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e4gb50574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6704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6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e4gb50574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4e4gb50574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4e4gb50574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4e4gb50574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4e4gb50574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e4gb50574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Word下载.docx

《4e4gb50574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e4gb50574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Word下载.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e4gb50574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Word下载.docx

9墙体维护………………………………………………………………………………………16

9.1一般规定………………………………………………………………………………………………16

9.2墙体维护………………………………………………………………………………………………16

9.3墙体修补…………………………………………………………………………………………16

9.4墙体补强与加固…………………………………………………………………………………16

10试验………………………………………………………………………………………18

10.1一般规定…………………………………………………………………………………………18

10.2材料试验…………………………………………………………………………………………18

10.3砌体试验…………………………………………………………………………………………19

10.4板材试验…………………………………………………………………………………………19

10.5墙体试验…………………………………………………………………………………………19

条文说明………………………………………………………………………………………20

1总则

1.0.1为统一各类墙体材料工程应用的基本要求及相应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确保墙体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编制。

1.0.3本规范的原则与规定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应用的墙体材料,应作为各类墙体材料产品标准和工程应用技术标准编制的统一准则。

1.0.4本规范尚未包括的墙体材料,应在系统试验研究和试点工程应用的基础上,编制相应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

2术语及符号

2.1主要术语

2.1.1承重墙体loadbearingwall

承担各种作用并可兼做围护结构的墙体。

2.1.2自承重墙体nonloadbearingwall

承担自身重力作用并可兼做围护结构的墙体。

2.1.3块体材料masonryunit

由烧结或非烧结生产工艺制成的实(空)心或多孔正六面体块材。

2.1.4墙板wallboard

用于围护结构的各类外墙板及分割室内空间的各类隔墙板。

2.1.5预拌砂浆ready-mixedmortar

由胶凝材料、细集料、矿物掺和料及外加剂等组分,按一定比例,专业厂生产的混合物。

分为湿拌砂浆和干混砂浆。

2.1.6专用砌筑砂浆specialmortar

用于提高某种块体材料砌体强度及改善砌筑质量的砂浆。

2.1.7灌孔混凝土grout

用于浇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芯柱或其他需要填实部位孔洞的混凝土。

2.1.8抗折强度bendingstrength

按标准试验方法确定的块体材料抗折强度算术平均值。

2.1.9折压比ratioofbending-compressivestrength

块体材料抗折强度与其抗压强度等级之比。

2.1.10薄灰缝thinlayermortar

砌筑灰缝厚度不大于5mm的灰缝。

2.1.11标注尺寸labeldimension

较大尺寸块体或板材的公称几何尺寸。

2.1.12实际尺寸factualdimension

小于标注尺寸的制作尺寸。

2.1.13传热系数heattransfercoefficient

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0C,1h内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传热系数K是热阻R0的倒数)。

2.1.14平均传热系数averageofheattransfercoefficient

考虑梁、柱(芯柱)等影响后的外墙传热系数平均值。

2.1.15蓄热系数heatmasscoefficientofmaterial

材料层一侧受到谐波热作用时,通过表面的热流波幅与表面温度波幅的比值。

2.1.16热惰性指标indexofthermalinertia

表征围护结构反抗温度波动和热流波动的无量纲指标。

单一材料的热惰性指标等于材料层热阻与蓄热系数的乘积。

多层材料的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等于各种材料层热惰性指标之和。

2.1.17露点温度dewpointtemperature

在一定的空气压力下,逐渐降低空气的温度,当空气中所含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开始凝结形成水滴时的温度叫做该空气在空气压力下的露点温度。

2.1.18控制缝controljoint

设置在墙体应力比较集中或与墙的垂直灰缝相一致的部位,为允许墙自由变形和对外力有足够抵抗能力的构造缝。

2.1.19窗肚墙bellywallofwindow

外墙窗台至楼面(或室内地面)的墙段。

2.1.20防水透气性waterproofpermeability

加强建筑的气密性、水密性,同时又可使围护结构及室内潮气得以排出的性能。

2.2主要符号

2.2.1材料及墙体性能

MU——块体强度等级;

M——砂浆强度等级;

Ma——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专用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Mb——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专用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Mf——蒸压砖专用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Cb——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灌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fn——粘结强度平均值;

fw——抗折强度平均值;

fp——劈拉强度平均值;

W——含水率;

d———体积密度;

ρ——面密度;

λ——导热系数;

D——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

dB——空气声计权隔声量;

h——耐火极限;

2.2.2作用及作用效应

N——单点吊挂力设计值;

f——板材弯曲允许挠度;

2.2.3几何参数

Lo——实际长度尺寸;

L——长度标注尺寸;

\

3墙体材料

3.1一般规定

3.1.1非烧结墙体材料所用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相应规定。

3.1.2砌筑蒸压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时,宜采用专用砌筑砂浆。

3.1.3有机材料制成的墙体材料产品说明书中应标注其使用年限。

3.1.4不宜采用非蒸压硅酸盐砖(砌块)、氯氧镁板材及非蒸压的泡沫混凝土制品。

3.2块体材料

3.2.1块体材料的外型尺寸除应符合建筑模数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含孔块材的孔洞率、壁及肋厚度等应符合表3.2.1的要求;

表3.2.1含孔块材的孔洞率、壁及肋厚度要求

块体材料类型及用途

孔洞率(%)

最小外壁(mm)

最小肋厚(mm)

其它要求

含孔砖

用于承重墙

≤35

18

用于自承重墙

10

砌块

≤47

30

25

孔的圆角半径应不小于20mm

13

注:

1承重含孔块材,其孔的长度与宽度比不应大于2;

2承重含孔块材,沿长度方向中部不得设孔;

3烧结承重多孔砖最小肋厚不受本表要求限制;

4烧结自承重块体材料的最小外壁及肋厚可不受本表要求限制。

2承重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孔型,应保证其砌筑时上下皮砌块的孔与孔相对。

多孔砖及自承重单排孔小砌块的孔型宜采用半盲孔;

3薄灰缝砌体结构的块体材料,其块型外观几何尺寸误差不应大于1.0mm;

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应有标注长度尺寸L和实际长度尺寸L0;

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得有未切割面,其切割面不得有鱼鳞状附着屑;

6夹心复合砌块的二肢块体之间应有可靠的拉结。

3.2.2块体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产品标准除应给出抗压强度等级外,尚应给出其变异系数的限值;

2承重块体材料的折(劈)压比不应小于表3.2.2-1的要求;

表3.2.2-1块体材料折(劈)压比最低限值

块体材料种类

块材高度(mm)

块体材料强度等级

MU30

MU25

MU20

MU15

MU10

折压比

蒸压实心砖

53

0.16

0.18

0.20

0.25

——

多孔砖

90

0.21

0.23

0.24

0.27

0.32

蒸压加气混凝土

100×

100

A5.0

A7.5

劈压比

0.15

0.13

1蒸压实心砖包括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

2多孔砖包括烧结多孔砖和混凝土多孔砖。

3块体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表3.2.2-2的规定;

表3.2.2-2块体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

块体材料用途及类型

最低强度等级

备注

承重墙

烧结多孔砖、混凝土砖

用于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时,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蒸压砖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MU7.5

以粉煤灰做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掺合料,生产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时,粉煤灰的品质和掺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自承重墙

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

MU2.5

强度等级为MU2.5时,仅限于全烧结陶粒砌块且密度等级不得大于800级,用于内墙;

用于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时,全陶粒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3.5;

采用其它轻集料砌块,应相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不得用炉渣和非烧结陶粒做轻集料。

A2.5

其它块材

MU3.5

用于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5.0。

1防潮层以下宜采用实心砖或预先将孔灌实的多孔砖(空心砌块);

2水平孔块体材料不得用于承重砌体。

4用于建筑分户隔墙的保温块体材料,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3.5。

3.2.3块体材料物理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材料标准应给出吸水率和干燥收缩率限值;

2碳化系数不应小于0.85;

3软化系数不应小于0.85;

4抗冻性能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表3.2.3块体材料抗冻性能

使用条件

抗冻标号

质量损失%

强度损失%

非采暖地区

F25

≤5

≤25

采暖地区

F50

1非采暖地区指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5℃的地区;

采暖地区指最冷月平均气温不高于-5℃的地区;

2F指冻融循环次数。

5线膨胀系数不宜大于1.0×

10-5/°

C。

3.3板材

3.3.1各类骨架隔墙覆面平板的表面平整度不应大于1.0mm。

3.3.2预制隔墙板的表面平整度不应大于2.0mm,厚度偏差不应大于±

1.0mm。

3.3.3各类隔墙板的金属拉结件或钢丝应进行防锈蚀处理。

3.3.4骨架隔墙覆面平板的断裂荷载(抗折强度)应在各相应标准指标的基础上提高20%。

3.3.5隔墙板力学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隔墙板抗弯的横向最大挠度a应小于允许挠度af,且板表面不开裂(af=l/250,l为受弯试件支座间的距离);

2各类隔墙板抗冲击次数不应少于5次;

3各类隔墙板单点吊挂力不应小于1000N。

3.3.6隔墙板材物理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质量含水率不应大于10%;

2墙板应满足建筑热工、隔声及防火要求。

3.3.7预制外墙板的构造设计除应满足建筑热工、隔声及防火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块板抗风设计;

2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构造设计;

3板部件的耐久性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3.4砂浆

3.4.1设计有抗冻性要求的墙体,砂浆应进行冻融试验,其抗冻性能应与墙体块材相同。

3.4.2专用砌筑砂浆和预拌抹灰砂浆,其标准应有抗压强度、粘结强度、抗折强度、收缩率、碳化系数、软化系数等指标要求。

3.4.3用于提高砌体强度的专用砌筑砂浆,应进行研究性试验并须通过技术鉴定。

3.4.4砌筑砂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0(专用砌筑砂浆为Ma5.0、Mb5.0、Mf5.0),当采用水泥砂浆时须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室内地坪以下及潮湿环境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且应为水泥砂浆、预拌砂浆或专用砌筑砂浆;

2预拌砂浆、专用砂浆的力学指标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3掺有引气剂的砌筑砂浆,其引气量不应大于20%;

4水泥砂浆的最低水泥用量不应小于200kg/m3;

5水泥砂浆密度不应小于1900kg/m3,水泥混合砂浆密度不应小于1800kg/m3。

3.4.5抹灰砂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相关应用标准应给出抹灰砂浆的抗压强度等级及粘结强度最低限值和收缩率指标;

2抹灰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5.0,粘结强度不应小于0.15MPa;

3外墙抹灰砂浆宜采用防裂砂浆,采暖地区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5,非采暖地区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0;

4地下室及潮湿环境应采用具有防水性能的水泥砂浆或预拌防水砂浆;

5墙体宜采用薄层抹灰砂浆。

3.5灌孔混凝土

3.5.1灌孔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强度等级(Cb)不应小于块材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2设计有抗冻性要求的墙体,灌孔混凝土应根据使用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冻融试验。

3.6保温、连接及其他材料

3.6.1墙体保温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浆体保温材料不得单独用于严寒及寒冷地区除加气混凝土墙体以外的建筑外墙内、外保温;

2墙体内、外保温材料的干密度应符合表3.6.1的规定;

材料

名称

发泡聚苯板(EPS)

挤塑聚苯板

(XPS)

聚苯颗粒保温浆料

聚氨酯

泡沫

无机保温砂浆

玻璃棉毡

矿棉毡

硬质矿棉板

陶粒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泡沫玻璃保温板

干密度

kg/m3

≥18

25~32

180~250

≥35

300~1100

24~48

60~120

150~250

≤600

≤800

150~180

表3.6.1墙体保温材料的干密度

3不得采用掺有无机掺合料的EPS、XPS板;

4外墙保温体系中不得采用由再生料制成的EPS、XPS板;

5膨胀聚苯板(EPS板)和挤塑聚苯板(XPS板)当相对变形为10%时的压缩强度应分别不应小于0.10MPa和0.20MPa;

墙体外保温的挤塑聚苯板(XPS板)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20MPa;

6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20MPa,无机保温砂浆压缩强度不应小于0.40MPa(浆料养护不得少于28d);

7墙体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吸水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8墙体保温材料的氧指数及聚苯板出厂前的尺寸稳定性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9进场保温材料应有永久性标识,标明产品类型、规格及型号,产品说明书应注明产品燃烧性能级别和使用寿命期限。

3.6.2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金属连接部件应进行防腐蚀处理或采用不锈钢连接件;

2非金属连接部件应满足相关标准的承载力及耐久性要求,其产品说明书应注明材料使用寿命期限,不得采用再生材料制品;

3.6.3其他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嵌缝腻子、硅酮密封及防水材料的产品说明书中应有耐老化指标;

2板材接缝材料的粘结强度不应低于板材的抗折强度;

3玻璃纤维网格布应具有耐碱性能;

4外保温墙体所采用的饰面涂料应具有防水透气性。

4建筑及建筑节能设计

4.1建筑设计

4.1.1应根据当地墙体材料的种类及质量状况选择质量可靠、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的材料,并应有与之相配套的应用技术。

4.1.2砌块类墙体均应进行排块设计,并应考虑与其它专业的配合。

4.1.3底层外墙、阳角、门窗洞口等易受碰撞的墙体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

4.1.4外墙洞口周边、有防水要求房间的墙体底部应采取有效防渗、漏措施。

4.1.5不得直接在建筑物墙体外保温材料上粘贴饰面砖。

4.1.6不得直接在夹心保温复合墙的外叶墙上吊挂重物及承托悬挑构件;

4.1.7不得采用含有石棉纤维、未经防腐和防虫蛀处理的植物纤维的墙体材料。

4.1.8墙体设计应根据材料特性和构造特点进行相应的防火、隔声及防水设计。

4.2建筑节能设计

4.2.1墙体节能设计应符合当地节能建筑设计标准要求。

4.2.2建筑外墙应根据不同气候分区、墙体材料与施工条件,可采用外保温复合墙、内保温复合墙、夹心保温复合墙或自保温墙系统。

4.2.3新型节能保温墙体应进行原型系统试验。

4.2.4外保温体系应在其设计文件中注明外保温材料的设计使用年限。

4.2.5保温复合墙体设计应考虑保温系统使用期间的维护及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后的更换。

4.2.6外保温复合墙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保温饰面层应选用防水透气性材料或做透气性构造处理;

2浆体材料保温层设计厚度不得大于50mm;

3机械固定的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考虑固定架、螺栓及承托架的热桥影响;

4外墙外保温系统应根据不同气候分区的抗冻要求进行冻融试验;

5外墙体内表面温度应不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4.2.7内保温复合墙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材料应选用非污染、不燃、难燃且燃后不产生有害气体的材料;

2外部墙体应选用蒸汽渗透阻较小的材料或设有排湿构造,外饰面涂料应具有防水透气性;

3保温材料应做防护面层,当需在墙上悬挂重物时,其挂件的预埋件必须固定于基层墙体内;

4不满足梁、柱等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验算时,应对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的热桥部位采取保温措施。

4.2.8夹心保温复合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不同气候分区、材料供应及施工条件选择夹心墙的保温材料,并确定其构造和厚度;

2夹心保温材料应为低吸水率材料;

3外叶墙饰面应具有防水透气性;

4保温层与外叶墙间应设置空气间层,其间距宜为20mm,且在楼层处采取排湿构造措施;

5多层及高层建筑的夹心墙,其外叶墙应由每层楼板托挑,外露托挑构件应采取外保温措施。

4.2.9自保温墙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墙体设计应满足结构功能的要求;

2外墙饰面应采用防水透气性材料;

3应对梁、柱等热桥部位进行保温处理。

5结构设计

5.1设计原则

5.1.1墙体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5.1.2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划分。

5.1.3墙体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耐久性的要求。

5.1.4应分别对墙体结构进行使用阶段和施工阶段作用效应分析,并确定其最不利组合。

5.1.5墙体设计使用年限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确定。

5.2结构体系及分析方法

5.2.1砌体结构宜优先采用横墙或纵横墙混合承重体系,横墙平面内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贯通、且保持墙段截面相近,避免突变。

5.2.2结构分析所需的计算模型、作用的取值、材料性能指标、几何参数等应符合结构的实际状况,并应具有相应的构造措施。

5.2.3结构分析所采用的假定和必要的简化计算,应有理论和研究性试验依据。

5.2.4结构分析所采用的计算软件,其技术条件应符合本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

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

5.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