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博物馆讲解词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24312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市博物馆讲解词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厦门市博物馆讲解词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厦门市博物馆讲解词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厦门市博物馆讲解词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厦门市博物馆讲解词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市博物馆讲解词Word格式.docx

《厦门市博物馆讲解词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博物馆讲解词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市博物馆讲解词Word格式.docx

三、历史人物长廊

现在大家来到厦门历史人物长廊。

在厦门的历史长河里,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

他们有些是由我们厦门本地的水土哺育培养;

有些不是厦门人,但在厦门汲取了营养并留下许多杰出的成就。

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遍布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

他们为厦门乃至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是我们厦门的骄傲。

因此,为了纪念这些杰出的历史人物,我们选择了杰出的41位代表,陈列在这里供我们后人瞻仰。

又在其中选出6位特别著名和杰出的人物按照1比1.2的比例塑成铜像。

大家首先看到这位是吴夲(tāo)。

吴夲是同安白礁人,北宋名医。

他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常常免费为穷苦百姓治病,因此被民间百姓称为“神医”。

58岁的时候他不幸在上山采药时坠崖身亡,老百姓就建庙宇纪念他,历代王朝也一直给他追加封号。

这就是我们民间俗称的“保生大帝”,是我们闽南乃至东南亚的医神和保护神。

在海沧有青礁慈济宫,白礁慈济宫,都是国家级保护单位,保生大帝的分灵在台湾有300多个,甚至整个东南亚都有许多纪念他的庙宇。

这位是北宋的苏颂。

苏颂是同安城关人,官至宰相,是厦门古代从政中官职最高的一位。

他博学多才,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通音律、天文、立法、医药,被誉为中世纪和中国古代最为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

在医药上,他编写的《本草图经》倍受李时珍推崇,著名的《本草纲目》中引用该书内容达74处,可以说《本草图经》是《本草纲目》的蓝本,《本草纲目》是对《本草图经》的补充。

苏颂一生最大的成就在科技。

天文学上,他编写出天文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专著《新仪象法要》,里面记录恒星1434颗,比300年后西欧记载的多442颗;

他成功制造出水运仪象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比欧洲要早600年。

这位是朱熹。

朱熹是著名的理学家,儒家的中兴代表,被尊称为朱子,地位很高。

他祖籍江西,生于福建尤溪,在宋绍兴二十一年被授予同安主簿(相当于秘书长),在厦门开始他的仕途之路。

在同安,朱熹培养了不少名人学者(如许升),留下了许多的文化遗迹。

厦门同安可以说是朱子学说体系的开宗圣地。

(对学生可讲壁上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位是我们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郑成功原名森,因为南明武隆帝很赏识他,赐姓朱,改名成功,又称为国姓爷。

郑成功是南安人,出生在日本,母亲是日本人。

他以厦门金门为基地,举兵抗清,驱荷复台,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厦门操练水师,以厦门为基地,在厦门留下了许多历史痕迹。

这位是陈化成。

清代同安人,22岁起参加清军水师打击海盗,在厦门担任了10年水师提督,鸦片战争的时候,率队击败了入侵的英军。

后来以60高龄担任江南水师提督,扼守吴淞口。

1842年,陈化成因孤军无援,在炮台壮烈殉国,后来遗体被运回厦门,安葬在今天的金榜公园。

这位是陈嘉庚。

陈嘉庚是我们集美人,是著名的爱国华侨,被毛主席誉为: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他心系祖国,先后募款资助辛亥革命,支持祖国抗战。

一生热心慈善和教育,先后兴办、捐助学校达100多所,包括厦门大学,集美等,费用达一亿多美元。

四、史前文化和文明初现

相传古代厦门岛上有白鹭栖息,所以又叫做“鹭岛”。

那么远古时厦门有没有人类活动?

这一直是人们的疑问。

厦门在唐宋之前,过去一直处于无史可考的状态。

1931年,厦门大学著名的林惠祥教授在厦门港蜂巢山发现了一件新石器时代人们采集食物和狩猎的工具——长方形薄边孤刃石锛;

后来通过考古发现和文物普查,发现了许多石器时代工具文物,证明了至少远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厦门就已经开始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劳动和生产。

这个展柜展出的一些文物,就是我们厦门史前文化和文明的有力佐证。

大家首先看到这些石片石核等细小石器,这些都是旧石器时代末期的细石器工具。

旧石器时代是指人们以打制石器为生产工具的时代,大约在1万年之前。

(它的主要特征是:

1、打制石器;

2、人工取火及使用;

3、杂婚。

)这些工具都是1997年,在厦门海沧坡地采集的,由此推断至少在1万年前,厦门地区已经有了人类活动。

这些是在厦门出土的磨制石锛和磨刃石锛。

石锛,一般是磨制而成,一端或者双边磨成薄刃,可以做砍劈工具。

是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工具。

新石器时代,是指人们使用磨制石器为工具的时代。

这些石器也充分反映了厦门的历史。

新时期时代的三大基本特征:

一是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二是出现了陶器,三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开始定居生活)。

在青铜时代,厦门的整体面貌呈现出具有闽南粤东地区特色的青铜文化,称为浮滨文化。

主要特点是使用石戈、矛、凹刃石锛等石器,釜、罐等陶器,戈、矛等青铜器。

这些是在厦门发现的陶器:

陶纺轮是纺织使用的工具,相当于现在的纱锭,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纺织业,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纺织技术。

凹石一面或双面有敲击而形成的凹陷,砸取海蛎贝壳等食物时可以用来垫,也可以用来砸。

这些石器主要在沿海才有。

石网坠说明当时已经掌握了出色的渔网捕渔技术。

墓葬图片对比,说明贫富分化,社会开始出现对立的阶级,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到来。

组合石锛:

这一组石锛,是国家一级文物,价值连城,是我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它们按大小依次序列,一共有十二件,其中一件断裂。

都是青灰岩磨制而成,表面光滑没有使用痕迹。

这是1985年在南安出土,关于它的用途,有专家认为,这是一组礼器,用于祭祀时用;

也有专家认为也可能是一组乐器;

这组石锛具有非常高的科考价值。

(采集石锛时的有趣故事,它们虽然是在南安出土,但它属于浮滨文化圈。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是史前厦门人们生活劳动的一个复原场景:

这两位分别在打制、磨制石器,那一位在打砸树皮,用于制作衣服;

他们个子都稍微显得矮小,是典型的蒙古利亚人种中的马来亚种,和现在的东南亚一带人种特征相近。

居住杆(干)栏居,用于通风、防潮和预防野兽蛇虫的伤害;

(闽字里面的虫就是蛇的意思,当时福建多蛇,人们的图腾崇拜中就有蛇)陶釜煮熟食;

食物靠打猎和捕鱼。

这是寨子山考古现场的场景:

探方;

地层;

柱洞,洛阳铲。

五、汉人南拓与社会发展

(一)虽然早在汉晋时期,就开始有汉人南迁闽南地区定居,晋太康三年(282年)同安也曾经设过县。

但在唐宋之前,厦门一直是没有可靠翔实的文字记载可考。

史料记载,历史上汉人大量南迁定居厦门,对厦门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的开发,使厦门社会生产力获得较大发展,是在唐代。

现在大家看这两块墓志。

首先大家看到这块,《唐故颖川许氏陈夫人墓志铭》,这是在泉州出土,是泉州参军许元简给他夫人陈氏写的,陈夫人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病去世于公元857年。

其中有这么一句“霄遁于海之中州曰新城即今之嘉禾里……”,文中的嘉禾就是我们厦门,这说明在当时厦门已经叫做嘉禾里,更早前叫做新城。

这块墓志推翻了厦门历史“宋之前不可考”的结论,是关于厦门历史记载的最早文字记录,是厦门早期历史研究的最早实物。

这一块墓志铭是陈元通夫人墓志。

陈夫人是许夫人的婶婶。

她卒于861年。

其中有这么一句“清源郡同安县嘉禾里”,说明厦门当时属于同安管辖。

这是在厦门湖里出土,是厦门本地出土的关于厦门历史的最早文字记载。

这两块墓志是关于厦门历史可见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对研究厦门历史有着重大的意义。

而且墓志都是用骈体文写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说明当时厦门的文化教育水平有一定的发展。

前面出土陈元通夫人墓志,也和历史记载的陈薛两姓家族从中原南迁厦门相照应。

历史记载,唐代中叶,陈薛两姓家族来到厦门分别住于洪济山的南北两麓,号称“南陈北薛”。

厦门岛上发现的唐代陈薛两姓的墓葬也比较多,说明南陈北薛开发厦门的说法是可信的。

这个橱柜主要展示的就是我们在厦门发现的唐代墓葬。

这也是我们在厦门出土的朝代最早的。

主要有陈姓和薛姓。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陈夷则墓。

下面这些菱形花草纹砖,莲花纹砖,是在陈墓出土的。

莲花是代表佛教,说明当时佛教有了较大影响。

众所周知,佛教在唐朝较为兴盛,那么这些砖也反证了这些墓是唐人之墓的可信。

青釉四系罐子,大,丰盛为美,和唐人以丰盛饱满为美的审美观念(如杨贵妃)相关。

薛公墓,出土的十二生肖时辰俑,殉葬用,十二表示时辰。

银盏底部有栩栩如生的金鱼,生活水平比较富裕。

大型陶仓说明厦门掌握了出色的大型陶器制作水平。

陈黯,《全唐文》《全唐诗》都有收录他的诗文,他很有才名,但十八次应考都没有及第,自嘲为场老,意思是在考场进进出出,都是老先生了,对功名心灰意冷,隐居在厦门金榜山一个石室内。

“颖川衍派”在厦门乡村居民家里可以看见这样的牌匾,颖川是河南地名,即现在许昌,说明祖上是从中原南迁。

(社会发展)

汉人的南迁和对厦门的开发,使厦门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在唐宋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

首先来看当时窑业的发展。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汀溪窑的一个复原场景,说明从唐到元,社会经济发展,海内外贸易日趋发达,瓷器成为重要的外销产品。

厦门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窑业生产特别兴盛,规模较大,迄今发现的同安汀溪窑等窑址是宋元时期重要的瓷器外销产地。

汀溪窑在今同安汀溪水库。

近年来,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大量瓷器,包括在海外大量发现的瓷器,经过考证,不少是我们以汀溪窑为代表的同安窑系生产的瓷器。

汀溪窑生产的瓷器,内外都见刻划文饰,釉呈淡黄色,其中的茶碗,输入到日本后,倍受日本高僧村田珠光喜爱,当时人们也因此把同安窑产品都命名为“珠光青瓷”。

汀溪窑为代表的厦门窑业,在当时已经有了较高的技术水平。

据考,一次能生产几万到10万件瓷器。

这是复原的烧制瓷器的场景。

制坯,刻画、凉坯,等……

那一边橱柜主要是宋元时期海沧囷窑、许厝、同安各大窑出产的瓷器。

二次葬用具,1957年在吕厝出土。

这是一个骨灰罐,在宋代能烧制出这么大型的青釉罐,已经很了不起。

最珍贵在于上面有一个弧(hu)脊的庑殿式木结构建筑图像,宋代的建筑现在保存的较少,这个图对研究古代建筑史、闽南建筑形态有很大价值,在历代都有关于“庑”的文字记载,但一直未见图录,此图的出现填补了建筑史的空白。

当时的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泉州志记载一种水稻嘉禾,即嘉禾里名称的由来。

科技上,代表有:

苏颂水运仪象台制造图。

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机械图纸。

买地券,莲坂出土。

其作用是埋于地下,让不在世的这块地的原先的主人得知这块土地已经变更主人,不要在阴间产生纠纷。

其中一些地名方位都是虚指。

交通发展:

唐宋时,厦门得到开发,特别是南宋偏安江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厦门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当时厦门开始交通海内外,元朝时在厦门成立嘉禾千户所,各地设较多驿站。

厦门最早的驿站有鱼孚驿站,后来移到深青驿站。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深青驿站的复原图,在厦门灌口仍然可以看到“驿楼古地”的匾牌。

厦门地区的宋代驿站保存极少,这个驿站因此还上过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

苎(zhu)溪桥,建于宋大观年间(1107-1110),全长73米,8敦9洞,桥上平铺石板9段,每段有5块石板。

每条石板宽0.5米,长5米,厚0.35米,厦门地区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当时已经有较高的造桥水平。

文化发展:

同安孔庙,闽南地区孔庙之首,始建于五代。

当时凡参加科举考试者,都需要到同安孔庙祭拜,这也反应了厦门古代重视读书入仕之风。

朱熹留下许多文化遗迹。

六、海防重镇和复台基地

厦门被誉为“华夏之门”,位于九龙江江口入海处,自古以来战略地位就十分重要,是东南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海防重镇。

和台湾隔海相望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厦门成为复台基地。

据文献记载,早在汉代厦门同安就有驻军戍守,元代时,厦门开始设嘉禾千户所,这是可考的厦门历史上第一个军事机构,千户即千夫之长,大约有几百人。

从此厦门一直设有各级军事机构。

厦门重要的地位,岛上炮台林立,城寨众多。

这些图片,包括胡里山炮台磐石炮台等。

胡里山炮台,有一座28生克虏伯火炮一门,是世界上现存原址最大的海岸炮,射程达16000米,总重49994公斤,铸于1893年。

炮台建于1891-1896年间。

这是重建大小担山寨的碑石记载。

元末,日本陷入内乱,许多幕府武士失去领主,他们勾结浪人,奸商组成海上武装,开始袭扰我国沿海,这就是倭寇。

明朝建立后,许多反元的武装力量失去根据地,成为海上武装,和奸商,倭寇勾结,一起在沿海烧杀抢掠,他们被称为伪倭。

明政府实行反动的闭关禁海政策,使沿海的渔民,商人,小商贩无法谋生,也加入到倭寇的行列中。

倭寇的真实面目,日本人只是少数,大部分还是我们中国。

倭患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根本原因在于明政府封建腐朽的落后观念和闭关锁国的反动政策;

但倭寇烧杀抢掠,对无辜百姓的残忍加害,激起了我们人民的愤慨和反抗。

历史记载,我们厦门奋勇抵抗倭寇,在戚继光,俞大猷等将领的领导下,书写了抗倭的英雄一页。

《邑父母谭公功德碑》记载同安县令谭维鼎组织军民抗击倭寇侵扰,克敌制胜,保境安民的功绩。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厦门军民驱赶荷兰侵略者的复原场景。

抗倭的同时,荷兰殖民者也开始垂涎我东南沿海。

1604年,1622年,荷兰殖民者两次侵入我澎湖列岛,侵犯我国领土。

当时政府和人民进行了抵抗侵略的斗争。

厦门守军曾先后两次重创敌军,其中一次在今鼓浪屿附近海面。

厦门历来是军事重镇,和台湾海峡一衣带水,这样的地位使厦门成为伟大民族英雄郑成功举兵抗清和驱荷复台的重要基地。

1646年,郑成功起兵抗清,1650年八月,他从广东潮阳率水师进入厦门海域,设计诱杀了当时统治厦门的定远侯郑联,并收编其部队,拥有了厦门金门两岛。

1653年,南明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王。

郑成功以厦金为根据地,势力范围从南澳到舟山等海域,将士十余万人,战舰数百艘,和清王朝对峙。

1655年,郑成功改厦门为思明州,作为其根据地。

在厦门留下了许多的遗迹和练兵遗址。

郑成功焚烧青衣处: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不听劝阻,投降清朝;

郑成功的母亲田氏也被清军侮辱自杀,郑成功背负国恨家仇,在孔庙焚烧青衣,起兵抗清。

这些是郑成功部队当时使用的武器。

在郑家军中,一支藤牌军令敌人闻风丧胆。

这就是当时藤牌军使用的藤牌。

直径84cm,重约3公斤,采用粗藤条盘结成,桐油或者在水塘中浸泡,质地坚韧,防虫防火(这也是吸取了三国时火烧藤甲兵的历史),还能防远程火枪射击。

中间如斗笠状隆起,正中留有一孔。

郑成功的藤牌兵在和清骑兵作战时,三人一组,一兵执藤牌掩护,一砍马,一砍人。

由于藤牌能抵御火枪的远程射击,荷兰侵略者的火枪威胁被削弱,藤牌军为收复台湾立下汗马功劳。

该部队的战士大多来自于现在海沧和漳州龙海一带,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他们都定居于台湾。

奉旨迁界碑,郑成功起兵抗清,在台湾和满清对峙。

为了切断和台湾的贸易联系,断绝驻守海岛的郑军的补给、兵源,顺治十八年,清政府开始禁海迁界,规定从广西至辽宁沿海三十里的所有居民内迁,制造无人区。

这一政策使沿海经济遭到巨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

1679年,康熙十八年,清政府才下令解除迁界。

2004年在翔安发现这块碑,迄今为止我市发现的唯一印证那段悲惨历史的文物。

1659年郑成功北伐在南京遭遇挫折,抗清陷入低潮;

决定驱赶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建立政权。

我们说郑成功是伟大民族英雄,是因为把台湾收复,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但在满清政府统治逐渐稳定后,郑氏政权割据台湾,是不顺应历史潮流的。

因此,迫切需要统一台湾。

康熙22年,1683年,在施琅的率领下,迫使郑克爽投降,统一了台湾。

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了一府三县。

这是郑成功部队等抗清力量所使用的铜质关防印。

明代称印信为关防,有严密隆重之意。

鸦片战争时期,由于广东防守严密,1840年7月英军转攻厦门,厦门成为鸦片战争主战场之一。

驻军将士,厦门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多次击退英军。

当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国力的差距,最终失败,厦门也被迫开放为5个通商口岸之一。

但厦门人民英勇的防抗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涌现出无数的英勇人物。

《表忠录》待定国家一级文物,……?

江继芸,福建平潭人,金门镇总兵,1841年8.26阵地被围,江仍然持刀奋勇杀敌,力尽投海牺牲。

陈化成在历史人物长廊已经提过,这是陈化成牺牲后,社会各界纪念他的长卷诗文。

总长27米。

同归所碑记:

同安人民纷纷响应郑成功抗清。

顺治五年,清兵包围了同安城,同安军民和清兵相持了7天7夜,城破之后,清兵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军民死难5万余人,血流成河。

三秀山僧人无疑率领僧徒日夜收敛了上万的尸体,合葬在梵天寺东北处。

后人建碑纪念,称为同归所,在现在同安大轮山脉的一座小山上。

鸦片战争复原场景:

鸦片战争时,厦门成为主战场之一。

(面版)

御制碑厦门不仅是海防重镇也是控制台湾的战略要地,例如:

乾隆五十一年(1786),台湾爆发了林爽文庄大田领导的起义,反对清政府的统治。

清政府围剿了几次都告失败,后来派福康安率领十万大军才把起义镇压下去。

福康安率军从厦门乘船出发到台湾,得胜后又回到厦门。

乾隆皇帝在北京城的避暑山庄赏赐功臣,为了纪念这个事件,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把这列为自己的十大武功之一,立碑纪念。

碑石共四块,各用满汉两种文字记载,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复制品,原件分别在南普陀、台湾、热河太庙。

展厅内的石碑专门请从事仿古石雕出口工作的师傅,花了近半年的时间,按1:

1的比例仿制的。

与原碑一模一样,一个碑就有四吨多重,上面的书法是馆阁体的,碑上还有龙纹的深浮雕和浅浮雕,档次很高。

这也是厦门历史上规格最高的石碑。

乾隆皇帝还亲笔题诗,请宫廷画师专门画成几幅画,记录整个事件的经过,这些画的实物在故宫博物院,我们博物馆根据资料制作成幻灯片,配合四块石碑,在展厅内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

驮碑的像乌龟一样的,叫赑屃,又叫霸下,是龙王的第六个儿子。

“龙生九子,各有各样”、大禹治水收服大龟的传说。

它们有牙齿,而乌龟是没有的。

龟纹也不一样。

七、贸易港口和城市发展

明清时期,厦门的社会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较多的大型墓葬。

明清的墓葬约占考古所发现墓葬的85%,反映了当时人口剧增的历史现象。

这些图片,是闽南特色古建筑,反映当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建筑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呈现鲜明闽南地域特色。

洪朝选手书,为他四岁夭折的长子写的墓志铭,行书字体很有功力,反映当时的文化水平。

明画像砖(无口):

生前画像,或者刻在砖上,死后随葬。

人死为鬼,为避免惊吓到子孙,一般不画口。

这是闽南的一个民俗。

厦门是著名的贸易港口。

早在宋代,员当港边的码头社已是商船停泊避风的港口,明清时更成为厦门有名的景色。

宋元时,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

明初实行海禁后,漳州月港成为走私贸易的中心。

后来倭寇部分平息,海禁部分解除,月港被开放为对外贸易港口,由于厦门成为月港出洋的必经之路,于是规定月港出洋的商船窑到厦门查验,移到曾家澳(现曾厝垵)等候开洋。

于是推动了这里的各个行业发展。

当明末月港逐渐因泥沙淤积海盗袭扰而衰落时,厦门成为了新的对外贸易港口。

荷兰首先从厦门运茶到欧洲,厦门成为“中国第一个输出茶的港口”,开始直航欧洲的记录。

厦门港的兴起,郑氏政权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本身就是著名的海商集团首领,有着广泛的海外贸易范围。

为了筹集经费解决补给,郑成功非常重视海外贸易,依靠贸易来养军。

在厦门时,拥有数十艘商船从事东西洋贸易,贸易范围遍布太平洋沿岸的东南亚地区。

在厦门附近设立(礼仪仁智信)海五商,促进了厦门的对外贸易发展。

清统一台湾后,设台厦兵备道总管闽台事务,解除海禁,1684年在厦门设立海关,使厦门正式成为通洋贸易港口和对台的专门口岸。

厦门港口主要输出丝绸、茶叶、陶瓷石料等,主要输入:

檀香、槟榔、铜、锡等;

主要是和日本、琉球、吕宋、文莱等国家和地区。

鸦片战争后,厦门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1843年正式开埠,成为鸦片、洋货的输入港口,1862年设立厦门海关税务司署。

外国纷纷来夏设立洋行。

1858年《天津条约》后,厦门海关的实际权利落入外国刃手中。

成为列强谋取利益的工具,控制厦门的经济命脉。

开放后,英美等纷纷在厦门设立领事馆,兴建教堂,开办实业和学校,特别是1902年鼓浪屿被开辟为“公共租界”,破坏了主权完整,厦门走向半殖民地化。

客观也使厦门在各方面深受外来文化影响,呈现出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面貌。

二十世纪二三时年代在鼓浪屿使用的消防车。

叫做铁制可牵引双活塞泵体车式。

介绍用法。

当时中西方文化交融,西方传教士着中式衣服。

新街礼拜堂:

中华第一圣堂,1848年美国归正教会在中山路建,中国最早

会审公堂被告席,仿照上海的会审公廨。

当时外国人犯法了我们无权治理,但中国人则要被外国使馆制裁,这是对我们主权的践踏。

厦门是著名的侨乡。

早在宋元是就有闽南人出洋谋生。

族谱记载最早的是厦门在元末明初丘姓就有族人出洋谋生。

鸦片战争后,厦门成为华工出洋中心。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及殖民主义扩张,需要大量劳动力,列强在厦门纷纷掠卖华工出国,形成了华人出国的有一次高潮。

1845年-1853年最大中心。

当时在电影史上有一部和很出名的电影《海囚》就是厦大中文系的洪笃仁教授根据厦门贩卖人口的历史撰写的。

其中有德记和记等臭名昭著的洋行参与掠卖。

这是当时称为卖猪仔的浮动地狱的照片,是华工悲惨遭遇的真实记载。

少数能活下来,能有实业的更是少之又少。

部分华侨不忘故土,回国参与厦门建设。

甲午后台湾被日本统治,一批爱国人士不甘做日本臣民,纷纷内迁至厦门鼓浪屿等地。

其中有著名的“板桥林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