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带答案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465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带答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带答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带答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带答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带答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带答案3.docx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带答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带答案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带答案3.docx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带答案3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带答案)(3)

一、选择题

1.阅读报纸是我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渠道之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与以下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县制

2.当你遇到某同学说谎、不诚实的时候,你可以用下列哪个故事来帮助他()

A.退避三舍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D.朝秦暮楚

3.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目的是巩固政权

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国接受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

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

4.他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教学中,注重德育和文化教育,发现和总结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他的核心思想是“仁”。

他指的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

5.《孟子》中记载: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6.战国七雄中,处于长江流域的是()

A.燕国B.齐国C.秦国D.楚国

7.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我国古代人民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是在()。

A.夏朝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8.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都江堰的修建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战争的纷繁D.诸侯争霸

9.“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它告诉我们,“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这一故事所诠释的哲学观点最早出现于()

A.《道德经》B.《论语》C.《诗经》D.《春秋》

10.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11.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12.春秋战国时期,造就出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文化巨匠。

以下对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A.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

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13.从下面两幅图片中,你能得出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信息是

A.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B.诸侯争霸战争十分频繁

C.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D.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14.小明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在“战国形势图”中找不到晋国,这是由于战国初期发生了

A.三家分晋B.田氏代齐C.晋楚争霸D.战国七雄

15.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之一。

下面遗址保留了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遗迹,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遗址,正确的一项是

A.②③①B.①②③C.③②①D.③①②

16.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其中,最原始的造字法、约占40%甲骨文数量的是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字

A.象形、形声

B.指事、会意

C.假借、形声

D.象形、假借

17.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

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从来没有中断的文明是

A.

B.

C.

D.

18.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指

A.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B.促进了土地国有化

C.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D.使奴隶主贵族势力增强

19.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③④

20.“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的歌词。

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B.夏王朝的建立C.禅让制的实行D.分封制的建立

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

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22.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B.诸侯国日益减少,七雄纷争

C.周王号令天下,诸侯臣服

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3.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

下列不属于神话和传说的是

A.“盘古开天”B.涿鹿之战C.“伏羲画卦”D.“国人暴动”

24.《史记楚世家》记载:

(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

“在德不在鼎。

”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

2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次,而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中的关键词“齐鲁、楚”可知,这些都是西周的诸侯国名。

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等。

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

齐鲁、燕、卫、宋、晋等。

故选B。

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中主要阐述了人们要诚实守信,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晋文公曾受过楚王帮助,许诺若有一日两军交战必当退避三舍。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果真下令军队后退三舍,信守诺言。

故选A。

3.A

解析:

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辽阔的疆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国接受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仔细审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专题复习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分封范围及内容、诸侯的义务及分封制的影响。

4.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结合所学知识,该内容反映的是西周时期诸侯负有定期朝见天子进行述职的义务。

C项符合题意,ABD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故选C。

6.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中燕国处于最北方,大体在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齐国在东方,主要位于山东北部;秦国主要在关中地区,陕西、甘肃一带;楚国地域最广大,包括长江中下游和河南陕西一部分。

符合题意的是D项,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战国七雄中七个国家各自的地理位置,根据所处地理位置进行判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兴修了许多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故C符合题意;原始社会晚期出现青铜器;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的光辉时期,故AB不合题意;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是解题的关键,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兴修了许多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

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都江堰的修建不是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排除;CD项战争的纷繁和诸侯争霸给人民带来灾难,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B。

9.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塞翁失马、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记载在《道德经》一书中,他提出“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认为一切事物存在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变,故A符合题意;《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论的书,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孔子整理《诗经》,编写《春秋》,故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解析:

D

【解析】

抓住信息“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小诸侯国被大诸侯国兼并,使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诸侯国数量增多不符合春秋时期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符合春秋时期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抓住信息“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特点”是解题的关键,需熟悉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小诸侯国被大诸侯国兼并,使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这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1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制造技术发展迅速,题干图片描述了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不正确的,“苛政猛于虎”是《礼记》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这个是不正确的,应该是老子的主张,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是不正确的,这是孟子的主张,只有A是正确的,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所以答案选A

1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片中的文物可以看到,题干这些文物都与战争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正处于诸侯争霸时期,ACD项图片没有反映出来,故选B。

1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晋文公称霸中原。

战国初年,晋国被赵、魏、韩三个诸侯国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史称“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