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1732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为预防和治疗猪病而掺入载体或者稀释剂的兽药预混物。

 休药期

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上市)的间隔时间。

 无害化处理

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使带有或疑似带有病原体的猪场废弃物失去传染性、霉性和污染力的过程。

4 猪场的建设与设施

 选址与建场条件:

 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

 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场址地势高燥、平坦,在丘陵山区场地应尽量选择阳坡,坡度不得超过20°

 猪场水源充足,取用方便,便于防护。

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相应的卫生标准规定。

 电力充足可靠,粪尿污水能就地处理或利用。

 场址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

 场界距离交通干线、距离居民居住区和其它畜牧场、距离畜产品加工厂不少于1000米。

 以下地段或地区不得建场:

水源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严重区域、山谷洼地和易受洪涝威胁的地段。

 场区规划与布局:

 场区规划和原则:

建筑紧凑,少占或不占耕地,在节约土地上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技术提高和改造扩建的可能。

 猪场的分区:

猪场建筑设施应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布置,各功能区界限分明,联系方便。

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及地势较高处;

隔离区应位于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及地势较低处。

管理区内包括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和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饲料库、车库等);

生产区内主要包括种猪舍、保育舍、育成舍、育肥舍及有关生产设施;

隔离区包括兽医剖解室、隔离舍、病猪焚烧处理、粪便污水处理设施。

 猪舍建筑:

猪舍的屋顶形式应采取双坡式屋顶,猪舍净高度不低于米,跨度以9-15米为宜。

华中地区与华南部分地区宜适当提高净高达3米,特别是跨度大时,要提高净高,以利自然通风。

猪舍朝向和间距必须满足日照、通风和防疫等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向或南偏15度以内为宜,每相邻二猪舍纵墙间距不低于7-10米,每相邻二猪舍端墙间距不低于10米,猪舍距离围墙不低于10米。

猪舍内地面采用硬化地面,地面应向粪沟处作1%-3%的倾斜,地面结实,易冲刷,能承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场地面积:

猪舍总建筑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计算,猪场的其他辅助建筑总面积按每出栏1头猪需㎡㎡计算,猪场的场区占地总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猪计算,即饲养600头母猪的自繁自养场,需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至万平方米,总占地面积为50-70亩之间。

如果土地充裕可考虑100亩,为将来留出粪便处理场地与适当扩场所要求的土地。

以上计算是指采用工厂化养猪模式的设计,而现在猪场考虑疾病的传播问题采用多点隔离,总面积相应大得多,所以宜购地面积稍大些。

5 饲料基础知识

 饲料原料的分类及特点。

 能量饲料

在绝干物质中组纤维含量低于18%,同时粗蛋白的含量低于20%的谷实类、糠麸类、籽实类、淀粉质的块根、瓜果类及其它类。

常用的如玉米、小麦、麦麸、油糠等作为猪的主要能量来源,在配合饲料中添加比例较大。

 蛋白质饲料:

在绝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同时粗蛋白含量大于20%的豆类、饼粕类、动物类及其它类。

常用的如豆粕、棉粕、菜粕、鱼粉、肉骨粉、血浆蛋白粉、奶粉等。

 粗饲料

干草类、农副产品类(荚、壳、秸、梗及绝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18%的糟渣类、树叶类等。

 青绿饲料

天然水分含量大于60%的青绿饲料,树叶类以及非淀粉质的块根、根茎、瓜果类,不考虑折合干物质后的粗蛋白质及纤维含量是种母猪和种公猪的优质补充料。

 矿物质饲料

包括人工合成的、天然单一的矿物质饲料,多种混合的矿物质饲料以及载体或赋形剂的微量、常量元素的饲料。

常用的如磷酸氢钙、碳酸钙、硫酸亚铁、氧化锌、硫酸锰等。

 维生素饲料

指工业合成或提纯的单一维生素或复合维生素,但不包括某些维生素含量较多的天然饲料。

维生素分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等。

 添加剂

包括矿物质、维生素以外的所有如防腐剂、着色剂、抗氧化剂、生长促进剂、营养性添加剂(如氨基酸、脂肪酸)等。

 各类饲料原料占猪配合饲料中的用量比例:

原料类别

添加比例(%)

说明

能量饲料(以谷实为主)

50-70%

能量要求低的用50%左右,能量高的要求用70%左右,大多为60%。

植物蛋白(以饼粕为主)

10-30%

蛋白低用10%,高30%,大多为15-25%。

动物蛋白

0-6%

高产、快速生长仔猪或哺乳母猪适当应用。

糠麸类

0-20%

能量蛋白低时可用20%,一般为10%左右,高产动物少用。

矿物质饲料

2-4%

包括补充钙、磷和食盐的原料,其中食盐约占。

合成氨基酸

%

一般以赖氨酸为主。

 饲料原料质量的控制:

原料质量是饲料质量的源头,据生产统计分析表明,饲料成品的营养成分及质量差异40-70%来自原料质量的差异。

若原料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能达到设计生产水平,养猪生产就不易产生效益,甚至导致亏损,所以必须做到严格的质量控制。

原料质量的检化验方法、原料的贮存以及各种原料质量标准请参考相关资料,本文不详述。

 饲料配方表及各猪群营养需要量,请参考相关资料,本文不详述。

6、后备猪及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60kg以前按生长猪饲养充分饲喂。

 60kg后至发情,用后备猪料或怀孕母猪料限制饲喂,限料幅度在80%左右。

注意:

①限饲要适当,大群饲养每栏不超过6头,如出现过肥过弱个体应及时剔出单喂;

②敞饲会降低母猪一生的产仔数,但限饲过度也会产生类似结果。

 对达到配种年龄≥7-8月龄,体重100-110kg以上,1-2次发情后的后备猪编耳号,作卡并且在背上用颜料做记号,移入配种舍,单栏饲喂或群饲,所有的后备猪配种前需要有一定的脂肪沉积又不过肥,有充分的蛋白质沉积。

 在同批最小体重的后备猪配种前一个月完成免疫计划所需注射的各种疫苗。

 预计配种前三个月以上小母猪与老龄淘汰母猪密切接触或混群,以提高小母猪对猪场常见疫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配种期间饲养管理:

 后备猪于配种前15-21天对体重达到110-115kg用泌乳料充分饲喂,提高后备猪的排卵率、发情率;

小于120kg的后备猪最好不要参与配种,以免出现难产与“产后瘦母猪综合症”(由体内贮备不足,产后出现采食量低,失膘严重,断奶后卵巢发育停滞,复膘困难而淘汰)。

 断奶期母猪用泌乳期母猪料喂至配种,自由采食,特别是1-2胎母猪一定要自由采食。

正常情况下三胎以上母猪体况正常自由采食饲料也仅2-2.5kg/日、头,不管  次配种后立即限饲,日供-1.8kg日、头。

 母猪断奶后三天内,每天用试情公猪与母猪充分密切接触,每次15分钟,上、下午各一次,但第三天晚上停止接触,以增大试情反应。

 应在专用的配种圈内交配。

圈内应足够大(≥6㎡),地面不应光滑,应避免有死角,防止卡住母猪身体。

做好人工辅助配种工作:

人工配种主要进行配种方向引导,选择体型相近的公猪配种,保持公母猪的稳定。

 配种管理的关键在于母猪发情鉴定,从而准确配种或人工输精。

而发情关键的鉴定在于鉴定母猪的呆立反射(压背、腹部反射明显,耳朵直立安静),为达到准确配种,宜早上、(中午)、傍晚给饲时逐头检测发情,母猪出现压背静立反射时立即第一次配种,相隔24小时或12小时配种2-3次。

 配种注意事项

①流产后第一次发情母猪不予配种;

②发情检查时生殖道有炎症的应治疗后配种;

③对瘦弱的产仔母猪宜休养一个情期再配种;

④后备母猪与断奶7天后才发情的母猪宜早配,此类母猪配种晚了一方面受胎率低,还会出现子宫内膜炎;

⑤本交时注意,公猪与母猪的体型相适应;

⑥即使是本交也要做好母猪外阴的清洁消毒,推荐使用%的高锰酸钾水清洗外阴。

 认真做好配种记录,填好公母猪配种报表、母猪配种卡。

 怀孕期饲养管理

 一旦配种,就改用怀孕母猪料,在配种后的1—3天内饲料的喂量减至—1.8kg/日头,切勿用高水平饲养,以支持最佳的胚胎成活率。

 配种后4天至90天,根据母猪大小、膘情、气候、环境条件,每日每头供应怀孕母猪料—2.5kg/日.头,控制母猪在90天时的膘情按五级评定在—3分。

 怀孕90天至怀孕100天,根据情况每头母猪每日供应哺乳母猪料—3.0kg,体况五级评分为分。

 怀孕100天至临产前4天,每日每头母猪供应哺乳母猪料—3.5kg。

 产前4天至产仔,每头母猪每天供应哺乳母猪日粮2kg左右。

 防止流产死胎,避免妊娠母猪受到运输、换圈、混群,酷热的影响。

饲料要新鲜饮水要干净,防止饲料霉变,猪料中均添加脱霉剂—2kg/吨。

 妊娠期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检测出返情母猪和假孕母猪,减少母猪非生产饲养期。

返情2次以上的母猪一般都有生殖系统疾病,排除季节因素、公猪因素后应予以考虑淘汰。

 产前准备工作:

①产前3周驱除体内外寄生虫,驱虫药物选用含量%伊维菌素,按3.5kg/吨饲料的剂量连续饲喂7天或用1%伊维菌素注射液按1毫升/33kg体重注射。

②产前一周清洗消毒体表后进产房。

 每1—2个月可采用药物全群保健一次,保健药物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药物。

 分娩及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分娩前准备工作:

6.4.1.1 产前一周认真彻底清洗产房及产栏,检修设备后备用;

6.4.1.2 准备接产工具(毛巾、脸盆、细线、碘酒、止血钳、高锰酸钾、药品、催产素等)和必要的保温设施(红外线灯或保温电热板);

6.4.1.3 分娩前用%高锰酸钾清洗乳房和阴门。

 密切观察母猪临产征兆,做好分娩监护,分娩征兆如下:

①阴门红肿,尾根两侧下陷;

②频频排尿,精神不安;

③乳房外张。

挤压有乳汁排出,出现初乳后约12-24小时内即分娩。

 助产

如果胎水破了半小时后产不下仔,仔细观察母猪反应,阴门有血色分泌物和胎粪,但无努责,或有强力努责10-20分钟而不能产仔或产下一头或几头后停止分娩1小时以上,即为难产,则须进行助产处理。

严格消毒手臂,手臂涂润滑剂入产道检查,根据情况采取措施:

①产力微弱,产道通畅,可以20-30分钟一次注射催产素20-40单位;

②胎儿过大或姿势异常时,应先向产道注入润滑剂在母猪阵缩的间歇期矫正和拉正胎儿;

③助产过程中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加维生素C,适量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和鱼腥草注射液(注意应分瓶滴注)。

 母猪分娩中期大约产仔第5头后,不论难产与否一律注射催产素30单位,可预防子宫炎和产后无乳,也可促进产仔,排出胎衣和恶露。

在产仔前后8小时内注射长效土霉素15-20毫升分二点肌肉注射。

 及时作好分娩记录,包括总产的猪数,活产仔数,木乃伊数,死胎数,弱仔猪数,寄入仔猪数和寄出的仔猪数及去向,初生窝重。

 母猪分娩后,每日饲喂三餐,产后日增-0.8kg,基本原则是在食槽中时常有一些食物,一周后达到自由采食(经产母猪3.0kg+0.25kg/仔.日,初产母猪2.0kg+0.25kg.日)。

6.4.6.1 产房温度不要超过25℃,过高时采用水帘冷风机降温;

6.4.6.2 保持逐步增量;

6.4.6.3 日喂3餐以上;

6.4.6.4 采用湿拌料;

6.4.6.5 供应充足,清洁适温的饮用水;

6.4.6.6保持饲料的新鲜,及时清理食槽,防止饲料的酸败、发霉。

 保持猪舍和猪体卫生,每周进行1-2次带猪喷雾消毒。

 断奶后母猪乏情处理:

对断奶10天仍未发情的母猪注射二支氯前列烯醇,第二天再注射PG600或思浓600一支。

 种公猪的饲养与调教

 青年公猪多的猪场一般选用与哺乳母猪相近的基础料配方,有条件最好使用公猪料。

 根据体重及环境条件,采食量在-2.9kg之间饲喂。

在120kg体重时,供应约2.4kg/日,在300kg体重时,供应约2.8kg/日,配种高峰日均增加。

冬天在15℃以下时,采食量随气温下降10℃而增加3%的消化能。

 后备公猪调教要选取经产且体型相近,性情温和,处于发情高峰呆立明显的母猪配种,参加配种时间不能太早或太晚,后备公猪必须 在9月龄以上,体重130kg以上才能投入使用。

 公母猪的比例及公猪使用强度要求

本交适合的比例1:

20-25之间,人工授精适合比例为1:

150-200之间,本交每头公猪最好一天只用一次,每周使用不超过4次,人工授精每周不宜超过2次,青年公猪应适当降低。

 每天公猪应运动,让其在配种怀孕舍走道中来回走动,也可促进母猪发情;

或在运动场运动数小时,以便提高体力,避免发胖。

 每周给公猪体表清洗或刷拭二至三次,每年驱除内外寄生虫二至三次。

 母猪建议淘汰标准:

项目

青年母猪不发情

10-11个月龄不出现发情反应表现,注PG600仍未见反应

断奶后不发情

断奶后14天不发情,注PG600两次未出现反应

未受胎也不发性

妊娠检查3个月未受胎,又不出现返情,不需治疗

连续返情

3个发情周期的未受孕猪

子宫内膜炎

久治不愈

产仔数少

连续两胎产仔数在6头以下

异常分娩

难产、子宫收缩无力,连续2胎产仔困难

经产母猪食仔

第二胎仍出现食仔现象

外阴部和乳器

形状不规则,性能不良

四肢

肢体发生障碍,行走困难

病猪

传染病或慢性病难以治疗

流产

连续2次流产记录猪

胎龄

9胎以上老龄母猪

7 肉猪(三元杂交商品猪)饲养管理

 初生仔猪及哺乳猪管理

 抹干粘液

用布及时抹去仔猪口、鼻体表附着的粘液。

 剪掉脐带

先将脐带内血液往腹部方向挤压,然后在离腹部3-5厘米处结扎,并剪断脐带,用%碘酒消毒创口以防细菌感染。

 吃足初乳

出生应尽快的让仔猪吃好初乳,以便从母体获得较坚强的免疫力,辅助弱小仔猪吃好初乳。

 做好保温工作

出生后及时用红外线灯灯泡或保温板保温,烘干被毛。

出生后一周内温度应在32℃-35℃,以后每周降低2℃,保温箱内可使用不同功率的红外线灯泡及悬挂高度高低来调节温度。

 打补铁针

仔猪极易贫血,应在出生后三天内打补铁针,可选用铁钴针、右旋糖铁等肌肉注射150-200毫克铁剂(1毫升)注意不要超量,以免引起中毒。

 剪齿、断尾

剪齿可防止仔猪吃初乳时咬伤母猪乳头,或互相打斗咬伤;

断尾可减少咬尾癖发生。

可在初生的当天剪齿,第三日龄断尾。

 固定奶头与寄养

产后2-3天内注意将弱小的仔猪固定在前面乳头,产仔较多的和  患有乳房炎病的母猪其仔猪吃初乳后寄养给产仔日龄接近的母猪,寄养的原则:

仔猪必须  吃足初乳6小时后才能寄养,下痢仔猪或有病仔猪不能寄养到健康的猪群,仔猪只能寄养到出生年龄相近的仔猪窝中,母猪正在泌乳时寄养。

 调教补数

7日龄或更早开始教槽,撒少量的人工乳料至仔猪的食槽,注意少喂勤添保持饲料新鲜、及时清洁食槽,供应充足清洁饮水。

 适时去势

一般在2周龄左右去势,仔猪去势日龄越小,应激越少。

 早期断奶

在22-28日龄之间断奶,保证仔猪平均体重在6.5kg以上(最小个体需达5.5kg以上)断奶为好,断奶仔猪可直接转移至保育栏。

 腹泻的控制

.1 产房尽可能做到干净清洁,最好全进全出;

在母猪进产房前对躯体进行消毒,应按消毒程序将产房清理、清洗、消毒二次,干燥7天后方可进待产母猪。

.2 注意保温,舍内保持20-27℃温度,防止温度波动过大,无贼风;

.3 保持栏舍干燥,注意任何时杜绝对禁止用水冲洗网床;

.4 做好母猪产后消炎,确保母猪健康和良好的食欲,良好的泌乳性能;

.5 做好仔猪保健:

于3日龄、7日龄、21日龄分别注射长效抗生素(如:

土霉素、头孢噻呋)。

.6 做好相应疫苗的免疫工作,详见附表免疫程序。

 保育猪饲养管理

 提供给断奶仔猪清洁卫生,环境舒适的猪舍。

7.2.1.1 仔猪执行全进全出管理,可提高生产性能,减少腹泻的发生率。

仔猪进舍前一周彻底清洁消毒圈舍及设备。

7.2.1.2 保持猪舍温度,合适(22℃-27℃)且温差小,对于断奶后头一周需提高温度至28℃左右,以后每周降低2度。

7.2.1.3 保持猪床清洁干燥,忌用水冲,特别是断奶后2-3周内,保持舍内相对湿度为65-75%。

7.2.1.4 适当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清新不刺鼻眼,以免刺激呼吸道诱发呼吸道炎症。

通风换气应安排在仔猪吃食活动最旺盛的时候,定时开启抽风换气。

 合理分群,合适密度:

同批断奶的仔猪年龄差异不要超过一周,最好是一窝一栏,以减少不同免疫状态的仔猪之间的相互传染。

 每日进行健康检查,重点检查粪便形状、食欲、皮肤颜色、咳嗽等。

 用水管理

要提供充足、清洁、适温的饮用水,饮水器要便于仔猪接近,安装高度最好能随仔猪生长而调整,合适的安装高度为与仔猪肩部持平或稍高。

 保育转入当天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加四环素,来控制支原体及其他细菌性疾病,保育临近结束前二天至转群后三天在饲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1kg/吨,连续使用5天,以控制呼吸道与消化道疾病。

 保育阶段仔猪应注意的问题:

7.2.6.1 调整环境条件,改善饲养管理,猪栏切勿阴冷潮湿,防止日温差变动超过4度。

7.2.6.2 断奶前加强补料,保证断奶前采食100g以上/头.日。

7.2.6.3 断奶后继续使用教槽料人工乳料至10kg体重或36日龄逐步更换为保育料,少喂勤添。

7.2.6.4 及时采用对症治疗防止脱水,电解质不平衡造成的损失,一般通过静脉注射补充生理盐水、有效抗生素等或口服补液盐配制的饮用水。

 肥育猪的饲养管理

 按照猪的生长规律,一般建议70kg前充分饲喂,70kg后适当限食。

猪品种很好的外贸猪场可在75kg以后对阉公猪严格限饲以求提高瘦肉率,根据情况饲喂-2.7kg日.头;

内销猪场饲喂-3.0kg头.日;

大型猪场如果公母分开饲养,后期小母猪不需要严格限料,小母猪可以自由采食;

公猪给予低能、低蛋白的饲料严格限饲。

 保育猪转入生长育肥舍,应提前一周清洗、消毒猪舍、检修设施。

 合理分群

保持合理密度,每群不宜过大,宜15-20头/栏,根据气候、圈舍条件,密度宜为中猪0.8m2/头,大猪-12m2头。

 训练良好的生活习性:

训练定点排粪、尿,做到“三点定位”,即吃料、睡觉、排便在指定的地点。

 提供充足、清洁、适温的饮水,水源符合饮用水要求,保证10头猪有一个饮水器。

 提供卫生舒适的环境条件:

定时清洁圈舍,盛夏降温,冬季防寒保暖,保持环境温度接近17-20℃,适时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在13周-14周龄,17-18周龄段分别保健,用药控制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

8 猪病控制

 掌握猪病发生的一般规律

8.1.1饲养管理不当是猪病发生的重要病因。

猪是一个有机整机,正确科学的饲养管理能使猪只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较强的免疫能力,从而通过自身的生理调节对各种疫病产生一定的抵抗力,或者即便受到疾病的危害,正确的饲养管理也会使猪只尽快恢复体质。

饲养不当包括营养不当和饲养方法不当。

营养不当使猪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或直接导致疾病。

饲养方法不当,如饲喂不均匀,饥饱不均,会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管理方法不当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不适当的合群,未进行猪生物安全管理,母猪管理不当导致流产、难产等。

 生活环境也是引起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

饲养环境即小气候的温度、湿度,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等方面的不当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如中暑、感冒、皮肤病和粉尘过多导致呼吸道疾病等。

 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导致传染病的发生是养猪生产构成的最大威胁。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如猪瘟、口蹄疫、蓝耳、圆环、伪狂、细小病毒、乙脑、传染性胃肠炎等是猪场兽医工作和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控制猪病的发生

根据猪的发病规律,在控制猪病上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严格按科学规律饲养管理,保证猪只有一个良好的体质,这是预防猪病的前提条件,瘦肉型猪对不良的饲养条件敏感,尤其要加强饲养管理。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减少发病机会。

尽可能做到冬暖夏凉,自由饮水,猪群密度和群体大小合适,栏舍干净无积水,通风换气良好,保证猪只健康生长发育。

 切断传染链条,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包括三个方面,即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猪),这三个环节构成了传染链条。

只要能有效的切断传染链条的任何一个环节就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但实际工作中不应局限在一个方面,应从三个方面同时入手。

8.2.3.1 消除病原体(传染源)

严格隔离病猪和潜伏期的猪,妥善处理病猪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污染的栏舍和垫草等,严格按兽医卫生制度管理措施处理病死猪和烈性传染病猪。

8.2.3.2 控制传播途径:

对于直接的传播途径,要通过有效隔离的方法

对于间接的传播途径,要通过有效消毒及其设施方法

8.2.3.3 控制易感动物途径:

控制易感动物途径通常指给猪只免疫,猪场必须根据本地区常见病的流行状况制订完善的免疫制度,使猪只对该地区常见病处于非易感状态,具有可靠的坚强免疫力。

 猪场消毒工作

消毒指用消毒药物迅速杀灭病原体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消毒是养殖场控制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车辆消毒

猪场入口必须要建立消毒池,深度至少15厘米。

消毒池长度至少要有轮胎周长的两倍半,注意做好顶棚,使消毒池内不能有雨水进入。

 人员消毒

换穿场内工作服和水靴后,紫外线消毒15分钟,并经过自动喷雾消毒系统,洗手后方可入场。

 猪舍消毒

 空栏时认真清除栏内杂物,并彻底清洗干净,待干燥后再用消毒药消毒,再经干燥3-5天方可进猪,且进猪前1天再加强消毒1次。

 带猪消毒

建议每周一次,选用无刺激性消毒药。

 分娩前母猪全身消毒和乳房会阴部消毒,能减少母猪传播给仔猪疾病机率,可选用碘制剂。

 周围环境消毒

赶猪道要求赶猪前和赶猪后均要消毒,人行道要定期进行消毒。

 饮水消毒

常加入漂白粉或用明矾进行沉淀的清水。

 消毒注意事项

 消毒药浓度

应按使用说明准确配制。

 作用时间

一般消毒药与病原接触时间越长,灭菌效果越好,消毒药液使消毒对象全面湿润方有较好的效果。

 注意拮抗现象,不要随意合用。

 注意人畜安全。

烧碱、农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