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撕杀腼腆段章取义恪尽职守
B.仓皇明片一代天娇重蹈覆辙
C.通辑欧打声名狼籍歇斯底里
D.喝彩暴乱郑重其事鸿鹄之志
【答案】D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字形,考生应借助汉字的意思以及用法来辨析。
A项,“撕杀”的“撕”应为“厮”,“厮杀”意思是“指对打、对杀或死力相拼”,“厮”是副词,意思是“互相”;
“撕”,用手使东西裂开或离开附着的地方。
“段章取义”的“段”应为“断”,“断章取义”的意思是“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断”意思是“截断”。
B项,“明片”的“明”应为“名”,“名片”意思是“中国古代称名刺,是标示姓名及其所属组织、公司单位和联系方法的纸片”;
“一代天娇”的“娇”应为“骄”,“天骄”指“天之骄子”,称北方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某些北方强盛的民族或其君主。
C项,“通辑”的“辑”应为“缉”,“缉”意思是“搜捕,捉拿”;
“辑”意思是“把收集材料进行加工、整理”。
“欧打”的“欧”应为“殴”,“殴”的意思是“打人”。
“声名狼籍”的“籍”应为“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3.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慈祥巍然欣欣向荣滴水穿石
B.悠扬肤浅鼠目寸光斩钉截铁
C.结局肆虐刚愎自用笨鸟先飞
D.慷慨武断家徒四壁蔚为大观
【答案】A
4.下列词语全能构成反义词的一项是
A.蓬勃—萧条抨击—攻击赔罪—请罪鹏程万里—穷途末路
B.恭维—巴结清廉—腐败剔除—保留丰功伟绩—弥天大罪
C.殷勤—怠慢隐晦—明显淤积—疏通饮水思源—过河拆桥
D.斟酌—推敲振奋—萎靡征兆—先兆饮鸩止渴—抱薪救火
【答案】C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全能构成反义词的一项”,这是考查反义词的辨析。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
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C项,每组都能构成反义词。
A项,“抨击”意思是“以文章评论来攻击”,与“攻击”意思相近;
“赔罪”意思是“得罪了人,向人道歉”,“请罪”意思“指主动承认过错并请求处罚”,不是反义词。
B项,“恭维”指出于讨好对方的目的而去称赞、颂扬,“巴结”,奉承讨好,不是反义词。
D项,“斟酌”,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推敲”,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二者意思相近;
“征兆”,预感到的或即将出现的迹象,“先兆”,事情发生前所显示出来的迹象,二者意思相近;
“饮鸩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二者意思相近。
5.下列词语加点部分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凄楚:
痛苦姗姗来迟:
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
B.遴选:
谨慎选择两全其美:
保全,使完整不缺
C.鉴别:
仔细地看屡试不爽:
差错
D.矜持:
自夸自大一文不名:
出名的,有名声的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加点部分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词语的意思。
D项,“矜持”的“矜”有如下几个意思:
怜悯,怜惜;
自尊,自大,自夸;
庄重,拘谨。
用在“矜持”中,应理解为“庄重,拘谨”。
“一文不名”意思是“指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名”意思是“占有”。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望着八百里沂蒙起伏的群山,文思泉涌,一首《沂蒙颂》一气呵成。
B.有自知之明的人,犯了错误也不可怕,他会从中吸取教训。
C.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真是相得益彰啊。
D.他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和色彩演绎人生。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
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C项,“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文中是说“她”在朋友的鼓励与支持下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不合语境。
A项,“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
也比喻做一件事情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句中形容他创作《沂蒙颂》,使用正确。
B项,“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情况,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句中使用正确。
D项,“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句中说他受到父亲的影响,使用正确。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
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倍受欢迎的。
B.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C.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我了解到“大衣哥”朱之文是一个朴实平易的人。
D.我们班“学霸”扎西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本题考查语病。
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倍受欢迎的”结构混乱,可以把“倍受”放在“是”的后面。
B项,“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成分残缺,“表达了”后面缺少宾语的中心词,可以在“美好世界”后添加“的决心”或“的心愿”。
D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但“扎西学习很好”与“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两者之间并不存在转折关系,可以换成“不但……而且”。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比如B项,压缩后可以发现,“它表达了……”后面没有宾语中心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比如D项,句中出现关联词语,要考虑如下问题:
搭配当不当、句间关系当不当、语序当不当,“我们班‘学霸’扎西学习很好”与“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两者之间明显不存在转折关系,而是存在递进关系。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了国人。
A.“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
”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
B.龙须塘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
C.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
D.今年三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词语的意思。
首先要理解“暖”的本义,意思是“温和,不冷”“使温和”;
然后分析例句中“暖”的意思,“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了国人,此处的“暖”是使人感到温暖;
C项,“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此处的“暖”也是使人感到温暖,这两个“暖”都是情感上的体验。
A项,“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此处的“暖”意思是使手暖和,是身体的感受;
B项,“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此处的“暖”是指活跃现场的气氛;
D项,“汽车市场回暖明显”,此处的“暖”是指汽车销售开始回升。
9.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中国梦()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
()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一代的。
A.是更是是也是
B.是也是是更是
C.是是也是更是
D.是更是也是更是
题干要求“根据语境选词填空”,这是考查词语的辨析。
考生应根据句间的关系来辨析。
这段文字是阐述青年对于一个国家的价值,第一处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第二处说“中国梦”是“未来的”,这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是……也是……”是表示并列关系,故排除AD两项;
第三处说“中国梦”属于“我们这一代”,第四处说“中国梦”属于“青年一代”,“青年一代”在“我们这一代”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故第四处应使用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更是”。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月光极其_______,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
(2)国庆期间,凡购物满100元者,本店将________价值30元的礼品券一张。
(3)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
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___不已。
A.温和赠送赞扬
B.温和惠赠赞叹
C.柔和赠送赞叹
D.柔和惠赠赞扬
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这是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
“温和”,(气候)不冷不热,(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
“柔和”,柔软,温和。
第一处是形容“月光”,应使用“柔和”。
“赠送”,用馈赠送礼的方式为某人提供某些东西;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与(财物)。
第二处是说店铺要送东西给顾客,且是从“店铺”的角度来说,故应使用“赠送”。
“赞扬”,表示对一个人进行称赞,表扬,称扬;
“赞叹”,称赞,叹赏。
第三处是说“张旭草书”和“颜真卿楷书”令人叹赏,应使用“赞叹”。
解答近义词的方法如下:
(1)语素分析:
“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
比如,“温和”和“柔和”,不同的语素是“温”和“柔”,“温”意思是“暖,不冷”,强调温度、气温;
“柔”,意思是“软”,侧重感觉。
(2)语境分析:
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比如“赠送”和“惠赠”,后者是敬辞,应是指对方赠予的财物。
(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呵。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D.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这是考查词语的感情色彩。
首先要辨别加点字本身的感情色彩,再结合语境辨析在句子中的情感色彩。
D项,“荫蔽”,遮蔽,隐蔽。
句中主要强调母亲对子女的保护,情感色彩没有发生变化。
A项,“狡猾”本指“诡诈不可信,狡诈刁钻”,这是贬义词;
句中形容“儿童”,后面说孩子从老师的动作中察觉到“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表现出儿童的“机灵”,属于贬词褒用。
B项,“卖弄”,指恃恩弄权,夸耀、显露本事,是贬义词;
句中的“卖弄”使用拟人手法,表现了鸟儿春天时的愉悦,也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属于贬词褒用。
C项,“聪明”,本是褒义词;
句中是褒义贬用,表达了对当时自己未能理解父爱的自责和追悔。
1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媒体报道:
“我国空气净化器性能测评结果宣称的‘去除甲醛功能’基本无效”。
B.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
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C.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
“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的要求。
D.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宣告中国大运河已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
A项,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因为此处引语被当做完整独立的话语来用,故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
C项,“提出了”后面的冒号应去掉。
提示性动词指向引文之后的词语,这个动词之后是不能使用冒号的。
D项,“世界文化遗产”应添加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并起到强调作用。
13.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又浓又翠的绿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③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
④风带着雨腥,像在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A.夸张比喻拟人拟人
B.比喻夸张比喻拟人
C.比喻拟人拟人比喻
D.比喻夸张拟人拟人
题干要求选出“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修辞手法。
考生应了解常考的修辞种类以及各种修辞的特点。
①“那又浓又翠的绿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本体是“绿色”,喻体是“青绿山水画”,比喻词是“简直是”,这是比喻中的暗喻。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
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缘”,因为;
“个长”,这么长。
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③“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这句话是写大海,却用到“惊醒”“酣梦”“恼怒”“兴奋”这些形容人的词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
④“风带着雨腥,像在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这句话是写“风”“雨”,却用到“寻找”这一形容人的动作的词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
14.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A.原句:
自古以来,多少人把松树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改句:
自古以来,松树被多少人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B.原句:
日本福岛核电站已经很久没有给我们带来好消息了。
日本福岛核电站给我们带来的一直是坏消息。
C.原句: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欢欣鼓舞。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无不欢欣鼓舞。
D.原句:
他们肩上挑的不仅仅是粮食。
难道他们肩上挑的仅仅是粮食吗?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这是考查句式的变化。
A项,是把“把”字句变成“被”字句,意思没有发生变化,都说明自古以来松鼠被很多人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C项,改句用“无不”替换了原句中的“都”,“无不”的意思是“没有不;
全是”,与“都”是意思一样。
D项,原句是一个陈述句,改句是一个反问句,而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句式,来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难道他们肩上挑的仅仅是粮食吗”意思就是“他们肩上挑的不仅仅是粮食”,与原句意思一致。
B项,原句是说“没有给我们带来好消息”,可能是“坏消息”,也可能是不好不坏的消息,而改句是“一直是坏消息”,两句的意思不一致。
15.填入下列横线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西藏高原上的树,常抱成团地生长,有的依傍着,有的缠绕着,很少见到独自兀立的树。
,,,。
它们是无数次风雪雷雨后的幸存者!
①如果不是阵阵袭来的高原反应,还以为身在南方
②有的体无完肤,伤口摞着伤口,却摇曳着一片新绿
③从贡嘎机场到拉萨,路边绿树成行
④但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那些树干奋力地伸向天空
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本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
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从语境来看,这段文字属于描写性的文字,描写的对象是西藏高原上的树,从横线后面的句子来看,“它们是无数次风雪雷雨后的幸存者”,可见前面应有“风雪雷雨”的痕迹,只有第②句提到,“有的体无完肤,伤口摞着伤口”,故应放在最后;
“有的”指的是第④句中那些奋力伸向天空的树干,故④应放在第三空;
④“但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但”表示转折,这是针对①中“还以为身在南方”而言,故①放在第二空;
③“路边绿树成行”紧承前面所说“常抱成团地生长,有的依傍着,有的缠绕着,很少见到独自兀立的树”,故应放在第一处。
1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其特点是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凝练等。
按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B.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他的“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威尼斯商人》。
C.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
D.寒食:
清明前一或前两天为寒食节。
从这一天起禁火三日,寒食节过后重新起火叫新火,习俗有乞新火,踏青,划龙舟,插柳等。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识记情况。
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B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具有讽刺性的喜剧。
C项,“唐宋八大家”包括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范仲淹”不在其中。
D项,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划龙舟”属于端午的习俗。
二、阅读题
(一)古文阅读。
(每题3分,共6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各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
“留以为梁。
”余曰:
“木小不堪也。
”僮曰:
“留以为栋。
“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
“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
17.选出对文中加点解释正确的一项()
(1)留以为梁⑵岂惟木哉
A.为:
以为;
惟:
只,只是
B.为:
是惟:
思考,想
C.为:
作为,做成惟:
只,只是
D.为:
18.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答案】17.C18.C
【解析】
17.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解释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结合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借助语法知识进行辨析,联系课内所学进行解释。
“留以为梁”,从语境来看,句中说有人送来一根木料,童子说可以留下来做成房梁,“为”是动词,意思是“做成”,“以为”应为“以之为”,“把它作为(做成)”。
“岂惟木哉”,语境是“物各有宜用也”,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这样?
此处的“惟”应解释为“只,只是”。
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比如本题中,“留以为梁”,“以为”属于古今异义,在古文中常见的用法是“以之为”,把……当作……,把……制成……,由此可以推测“为”的意思。
18.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这句话的关键点如下:
“木一也”是判断句,AB两项没有把判断句翻译出来,错误;
“病”是动词,可以联系前面“我”对它的评价“木小不堪也”“木大不宜也”,可以推测出“病”应理解为“嫌弃”,解释为“痛恨”于理不合,故排除D项。
参考译文:
有人送来一根木料,家僮说:
“留下可以做成房梁。
”我说:
“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家僮说:
“可以做栋。
“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栋。
”家僮笑着说:
“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
岂只是木料呢!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两岸故宫的拥抱
①20世纪30年代,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战火,故宫博物院的大批文物迁移到南方,颠沛流离十多年。
1949年,其中一部分文物被国民党政权转运到台湾,成立了故宫博物院。
今年2月中旬,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一行来北京故宫博物院访问,商谈交流合作事项,一时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热门话题。
②两个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