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419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

 

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5课。

本课活动是让学生通过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判断身边的材料中哪些容易导电,哪些极不易导电,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并让学生了解电的重要用途以及如何安全用电。

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

活动1“什么物体可以导电”,主要是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导线的塑料外皮和铜芯,了解导体与绝缘体;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常见的物品的导电性,判断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活动2“安全用电”是让学生列举电的重要用途;认识到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知道什么是安全用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接触导电这方面内容,但认识的层次比较浅显,而且对材料的认识也不会涉及导电性能上。

经过前一节课的操作使用,学生已经能很熟练地使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也能容易理解可以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材料的导电性能。

学生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如果提供检测物品是两种或以上材料构成的物品,他们可能不会意识到从材料上去检测,因此需要强调检测的某种材料,不是具体物品,建议直接提供单种材料的物品。

学生对交流电、高压电等的名词会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加以说明。

由于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在交流“生活中应该怎样安全用电”内容时,学生想到的内容可能并不多,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加以分析,以此判断学生是否掌握如何安全用电。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易导电。

2.能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导电性能。

3.能列举电的重要用途。

4.知道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5.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2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使用电路检测器对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检测,判断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

通过使用电路检测器对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检测,判断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

简易电路检测器、不同材料的物品(含木材、金属、塑料、布纤维等材料)、学生活动手册等。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

小组实验时,电路出现故障后正在用电路检测器,琪琪拿着一根导线说应该剥去导线两端的塑料外皮露出金属芯。

问题:

塑料不能导电吗?

交流:

对波波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

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导线的塑料外皮和铜芯,以及各种身边常见物体的导电性。

(二)活动探究1.活动1:

什么物体可以导电出示:

导线实物和放大图。

提出:

导线由金属芯、塑料外皮组成。

金属芯外面包裹着一层或数层的塑料。

问题:

将未剥开两端塑料外皮的导线直接接入电路,灯泡能发光吗?

交流:

从导线中的金属、塑料两种材料是否容易导电方面进行讨论。

任务:

将木块、金属、塑料等材料分别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发光,了解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

提示:

可以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

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容易导电的属于导体,极不易导电的属于绝缘体。

要求:

每个材料的检测至少两次,检测一次记录一次。

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

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检测,了解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

汇报:

根据实验结果将不同的材料分别归类,找出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评价:

根据学生是否能正确检测并判断进行评价。

2.活动2:

安全用电

出示:

使用电的场景和用电器的图片。

提出:

电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轻松地按一下开关,就可以看电视、听音乐、烹饪食物……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流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有触电危险,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至致人死亡。

而高压电更是具有危险性,更加需要注意。

出示:

教科书中的两个场景图。

问题:

为什么要按照图上的做法呢?

交流:

能从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方面进行讨论。

任务:

说一说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安全用电?

要求:

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对图示的5种不同的用电情境进行判断,并说出理由。

交流:

能进一步从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方面进行判断。

评价:

根据是否判断准确进行评价。

拓展:

阅读历史故事“富兰克林与避雷针”。

要求:

了解富兰克林这个科学家研究、设计和发明避雷针的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9课我的小灯笼教案教学设计

 

第19课《我的小灯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1课。

本课活动是通过拆卸电灯笼,知道电灯笼里装有电池、灯泡、导线和开关,这些都是构成电路必要的元件和材料,是电灯笼能发光的重要原因。

接着让学生通过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等,对电路有一个初步认识,知道常见的用电器工作需要完整的闭合回路,也就是说用导线把电池和用电器(灯泡)连接起来,形成闭合回路,灯泡才会发光。

本课共由2个活动和1个实践活动组成。

其中活动1“认识电路元件”,主要是观察常见的电池、导线、灯泡、开光等电路元件,了解不同电路元件的特点和作用。

活动2“让灯泡亮起来”是让学生利用导线把灯泡和电池连接起来,使灯泡发光。

实践活动“闯关游戏”是让学生利用闭合回路的特点,自制“电路闯关”游戏装置。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电灯笼和纸灯笼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电灯笼和纸灯笼有什么不同,是照明的工具不同。

学生对每一个电路元件不会陌生,因此对了解电路元件的特点和作用有一定的基础,不过其中对灯泡的几个连接点这一点会比较陌生,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进行认识。

同时学生也比较少会将这些电路元件组装在一起形成简单电路,具体怎么连接呢?

学生还是需要进行引导和多次尝试才能成功。

而对于自制“电路闯关”游戏装置的实践活动,学生会十分感兴趣的,积极性会很高。

三、教学目标

1.能说出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

2.能用电路元件连接简单的闭合回路,初步了解形成电路的条件。

3.对观察电的现象产生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

教学难点:

怎么用导线连接电池、灯泡,使灯泡亮起来。

 

2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纸灯笼、电灯笼、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

小灯泡实物和图片、导线、电池、开关、铁丝、电工胶布、纸板(或软木板)。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

晚上,两个小朋友在玩灯笼,彬彬手上是电灯笼,波波手上是蜡烛灯笼。

问题:

电灯笼是用小灯泡照明的吗?

交流:

对波波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

电灯笼是怎么用小灯泡照明的?

(二)活动探究1.活动1:

认识电路元件

出示:

纸灯笼、吊灯笼的实物或图片。

提示:

为了方便和安全,现在很多灯笼都是电灯笼,在灯笼里安装一个简单电路,用灯泡来照明。

任务:

观察灯笼里的各种电路元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要求:

灯泡的内部构造需要结合图片一起进行观察。

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电路元件。

交流:

结合实物和图片交流各个电路元件的特点和作用。

评价:

根据学生是否能准确描述出电路元件的特点,并能结合观察到电路元件的特点提出其作用进行评价。

小结:

灯泡具有照明的作用,它有两个连接点;导线有两层,一层金属芯,一层塑料外皮,起到连接作用;电池能提供灯泡照明的能量,是电路里的电源,电池有正极和负极,正极是凸起来那端,电池还有很多种不同的类型;开关可以开关灯笼;等等。

2.活动2:

让灯泡亮起来

提示:

灯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除了灯泡还有其他的用电器。

如果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就能组成简单电路。

任务:

用导线把灯泡、电池、开关连接起来,让灯泡能亮起来。

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连接电路的探究活动。

汇报:

展示连接成功的连接方法。

提示:

电路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池正极→导线→灯泡其中一个连接点→灯泡内部线路

→灯泡另外一个连接点→导线→开关→导线→电池负极→电池内部→电池正极。

连接成的这个电路是简单电路。

任务:

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的判断小灯泡是否能亮的内容。

交流:

就不同的连接是否能让小灯泡亮起来进行解释。

评价:

根据学生是否能从能否形成闭合、联通等方面解释进行评价。

拓展:

设计一个电灯笼,怎么给这个电灯笼安装简单电路呢?

把设计图画下来,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

交流:

介绍电灯笼的设计图。

评价:

根据简单电路是否连接正确进行评价。

3.实践:

闯关游戏

出示:

闯关游戏的图片。

任务:

根据电路组成的条件,自制“电路闯关”游戏装置。

要求:

先构思再制作。

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自制“电路闯关”装置。

汇报:

一边试玩一边展示游戏装置。

评价:

根据装置能否正常使用进行评价。

七、板书设计

第19课我的小灯笼

 

开关小灯泡(用电器)

 

导线

 

电池(电源)

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简单电路。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3课《声音的产生》练习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3课时

《声音的产生》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当古筝、大鼓、皮筋、音叉发出声音的时候,它们都会。

2、为了更容易观察声音现象,我们在吹试管时,可以在试管里放一张。

3、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停止,也停止。

4、古筝、排箫、鼓发声的部位,但是都能发出美妙的。

5、喇叭发声时也会产生。

二、判断题。

1、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不同,但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

2、用铁罐可以模仿古筝发声。

()

3、用鞋盒和皮筋结合可以模仿排箫发声。

()

4、各种乐器的发声部位和发声频率都不同,但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

5、借助一些物体,可以使现象更加明显,我们就更容易观察。

()

三、选择题:

1、对着空瓶子口吹气,就会听到一种声音,这声音主要是()振动产生的。

A、瓶子B、空气C、嘴巴

2、停止敲锣后,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听到锣声,这是因为()。

A、耳朵的错觉B、振动停止后,声音还会

3、我们用力弯曲尺子,尺子却没有发出声音,因为它没有()。

A、受到力B、改变形状C、振动

4、把敲响的音叉放到水面上,会看到()。

A、水面十分平静B、水向一个方向流C、水面会振动起来

四、简答题。

1、说一说哪些动作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2、你见过风铃吗?

风儿一吹,它为什么会发出美妙的音乐?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3课时

《声音的产生》同步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产生振动

2、纸

3、振动振动振动声音

4、不同声音

5、振动

二、判断题。

1、√2、×3、×4、√5、√

三、选择题。

1、B2、B3、C4、C

四、简答题。

1、答:

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动作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2、答:

是因为组成风铃的部件长短不一,风儿一吹,互相撞击,产生振动,就奏出了美妙的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