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半月评论》全年+09第12期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4643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7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月谈《半月评论》全年+09第12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半月谈《半月评论》全年+09第12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半月谈《半月评论》全年+09第12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半月谈《半月评论》全年+09第12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半月谈《半月评论》全年+09第12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半月谈《半月评论》全年+09第12期Word文件下载.docx

《半月谈《半月评论》全年+09第12期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月谈《半月评论》全年+09第12期Word文件下载.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半月谈《半月评论》全年+09第12期Word文件下载.docx

目前,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隐忧,基础脆弱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势头,促进农民增收,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因此,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弦要始终紧绷。

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促进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积极争取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务必做到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内涵丰富,涉及面广:

———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

中央决定抓住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机,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幅度”三个字,这就表明增长幅度将大大高于往年,甚至是成倍增长。

此外,中央还提出“三个调整”,即调整耕地占用税使用方向,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

调整城市维护建设税使用范围,确定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调整涉农项目配套政策,根据不同情况逐步减少或取消县及县以下配套。

这也表明中央试图从多方面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不仅加大投入的范围和力度,而且改进投入的方式和途径。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突出强调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业生产条件。

其要求是“四个狠抓”,即狠抓农田水利建设,狠抓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狠抓农业机械化发展,狠抓生态保护和建设。

不仅指明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抓什么,而且指出了应该怎么抓。

中央强调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具体措施是“五个加大力度”,即加大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力度,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持力度,加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加大国家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既讲明了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方向,又讲明了投入的要求。

———完善新农村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配套政策。

中央继续强调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等;

特别强调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和干部配备等方面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

《半月谈》2008年第2期【半月评论】干部换届要树正气刹歪风

按照中央的部署,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副省级城市的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在今年上半年将换届完毕。

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在开展市、县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

为保证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央新近印发《关于认真做好2008年省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通知》,对换届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还联合召开严明换届纪律做好选举工作视频会议,明确提出了“十个严禁”的要求。

包括严禁采取打电话、发短信、请客、送礼等方式拉选票;

严禁托人说情、打招呼,搞串联、做工作;

严禁私自散发各种宣传材料,赠送纪念品;

严禁以同学、同乡、同事、战友等联谊活动的名义,搞拉帮结伙;

严禁送钱、送物和各类有价证券,搞贿选活动;

严禁收受他人贿赂、参加有拉票意图的吃请;

严禁隐瞒、包庇、袒护换届选举中搞非组织活动的行为;

严禁传播小道消息,编造谣言,或通过信件、传单、短信、网络等方式,诋毁中伤他人;

严禁以威胁恐吓、弄虚作假等手段,妨碍、侵犯代表、委员的民主权利;

严禁封官许愿、突击提干等等。

作为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干部的培养选拔和选举工作,但像这次如此强调换届工作的纪律,却是历史上少有的。

这是因为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会后全党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能否把这次换届选举工作做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关系领导班子在公众中的形象,关系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如果跑官卖官不禁,拉票贿选成风,将严重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应该认识到,中央如此强调换届纪律,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从总体上看,在时下领导班子换届中,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坚持党性原则、顾全大局、遵守纪律,正确对待组织安排和个人的进退留转,正确对待换届选举结果。

但是,也有少数干部忘记了共产党人的立场,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个人的职务升迁,请客送礼,拉帮结伙,甚至采取贿赂手段拉选票,严重干扰了推荐人、选举人意志的正常表达,损害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败坏了党风政风。

可以看出,这“十个严禁”指向非常明确,几乎囊括了历次换届中出现的各种违纪违规现象。

在换届前,有针对性地发布“禁令”,把话说在前面,把规矩定在前面,可谓是未雨绸缪之举。

只有这样,换届工作才能有章可循,顺利进行。

当然,要打造一个让广大干部在换届工作中充分展现自己才能的平台,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作用,认真学习中央有关规定,真正明白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模范执行党的纪律,严格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

各级组织也要切实负起责任来,“禁令”一旦定出来,就要坚决、严格执行,做到“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各地在执行中央规定时,不妨再规定得更详细、具体一些,比如说,什么叫“跑官要官”、什么叫“拉票贿选”,查出来“跑官要官”、“拉票贿选”应如何处理等等,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规范。

做好这次换届工作,最为重要的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这是中国历朝历代惨痛经验的总结。

在封建社会中,权力被少数人所垄断,要想在用人上不腐败也是不可能的。

而今,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谋幸福,用人腐败与共产党的宗旨水火不容。

从根本上说,要使这次换届真正做到树正气刹歪风,提高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社会对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把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交给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实现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的常态化。

《半月谈》2008年第3期【半月评论】冰雪无情人有情

暴雪、冻雨、低温……连日来,近50年最严重的雪灾席卷我国南方诸省,受灾人口数千万。

持续的极端恶劣天气,给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党全国发出号召,要把抗灾救灾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决打好抗灾救灾这场硬仗。

灾情急,中央领导的心更急。

灾害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灾区和灾区的群众。

胡锦涛总书记1月31日前往山西大同、河北秦皇岛考察煤炭生产和电煤供应情况。

他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通过8公里长的巷道,下到400多米深的矿井采掘区与矿工亲切握手。

“齐心协力夺取抗灾救灾斗争全面胜利!

”──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激励着人们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为战胜这场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而顽强奋斗。

1月28日至30日,温家宝总理雪夜亲赴湖南、广东考察抗灾救灾。

在广州火车站广场临时搭建的大棚下,温家宝手拿扩音器说:

“我来看望大家,你们吃苦了!

”在回京44小时后,温总理2月1日再次赶往湖南灾区。

中央领导的身影出现在抗灾第一线,为大家带来融融暖意,极大鼓舞了灾区人民的斗志。

中央各个部门对支援灾区采取了坚决有力的措施,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共同努力,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起自救,展开了一幅气壮山河的抗灾图:

———面对南方历史上罕见的冰雪灾害,驻区部队已全力出动。

官兵放弃休假进入战备状态;

开枪射击高压线上的冰团、用装甲车辆碾压高速公路上的冰层……这些打破常规的“战法”被屡屡使用,在抗灾救灾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在灾情最严重的湖南,我们看到:

省电力公司送变电建设公司工人罗海文等3人参加了抗冰保电抢险队,他们在为一条500千伏电力输送大动脉除冰时不幸以身殉职,生命的绝唱回响在超高压线上;

在京珠高速路这条南北大动脉上,一场风雪中的大救援在不断上演,乘车返乡的旅客邓坚一家被冰雪封堵,这时孩子突发重症,一辆正在巡查的警车马上将孩子紧急送往湖南省儿童医院救治,在许多好心人的关照下,孩子得救了;

湖南省公安厅与湖南省通信管理局协调,每天定时向全省100多万台大客车、大货车的驾驶员免费发送路况信息,省公安交警总队还紧急制作30多万份《恶劣天气安全行车手册》,发放给各个服务区、收费站、执勤岗亭,提醒过往司机注意安全。

“爬冰卧雪,为的是万家灯火”。

在千里铁道线上,在条条公路上,在崇山峻岭间高高的塔架上,在漫天风雪中,战斗在抗灾第一线的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武警、民兵预备役官兵,为了每一个旅客的安全,为了千家万户的温暖,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

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批批支援人员从全国各地赶赴灾区,一车车抗灾物资驰援灾区,特别是有的受灾省份和地区,在自身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以大局为重,把电力和大批物资输送到更困难的省份和地区,书写出团结协作的动人篇章。

危难之中有真情,大灾面前见精神。

当危难来临的关键时刻,我们总是有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众志成城、团结奋战的精神;

总是迸发出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种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

总是洋溢着患难与共的深情厚谊,高扬起互助友爱的精神。

这一切,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当前抗击冰雪灾害、夺取救灾全面胜利的信心所在。

随着灾情的发展,已经在抗灾一线奋战多日的干部群众依然需要发扬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打好抗灾救灾的攻坚战。

“雪凝血热”、“抗凝冻、保民生”、“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冻了我一个,温暖千万人”———这样一些豪迈口号,响彻在风雪严寒中。

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多一份关爱,就多一份和谐;

多一份奉献,就多一份暖意;

多一份坚韧,就多一份力量。

冰雪无情,人有情。

严寒挡不住真情,冰雪压不垮意志。

有这样一股昂扬向上的精神,有这样一种万众一心的气概,有这样一种藐视困难的勇气,抗灾救灾这一场硬仗,我们一定能打赢!

《半月谈》2008年第4期【半月评论】养成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执政心态

随着省级领导班子换届结束,一大批领导干部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开始了新的执政历程。

我们的领导干部来自党的培养和人民的选择,政治立场、政治品质乃至执政能力理当是信得过、靠得住、过得硬。

但是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辜负党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还要有好的执政心态。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领导干部产生以后,领导干部的执政心态就成为重要的因素。

心态作为人内心的一种认知状态、修养状态,看似很虚,其实很关键。

心态外化出来就是人的精神状态,体现在执政过程中就是政绩观。

在这个意义上讲,领导干部的心态决定领导干部的行为。

领导干部养成和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往往会使一些不良心态潜滋暗长。

比如,有的同志认为自己辛苦了多年,总算进步到了相当的位置,为了守住这个位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的心态就会乘虚而入;

还有的同志则认为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舞台,于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好大喜功的心态溢于言表;

也有的同志认为自己在推进改革、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方面功勋卓著,惟我独尊、居功自傲的心态就会萌生。

很明显这些不良的执政心态会严重影响领导干部的执政绩效,进而损害我们的事业。

那么,什么样的执政心态才是我们事业所需要的、领导干部应该去努力培养和保持的呢?

首先,良好的执政心态应该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

我国社会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所处的环境很复杂,担负的任务很艰巨,面临的问题也很棘手,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此起彼伏,要想实现改革的深化,发展的健康,事业的拓展,领导干部一定要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

像广东、山西等省的领导干部高扬解放思想的旗帜,向这些年来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但越来越影响科学发展、越来越阻碍事业进步、越来越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一些观念、做法、行为做出了深刻的反思与强烈的抨击。

这充分反映了积极进取的执政心态。

其次,良好的执政心态应该是一种清醒稳健的心态。

中国社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开始进入了盘点调整期。

我们固然希望还能一如既往地快速发展,但面对资源紧张、环境恶化、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我们必须意识到没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实转变,没有经济结构的根本调整,发展最终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停滞乃至倒退;

面对日益凸现的贫富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我们还必须意识到没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相应跟进,经济建设不可能永远一枝独秀。

对此,领导干部一定要养成并保持清醒稳健的心态,不急于求成,更不好大喜功。

前一段时间,云南省省长提出,宁可牺牲一点发展速度,也要守护好云南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江西省省长强调,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否则百姓健康都不保,还谈啥为民造福?

这反映的就是清醒稳健的执政心态。

再次,良好的执政心态还应该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心态。

我们的事业就像一场接力赛,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顺利实现既定目标。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前任好的思路做法,好的战略部署不仅不要去随意更改,还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并且发扬光大。

一段时间以来,有很多领导干部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后,提出要牢牢把握工作的连续性和政策的稳定性,不主张换一任领导,变一套思路,不提倡刻意去烧“三把火”,认为这是发展“大忌”。

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执政心态。

如何鉴别领导干部的执政心态就是实事求是而不是得过且过,是积极进取而不是好大喜功,是清醒稳健而不是糊里糊涂?

现实中,确实有的领导干部本来是得过且过的心态,却美其名为萧规曹随;

有的本来是好大喜功,却自诩是积极进取。

事实上,好的执政心态与不良执政心态的分水岭、分界线很明确,这就是是否对党的事业赤胆忠诚,是否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是否对自身价值有清醒认知。

当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时候,好的执政心态具矣。

反之就需要引起警觉了。

我们的价值体现在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我们的抱负体现在群众的利益充分实现,我们的成功体现为人民的安居乐业。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当领导干部有这样认识的时候,好的执政心态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当然,就现阶段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领导干部在执政中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半月谈》2008年第5期【半月评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放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部署。

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又把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落实十七大精神,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措施加以强调,可见其紧迫性和意义非同一般。

强调转变发展方式之所以如此紧迫,首先是因为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有“毛病”。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过去长期患下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老“毛病”依然相当严重,而且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而逐渐发作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和谐、不安全的新“毛病”也日益严重。

其次是这种粗放而失衡的经济发展模式全面遭遇环境承载能力下降、自然资源严重不足、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社会冲突增加等生态环境、贸易环境和社会环境恶化的阻碍。

因此,经济发展方式非转不可。

客观地说,过去我国经济发展患的这些老“毛病”,跟过去我们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技术水平低下、经济总量小、经济社会长期“紧运行”和人们对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忽视有关系。

在一个温饱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的人口大国,不可能不要高速度,在技术水平不高、环境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不靠高投入、高消耗进而也难免高污染。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国家经济总量的扩大,中国进入了经济宽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这些老“毛病”就必须要改了。

遗憾的是,尽管我们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也做过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换取高增长的发展惯性依然严重,从思想上忽视经济增长质量、忽视生态环境成本的倾向还相当严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出口,过度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过度依赖物质投入的问题还十分突出。

从投入和消耗来看,投入大、消耗多仍是当今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

例如,2006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5%,而消耗的资源总量却达到了15%以上。

特别是由于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少世界名牌,我们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大量低价开发自然资源甚至严重的环境污染来换取微薄的加工利润,进而成为任发达国家“剥削和无理指责”的低端产品“加工厂”。

美国《商业周刊》和国际品牌公司2006年公布的全球100个著名品牌中,美国拥有50个,欧洲拥有38个,亚洲占有11个,而我国却没有一个。

我国彩电、手机、台式计算机、DVD等产品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芯片大都依赖进口。

我们不得不把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的专利商。

这种粗放式发展必然与我国人均资源严重短缺的资源状况相冲突,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不仅如此,在经济粗放、快速发展过程所产生的一、二、三产业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不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以及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而带来的经济不安全等新问题交织进来以后,我们就更需要马上“就医治疗”,自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发展方式,说到底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针对现有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要实现这“三个转变”,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四个关键”:

一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

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是制约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瓶颈”。

只有突破这个“瓶颈”,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发生根本转变。

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创新机制,制定各种激励政策,促进各种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

二是要重视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形成第三产业为主要发展动力的新格局。

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只有第三产业充分发展,才能促使和支撑经济发展彻底摆脱过分依赖物质投入和牺牲环境而换取经济增长的局面。

三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四要深化干部任用体制改革,完善干部政绩评价体系,用充分反映资源环境代价的核算体系来衡量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只有这“四个关键”一起抓,才有利于解决部分地区发展方式转而不变的问题。

《半月谈》2008年第6期【半月评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一场革命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获高票通过,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越来越清楚,这就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之所以把转变政府职能提到如此的高度,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现实需要。

政府只有转变职能,才能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

我们谈政府职能转变,并不是否认现有一些政府职能的历史合法性与历史必要性。

只是政府职能的形成与演变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必然对应着不同的政府职能与职能的侧重点。

以经济建设为例,在全社会经济发展意识不强、发展手段不多、发展主体缺乏的情况下,政府集中精力发展经济,集中精力做大GDP,为之去招商引资,去争取项目,是必须做的工作。

这也是对社会、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随着市场主体的发育与壮大,政府如果还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搞经济建设,直接参与微观经济运行,就会产生与民争利的现象,就会“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这时,就要求政府把主要精力用到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上去,把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尤其是重点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这并不是说政府就完全不关注经济发展,只是不要再去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更不要代替企业决策招商引资上项目,而是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

只有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才能有效化解政府自身建设的一些理论困惑与实践难点。

这些年经常有人在政府自身建设的理论问题上发生争论。

像有的同志认为现在政府规模太大了,政府管得太多了。

理想的政府应该是迷你型的“小政府”,无所作为的“守夜人”。

言之凿凿的理论确实让人左右为难。

其实,离开政府职能的转变,抽象讨论政府规模的大与小,政府能力的强与弱,政府有为还是无为等等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这次改革增设国家能源局,将环保总局提升为环境保护部的举措就表明,我们机构设置还有很多缺位,还有很多事情应该做却因为没有机构设置而被搁置。

再比如,从政府能力看,好像政府越来越强势了,但通过这些年宏观调控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一个“强势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和制度安排,恐怕经济很难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

只有切实转变了政府职能,才能真正建设一个人民满意的政府。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提倡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但实事求是讲,建设的成效与我们的预期和目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也有一定的差距。

这并不是政府工作人员不积极、不努力,而是政府职能定位的不科学所致。

当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是以经济增长为指挥棒,不惜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乃至牺牲生命换取带血的GDP的时候,当城市政府是以地价房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