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烦恼》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课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2077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6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长中的烦恼》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课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成长中的烦恼》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课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成长中的烦恼》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课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成长中的烦恼》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课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成长中的烦恼》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课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长中的烦恼》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课Word格式.docx

《《成长中的烦恼》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长中的烦恼》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课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长中的烦恼》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课Word格式.docx

3.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结合教材内容以及给出的案例和设置的活动,采用讲解法、设疑法、讨论法、启发法、情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歌曲《成长的烦恼》,以及教师自身成长的照片,引出成长的话题。

(设计意图:

利用《成长的烦恼》歌曲以及教师自身成长照片的感染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现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必须经历种种考验,烦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去面对!

谈一谈我们成长中的烦恼。

(二)讲授新课

步骤一:

图片展示。

课前采用无记名的形式调查同学们在成长、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困惑。

步骤二:

交流合作。

同学们讨论交流,经验共享,各抒己见,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步骤三:

教师点拨。

教师讲解科学解决上述心理矛盾的重要性及介绍合理解决心理矛盾的几种方法。

①由于很多学生在公开场合不敢说出自己的困惑,因此,通过课前采用无记名形式调查,既可以尊重学生的隐私,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心话,更有利于解决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

②这样做有利于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③让学生掌握解决心理矛盾的重要性,更直观地了解解决矛盾的几种方法。

1.展示学生的烦恼一:

关于“绯闻”

(1)设疑引思:

你们是怎样看待男女同学之间的“绯闻”?

如果你遇到了“绯闻”,你会怎么做?

(师:

启发引导,尽可能让学生整理出核心问题:

要互相尊重、正确认识并珍惜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

深入思考:

男女生应该怎样正确交往?

(2)学生可能的答案:

讨厌:

不想被人说三道四;

觉得很尴尬;

不好意思;

怕被老师家长同学误会……

不讨厌:

无所谓,说就说;

身正不怕影子斜……

(3)分析小结:

①作为学生,首先,明白自己的责任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应当专注于学习,不要轻易受到外界言论的干扰;

对于“绯闻”要尽量进行冷处理,不要在意那些绯闻,“清者自清”;

②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加强自我管理,明白“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

③平时多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异性同学相处也尽量在公共场合,减少给“狗仔队”搜集和传播绯闻的机会;

④遇到校园“狗仔队”的现象,要及时与父母、老师等自己信任的人进行沟通,表达自己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2.展示学生的烦恼二:

关于父母的“唠叨”

你们是怎样看待和面对父母的“唠叨”?

启发引导,尽可能让学生理出核心问题:

要正确的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应该怎样和父母沟通。

觉得烦:

他们太唠叨了;

我已经长大了,还当我是小孩子;

语言过激;

管得太多了……

表示理解:

换位思考;

他们也是爱我的;

要沟通;

要理解父母……

①主动沟通。

平时多与父母聊一聊自己在校的事情和学习上存在的困惑,和父母说说心里话,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②换位思考。

不要动不动就和父母顶嘴,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体谅父母的心情和难处;

③尊重理解。

有事外出,应主动与父母联系,免得父母担心,要多听听父母的观点,同时也要提出自己的观点。

当观点发生分歧时,双方要冷静思考产生分歧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达到求同存异的沟通结果;

④多些宽容。

遇事不要斤斤计较,父母是最爱我们的人,也是我们最爱的人;

⑤有错就改。

父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不隐瞒自己的错误,让父母帮助我们改正错误;

⑥主动帮助。

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开心。

3.展示学生的烦恼三:

关于学习压力

学习压力的存在是否正常?

你是怎样看待学习压力的?

介绍一下你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

要正确的面对学习压力。

应该正确的缓解学习压力。

积极作用:

压力就是动力;

没有压力就不能前进;

积极转化压力的影响……

消极作用:

压力太大失眠;

紧张手心出汗;

吃不好睡不好;

精神不集中……

①学习中有压力存在,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

由于学习压力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是经常会遇到的;

②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

(积极的一面)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消极的一面);

③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

不要把目标定得高于自己的能力所及;

养成持之以恒、平衡有序的生活习惯,不要做“书呆子”,不放弃享受美食,享受户外活动或发展个人兴趣所带来的乐趣;

有效分配时间,将学习任务按轻重缓急编定先后次序,然后依次逐步完成;

课余时应做适量运动或可在教室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既可强健身体,亦可减压;

遇到困扰或情绪低落时,可向家人或朋友倾诉,通过与同学、同事的沟通获得支持和关怀,亦可发泄情绪。

4.展示学生的烦恼四:

关于交友

你渴望知心朋友吗?

在一个新的集体中,你是怎样结交到好朋友的?

怎样对待朋友)

向朋友展示自己的优点;

主动热情大方;

真诚友爱;

有共同的爱好和话题……

渴望知心朋友,是许多同龄人的共同感觉,也是你们这一年龄的正常反应。

你可以尝试在班级里寻找一个你认为可以结交的同性同学,主动与之接触,主动邀之一起活动,迎合其主张,过一段时间,你们就可能成为朋友。

有了一个朋友,慢慢就会拓展自己的朋友圈。

另外,你要注意让自己的性格适当外向一点,大胆与人交往,主动帮助别人。

能够关心人、欣赏人、赞美人、理解人、谅解人的人,一定会有朋友。

(三)尾声

送给同学们的话

(大家配乐齐朗诵)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换一种心情看世界,我们就会少些忧愁与烦恼,多些开心与快乐!

《成长中的烦恼》教学课件(PPT链接)

【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举

(一)组织形式较新颖

一切从实际出发,学生的心理烦恼要从学生那里了解和获得。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教材中列举的几个实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新时期的学生有新的烦恼、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采取课前无记名的形式进行调查,既可以尊重学生的隐私,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还有利于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选取几例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较为典型的心理烦恼,具有典型性和共性,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和参与度。

课堂上学生可以针对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各抒己见,教师则要一边精心甄别,帮助学生梳理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一边逐步引导,向学生介绍和讲解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并将其教授给学生。

(二)学生发言自由,参与面较广

虽然全班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进行过预习,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课堂上老师邀请班内学生针对不同的烦恼谈自己的实际想法、提供自己的实际经验等环节中,学生们纷纷举手,畅谈自己的想法,一点也不拘谨。

因为他们所说的都来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听来也清新自然,完全不矫揉造作。

在整堂课结束时,学生们还感到欲罢不能,甚至在课后,还有学生在谈论自己和父母化解矛盾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单纯说教过多

课前学生准备不需要太多,但老师的工作量比较大。

因为老师的正确指导对于这堂课来说非常重要。

课前我查了很多相关的资料,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虽然不用背稿,但要把资料上的文字用通俗的、课堂上能使用的语言表达出来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去熟悉、整理甚至打腹稿的。

但是在上课过程中,虽然我适时地在将要表达的内容中加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例子,但老师的言语仍然显得说教的成分过多了一些,还不够具体、形象和生动。

三、同一课时的再教思路

(一)增加父母来信

我班一位同学的家长在“三·

八”妇女节那天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对孩子那天为自己所做事情的感动,流露出浓浓的舐犊之情。

本来计划让学生朗读来信,使他们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了解“爱之深,责之切”,增加和父母沟通的说服力。

但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把这个环节漏掉了。

如果今后再有机会讲授本课内容,一定不能再如此疏忽了。

(二)撷取有教育意义的相关小故事、诗歌、歌曲等

要摆脱单纯的说教,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增加一些有教育意义、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富有哲理的寓言、感人的诗歌、歌曲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这节课设计的思考源于我对学生的观察与思考点的困惑:

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渐渐地对于生命,对于人生有了思考,但由于受自身认知水平的影响和受社会负面的影响,学生对于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自身生命价值对于家庭,对于同学,对于集体和社会都是有价值的,不能全面正确的理解。

当下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为别人服务和付出的意识相对比较薄弱,让学生们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延伸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贡献。

于是就有了《让生命之花绽放》这节课的设计,下面,我就汇报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课标依据及教材内容:

“成长中的我”珍爱生命。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生命的真谛

教材内容:

本框内容分为三目:

1.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2.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3.延伸生命的价值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三框的内容。

本框属于课标“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自尊自强、珍爱生命的内容。

本框是在前两框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的基础上,第三框“让生命之花绽放”接着探讨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

本框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本框包括“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三目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一些偏差。

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对尊重、敬畏、珍爱生命不能正确的理解。

(三)理论依据

1.教育理论:

依据社会公德的立足的根本应该是“诚信”二字,树立诚实做人、对事负责、注重信誉的生活态度。

2.建构基础:

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3.教学原则:

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原则。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依据学生的情况、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制定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生命的可贵,行动上学会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感悟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奉献。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2.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2.认识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

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延伸生命的价值。

四、教学方式:

1.教法:

为学生创造探究活动的机会、为学生创设情景体验的平台、给学生搭建讨论交流的空间,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2.学法:

在情景中感受、在体验中认同、在合作探究中交流中提升。

五、组织教学

下面我按照教学流程来具体地讲述一下这节课的安排。

导入新课:

出示《生命的短暂》的视频片段,

出示:

地球的年龄、人类出现距今多少年、中国人平均寿命、每个人大概过多少天、你已经度过人生的几分之几等数据。

提出问题:

1.这段视频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猜猜这些数字背后说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

学生在感官的刺激和鲜活的数字面前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这样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丰富的想象,学生很快投入到新课探究中来。

1.面对生命——每个人都有价值(突出重点)

活动一:

有价值的生命

情境:

1.我的价值:

展示以我为中心的一个同心圆。

2.有孕妇、老人、罪犯、学生、领导、民工、科学家、医生、影星一些人遇到了灾难等着你去救助。

3.出示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对灾难始终强调救人是第一位的图片,和为遇难者降半旗致哀的图片。

4.

(1)他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

小孩获救了,但他永远离开了我们。

(2)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灰尘、树木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

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

(1)新出生的你有价值吗?

(2)现在的你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3)你的价值还会体现在什么方面呢

(4)如果你只有一次救人的机会,你愿意先救谁?

为什么?

(5)分析一下,他们分别从哪个角度选择的?

(1)学生通过视频和数据的感官感受,能感受到生命的短暂。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生命的价值,进而认识到每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3)通过学生选择最想救的人,了解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的原始经验,在原始经验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但生命的价值却因不同角度体现的价值不同。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每个生命都是值得肯定、尊重、善待的。

2.延伸生命——奉献社会(突破难点)

活动

(二)超越时空的生命

情境1:

出示一张地球的图片,估算有多少人曾经在地球上存在过?

由于计算方法不同,所得的数字结论并不一致。

美国人口学者卡尔·

郝伯(CarlHaub)认为,迄今为止地球上总共生活过大约1060亿人。

情境2:

猜猜看看他是谁:

(1)孔子:

他曾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钱学森:

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

“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3)比尔盖茨:

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他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

(4)乔布斯出示一个iPod。

(5)她2011年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在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上夺得的第一个单打冠军,同时世界排名追至第4位。

情境3:

视频郭明义事迹

1.你估算一下有多少人曾经在地球上存在过吗?

2.猜猜他是谁?

3.我们就记住了他们?

因为他们对我们做出了(贡献),我们记得他们。

4.我们看到平凡的人生因为(贡献)而更有价值。

5.如何让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呢?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但价值大小却不一样,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1)通过“估算”,学生了解到:

迄今为止地球上总共生活过大约1060亿人。

(2)通过“猜猜看”,帮助学生认识到:

那些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的人被人们铭记。

(3)通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到平凡的岗位因为奉献而更彰显价值。

活动(三)生命的真谛

展示三段话

1.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生命的价值可以超越生命的界限。

2.生命的辉煌和价值在于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

3.奉献可以让我们变得更高尚、更美丽、更快乐、更幸福、更具光彩、更受他人尊重和敬仰。

推荐两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命仅此一次》

老师一节课的教学只是冰山一角,更广阔的学习还是日常的学习、生活的积淀,所以在课程结束时给学生推荐两本书,希望他们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延伸课上的学习。

六、教学设计特色

教学过程中采用符合七年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一环扣一环,较强的逻辑思维引领,学生逐步探究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值得我们珍惜、肯定和尊重的,以及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促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后反思】

《让生命之花绽放》一课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析,是一个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偏难的学习内容。

教学设计中我通过感受生命、面对生命、延伸生命、感悟生命几个学习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要求、榜样力量与学生自省有机结合。

总体来说我认为这节课教学设计清晰有序、教学课件简明有效、教学效果深远有力。

本课中采取的主要方法:

情境教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情境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各种需求,创设不同的情境,每个情境的设计和问题的设计都经过深思熟虑,如遇到地震先救哪个人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地震对于学生有哪些人,这些人在哪个位置,以及“如果你只有一次救人的机会,你愿意先救谁?

”问题的设计都经过思考,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制造思维冲突,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样聚焦矛盾,发散思维,加深学生对于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理解,和生命价值大小的思考。

这节课有三个教学片段让我感受很深,第一个就是导入新课的视频《生命的短暂》和数据的例举,学生在感官的刺激和鲜活的数字面前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这样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丰富的想象,学生很快投入到新课探究中来。

第二个就是地震中先救谁这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设计“只有一次救人的机会,你愿意先救谁,为什么?

”这样开放性的问题,对同一个现象多角度思考、多因素分析,拓宽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

第三个就是友情推荐这个环节,老师一节课的教学只是冰山一角,更广阔的学习还是日常的学习、生活的积淀,所以在课程结束时给学生推荐两本书,希望他们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延伸课上的学习。

这节课的遗憾之处,在“超越时空的生命”这个环节中,因为他们的贡献我们记住了孔子、乔布斯等,而他们和郭明义事例的衔接上略显突兀,学生没有理解这两部分内容有什么联系。

这部分衔接中应再设计一个问题,再搭一个台阶,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更清楚地表达出每个人的生命都会因奉献而更有价值。

合理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康利(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中学高级)

刘秀洪(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中学高级)

一、思想品德课的特征及任务

1.道德课程的突出特点

(1)目的不在于仅仅传授某一方面的知识,而在于价值观念的确立、态度的改变,以及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

(2)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对课程的实际效果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3)必须借助于多种形式和途径。

2.思想品德课的课堂设计和实施主要完成五个任务:

(1)提高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现实社会中是非好坏善恶等道德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规范的认识。

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学生中的某些错误言行和不道德的行为往往出自于正确道德认识的缺失。

所以,思想品德教师首先要具备的素养是“知己知彼”。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智力水平,具备心理学知识,能够判断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备好学生的基础上了解学情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使理论联系实际,选取符合学生认知要求的典型事例进行教学。

(2)发展道德思维能力

强迫与灌输或者说教都不能使学生对道德规范产生正确的认知,因此学生也不能形成正确的行为动机,也就难以升华到道德自律的层次。

思想品德课在传授学生道德知识、提高学生道德认知的同时,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

道德思维能力包括道德推理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决策能力以及道德抉择能力。

思想品德课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意味着借助理性的力量,使学生形成自己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及道德规范,在社会实践中面对具体的道德情景能进行道德推理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实践道德活动。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选择判断的能力。

不仅能够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困惑选取生活中典型案例,促使学生思考、选择、判断,而且教师还要发挥引领的作用,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做选择,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觉悟。

(3)陶冶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道德结构中的要素。

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条件和重要因素。

道德情感在思想品德课中具有激发鉴别选择和调控功能,能促使学生积极接受道德教育,也可阻碍道德认识。

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特别重视人的情感体验,学会创造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动情,受到感染。

现代教学中主要采用“以境育情、以理育情、以美育情”的方式。

以情景激发情感;

以体验培育情感;

以事例强化情感;

以理性提升情感。

(4)榜样示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榜样示范的心理基础是道德思想和人格精神的现实化、情绪化,因而榜样示范不仅是重要的道德教育手段,也是优化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设计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

(5)强化道德实践,指导道德行为

与其他学科不同,思想品德课主要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的信念以及与此相对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

道德行为是人们道德品质形成的最重要标志。

一般地说,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从知开始,以行结束。

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在优化课堂设计中还要具备重要的活动设计能力。

二、思想品德课多种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改革,就是使学生从他主、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多样、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

学生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力倡导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

《标准(2011年版)》倡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与分享中扩展自已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这些目标被简略地称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1.体验学习

体验式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或一定的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