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282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雍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纳雍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纳雍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纳雍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纳雍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纳雍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纳雍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雍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纳雍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纳雍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纳雍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一位教师在进行《两条小溪的对话》的教学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

“老师,我能不用

书上的原话吗?

”老师和蔼地问:

“为什么呢?

”“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果拿着书来表演,又不太

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

表演得非常出色。

这位教师与学生之间最集中反映的师生关系是()。

A、教师的素质

B、教学相长

C、民主平等

D、尊师爱生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教师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发扬教学民主,反映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

2、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A、学历为先

B、科研为先

C、师德为先

D、经验为先

【答案】C

【解析】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中小学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

故选C。

3、素质教育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是()。

A、学生的个性发展

B、学习成绩的提高

C、升学

D、终身学习的能力

【答案】A

【解析】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强调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

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

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因此,素质教育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是学生的个性发展。

选A。

4、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答案】B

【解析】德育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故选B。

5、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

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答案】D

【解析】安排了环境才能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故选D。

6、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

欢乐与幸福,这体现了教师的()角色。

A、管理者

B、示范者

C、朋友

D、传道者

【答案】C

【解析】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做他们的朋友,也期望老师能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朋友看待,

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

与幸福,由此可知,题干体现了教师的朋友角色。

故选C。

7、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

A、方法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内容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答案】B

【解析】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肯普提出下列三种形式:

集体教

学的形式,个别学习的形式和小组教学的形式。

内容型策略是以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为核心

的教学策略。

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

综合型策略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

展开的教学策略。

故选B。

8、不属于“四书”的是()。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答案】D

【解析】“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春秋》是“五经”之一。

故选D。

9、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简单的学习来说,最佳的动机水平是()。

A、中等偏低的强度

B、中等强度

C、中等偏高的强度

D、越高越好

【答案】C

【解析】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

就是说,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此时的学习效率最高;一旦超过了顶峰状态,动机程度过强时就

会对活动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当然,如果动机水平过低,也不会有高效率的活动的。

故选C。

10、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

A、校本课程

B、教材

C、地方课程

D、实践课程

【答案】B

【解析】中小学课程由三部分组成: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

此题考查对课程结构的理解和识记。

选B。

11、教师采用贴小红星、画小红花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践锻炼法

【答案】A

【解析】品德评价法又叫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是指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德育方法。

贴小

红星、小红花属于对学生的表扬奖励。

故选A。

12、()发表了《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把儿童道德的发展划分为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

阶段、公正阶段。

A、皮亚杰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答案】A

【解析】1932年,皮亚杰发表了《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把儿童道德的发展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

自我中

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故选A。

13、依法执教的主体是()。

A、教育主管部门

B、学校

C、教师

D、班主任

【答案】C

【解析】依法执教是正确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因而其主体是教师。

故选C。

14、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都可能会在人脑中留下痕迹,以后见到的时候能认出来或者不见的时

候能回忆起来。

这属于()。

A、想象

B、表象

C、回忆

D、记忆

【答案】D

【解析】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过程主要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与再认)。

干中的描述体现的是的再现环节。

故选D。

1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是教师职业角色的()方面。

A、传道者的角色

B、授业者的角色

C、示范者的角色

D、朋友的角色

【答案】C

【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是示范榜样的作用,教师是起到示范者的角色。

示范者角色指教师的

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

用。

故选C。

16、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只要围绕学校的教育目的即可,这主要体现了课外活

动的()特点。

A、自愿性

B、广泛性

C、自主性

D、实践性

【答案】B

【解析】课外教育活动的广泛性是指课外教育活动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学

习的进展速度,是以参加者的愿望、爱好、特长、接受水平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在围绕实现培养目标

的前提下,可广泛涉及科学知识的学习、探索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道德言行的锻炼和养成,以及各种

社会实践活动。

故选B。

17、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的课程称为

()。

A、研究型课程

B、基础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答案】C

【解析】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

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

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

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故选C。

18、数学老师不仅看到学生具体运算能力已达到的水平,还看到其正在发展的逻辑运算能力,说明该老师了

解学生的()。

A、最近发展期

B、关键期

C、智力

D、成绩

【答案】A

【解析】学生的发展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

第一种水平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

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

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题干中数学老师已经看到学生的已达到的水平,而且还看到

了学生正在发展的其他能力,所以该老师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故选A。

19、数学老师不仅看到学生具体运算能力已达到的水平,还看到其正在发展的逻辑运算能力,说明该老师了

解学生的()。

A、最近发展期

B、关键期

C、智力

D、成绩

【答案】A

【解析】学生的发展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

第一种水平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

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

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题干中数学老师已经看到学生的已达到的水平,而且还看到

了学生正在发展的其他能力,所以该老师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故选A。

20、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进行独立作业,并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来获取知识,培养实验技能

的教学方法叫()。

A、实验法

B、发现法

C、参观法

D、读书指导法

【答案】A

【解析】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

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故选A。

21、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

A、主观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和客观性

D、随意性

【答案】C

【解析】教育目的的确定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

从其提出的主体来看,教育目的是由人制定的,体现着

人的主观意志,但教育目的毕竟不是纯粹主观臆定的东西,它必须以客观的存在作为依据,即必须依据社会

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故选C。

22、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A、交往

B、学习

C、课堂

D、课外活动

【答案】A

【解析】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是在交往中完成的。

故选A。

23、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答案】D

【解析】终身教育是20世纪以后出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故选

D。

24、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活动,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

以来社会的发展变化。

该教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

A、正面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答案】D

【解析】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

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题干中的教

师在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也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

发展变化,这表明了该教师知行统一原则的运用。

故选D。

25、有位教师,经常挖苦、憎恶一位调皮的学生,还把学生从教室里推出去时,挖苦学生“脸皮比城墙还

厚,朽木不可雕”。

这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

A、依法执教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爱岗敬业

【答案】B

【解析】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故选B。

26、“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是从学生自身特点看,表明学生具有()。

A、可塑性

B、依赖性

C、向师性

D、自主性

【答案】A

【解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