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准备]浓氨水、高锰酸钾、酒精、水、热水、烧杯、药匙、滤纸、多媒体。
[学生准备]白糖(或红糖、桔子粉等)生活中常用的可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一种、小勺、一次性塑料杯、注射器、废弃笔杆(透明的最好);
把老师发给的滤纸剪成1-2朵直径约1厘米的小花,并将其固定在一节约3-5厘米的细铜丝上,最后固定在一小块一元硬币大小的泡沫塑料上。
(四)教学流程
教学程序
实施过程
(五)课堂教学方式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提问]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形形色色的物质。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亲眼见过的最小的物质是什么?
[引导]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小的物质?
在生物实验课上……
[展示]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图片。
[提问]这些细胞是你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吗?
[提问]同学们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操作中若把它误放到清水中,会导致什么现象?
[提问]水为什么可以穿过细胞膜呢?
请同学们大胆地想一想、猜一猜。
[引导]为什么大家会认为细胞膜上有很多的孔,而且孔还很小,还有水是一点点进入细胞的呢?
[小结]物质确实是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借助什么仪器,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些微粒?
[讲述]德漠克利特发现了滴水穿石、戒指变薄,铁犁磨损等看似互不相关的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集中思考,大胆猜想、概括、创立了哲学原子论的过程。
为了证明原子论,无数科学家经历过无数次实验探究并研制成功观察微粒的仪器。
[展示]扫描隧道显微镜、苯分子、移动硅原子构成的“中国”汉字和中国地图图片。
[回答]蚂蚁、蚊子、鱼虱子、粉笔灰、灰尘等等。
[回答]细胞。
看图片,沉浸在回忆中。
[回答]不是,是借助显微镜。
[回答]细胞胀破。
[回答]1、细胞膜肯定有很多小孔。
2、水肯定是一点点穿过细胞膜小孔的。
[回答]因为在显微镜下我看不见细胞膜上的小孔和这极小的水点。
[回答]扫描隧道显微镜。
学生聆听,沉浸在对科学家的敬佩和对科学奥秘的探究之中。
观看,惊叹于科学技术的先进。
充分利用学生在头脑中已有的生物微观经验,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形成物质微观构成的认识,这样的设计思路,有以下几个好处:
1、有利于学生对物质的构成进行猜想。
因为细胞是学生通过显微镜亲眼观察到的,所以学生对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微观认识比较透彻。
利用类比的方式,学生很容易形成物质也可能是由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构成的猜想,并且对这种猜想的真实性抱有很大信心。
2、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本能。
根据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可以通过显微镜看到的事实,很容易引导学生:
有没有这样一种仪器,借助它可以看到构成物质的微粒。
如果有,猜想不就很容易被证实了。
通过介绍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第一,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对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认识。
第二,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为探究微粒特征作准备。
第三,通过名人介绍和高科技的展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出问题: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细胞吸水胀破、滴水穿石、戒指变薄,铁犁磨损等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现象,试着猜想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特征?
[回答]猜测:
1、微粒的体积、质量都很小。
2、微粒总是不断地运动。
3、微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思维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利用实验台上现有药品、仪器和自带物品,设计实验,验证同学们提出的各种猜想。
[提问]通过你对实验的观察,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展示]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
10-26kg,一滴水中约有1.67×
1021个水分子。
[讲述]人们常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来比喻事物或物质如芝麻之小。
可是在微观世界里芝麻的小却无法与分子比拟,芝麻由无数个细胞组成,细胞由无数个分子组成,分子还有更小的微粒原子构成。
50万到100万分子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成长队,也只有一根头发的直径长。
[引导]刚才我看见同学们为了使糖等物质溶解的更快,选择了用勺搅拌的方法。
除此之外,你还有其他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吗?
[布置实验]请同学们分组设计并完成实验,比较糖等物质在热水与冷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快慢。
在设计实验时,为了使实验结果准确,应注意考虑控制一些因素相同。
[提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知识应用:
[展示]学以致用一: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讲解实验]“花开花谢”。
小花是用滤纸制做的,使用时先滴加酚酞试剂(贴“营养液”标签)。
小瓶是废弃的医用注射剂玻璃瓶,使用前先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第一个瓶盛放浓氨水(贴“魔液一”标签)先放入一次性塑料杯中,第二个瓶盛放浓盐酸(贴“魔液二”标签),等小花变红后再放入一次性塑料杯中,小花又变为无色。
[展示信息]1、营养液、魔液一、魔液二成分。
2、浓氨水、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
3、浓氨水挥发的氨气可使酚酞试剂变红色;
浓盐酸与氨水反应,其生成物可使红色褪去。
[提问]“花开花谢”实验证明了微粒的哪些特征?
[创设情境]1+1是否一定等于2?
[猜一猜]一体积水与一体积酒精混合后总体积是否等于两体积?
注:
下图为方案2图示,可以通
过数笔杆上螺纹变化,观察比较
两种液体混合前后体积变化情况。
[评一评]你认为两种方案,哪一种更好呢?
[提问]为什么两种液体混合
后总体积会减小呢?
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把等体积绿豆与小米混合后总体积会怎样变化呢?
为什么?
由等体积绿豆与小米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事实,你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展示]学以致用二:
请你试着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配有照片见附录二图九至图十二)
1、变瘪得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可恢复原形。
2、水泥马路块与块之间留有一定空隙,并且每一块水泥地上还画有许多条纹。
3、50立方米的天然气加压后可装入出租车后备箱内的天然气罐内,供汽车行驶大约170公里。
4、气球易被压缩,铅球受压后却纹丝不变。
[提问]液态与气态物质构成微粒的间隔,哪个大呢?
你能不能设计一组实验探究一下呢?
[分组设计并实验]白糖、红糖、桔子粉、高锰酸钾等在矿泉水中的溶解实验。
(见附录二图一、图二)
[回答]1、微粒的体积、质量都很小。
观看。
聆听。
[回答]把糖等物质放到热水中。
[实验]把等质量的白糖、红塘、桔子粉等分别放在等体积的冷水与热水中,比较糖等物质的溶解速率的快慢。
(见附录二图三)
[回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选择带颜色的药品做实验效果好等。
[回答]1、还没进入厨房,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
2、湿衣服变干;
等。
[实验]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实验步骤与方法完成实验。
(见附录二图四)
[提出问题]1、营养液、魔液一、魔液二分别是什么物质?
2、小花为什么先变红色,后红色又褪去。
观看,并明白了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
[回答]微粒总是不断地运动。
不同种物质,其构成微粒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回答]大于、等于和小于,猜测哪一种实验现象的都有。
[回答]1、用量筒分别取等体积的水和酒精,然后将它们都倒入塑料杯中,搅拌均匀,再用量筒测量混合后的体积。
2、利用注射器分别取等体积的水和酒精,再分别注入到废弃的塑料透明笔杆中,记下刻度,振荡,充分混合均匀后再记下刻度,比较两次的读数大小。
(见附录二图五)
[回答]方案2好。
方案1每次倒药品时可能有损失,这样会导致实验出现误差。
还有同学提出用高锰酸钾溶液代替水的意见。
[回答]体积会变小。
绿豆的体积大,相互之间的间隙大,小米体积小,会填充到绿豆的间隙中,导致总体积减小。
[回答]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回答]
1、气体受热分子间隔变大。
2、防止由于水泥热胀冷缩造成地面变形。
3、压强越大,气体分子的间隔越小。
4、气体分子间隔比固体分子间隔大。
[设计并实验]用针管压缩等体积水和空气,比较压缩的难易程度。
(见附录二图六)
运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到:
我们身边许多不经意留心的现象,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运用列数字和类比说明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微粒体积小、质量小的认识。
将枯燥的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
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微粒的观点看世界。
设计微型趣味化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微粒的真实存在性。
通过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联系,促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打破学生定向思维,为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微粒性布下悬念。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同学们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评价,选出最好的实验方案。
在学习过程中,这种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运用直观的现象,帮助学生认识微粒之间有一定空隙的特征。
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帮助学生完善对微粒特征的认识,同时发现新的问题,激发新的求知欲望。
课堂小结:
[想一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反思:
[问一问]你对所学的知识还存有哪些疑问?
你能否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说一说]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知识?
[结束语]同时展示图片(见附录二图八)
这是一张天文学界重新确定的太阳系行星家族图。
天文学家取消了冥王星是行星的“名分”,建议增加古神星、卡戎和齐娜三个新成员。
其实物质的微观世界也像太阳系一样神奇而浩瀚。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已经发现的观点和理论,还要坚持不断地探索未知的领域,更要敢于向现有的理论挑战,勇于推陈出新,以达到对它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最后,我送给同学们四个字“学无止境”,让我们一起共勉。
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回答]1、构成物质的微粒体积、质量都很小。
2、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微粒运动就越快。
)
3、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一定间隔。
(构成物质的微粒间隔大小受温度、压强影响;
物质三态变化是由构成微粒间隔变化引起的。
[问一问][说一说]的回答略。
观看并聆听。
通过设计这样自我反思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达到终身学习的教育目的。
同时,这种方式还帮助我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需求情况。
通过这样的结束语,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无止境,鼓励学生不断探索。
(六)课外学习方式的设计:
比一比:
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一比谁发现的问题多,解释的现象多。
做一做:
运用你身边的物品材料,设计并完成更多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构成物质微粒的三个特征。
(学生设计的部分实验见附录二图七)
学一学:
通过阅读课本、课外资料或上网等方法,自学你所想知道的有关微粒的其他知识。
(七)板书设计:
课题二分子与原子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微粒。
二、微粒的基本特征:
4、不同种物质,其构成微粒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实验的整体思路,在原理科学、准确的基础上,力求实验生活化、趣味化、微型化。
一、生活化。
这节课实验最大的特点就是选材都来源于生活,有些可以选择废弃物,如:
一次性塑料杯、圆珠笔杆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
引发学生环保意识,充分回收可利用的物品,让学生体会到环保不是口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通过化学实验走入生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学好化学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
二、微型化。
在设计“花开花谢”和利用笔杆验证分子间有一定间隔的实验时,使用实验仪器小,试剂用量少,但实验获得的信息量大,这三个特点正符合微型化学实验理念。
这种微型化学实验的理念与当前大力宣扬的“绿色化学”的理念相契合。
三、趣味化。
在化学实验设计时,我努力将一些学术味过重的化学实验变成趣味性实验,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喜欢化学,亲近化学。
这节课我通过利用学生在头脑中已有的生物微观经验,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形成物质微观构成的认识;
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微粒的特征;
通过教师课堂引导和介绍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的方法,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自主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整理生活中现象、提炼微粒特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微型实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化学”理念。
当然,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书本上的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加深对类推法、类比法、归纳法等科学方法的理解,这些学法上的指导必将对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
作者简介
姓名
杜晶晶
出生年月
1977年6月
性别
女
政治面貌
党员
学历
大学本科
职称
中学一级
特长
在化学课堂上,本人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工作中,善于钻研化学实验,改进并创新了许多初中化学实验,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好评。
此外,本人还爱好计算机,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许多教学课件,经常参与课件中心网上交流,并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附录一
实验探究过程中,我还设计了下面这张表,让学生填写。
下面这张表是我对全班同学填写内容的一个概括总结: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实验一
实
验
二
三
四
五
白糖、红糖、桔子粉等在矿泉水中的溶解实验。
(注:
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实验设计,是由一位同学提出,并由他在全班演示。
把等质量的白糖、红塘、桔子粉等分别放在等体积的冷水与热水中,比较糖等物质的溶解速率快慢。
“花开花谢”实验。
用注射器分别把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注入废弃笔杆中,比较振荡前后体积变化情况。
对比用针管压缩等体积水和空气的难易程度。
教师打印的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猜想可能出现的现象。
实验中不仅要注意观察猜想的主要现象,还要留心常人注意不到的现象,寻找可利用的事实依据。
实验现象略
构成物质的微粒很小,有一定空隙,且不停地运动。
微粒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完善认识)。
微粒不停地运动;
不同种物质,它的构成微粒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停地运动;
微粒间有一定空隙。
液态微粒之间的间隔比气态微粒的间隔小。
一个实验可能反映出微粒的几个特征;
实验中的药品带颜色的比不带颜色的便于观察。
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
实验中的药品带颜色的比不带颜色的药品更易观察。
肉眼看不到的微粒确实存在,物质世界中还有一个更神奇的微观世界。
实验器材的选择影响实验效果;
密度大的液体应先放。
变量控制法是化学实验中一种重要的方法;
为什么液态、固态微粒间隔比气态的间隔小。
附录二
图一桔子粉溶解扩散实验图二高锰酸钾溶解扩散实验
图四“花开花谢”实验图五等体积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减小实验图六挤压等体积空气与水实验
热水
图三等量红糖分别
放入等量冷水与热水中
图七学生课下设计的验证微粒总是不断运动的实验
图八重新确定的太阳系行星家族图图九学以致用二第1题
图十学以致用二第2题图十一学以致用二第3题图十二学以致用二第4题
教师姓名:
杜晶晶
学校名称:
石家庄市第三十一中学
所在城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
邮政编码:
05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