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关于工作总结及工作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27215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阜阳市关于工作总结及工作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阜阳市关于工作总结及工作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阜阳市关于工作总结及工作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阜阳市关于工作总结及工作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阜阳市关于工作总结及工作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阜阳市关于工作总结及工作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

《阜阳市关于工作总结及工作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阜阳市关于工作总结及工作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阜阳市关于工作总结及工作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市创建市级以上养殖示范场26个。

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0个、市级15个。

全市规模饲养畜禽场户达2.5万户,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2%。

渔业生产稳步推进。

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43万亩,总产量8.9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3.17%。

全市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8个,市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1个,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6个。

菜篮子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市蔬菜面积194.1万亩,较上年扩大5.4%,蔬菜总产量445.8万吨,较上年增长8.4%,蔬菜产值达59.2亿元,较上年增长5.7%。

蔬菜面积、总产、产值位居全省第一。

(二)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全市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启动实施了“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创建活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龙头企业快速成长。

龙头企业数量较快增长,规模、实力大幅度提升,形成了以国家级为引领、省级为骨干、市级为基础、县市区级为补充的龙头企业发展格局。

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4家,较上年增加95家。

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可望超过60家,安徽福润公司预计突破20亿元。

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产值可望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领先皖北。

产业集群、集聚进一步凸现。

阜南黄岗柳编功区出口活跃、集聚加速;

太和、阜南林产品加工集群进一步做大;

临泉县、颍上县、颍东区粮食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颍东区食品工业园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成为全市食品加工集群发展的典范。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

全市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993个,新增621个,比上年增长45.26%。

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组织2个、省级示范合作组织32个、市级示范合作社51个。

(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明显加快。

全市普遍编制了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启动了1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求,各地不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项目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颍泉现代农业示范区、太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界首现代农业示范区、颍州西湖现代农业示范区、颍上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区等脱颖而出,已成为科技示范、旅游观光等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

(四)特色农业亮点突出。

优质高效农业快速发展。

优质小麦、玉米,无公害大青茄、青椒、大葱、马铃薯、草莓,出口创汇桔梗、柳编,工厂化生产蘑菇等规模基地初步形成。

全市培育特色专业村116个,其中亿元村20个。

阜南县黄岗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颍上县将被命名为“全省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阜阳生态园有望成为我市首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日趋明显。

基本上形成了北部中药材、肉禽,中北部优质强筋小麦、高蛋白大豆,中部禽蛋,沿淮优质稻米、优质牛羊和速生丰产林,中部优质玉米,特色蔬菜等区域生产格局。

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扩大。

全市新增市级标准化基地11个,面积14.88万亩。

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标准化基地5个、省级标准化基地18个、市级标准化基地69个,面积达分别为66万亩、72.23万亩、261.38万亩。

截至11月底,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分别为7个、22个。

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已累计达到85个、95个和4个。

全市规模蔬菜、水产品基地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98﹪和100﹪,主要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管理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五)民生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按照“巩固、完善、规范、提高”总体思路,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方式方法、强化项目监管,有力地推动了民生工程规范、有序实施,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两项民生工程任务。

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开展了“新型农民培训质量年活动”。

突出抓好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人员组织、师资力量建设,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培训和建设质量明显提升,农民满意度知晓度达100%。

2011年,全市培训新型农民45677人,占全年任务的100.6%;

农村沼气建设全面完成。

全市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农村能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全市完成农村沼气池5700户、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布局45处。

(六)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大豆、甘薯、芝麻三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市农技中心、市农科院等12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共完成农业部、省农委和体系安排的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40个,农业新技术应用试验12项,取得了一批试验新成果。

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全市引进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新品种50多个,引进瓜果蔬菜新品种20多个,棉花新品种12个,新农药70多种。

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项目建设。

大力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

在春季田管和秋收秋种关键时节,全市共组织农业科技人员5000人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2593场次,培训农民20万多人次,将农业科技送到了田间地头和农民的家门口。

农业信息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全市农业信息网站群信息发布量和访问量分别为3.73万条和36.77万次,其中,市级网站发布量2771条,访问量9万次,居全省市级网站第一位;

向政府和委信息公开网上传信息187条。

“一站通”和“三电合一”项目运转良好,“12316”服务平台实现了三方通话功能,服务热线拨打量1000多次,服务时长1300多分钟,服务内容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

全年培训基层信息服务人员500多人。

农业依法行政工作成效明显。

全年培训农业执法和农资经营人员1900人次,组织执法9303人次,整顿农资市场2806个次,检查经营企业12617个次,立案查处违法经营144起,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全市新申报中央投资农业建设项目30个,项目总投资11973.3万元。

已获批项目33个(函2010年),项目总投资14454.8万元,有力支持了农业教育、科研事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

(七)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新型农村社区的目标,积极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全市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全市整治村内道路461公里,完成空心村改造195个,新复垦土地31710亩,完成危房改造12922户。

在普遍抓好186个示范村的同时,重点抓了28个省级示范专业村建设。

颍州区西湖景区白行村、太和县马集乡港集村、颍上县八里河镇渔民村、颍上县十八里镇闫邢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成为全市样板。

示范区项目建设序时推进。

2010年省级专项补助资金2450万元,计划实施项目84个,已完成建设项目73个,已拨付资金1995万元。

2011年省级专项补助资金2450万元,计划实施项目65个,已完成建设项目11个,已拨付资金338万元。

稳步推进非示范村规划修编工作,颍东区已率先完成修编任务。

(八)农业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全面结束,“三资”规范化管理及委托代理工作稳步推进。

阳光村务工程深入实施,“阜阳市农委阳光村务网”建成开通。

农村土地流转日益活跃。

全市流转土地91万亩,比上年增长9%,占总承包耕地面积10.6%。

农民负担监管工作不断加强。

进一步健全、落实了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部门责任追究制,农民负担重点监控、“一票否决”制度、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信访举报制度和涉农收费公示制度。

定期不定期开展了农民负担检查和暗访工作。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一步加强。

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166个乡镇农产品质量监测站挂牌任务。

(九)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5000元,比上年增长18%以上。

从收入构成分析,工资性收入增长强劲,家庭经营性收入仍保持主体地位,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逐年增长,收入来源渠道趋于多元化,且呈全面快速增长势头。

二、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

当前,全市农业有了可喜的发展,但从总体情况看,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阶段,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效益低。

由于我市农业生产结构单一,设施薄弱,特色不突出,农业结构中传统农业比例较大,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比例较小;

农业生产效益低。

目前我市粮食作物亩均收益在400-500元,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收益在3500元左右。

与山东等地亩收益2万元以上的水平相比相差甚大。

二是农副产品转化率低。

农产品加工中初级产品比例较大,深加工产品、精加工产品比例较小,40%的原粮和活畜禽外销;

而且农产品总量中大路货比例较大,注册产品、品牌产品比例较小;

三是经营活力不足。

经营主体中单体农户比例较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例较小。

分散经营的比例较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营的比例较小。

农业投资中来自于自身的比例较大,外源性、多元化投资的比例较小等。

四是农民收入不高。

虽然今年我市农民收入增长位居全省首位,但由于基数低,收入水平依然较低。

五是农业生产基础薄弱。

六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关键是农业投入不足。

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今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努力的方向。

2012年,是全市农业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

农业发展同样面临着诸多机遇:

一是“三化同步”、扶持粮食主产区发展、中原经济区发展、扶持皖北发展、皖江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多层叠加的政策机遇。

二是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供给总体偏紧的市场机遇。

三是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沿海产业转移、大型企业集团以及相对宽松的社会资金等投资机遇。

四是我市整体正处于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的基础机遇,包括物质基础、产业基础、技术基础、思路和方法等。

五是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暨面临着外部竞相发展的竞争压力和动力,也面临着社会流动性加剧、农民就业收入多样性增强的环境压力和动力。

六是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对发展农业现代化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

优质安全农产品、劳动力、土地、人们休闲娱乐需求等,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一产、二产、三产相互支撑的总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装备水平为保障,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二)发展目标

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力争达到550万吨、农业总产值增长4%、农产品加工值增长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三)重点任务

1、实施粮食增产工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12年,以良种、良法、良田、良制为抓手,继续深入推进小麦、大豆高产攻关、水稻提升、玉米振兴“四大高产创建行动”,围绕“十二五”末粮食单产达到400公斤、总产达到120亿斤和全面创建小麦、玉米千斤县的规划目标,稳定粮食面积,提升品质,增加单产,力争总产达到550万吨。

重点抓好580万亩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核心示范区、37个小麦、玉米、水稻、大豆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和38个整建制推进示范片建设。

抓好太和、界首两县市小麦亩产千斤县和临泉、颍州两县区玉米亩产千斤县创建。

实施水产跨跃工程。

积极扶持水产大县建设,加快重点区域水产发展。

积极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活动。

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9.1万吨,渔业产值达15亿元。

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现代渔业建设水平。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和行业安全管理,确保不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安全生产事故。

做大做强畜牧养殖业。

扶持规模养殖,调整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羊产业,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2012年,力争实现肉蛋奶总产量达到73万吨,规模养殖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积极发展蔬菜产业。

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建设工程,稳步扩大蔬菜规模,重点发展大棚、日光温室设施栽培,推进高效蔬菜、应时鲜果、工厂化育苗、工厂化食用菌栽培等园艺产业发展。

2012年,力争全市蔬菜总产200万吨,产值65亿元。

2、实施特色农业工程,促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促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按照规划引导、项目扶持、典型示范的思路,继续促进北部中药材、肉禽,中北部优质强筋小麦、高蛋白大豆,中部禽蛋,沿淮优质稻米、优质牛羊和速生丰产林,中南部优质玉米,西南部特色蔬菜等区域生产格局形成和发展。

运用行政推动、政策调动、市场带动等措施,重点培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等规模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支持龙头企业与特色村乡实现对接,共创基地,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2012年,特色农业规模较上年有较大发展。

阜城三区重点围绕城市“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大力发展城郊农业、设施高效农业。

大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制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指导意见和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评定办法,挖掘河流、湖泊、田园风光等自然资源,历史遗迹、传统农具、古老村落等历史文化资源,设施农业、现代农庄、示范园区等现代农业观光资源,着力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农业景点。

评定挂牌一批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3、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围绕农业产业化倍增规划,做强做大龙头企业。

实施农业产业化倍增工程,继续实施贷款贴息政策,深入开展银企对接、科企对接、村企对接,促进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扩建基地,延伸链条,提升档次。

加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

重点支持颍东食品工业园完善规划,健全设施,配套产业,引领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向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

积极编制项目,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

重点组织好合肥、上海、北京三大农展,充分利用农展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扩大招商引资,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成立市及5个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2-3个同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5-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直营店。

扎实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

对今年新评选的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市政府能给予适当奖励。

继续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指导。

广泛开展面向以理事长为主的经营管理人才、以会计为主的理财能手、以专业技术为主的种养能人的培训活动,争取培训2500人。

通过培训,提高合作社人员的综合素质,指导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

全面开展信用评级,积极发展信用合作。

对成立一年以上的合作社全部进行信用评级,逐步扩大到所有合作社。

并选择有条件的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信用合作试点,市级重点抓好2-3个试点单位。

4、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程,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着力推进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模式应用为特色,既具备规模化生产,又能引领农民共同发展的示范型园区。

从2011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市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20个左右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0个左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争创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2年,全面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重点抓好颍泉省级示范区建设和颍上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

三大类园区统一规划,连片建设,分步实施,尽快形成窗口示范效应。

5、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培育主导产业。

把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出台优惠政策扶持示范村发展主导产业,采取以奖代补激励示范村壮大主导产业,内引外联架桥梁帮助示范村做强主导产业。

积极实施整村推进工程。

加大土地复垦和土地整治力度。

各县市区选择1-2个省级示范村先行试点,以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为动力,以土地整治为平台,以农村居民点整理为抓手,整合所有支农项目和涉农资金,引入社会资本,打政策和资金“组合拳”,把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城镇化过程中的“双增一减一提升”的目标,即耕地面积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农村居民点面积减少和土地利用效益提升。

打造新型的农村社区。

严格落实规划编制,从源头上扼制乱建滥建现象。

以颍东区中心村建设为典型,坚决推行“一户一宅”的用地政策,结合地缘关系、生态原貌、产业基础、农村习俗等因素,建成户型实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设施配套、文明安全的农村新社区,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打造整洁有序的新农村社区。

开展部门帮助和村企共建活动。

实行村企共建,把企业的优势与共建村社的潜力结合起来,把企业的利益追求与共建社的发展需求联结起来,选择切实的共建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共建方式,使共建内容丰富多彩。

(四)措施保障

1、认真落实政策。

落实好良种补贴、高产攻关补贴、粮食直补、农机补贴、渔业燃油补贴、农村户用沼气补助、阳光工程培训补助等支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2、切实加大投入。

按照“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要求,不断增加市县两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

编制申报农业重大项目,重点做好中央、省投资农业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工作,力争农业项目资金总额达到全省的10%以上。

继续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强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引领社会资本投向农业。

3、强化科技服务。

围绕种源农业、生物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信息农业等重点领域,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

重点抓好甘薯、大豆、芝麻三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验站建设。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积极争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建项目,改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条件。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培训,巩固改革成果,提升技术推广和服务能力。

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建立村级农业服务站点,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工作责任制,形成农技人员带示范户、示范户带农户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机制。

大力培育新型农民。

重点抓好阳光工程、农业专业技术、农民创业和新型农民科技示范培训。

培训新型农民4万人。

加快农业信息化,打造为农服务信息平台。

加强阜阳农业信息网站建设,加快发展网上促销、网上交易,实施好农业部“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试点、安徽省“千村百镇”农业信息化试点。

4、加强依法监管。

组织开展农业“法律进农村”、“法律进机关”、“法律进企业”等普法活动,增强学法、知法、守法意识。

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健全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完善执法装备,改进执法手段。

探索农业执法队伍向乡镇延伸。

继续开展全市农资打假集中行动,抓好重点企业、市场的监管。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快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建设,完善166个农业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村级配备1-2名信息员,建成市、县、乡、村四级监管网络,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和指导,切实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继续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

每个县(市区)分别选择3个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农产品产地准出和质量安全追溯试点。

继续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工程”。

创建市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个以上,省级、国家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个以上;

规模蔬菜、水产品生产基地药物残留合格率97%以上。

积极开展品牌创建活动。

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主动引导、鼓励、支持和组织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申请农产品质量认证。

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总数20个。

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注册,争创国家和省级名牌农产品,对品牌产品进行保护。

5、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基层服务机构建设。

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支持发展种子种苗服务、植保服务、农机服务等农业专业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水平。

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

以农村土地纠纷调解及仲裁机构建设为重点,建好8个仲裁庭,做到仲裁工作零空白,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稳定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以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

积极完成界首市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工作。

积极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

选择4个县区10个乡镇开展进一步规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

深入开展农民负担重点治理。

严格执行各项监管制度,严防农民负担反弹。

强化“三资”监管。

推进三资监管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三资管理长效机制。

积极争取政策扶持。

抢抓国家新一轮政策调整的机遇,围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积极谋划,主动向上沟通,争取上级政策扶持。

制定出台《阜阳市关于促进“十二五”农民收入倍增的实施意见》。

6、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落实“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不断完善“三农”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农村工作的新机制。

进一步发挥农委作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部门作用,充实工作力量,强化工作职能,切实抓好“三农”各项工作的落实。

建立市级农委对县级农委工作绩效考评机制,严格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