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Word下载.docx
《18童年的水墨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童年的水墨画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
教学本课时,《童年的水墨画》由儿童诗人张继楼的《溪边》《江上》《林中》三首小诗组成。
《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本课教学的重点意在借助诗歌这种体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意境之中。
依据文体特征和教学重点,教学中主要以“感悟诗‘境’”为核心任务,以“读”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读中正音、读出节奏、读中感知、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积累”,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获取丰富的感性画面,领悟童年的乐趣,获得情感的体验,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形成丰富的语言积淀。
【学法】
在学法上,学生学思结合,一边学一边用多种方法奇妙的想象力,感受小真的长头发的作用,想象小真的长头发还有其他的作用。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本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墨、染”等6个字,会写“墨、染”等11个字,写“水墨画、钓竿”等7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溪边》。
3.能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教学媒体选择与资源应用分析】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来源
“水墨画钓竿”等8个词语的检查
检查预习
文字
“水墨画钓竿”等8个词语
K
I
充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其懂得预习的重要性
4
自制
读出《溪边》节奏、韵律
理解
音频
《溪边》诗歌的范读
A
B
体会诗歌节奏韵律
5
引用
理解难懂的诗句
理解、运用
图文
《溪边》中难懂的诗句
J
运用联系实际与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来理解难懂的语句。
8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
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
A.设疑—播放—讲解;
B.设疑—播放—讨论;
C.讲解—播放—概括;
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
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
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复备
一、歌曲导入,激发回忆
1.播放歌曲《童年》,激发回忆: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每当这首歌曲响起的时候,老师就会想起自己童年时那一段段美好的时光。
同学们,在你们的美好的童年生活里,有什么难忘的趣事吗?
(指导学生自由交流)
2.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张继楼的脚步走进缤纷的童年乐园,去欣赏那一幅幅精彩的“童年的水墨画”吧。
(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认读生字“墨”,说说这个生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从字形上猜一猜它的意思。
4.猜一猜:
童年的水墨画上会“画”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1.出示带有认读生字的词语
水墨画钓鱼扑腾拨动葫芦清爽蘑菇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3.教师适时归纳
4.巩固记忆(词语听写并纠正)
(二)出示自读提示:
初步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自由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收获,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在三首诗歌的标题后分别加一个动词短语,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板书:
“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三、学习《溪边》,体会学法
1.过渡:
让我们先来走进第一幅“水墨画”,去欣赏一下在“溪边”发生的趣事。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意。
出示自学提示,引导自主学习。
默读诗歌,思考:
1.这首诗写了溪边的哪些景物?
用笔将描写的景物圈画出来。
2.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正音。
(播放诗歌泛读,学生再练读)
(2)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组织赛读,不仅要读准,而且要读出诗歌的韵味。
(4)交流自主溪边景物有哪些?
垂柳、山溪、人影、钓竿、红蜻蜓、鱼儿。
3.想象诗歌画面,走进诗歌意境。
(1)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美妙画面呢?
请同学们借助诗歌和图片展开丰富的想象,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交流。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学生交流时可以先交流零碎的画面,再组织学生将零碎的画面整合起来。
)如,一条小溪边,高大的柳树垂下一条条碧绿的柳枝,平静的水面就像一面硕大的镜子,柳树正对着这面镜子在梳妆打扮呢!
小溪的水碧绿碧绿的,像一条长长的绿玉带。
小伙伴们安静地坐在溪边垂钓,人影倒映在溪水中,被溪水染绿了。
一只红蜻蜓飞来,立在钓竿上。
忽然,水面上传来“扑腾”一声响,平静的水面被打破了,原来鱼儿上钩了!
一条闪着银光的鱼儿在草地上欢蹦乱跳,小溪边传来一阵阵欢笑声。
4.感受诗情,激情诵读。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幅童年的“水墨画”吗?
为什么?
(自由交流)
(2)是呀,平静的溪水,高大的垂柳,立着的红蜻蜓,钓鱼的孩子,蹦跳的鱼儿,欢快的笑声……这有动有静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有趣,怎么不让我们喜欢呢?
请你带着这样的情感读出这首诗的趣味。
5.赏析诗歌,感受语言美。
(1)画出课文中你觉得精彩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组织交流。
句1: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①说说喜欢的理由。
②体会打比方的表达效果。
(把“溪水”比作“镜子”,突出溪水平静、清澈的特点,把“溪水”比作“绿玉带”既突出了其平静的特点,又突出了它的绿。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把垂柳当作了人来写,有了人的情味,使句子更有画面感。
)
③有感情朗读。
句2: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②体会“染”字的表达效果。
(进一步表现了溪水“绿”的特点。
③有感情地朗读。
句3: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②体会“碎”和“蹦跳”的表达效果。
(画面由“静”变“动”)
5.学生先镂空背诵,再全诗背诵。
6.总结学诗歌的方法
(1)学生先自己总结
(2)教师精练总结
理解难懂的句子我们可以借助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
学习诗歌可以从“理解诗意、想象诗境、体悟诗情、赏析诗语”等步骤来学习。
四、作业布置
1.尝试用刚刚总结学习诗歌的方法合作学习“江上”。
2.书写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板书设计】
18.童年的水墨画(墨)
理解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上下文
理解诗意--想诗镜--悟诗情--赏诗句
第二课时
1.会写“垂柳、扇动”等6个词语。
2.利用学习《溪边》的方法合作学习《江山》《林中》这两首诗歌。
3.拓展阅读《童年的水墨画》另外两首《街头》、《花前》。
一、复习词语
1.听词词语
垂柳、扇动、戏耍、浪花、松树、松针(还有第一课时听写错误的词语)
2.同桌相互交换改正,并对照改正书写错误的词语。
3.复习概括《溪边》诗歌的学习方法。
(1)学生概括。
(2)其他的学生补充。
4.导入:
这一堂课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跟随作者的脚步,到“江上”、到“林中”去欣赏另外两幅“童年的水墨画”
二、精读课文,活用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运用“理解诗意、想象诗境、体悟诗情、赏析诗语”的方法学习《江上》、《林中》两首诗词。
2.思考:
你在这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运用联系生活实际与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说说,诗歌中哪些地方最吸引你?
说明理由。
4.组织学生交流。
(一)交流《江上》
1.交流学习要求的问题
预设:
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1)说说吸引你的理由。
(2)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么“拍水戏耍”?
(3)这句话中说“像刚下水的鸭群”,谁像“刚下水的鸭群”?
为什么把孩子们比作“刚下水的鸭群”?
(突出孩子们游泳本领高,在水中灵活。
(4)指导朗读。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2)说说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孩子们在水中十分欢快,水面上一双双小手不停地挥动着,溅起一片片浪花。
他们互相追逐,互相泼水,水面上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3)读出欢乐。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2)读了这句诗,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个男孩子忽然钻进了水中,不见了身影。
一会儿,他从另一处钻出了水面,露出一个水淋淋的脑袋,乐呵呵地,露出两排白牙。
(3)读出乐趣。
2.尝试将刚才想象到的画面连起来说说。
3.指导整体朗读,读出江上戏水的乐趣。
(二)学习《林中》
让我们再到“林中”去看看,那里又会发生什么童年趣事?
2.指名朗读。
3.作者在林中见到了什么?
请读读描写的相关句子。
(1)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①“松树刚洗过澡”是什么意思?
联系下文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松林里刚下过一阵雨”呢?
(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②你们看见过“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吗?
③指导朗读。
(2)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①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想看看小蘑菇戴着斗笠在树下开放的样子吗?
(出示课件图片)
③指导朗读,读出小蘑菇的可爱。
(3)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①想象一下孩子们的样子以及采蘑菇的情景。
(一群孩子戴着斗笠,挎着篮子,唱着歌曲,来到林中。
他们在松树根底下、草根底下、土坡上找起蘑菇来。
欢声笑语在林中回荡。
②指导朗读。
③“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这里的两个“斗笠”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
前一个“斗笠”是指蘑菇的菌盖,好像一顶斗笠;
后一个“斗笠”是指孩子们头上戴着的真正的斗笠。
4.整体说说你在林中看到的画面。
5.指导整体朗读,读出林中采蘑菇的乐趣。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诗中所描绘的“物象”展开想象,感受“松林、松针、雨珠、小蘑菇、孩子们”所共同构成的林中意境,领略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三.拓展延伸
思考:
《街头》和《花前》中哪些句子难理解,你是怎样解决的?
(一)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马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慢慢翻动,
嘴角旁牵动着一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二)花前
目光一次次从花上移到纸上。
心里早画下花儿的模样。
一支蜡笔在纸上轻轻滑动,
一朵鲜花在纸上慢慢开放;
一只蜜蜂绕着画纸飞了一圈,
它好像已闻到花儿的清香。
四、作业布置:
1.推荐阅读《树下》。
(《童年的水墨画》另外1首)
2.完成本课优化设计。
10.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