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并联供电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24302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关电源并联供电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开关电源并联供电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开关电源并联供电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开关电源并联供电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开关电源并联供电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关电源并联供电文档格式.docx

《开关电源并联供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关电源并联供电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关电源并联供电文档格式.docx

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题目要求。

Abstract:

Inthedesign,MCUAtmage16L-8PUisusedasacontroller.ThesystemiscomposedofDC/DCmodules,switchdrivecircuits,auxiliarypowersuppliers,currentandvoltagedetectioncircuits,MCUsystem,displayandkeyboardcontrolcircuits.DC/DCmoduleisbasedonBUCKcircuit.SwitchMOSFETisdrivedbyIR2110chips.AuxiliarypowersuppliersaregeneratedbytheswitchmodepowersupplychipLM2576withalinearpostregulator.Closed-loopcontrolisrealizedbyMCU,sotheoutputvoltageisstabledandthecurrentsofthetwoDC/DCmodulesaredecidedautomaticallyorbythespecifiedproportion.Testresultsshowthatthesystemhasdefinitelymetthedesigndemand.

一、系统方案

1.DC/DC模块主电路

方案一:

采用反激式变换器。

反激式变换器适合小功率输出,输入电压大范围波动时,仍可有较稳定的输出,并且可以实现带隔离的DC/DC变换,但其反激式变压器设计比较复杂,且整体效率较低。

方案二:

采用BUCK变换器。

BUCK是一种降压斩波电路,该拓扑效率高,电路结构结构简单,参数设计也比较简单。

综合比较,电压有24V变换到8V,为降压模式,且不要求隔离功能,为提高系统的效率,且方便电路的设计,本设计采用方案二。

2.开关管驱动电路

由开关电源驱动电路芯片GT3525产生驱动信号。

通过单片机控制GT3525芯片的基准电压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从而控制主电路的输出。

由单片机直接产生PWM信号,经过IR2110芯片进行电平变换后,驱动开关管。

通过检测输出电压和电流,由单片机直接调整PWM信号的脉宽,从而调整主电路的输出。

方案二省去了开关电源驱动电路芯片,通过单片机直接控制脉宽,设计灵活,控制简单。

综合考虑,选择方案二。

3.辅助电源电路

辅助电源用于给单片机电路和驱动电路供电,需要+5V和+15V两路电源。

采用反激电路实现。

一路反激电路可以同时输出+5V和+15V,但反激电路结构复杂,需要变压器,效率较低。

基于单片开关电源LM2576的降压电路方案。

此方案每路电源只能有一路输出,因此要同时提供+5V和+15V,需要两路辅助电源电路。

但基于LM2576的降压电路外围器件很少,无需变压器和独立的开关管驱动电路,结构非常简单,调试方便。

4.系统总体方案

系统总体方案,包括DC/DC模块主电路、开关管驱动电路、辅助电源电路、电流采样电路、电压采样电路、单片机电路、键盘电路和显示电路,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

图1系统总体框图

二、理论分析与计算

1.DC/DC变换器稳压方法

DC/DC变换器采用BUCK电路结构,由单片机产生PWM信号驱动功率开关管,从而实现稳压和稳流功能,电路如图2所示。

电路主要由功率开关管、输出整流二极管和滤波电路等组成。

图2DC/DC主电路

DC/DC变换器输入电压为24VDC,输出为8VDC。

我们选择占空比为0.5,根据反激电路工作原理,开关管两端最大电压为

我们选择功率开关MOS管IXTH200N10T,该MOS管耐压为100V,电流为200A,导通电阻只有5.5mΩ,耐压值留有足够的余量,而且由于导通电阻小,能有效的减小损耗。

由于反激电路在开关管关断时产生很大的电压尖峰,会损坏开关管,因此需要在变压器原边增加钳位电路。

我们选择RCD钳位电路,选择电阻为2.2kΩ/2w,二极管型号为MUR1100,电容为300pF,钳位效果良好。

为提高效率,减少干扰,我们选择整流二极管为超快恢复整流二极管MBR1060,平均整流电流为10A,反向击穿电压为60V,反向电流的恢复时间非常短,满足本设计要求。

反激电路通常使用由一个二极管和一个电容组成的半波整流滤波电路。

本设计中负载电流最高可达2A,常规的半波整流会产生很大的电流纹波,给电流检测和控制带来困难。

我们选择两个电容和一个电感构成的π型滤波电路,使输出电压纹波和电容纹波均较小。

滤波电容均选择2200μH/50V的电解电容,电感选择自行绕制的1mH/3A电感。

主变压器是反激电路最关键的器件,设计如下:

参考现有的磁芯规格,选择磁芯有效截面积

=132

,所选磁芯饱和磁通密度

本系统选择开关电源工作频率f=10kHz,频率较低,单片机较容易实现,并可减小损耗。

总功率:

=30W

峰值电流:

A

电感量:

原边匝数:

取30。

副边匝数:

线径选择:

=10kHz,趋肤深度

为减小电路损耗,应尽量选择直径大的漆包线绕制。

但考虑到趋肤效应问题,应该选择线径不大于趋肤深度的线。

本设计中,我们选择直径为0.50mm的双股漆包线绕制,既能减小损耗,又消除趋肤效应的影响。

根据参数制作变压器,测量得到实际原边电感2.58mH,适当增加气隙,使原边电感为220uH,满足设计要求。

2.电流、电压检测

电流采样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使用康铜丝。

将康铜丝串入输出回路,输出电流将在康铜丝上形成压降然后做差分放大处理。

该方案简单,但存在不足。

康铜丝的实际电阻不易准确测量而且由于测量电路和功率电路没有隔离,必然引入噪声。

本设计采用霍尔电流传感器对电流进行采样。

霍尔传感器ACS712是一款将小电流信号测量转换为较大电压测量的高精度隔离测流芯片,其内部还集成了滤波放大器件,使测量精度大大提高。

单片机根据采样的电压值计算出两路DC/DC模块的电流

,并根据

计算总电流

电压的采样是通过电阻分压,直接从输出取样,然后进行A/D转换。

根据取样电压值和分压比可计算出输出电压值

3.均流方法

本系统在通电后首先给负载两端提供稳定电压,然后通过单片机分别调整两路DC/DC主电路驱动信号的脉宽,来调整各自的电流I1和I2,实现电流按比例分配。

通过同时调整两路DC/DC模块的占空比来调整总的负载电流Io。

4.过流保护

当I1和I2有任意一路大于2.5A时,或者总电流Io大于4.5A时,电路进行过流保护,单片机关闭PWM信号输出,关断输出电压,并通过蜂鸣器报警。

延时5秒后再次开通电源,如果仍然过流,则再此关闭电源。

如果不过流,电路正常工作,过流保护恢复。

三、硬件电路与软件设计

1.硬件电路设计

(1)DC/DC主电路

系统中两路DC/DC模块采用BUCK电路,结构比较简单,驱动信号由单片机直接输出,驱动电路比较容易实现。

系统设计PWM信号频率为15.6KHz,频率较低,开关耗损小,效率较高。

DC/DC主电路如图2所示。

(2)辅助电源电路

本系统通过单片开关电源LM2576的降压电路来实现,使用两路辅助电源分别提供+5V供单片机工作和+15供驱动电路工作。

LM2576的降压电路外围器件很少,无需变压器和独立的开关管驱动电路,结构非常简单,调试方便。

辅助电源电路如图3所示。

图3辅助电源电路

(3)测控电路

测控电路是以AVR单片机Atmage16L-8PU为核心的控制电路,如图4所示。

电流检测利用ACS712实现,由A/D采样其输出电压并计算出电流

,根据

计算

<

1A时,

按1:

1自动分配;

∈(1,1.5)时,

2自动分配;

∈(1.5,3.5)时,

在(0.5,2)范围内按指定比例自动分配;

=4.0A时,

1自动分配。

输出电压的检测同样是利用电阻分压,由A/D采样输出电压值,根据分压比计算

电源电路的三路采样都反馈给单片机,由单片机根据要求做出调整,从而形成了一个闭环回路,使

稳定在8V。

图4单片机系统

2.软件设计

系统采用AVR单片机Atmage16L-8PU实现闭环控制,系统软件编程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为四个子程序——PWM产生、A/D转换、液晶显示和键盘控制。

它们所实现的功能分别为:

①PWM是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T1比较匹配中断产生,采用快速PWM模式,T1的计数最大值由输入捕捉寄存器的值决定,根据电路需要产生15.6KHz的PWM信号。

由于T1有两个比较匹配寄存器,可以同时产生两路比较匹配输出,因此只用T1即能产生两路PWM输出。

②由于ATmega16L自带了一个10位8通道的A/D转换器,因此不用外扩电路即能实现系统中要求的两路电流和一路电压采样。

③液晶显示采用12864液晶屏,主要用来显示电流比、输出电压和两路电流。

④键盘控制部分主要实现电流任意比的输入。

控制电路系统软件流程图如图5所示。

图5系统程序流程图

系统软件主函数的设计思想如下:

①系统初始化;

②分别对三个采样点进行采样;

③根据采样值计算出I1、I2、Uo的值然后进行占空比的调整:

首先判断Uo是否在7.93V~8.08V之间,若是则根据总电流Io(Io=I1+I2)的大小,计算I1、I2依照题意所给比例(或者手动输入比例)分流后的理论值,判断I1、I2是否在各自理论值允许的范围内,然后对两路信号的占空比分别作相应的调整;

否则同时对两路信号的占空比作相应调整。

④循环执行2、3操作。

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首先判断是否过流,是则关闭定时器并将PWM输出变为低电平,延时2秒钟,重新启动定时器产生PWM。

否则,根据主函数的结果,改变匹配值,调整占空比。

四、测试条件与结果

1.测试仪器设备

系统测试所用仪器设备如表1所示。

表1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

型号

数量

30MHz双踪模拟示波器

GOS-630FC

1

万用表

FLUKE17B

3

直流稳压电源

DF1731SL3ATS

2.基本要求测试数据

(1)额定功率条件下测试结果

UIN=23.70V,IIN=2.291A,UO=7.98V,RL=1.95Ω,IO=4.09A

计算得到效率η=60.11%

(2)调整负载电阻下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基本部分各项指标

(A)

(V)

要求值(A)

测试值(A)

相对误差(%)

0.995

8.12

0.497

0.492

0.503

1.0

1.2

1.528

8.01

0.509

1.018

0.524

1.040

2.9

2.2

从以上结果看,测试基本部分均满足指标要求。

输出总电流在1A和1.5A时,两路电流都能按照1:

1和1:

2的比例分配,且相对误差控制在3%以内,优于指标要求,且输出电压指标一直满足要求。

3.发挥部分测试数据

(1)调整负载电阻进行电流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发挥部分各项指标

相对

误差(%)

2.001

2:

7.95

1.334

0.667

1.330

0.671

0.29

0.60

2.050

1:

7.94

1.025

1.020

1.03

0.49

0.48

2.041

2

0.680

1.361

0.632

1.41

7.06

3.60

2.363

8.050

1.575

0.788

1.523

0.84

3.30

6.60

2.397

8.020

1.199

1.197

1.20

0.08

2.394

7.970

0.798

1.596

0.764

1.63

4.26

2.13

3.5

7.980

2.333

1.167

7.920

1.750

7.990

4.0

8.010

2.000

从以上结果看,总电流在1.5A~3.5A变化时,可以通过键盘输入任意电流比,两路电流按比例自动分配,电流相对误差均控制在2%以内,满足发挥部分要求。

(2)过流保护测试

减小负载电阻,当负载电流大于4.5A时保护电路动作,输出电压为0,蜂鸣器报警,延时2秒后重新启动,若仍过流,则再次关闭输出。

如果负载电流小于4.5A,正常输出,满足发挥部分要求。

(3)其它

系统键控输入模块设计了10个数字键和三个功能键实现任意电流比例的输入,同时电路用1602液晶实时显示输出电压值和两路DC/DC模块的电流及输出总电流,显示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过流保护设计用蜂鸣器告警。

4、结果分析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系统额定负载条件下效率超过80%。

任何条件下,输出电压Uo均稳定8±

0.4V以内,电流

相对误差均在2%以内。

实现了过流保护和自恢复功能。

此外,还实现了键盘输入电流比例,液晶屏显示输出电压和电流,以及过流蜂鸣器报警功能。

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题目要求,部分指标优于题目要求。

五、参考文献

[1]林欣.功率电子技术.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谢运祥,欧阳森.电力电子单片机控制技术.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陈永珍,陈之勃.2011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硬件电路设计精解[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5]周志敏,周纪海,纪爱华等.开关电源实用技术-设计与应用(第2版).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6]Pressman,ASwitchingPowerSupplyDesign(SecondEdition).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