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六《中外思想发展及解放运动》学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六《中外思想发展及解放运动》学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六《中外思想发展及解放运动》学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梁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
资产阶级激进派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
前期:
后期:
无产阶级
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
★现代中国思想发展: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理论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思想
地位
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
★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及其发展
希腊先哲(人文精神的起源)
(-5C中~-4C)
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复兴)
(14-16世纪)
宗教改革(人文精神的发展)
(16世纪)
启蒙运动(人文精神的成熟)
(17-18世纪)
社会主义运动
(人文精神的新发展)
(!
9世纪至今)
指导思想
代表及主要思想主张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文学:
美术:
德意志:
马丁路德:
瑞士:
加尔文: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康德:
◆中国古代史上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朝代
秦
汉
明清
清
措施
◆中外思想解放运动及其意义
中国古代
中国近代
中国现代
世界
思想解放运动
运动的意义
◆中外事件的内在联系:
1._______思想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三大思想解放潮流,即___________的思想启蒙运动、_______的思想解放运动、_________运动;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__________主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传播_________主义,促进了_____________运动的发展,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3.中国共产党以________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走上了具有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唐律疏议》记载: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3.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
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4.《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
“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
5.1918年1月,孙中山说:
“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
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6.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
7.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A.体制改革B.拨乱反正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
8.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9.15世纪学者奇诺说:
“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10.“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11.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二、非选择题
12.(2009·
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
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XX甚多,惟要义有三:
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
“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8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7分)
1-5DCCBC6-11DBABAC
12.答案:
(1)理由:
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
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
地位:
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实质:
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局限性:
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在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
背
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思想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儒学兴起。
①是汉朝统治者实现大一统的需要。
②是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顺应了汉朝大一统的需要。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伦理文化的冲突,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②隋唐时期,三教相互影响,趋于合流,促进了儒学的复兴③北宋时期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及统治危机需要新的统治理论。
①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②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③文化专制,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
①思想核心“仁”、“礼”②政治思想“为政以德”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①政治思想: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
②伦理观:
“性善论”;
③价值观:
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性恶论”;
③哲学思想: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①提出“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加强君权;
②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
③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形成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④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相应措施,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
①“理”的内涵,②求理方法:
“格物致知”;
③价值观:
“存天理,灭人欲”
①“心即理”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
②求理方法:
“发明本心”——强调自我觉悟、反省的作用。
①“心外无物”的命题②“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学说。
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②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③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
共同主张:
政治上,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3)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影
响
儒家思想经过了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对当时:
对加强西汉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具有进步意义,适应了西汉社会的发展。
对后世:
①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②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有利于修行道德,重视一直和气节,增强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但也压抑了人的自然欲求,片面强调重义轻利。
①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的要求,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
②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
③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二、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
影响
设译馆,译报刊;
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翻译外文,仿制洋舰
启迪思想,使向学习西方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但仅停留在口号层面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
奠定西学的传播基础,中国经济、教育近代化的起步,刺激民族工业的产生。
设议院,行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
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
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促进了思想启蒙和人民觉醒。
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宣传变法的必要性梁启超:
积极宣传民权、变法思想谭嗣同:
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严复:
系统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主张,引进“进化论”。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辛亥革命
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基础,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核心:
民主、科学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就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传播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积极:
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消极:
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
中共创立
找到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的思想武器,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及其发展
(-5C中~-4C“古典时代”)
(14-17世纪)
背景
古希腊经济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积极参与政治
①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和经济利益,要求摧毁神学世界观,铲除封建传统观念;
②意大利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①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②天主教会的腐败和专横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③导火线:
教皇兜售赎罪券
①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②自然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文主义
信仰得救
理性主义
形式
用人的眼光去观察、探索世界
复兴古典文化
借助宗教异端
直接、系统地提出反封建思想
实质
是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
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是资产阶级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
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①哲学:
认识你自己,②伦理:
强调知识的作用,提出“知识即美德”,“知德合一”,③政治:
支持寡头政治,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莎士比亚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因信称义”或“信仰得救”;
“先定论”
天赋人权、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反对天主教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自由和民主政治;
“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暴力革命、民主共和制;
狄德罗:
用《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专制、迷信;
“人非工具”
起到了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的作用
它是欧洲近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倡人性至上,否定神性至上,打破宗教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符合了资本主义的需要,也推动了近代欧洲的文学、艺术的发展,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追求现世幸福和冒险的精神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
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对欧洲:
①破除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
②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③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动员。
对世界:
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中国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1、三民主义
同盟会纲领
三民主义
具体含义
相互关系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实现民族独立自主
是实现三民主义的前提
同盟会纲领是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三民主义是对同盟会纲领的理论概括。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核定全国地价,国民共享增涨地价
是实现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2、新三民主义:
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内容:
①民族主义: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权主义: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二)毛泽东思想:
是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形成过程
发端时期:
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极为关注。
先后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形成时期:
井冈山时期。
标志是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以革命的首创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主要著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成熟时期:
延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这些著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进行了系统论述。
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标志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主要内容:
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②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
③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④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毛泽东思想是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邓小平理论:
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1)1978年,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
(2)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伟大起点;
(3)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4)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的概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5)1992年的南方谈话(重点掌握:
“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本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并形成完整体系;
(6)1997年中共十五大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并写入党纲。
(2)主要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创造性构想;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这些内容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3)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①2000年2月,江泽民提出;
②2001年,江泽民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
③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本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师夷长技以制夷”
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实行君主立宪,
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宣传变法的必要性
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思想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中共创立,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的创建)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
文字狱
◆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百家争鸣
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
戊戌变法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南方谈话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1.启蒙思想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三大思想解放潮流,即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运动;
辛亥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
2.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