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22374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

《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

7.1绿色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20

7.2绿色农业保障体系建设………………………………………21

7.3绿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23

第八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24

第九章建设期限和进度安排………………………………………25

9.1项目建设期限………………………………………………25

9.2建设进度安排………………………………………………25

第十章项目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25

10.1项目组织管理………………………………………………25

10.2项目保障措施………………………………………………27

第十一章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30

11.1经济效益……………………………………………………30

11.2社会效益……………………………………………………31

11.3生态效益……………………………………………………31

第一章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

某市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

2、项目主管单位

某市人民政府

3、项目承担单位

某市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

4、项目建设地点

某市

5、建设期限

2008年---2010年

6、建设内容及规模

6.1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标准农田、能源循环利用、农业机械、养殖基础、农产品贮藏保鲜等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配套,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

6.2绿色农业保障体系建设。

建成绿色农业良种繁育、绿色农业技术创新、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绿色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绿色农业服务与管理等5大保障体系。

6.3绿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建设40万亩绿色蔬菜、180万亩绿色粮油、60万亩绿色杂交玉米种子、40万亩绿色酿造原料、50万亩绿色果品生产、920万头(只)绿色畜禽等6大生产示范基地。

6、项目建设目标

6.1经济产业发展目标

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推动我市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达到年可增收绿色蔬菜16000万公斤、粮油1800万公斤、玉米杂交种子600万公斤、酿造原料400万公斤、果品2500万公斤、畜禽产品500万公斤,节约生产成本4400万元,年新增产值33900万元,新增效益92400万元。

6.2科技成果创新目标

项目区将全面开展节水农业科技示范,畜禽改良科技示范,绿色农产品技术推广示范,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技术示范,优势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示范,新品种引进示范。

6.3资源环境保护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使项目区内水质进一步改善,大气状况良好,绿色产品原料资源多样化、丰富化,污染物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6.4社会文明进步目标

通过项目管理,树立科研、信息、人才、市场诸多方面的超前发展意识;

推广高新技术,使我市绿色食品原料由初加工、粗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良好循环。

7、项目投资和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761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46680万元,银行贷款17900万元,自筹11520万元。

8、项目的效益分析

年可增收绿色蔬菜16000万公斤、粮油1800万公斤、玉米杂交种子600万公斤、酿造原料400万公斤、果品2500万公斤、畜禽产品500万公斤,节约生产成本4400万元,年新增产值33900万元,年增效92400万元。

将会加快绿色农业示范基地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的有机统一,使三农问题得以根本解决,社会发展更趋和谐。

突出综合技术优势,使产业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施秸秆还田,粪肥无公害处理等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再生利用,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与发展的目标。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必要性

2.1.1发展绿色农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二○○七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

“继续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依法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和知名品牌。

严格执行转基因食品、液态奶等农产品标识制度”。

农业部也明确提出了“十一五”农业发展目标,就是要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为中心任务,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努力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施“转变”战略,就是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是实施转变战略的着力点。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理念要加快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要加快升级,资源利用方式要加快转型,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加快转移,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方式要加快创新。

实施“拓展”战略,就是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来筹划。

要拓宽工作思路,拓展发展空间;

要摆脱传统农业的局限,跳出农业抓农业;

要改变就农村论农村的思维定势,跳出农村抓农村。

主要是拓展农业功能,拓展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产品市场,拓展社会化服务领域。

实施“提升”战略,就是要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核心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支撑能力。

主要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提升农业安全保障水平,提升农业政策支持保护水平,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绿色农业就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

绿色农业这个理念提出以后,可以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捋清我们农业发展的思路,创造一个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我们通过这个理念可以把我市农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农业问题。

2.1.2发展绿色农业是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性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农业”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绿色农业”是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把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与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植物、动物、微生物融为一体,形成安全、优质、高效和良性循环的生产经营体系。

“绿色农业”涵盖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全过程,涉及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

“绿色农业”是个系统工程,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不仅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根本途径。

某市人口多、可耕地资源少,资源与环境压力大,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循环更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

2.1.3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

如何从我市市情、农情出发,在小农户、大市场的基础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履行好农产品安全监管职能,必须确定新思路、采取新措施。

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充分运用标准作为管理和技术的结合体这一独特优势,用标准来规范各责任主体在农业产地环境治理、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收获、农产品包装上市各环节的行为,以标准为手段,向农业各行业、各环节渗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用标准化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这篇大文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行政职能强化的有效途径和具体体现。

我市自2002年以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到2007年,全市落实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220万亩。

在巩固甘州区部列,临泽、高台省列“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和民乐、临泽省列“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无公害蔬菜、马铃薯、甜菜、啤酒大麦、油料、中药材、种子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7个,示范面积达到60万亩,辐射带动全市推广56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的面积达到174.67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6.2%。

为发展绿色农业,为农产品安全生产和“绿色农业”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2可行性

2.2.1地理区位优势:

某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代农业的发源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要道和西北五省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

312国道、兰新铁路贯穿全境,市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畅通,通信网络覆盖全市。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经济建设重点西移,某市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对发展绿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2.2生态环境优势:

某市是国家级商品粮大市,属寒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境内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灌溉条件好。

市内没有工业“三废”污染,产地环境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要求。

特别是通过几十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生态环境更适宜农业生产,产量逐年提高,产品品质优良,是发展绿色农业的理想区域。

2.2.3技术服务优势:

我市现农业、林业、畜牧三个技术服务部门,具有一大批农业、林业、畜牧技术服务型专家队伍,各部门技术服务体系相对独立,且自成体系,有市、县、乡三级技术服务网络。

各部门通过各类培训,还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

特别是通过几十年的探索,推广了一大批高产高效的综合组装配套技术:

如全膜覆盖技术、农作物测土施肥技术、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机械施肥播种及收获技术、新型节水技术及无公害生产技术;

果树高接换头、果实套袋、温室葡萄栽培等;

畜牧品种杂交改良技术、畜禽标准化饲养技术、暖棚养畜技术、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引用,对全市农牧业生产发展,农产品质量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2.2.4政策扶持优势:

近年来,我市继续坚持全面落实中央、省上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支农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资金和农资综合补贴。

2006年,全年落实发放粮食直补资金3802万元,成品油价格调整、柴油、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直补资金3594万元;

二是顺利完成退耕还林直补工作。

财政、林业等部门紧密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发放实施方案,2006年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6925.8元。

三是财政扶贫资金到位情况良好。

财政731万元扶贫资金全部到位。

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加大,发展绿色农业的政策环境将更加宽松。

2.2.5品种资源优势:

近年来,我市立足于国内外市场,以种子集团公司为龙头,国营原良种场为主体,县乡农、林、牧技术推广部门为依托,坚持实验、示范、推广的原则,把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首要工作来抓,并筛选出适合我市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有:

陇辐2号、永良5号、永良15号、宁春15号、武春2号、宁春3号等;

专用玉米品种有:

豫玉22号、德玉4号、沈单16、金穗2001等;

啤酒大麦品种有:

垦啤2号,垦啤3号、甘啤3号、甘啤4号;

果树品种:

新西兰红梨、红提葡萄、适合加工的酿酒葡萄等果树品种;

畜禽品种:

肉牛以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利木辛牛、西德黄牛、皮埃蒙特牛为主;

奶牛以黑白花奶牛为主;

肉羊以无角陶塞特羊、德克塞尔羊、夏洛来羊为主;

生猪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皮特兰猪为主;

肉鸡以艾维茵、AA鸡(艾拔益加,简称双A鸡)、罗斯308为主。

丰富的种质资源为农林牧业生产发展和实现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我市实施绿色农业示范项目,是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产品安全生产政策措施的需要。

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与预测

200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产业富民战略,在实施产业富民战略中,我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市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因势利导提升壮大特色产业,狠抓项目扶优做强龙头企业,搞活流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点带面全力实施科技组装,夯实基础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草畜、制种、果蔬、轻工原料四大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种子、轻工原料、果蔬、草畜四大主导产业。

3.1种子产业

我市具有生产种子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经过10多年发展,种子产业目前是四大主导产业中最具规模、效益最好的一大支柱产业。

2006年,全市种子生产面积达到110万亩以上,其中杂交玉米种子面积达到95万亩,其它种子生产面积达到15万亩。

生产杂交玉米种子的企业达31家,年加工能力50万吨以上。

全市生产的玉米种子占全国玉米种子用种量的40%以上。

生产的杂交玉米种子,杂交蔬菜、花卉、瓜类、牧草等各类种子绝大部分外销国内外市场。

由于生产的种子产量高,质量优,“金某”种子品牌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种子生产面积一直相对稳定。

建设绿色种子生产示范基地具有良好的基础。

3.2轻工原料产业

3.2.1马铃薯。

我市的沿山地区具有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7年全市马铃薯生产面积达28万亩以上,生产能力达50万吨。

积极引进和新建了民乐凯翔1.5万吨,丰源1万吨、西域恒昌3万吨,山丹瑞达1万吨全粉(或淀粉)等马铃薯加工企业,加上已建6000吨有年金龙马铃薯全粉加工厂。

全年生产能力达7.1万吨,可就地消化马铃薯原料42万吨。

按照企业远景发展目标,“十一五”末,全市可形成35万吨的生产能力,可加工转化马铃薯原料240万吨。

生产面积远远不能达到企业的加工需求,随着绿色产业示范区的建设,生产面积将会进一步扩大。

3.2.2啤酒大麦。

某市的民乐、山丹以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有利于大麦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积累,生产的啤酒大麦,籽粒饱满、皮薄、蛋白质含量高,出芽率高,达到国家优质啤酒大麦的标准,也是国内公认的优质啤酒大麦最佳产区之一。

2007年,全市啤酒大麦播种面积近32万亩,产量16万吨,由于啤酒大麦抗旱节水,早熟丰产,可作为全市复种蔬菜和其它小秋禾作物的前茬栽培。

瑞源、兄弟、国翔、金龙等啤酒大麦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近20万吨,为绿色啤酒大麦种植的稳定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2.3小麦。

小麦是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保持在7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450公斤,年产量在30万吨以上。

目前全市有规模不等的面粉加工企业157家,拥有固定资产总值5亿元,从业人数3000多人,年加工能力50万吨。

高台的桑大叔、甘州的金鹰面粉厂,年加工能力10吨的大型龙头企业已通过ISO9000认证和HACCP认证,产品远销西北五省及周边城市。

在面粉加工企业的带动下,以陇辐2号、永良4号、永良15号、甘春20号、张春系列为主的专用小麦大面积推广,平均每亩为农户增加收入80元以上。

随着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小麦加工品的品种将会不断增加,产业附加值将会不断提升。

3.2.4玉米。

我市是传统的商品玉米生产区,年商品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年产商品玉米15万吨。

市内有临泽雪晶公司、昆仑公司玉米淀粉厂、普莱德生物制品、博亚饲料加工等一大批玉米加工企业,年加工转化玉米达20万吨,其产品远销四川、山东、陕西等地,是某市玉米生产总量的1.5倍。

为全市玉米产业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空间。

3.2.5油料产业。

我市的山丹、民乐是传统的油料生产区,油菜、亚麻常年生产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达250公斤,总产量稳定在5万吨。

市内建有山丹油脂厂、民乐油脂厂、高台油脂厂等规模以上油料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27万吨。

生产基地面积远远不能满足加工龙头企业原料需求。

发展绿色油料产业,将为油料基地扩大提供了广阔空间。

3.3果蔬产业。

3.3.1蔬菜。

某市是“西菜东调”的主产区,2007年全市瓜菜总播面积40万亩,其中日光温室蔬菜5万亩,精细蔬菜15万亩,总产值10亿元以上。

2006年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达到20个,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近70万亩,市内建成了屯河、天森、高台番茄制品、甘绿脱水蔬菜等一大批蔬菜加工企业,生产的蔬菜除满足本地消费市场、加工龙头企业需要外,大部分外销周边省市。

目前全市围绕提质增效这个中心,抓好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鲜菜粗放经营内销向加工包装出口创汇转变,加快产、加、销一体化的蔬菜产业化步伐,力争把全市建成西北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高原夏菜基地及出口创汇蔬菜基地。

使全市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达到10万亩,蔬菜总播面积达到50万亩。

3.3.2果树。

我市是葡萄和梨的适生区,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优良的光质特别适合经济林的发展。

地处北纬38度左右,最适合葡萄发展。

临泽小枣是特有树种,维生素E含量是11个枣类品种含量最高的,临泽县被命名为“红枣之乡”。

苹果梨在上世纪80年代被评为金奖,获得了中国一代梨王的称号。

经过近10年的发展,经济林实际面积和品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苹果、梨面积大幅度减少,红枣、葡萄和杏树面积增加。

截止2006年底,全市经济林面积20万亩。

已建成各类家庭小果窖3200座,普通中小型果窖40多处,建成1200吨果品气调库1座,年果品贮存能力4000万公斤,贮藏增值达1000万元左右。

现有年加工1500万公斤酿酒葡萄鲜果生产能力的葡萄酒厂1处;

建成滨河集团100万公斤国风葡萄酒生产线等加工企业,年加工果品2710万公斤。

生产的祁连牌干红、冰白等酿酒葡萄打出了品牌,滨河集团生产的国风牌葡萄酒在某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临泽县生产的红枣杏仁露、枣酒、阿胶枣密、空心焦枣、公主枣、太子枣,红枣枸杞汁、红枣保健醋等产品市场销路较好。

在我市发展绿色红枣、葡萄、梨等果品产业最具潜力。

3.4.草畜产业。

全市有草原3257万亩,可开发利用的荒地420万亩。

有各种农作物秸秆资源150多万吨,优质牧草60多万亩。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草畜产业发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的决定》,各县(区)政府也相应的出台了扶持草畜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草畜产业工作,按照“两稳定、两加快”(即稳定猪、鸡生产,加快肉牛、肉羊规模扩张)的发展思路,以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和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为根本出发点,坚持走猪产业集中繁育分散育肥、牛产业分散繁育集中育肥、羊产业山区繁育农区育肥的路子,狠抓项目建设、畜种改良、疫病防治、规模养殖及小区建设等重点任务的落实,草畜产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据统计,止2007年上半年。

全市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52万头、325万头、110万只和830万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1%、13%、9%和7%;

出栏分别达到了5.6万头、57万头、44万只和31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0%、11%、10%和9%;

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5.2万吨、0.8万吨和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7%和18%;

水产品产量达到700吨,同比增长42%。

新建成15个。

配混合饲料及秸秆青贮氨化利用技术得到普及,全市形成年生产配混合饲料20万吨,粗饲料加工30万吨,秸秆青贮氨化40万吨的生产能力;

各类种畜禽场、牛改冻配点、瘦肉型猪繁育点、绵羊人工授精点、鸡孵化点等设施建设,可基本满足畜禽改良的需要,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由点到面全面展开,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生产的肉、蛋、奶在满足本地消费需求的同时,还供应周边的兰州、西宁等地区。

第四章项目所在区域的基本情况

4.1社会经济概况

某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南依祁连山,北靠合黎山,东临武威,西接酒泉。

地理坐标为东径9720′至10212′,北纬3728′至3957′。

东西长465公里,南北宽148公里,海拔高度1200米至5565米。

某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灌溉农业发达,素有“金某”之称,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基地,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被列为全国粮棉生产大县和平原绿化达标县。

全市土地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9.2%。

全市所辖58个乡(镇),880个村委会,5650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95.36万人。

2006年,全市GDP达到126.46亿元,平均每年增加12.71亿元;

人均GDP达到9821元,年均增长率13.2%。

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66.3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79048万元,农业总产值达621671万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995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934元。

某市作为国家重点产粮大市之一,以食品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已初步确立。

已初步建成了年加工能力超过50万吨的面粉加工业,20万吨的玉米淀粉加工业,19万吨的啤酒麦芽加工业,2万吨葡萄酒的酒类酿造业,年制种能力达4万吨的制种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4.2农业生产资源

4.2.1气象条件:

某市地处西北内陆,属寒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3℃,夏季最高温度37.7℃,冬季最低温度零下28.7℃,年无霜期156天,日照时数3085小时,气候宜人。

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光照资源丰富,粮食蔬菜果品品质优良,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瓜果、蔬菜生产基地。

4.2.2水利资源:

域内有黑河等大小河流26条,天然径流量达24.75亿立方米,水资源量达26.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78.6万亩。

现有中水型水库40余座,总库容量达2.02亿立方米。

建成干支渠868条、4395公里,其中高标准衬砌639条、2868公里,斗渠4205条、5086公里;

田间配套面积17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95万亩,形成了以中小型水库为骨干,井灌、提灌为补充,渠道条田相配套的水利格局。

近年来,某市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灌溉,在井灌区推广低压管灌、U型渠配套,膜上灌Jwe、温室滴灌、果树滴灌、喷灌、推广“旱地龙”保水吸水剂等,节水新措施得到推广应用。

4.2.3土地资源:

某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80万亩,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

境内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农田多属灌漠土,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属栽培各类农作物的理想土壤。

近几年通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建设,采用多施有机肥、秸秆还田、高茬收割、绿肥种植、配方施肥、深耕深翻、平田整地等生物工程措施,一大批低产田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