企业和影剧院、体育馆等重要的公共建筑,储配站不得设在低洼地带,站区地下不得有人防工程、通道及其他容易积聚液化石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