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157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6课王安石变法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措施以及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

通过分析相关资料,总结王安石变法措施产生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解读历史史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预习与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师讲解与课堂展示相结合,史料研读与信息提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奉献的精神。

通过对王安石这个人的了解,学习王安石关心社会、洞察民情、富有革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1、教学重点:

王安石变法在富国、强兵、取士方面的具体措施。

2、教学难点:

(1)对王安石变法中各项措施作用的分析;

(2)客观公正地评价王安石变法。

四、教学方法:

设问引思、导学诱思法;情境讨论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法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板书: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资源身在最高层。

引出作者,导入新课。

认真读诗,回想作者,体会作者坚持变法的精神。

通过诗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与其它学科联系,培养学生用于探索的精神。

新课讲授

提问:

北宋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以及产生的结果。

总结:

赵匡胤从“权、钱、兵”三个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造成了“三冗两积”的局面。

可以说“三冗两积”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为了解决这一危机,王安石进行了变法。

学生结合学案仔细回想,总结集权措施产生的影响。

通过与以前知识的联系,与新课对接。

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设问:

预习课本35-36页,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其他背景。

认真阅读教材,进行归纳。

培养学生挖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PPT展示:

1.三冗两积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2.庆历新政提供经验教训;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4.宋神宗的支持

学生进行强化记忆

明确知识,加深记忆,重点把握。

讲解:

王安石面对积贫积弱的局面,进行了变法,因此他的目的就是:

改变积贫极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

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把握改革的目的。

讲解:

王安石主要从“富国、强兵、育才”三个方面进行变革,其中核心是“富国、强兵”,保障是取士之法。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总体上归纳富国强兵的措施

培养学生挖掘历史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总体上把握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PPT展示青苗法和募役法的含义,并讲解。

设问:

有人说青苗法和募役法既有成功之处,又存在着失败的祸患,谈谈你的看法.法。

合作探究:

认真思考,积极交流,总结答案。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答案展示:

青苗法

A.积极: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

B.最具争议:

强制借贷,增加了农民负担,变成变相的苛政。

实质是政府放高利贷,引起社会不满.

募役法

A.积极:

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并增加政府收入

B.最具争议:

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地主官僚强烈反对

教材补充:

市易法:

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积极:

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均输法:

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节省货款等原则。

节省了政府财政支出,又阻止了大商人乘机牟利。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积极:

一定程度抑制兼并,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积极:

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收入。

补充理财措施,扩充知识面。

过渡:

王安石通过以上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弱”的局面,那么面对积贫的局面,王安石又采取了哪一些措施。

设问:

阅读教材归纳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的措施

学生阅读教材,认真归纳,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提取信息的能力。

展示答案:

省兵之法:

减少财政支出,提高军队整体素质。

将兵法:

维护社会治安,加强了统治;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保马法:

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提高马匹的质量和数量。

设军器监:

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

设问:

关于保甲法的作用,阅读教材37页第二个方框的资料,进行总结。

 

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归纳。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和提取史料信息的能力。

答案展示:

维护社会治安,加强了统治;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教师讲解:

省兵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冗兵”的问题;强兵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积弱”的局面。

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军事措施。

过渡:

富国和强兵应该是王安石变法中最核心的措施,为了保证这两项措施能够顺利开展,又提出了一系列取士的方法。

阅读教材,归纳这对取士,王安石又进行了哪些变革。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归纳。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答案展示:

改革科举制度:

废明经诸科,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整顿太学:

重编教科书,优秀学生可直接为官。

作用:

培养了一批改革变法人才,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总结:

以上就是王安石从理财、强兵和取士三个方面进行的变革。

那最终的结果怎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归纳。

着重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答案展示:

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失败的原因:

1.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2.指导思想偏重于开辟财源,某些措施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3.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4.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5.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教师点拨:

分析改革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改革的措施合不合理,有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以及统治阶级是否支持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过渡:

虽然说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但是我们要对王安石变法做一个公正的评价,主要是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来分析。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等会儿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答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总结答案。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总结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案展示:

进步性: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局限性:

(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实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设问:

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本课,你觉得在我国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一些问题。

学生通过回顾本课知识,进行总结。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答案展示:

(1)要讲究策略方法;

(2)改革过程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3)要注意用人,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来推行改革;(4)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板书设计

1、背景

(1)三冗两积

(2)庆历新政

(3)地方经验和“三不足”精神

(4)宋神宗支持

2、目的:

(1)直接目的;

(2)根本目的

3、措施:

(1)富国;

(2)强兵;(3)取士

4、评价:

(1)结果;

(2)实质;(3)积极作用;(4)消极作用

六、课堂巩固

1.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  )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

2.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共同点是(  )

A.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B.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

C.因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而失败

D.精兵简政,减少开支

3、(2001年全国、天津文综卷)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法”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D宋代王安石变法

4、(2004年江苏卷)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5、(1994年全国卷)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阻力来自

A大地主B中小地主C农民D皇室 

6、(2001年上海卷)在王安石变法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

七、课后思考

比较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学情分析

首先,本节课主要是讲的是北宋如何解决加强中央集权后出现的社会危机。

这与历史必修一的内容有连续性,因此学生对于这一节课应该能够准确地定位。

其次,学生以前对于王安石的认识知识停留在其文学作品中,而对于王安石的其他事迹了解不多,一次可以以王安石的文学作品文突破口,与教材知识实现对接。

学生对于名人事迹还是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最后,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其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较高一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因此,本课所涉及的相关文字史料,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

效果分析

本节课是利用王安石的文学作品导入,一是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在这首诗当中也蕴含着王安石不畏权贵,将变法进行到底的决心,与本课内容相契合。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给教学提供很好的补充。

教师讲解与师生互动相结合,既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情,又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本课的板书设计以框架设计为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住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总体来说,学生积极性高、教学过程流畅,效果不错。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大部分:

变法的背景、变法的措施、变法的结果及评价。

第一目和第二目可以概括为变法的背景;第三目和第四目可以概括为变法的措施;第五目可以概括为变法的结果和实质。

(1)三冗二积

本目的主要内容是解释“三冗”、“二积”的含义并分析形成的这种局面的原因,实际上是介绍王安石变法的现世背景,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1、关于“三冗”问题。

“三冗”指的是冗官、冗兵、冗费。

是由于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造成的。

2、“二积”局面。

“二积”是指积贫和积弱。

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出现。

军队的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导致军队指挥失灵和军队战斗力下降,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贫局面。

3、“庆历新政”。

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触及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因此范仲淹等人遭到了排挤,改革主张也被废除。

新政虽然失败,但是更多的人认识到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士大夫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了。

(2)“拗相公”

本目的主要内容是讲述王安石变法得以实施的条件,包括:

王安石胸怀“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并具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宋神宗启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冲破重重阻力,坚持变法。

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