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复习大纲文档格式.docx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复习大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复习大纲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相似性:
它们都是从心理上帮助人、教育人的过程;
常采用相一致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工作范围常是相似的—如常面对来访者(患者、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性问题的等;
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患者、学生)成长和改变方面是相似的-如都希望都通过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救者改变和增长的目的;
都注重建立助人者和求救者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
二、相异之点:
{见书本30页}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
四、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的需要
第三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简史、现状和前瞻
(一)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领会:
(1)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重点发生转移
2、教育形式共存互补
3、教育技术日新月异
4、注意加强早期教育
5、教育理论多元融合
6、教育力量趋于整合
7、逐步开设相关课程
8、重视教育绩效评价
9、注意本土特色研究
10、强化从业人员素质
(二)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其一、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其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其三、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
其四、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失望学术交流和研讨
(2)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向
1、普遍化
2、重点化
3、整合化
4、现代化
5、本位花
6、专业化
7、本土化
第四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一)不同年龄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各年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二)不同心理结构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
(一)开发自我潜能
在智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
在能方面,主要使他们养成言语—数学能力、空间—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二)掌握学习策略
一是外显的学习策略目标,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学习规则和学习方法;
二时内隐学习策略目标,使学生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
(三)改善学习品质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培养激发动机
三、端正学习态度
四、培养学习兴趣
五、养成学习习惯
六、树立学习信心
七、学会正确归因
(2)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感目标;
一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认知和情绪识别
二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表达和情绪理解
三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主导和情绪平衡
四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控制和情绪宣泄
五是帮助学生情感发展和情感培养
(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志目标;
一是意志的独立性
二是意志的果敢性
三是意志的坚毅性
四是意志的自制性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目标
(一)促进社会适应
一是发展自我意识
二是促进沟通交流
(二)完善个性品质
应主要培养学生六种个性品质,即自主、勤劳、负责、坚强、利他和创新。
(三)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
基础目标、基本目标和终极目标
2、领会:
(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
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
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第五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学习心理指导的内容
1、领会:
(1)学习心理指导的五方面内容
一、学习方法指导
意义在于:
一是扩大学习范围,掌握更多知识。
二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
二、学习动机指导
其一,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推动作用
其二、学习成绩对学习动机的反馈作用
三、学习兴趣指导
四、学习习惯指导
意义有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人格完善
指导内容有:
一是用脑卫生习惯
二是与认知有关的学习习惯
三是与个性有关的学习习惯
五、应试心理指导
(二)智力训练的内容
1、领会:
(1)智力训练的五方面内容;
第一,使学生了解智力发展是一种动态过程
第二,使学生认识智商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第三,使学生正确认识男女智力差异
第四,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
第五、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智力训练
(2)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对智力训练的启示
(三)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1、认知:
(1)情感教育的内容
一是培养积极情感二是调控消极情感
(1)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情感教育能促进品德发展
2、情感教育能促进认知的发展
3、情感教育能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四)性格教育的内容
(1)性格教育的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帮助他们矫正不良性格特征
(五)耐挫能力的培养
(1)耐挫能力的概念
耐挫能力又称挫折的耐受能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容忍力等,是指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
(1)耐挫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是挫折反应的普遍性使然
二是挫折所导致行为结果的两重性使然
三是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然。
(2)耐挫能力培养的内容
一是要形成学生对挫折的正确态度。
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是培养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
(六)人际关系指导
(1)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起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表明了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度、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
(2)人际关系的六方面功能
(1)人际关系指导的内容
(七)性心理健康教育
(1)小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中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大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八)自我意识发展指导
(1)自尊心与自信心的概念;
自尊心是由概括化了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是个体悦纳自己、尊重自己并渴望受到他人尊重的一种积极健康的自我情感体验。
自信心对自我认同、肯定、接受、支持的一种态度,是对人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自我菲薄与自我陶醉的概念
自我菲薄是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体格,容貌等深感不足。
自我陶醉是指过高地评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1)自我意识发展指导的内容
第一、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水平。
第二、使学生学会恰当地自我展示。
第三、使学生学会自尊和自信。
第四、使学生追求自我完善。
第五、使学生学会摆脱自我意识的困扰。
第六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八大原则
(1)主体性原则的概念;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发展性原则的概念;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不仅要在对问题的分析和本质的把握上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做动态考察,而且在对问题的解决上和教育效果的预期上也要有发展的观点。
(3)活动性原则的概念;
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心理发展。
(4)成功性原则的概念;
成功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尽量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快体验,减少失败的不愉快体验。
(1)针对性原则依据的学生特点;
第一、学生的年龄特点。
第二、学生的性别特点
第三、学生的表现特点
第四、学生的时代特点
第五、学生的个性特点
(2)贯彻主体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从满足学生的正确需要入手。
第二、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事事包办代替。
第三、教师要尽其所能,全面了解学生。
(3)贯彻发展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求教育者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第二、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三、要注意“三早”。
一是早进行二是早做准备三是早期干预。
(4)贯彻尊重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
第二、尊重学生的选择。
第三、对学生一视同仁。
(5)贯彻全面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树立学生“全人化”发展观念。
二是要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缺陷,全面考察和分析这些缺陷形成的原因,并制定对策。
(6)贯彻活动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要能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
第二、要注意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重复参与各种训练和练习。
(7)贯彻成功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必须是恰当的。
第二、帮助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特点的抱负水平。
第三、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
第四、有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8)贯彻全体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在确定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二、要注意给每个学生以机会。
第三、注意学生的特殊需要并给予实际帮助。
第七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
心理诊断
(一)心理诊断的基本问题
(1)心理诊断的定义;
心理诊断即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确定其心理健康问题的性质及程度。
(2)心理诊断的特点
第一、心理诊断的相对性
第二、心理诊断的全体性
第三、心理诊断的全面性
第四、心理诊断的系统性
第五、心理诊断的多维性
(二)观察法
(1)观察法的特点;
优点是①运用广泛②自然真实③简便易行
缺点是①表面性②被动性③虚假性④限制性
(2)观察法的分类
(一)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二)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
(三)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四)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五)无结构观察和有结构观察
(1)观察法实施的要求
第一、坚持观察的计划性
第二、坚持观察的可行性
第三、坚持观察的精确性
第四、坚持观察的客观性
第五、坚持观察的全面性
第六、坚持观察的可信性
第七、坚持观察的主动性
第八、坚持观察的统一性
第九、坚持观察的灵活性
第一十、坚持观察重点的突出性
第一十一、坚持观察记录的详备性
(三)会谈法
(1)会谈法的定义;
会谈法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与学生或其家长、教师、同学详细面谈,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性质、状况等,然后做出评估的心理诊断方法。
(2)结构式会谈的特点;
结构式会谈的优点是有助于系统地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并能不遗漏所要问的问题;
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追问和检查,方法比较固定,可节省时间;
由于事先编制好提纲和问卷,问话措辞比较一致,故可以把不同对象在一起进行比较。
缺点是过于主动地查问,方式比价刻板,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
(3)非结构式会谈的特点
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谈话中不知不觉中较无戒心地露出一些内心的真情实意,从而使诊断者获得一些比较深层的对诊断有意义的资料,在方式上比较灵活。
但是费时过多,而且,因为是学生随便谈谈,没有一定的重点和方向,常常容易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的情况。
(1)会谈法实施的要求
第一、编制会谈提纲
第二、建立良好关系
第三、把握会谈方向
第四、注意及时记录
第五、处理特殊情况
第六、善于察言观色
第七、讲究提问技术
(四)问卷法
(1)问卷法的特点;
优点是①简便易行、省时省力、调查面广、信息量大,且易于整理和进行统计处理,因而适合于进行区域性的或面上问题的现状调查和诊断
②问卷法可以采用不记名的方法,调查者双方无需面对面地谈论有强刺激的问题,学生解除了心理上得顾虑和障碍,因而可以得到客观真实的材料。
缺点是①问卷调查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问卷题目的质量,若问卷题目设计不理想,则得不到有效的材料。
②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仅靠问卷法是不能得到更深入的信息资料,因而对学生进行诊断时需辅以其他方法。
(2)问卷法的分类
第一、开放式问卷
第二、封闭式问卷
(1)问卷法实施的要求
第一、问卷的结构
问卷通常由问卷说明、注释、和问卷本文组成
第二、问卷题的设计
问卷题可以设计成四种形式:
问答题、填充题、选择题、排序题。
第三、问卷的篇幅及答卷时间
第四、问卷的试用与修订
第五、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第六、问卷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五)心理测验法
(1)心理测验的定义;
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2)心理测验的特点;
第一、心理测验的间接性
第二、心理测验的相对性
第三、心理测验的稳定性
第四、心理测验的客观性
(3)心理测验的分类
一、按测验功能分,有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教育测验
二、按测验人数分,有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三、按测验材料分,有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四、按测验目的分,有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预测性测验
(1)常用的心理测验
一、智力测验
1、《中国比内测验》
2、《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
3、《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
4、《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二、人格测验
1、《16种人格因素测验》
2、《艾森克人格问卷》
3、《Y-G性格测验》
三、心理健康测验
1、《阿肯巴克儿童行为量表》
2、《康奈尔健康问答》
3、抑郁评定量表
4、焦虑评定量表
5、《临床症状自评量表》
2、应用:
(1)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谈谈如何进行心理测验的实施
一、端正测验态度
二、注意资格认定
三、讲究测验道德
四、选择测验种类
五、做好测验准备
六、规范测验操作
七、注意结果解释
第八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二):
心理教育
(一)心理教育的方法
(1)认知改变法的形式;
第一、讲授。
讲授是通过语言或借助其他手段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方法。
第二、谈话。
谈话可以交流思想情感,了解学生的情况,提高他们的认识,对他们进行教育。
第三、报告。
第四、讨论。
1、专题讨论
2、进行辩论
3、脑力振荡
4、配对讨论
5、六六讨论
6、情景讨论
第五、参观访问
第六、启迪
启迪是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正反事例,启发学生将教育要求转变为自己需要的方法。
第七、位移。
这里的位移指的是心里位移,又称心理移位,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有关问题,来激发学生正确需要的方法。
其一要抓住细节,引导学生分析。
其二要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将心比心。
第八、阅读。
(2)榜样示范法的形式:
第一、典范。
历史伟人、民族英雄、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和各方面的杰出人物,他们是民族的代表,人类的精英,理应成为青少年儿童学习的典范,其非凡的生平、伟大的业绩、崇高的人格、光辉的形象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发其敬仰之情和仿效之心。
第二、示范。
教师、家长和其他长者给青少年学生所作的示范,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榜样。
第三、模范。
模范的本意是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这里特指学生中值得学习的人。
(3)心理训练法的涵义与形式;
心理训练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的方法。
心理训练法的主要形式有:
(一)练习
(二)纪律,首先是自觉的纪律,其次是与困难作斗争的纪律最后是所谓有纪律,正是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纪律原则。
(三)制度。
要求学生遵守一定的制度,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严格要求自己的好习惯和坚强的意志。
(四)委托。
教师或学生集体委托学生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也是一种心理训练。
(五)活动。
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六)训练。
训练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具有某种特长和技能。
(4)心理修养法的涵义;
心理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为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控的过程。
(5)环境陶冶法的涵义与形式
环境陶冶法主要有以下形式
(一)人格感化。
这是教师以自身的心理素质为情境对学生进行的陶冶。
(二)环境陶冶。
环境影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陶冶作用。
(三)艺术陶冶。
艺术包括音乐、美术、舞蹈、雕塑、诗歌、文学、影视等。
(1)心理训练法的运用要求;
;
(一)坚持严格要求
(二)唤起学生主动
(三)注意检查监督
(2)环境陶冶法的运用要求
(一)创设良好环境
(二)注意启发说服
(三)引导学生参与
3、应用:
(1)谈谈如何运用榜样示范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选好榜样。
“法古今完人”。
(二)把握特点。
(三)指导过程。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发现与其年龄、情趣、志向、条件、境遇等方面具有相似点,接近点和共鸣点的榜样。
其次,要向学生介绍榜样的先进事迹,使其明确该向榜样学什么,怎么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要引导学生进行榜样分析。
又再次,及时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仰之情转化为健康行为和习惯。
(四)激起情感。
第九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三):
心理干预
(一)心理干预的基本问题
(1)心理干预的涵义;
心理干预是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行为施加策略性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的变化。
(2)个别干预与团体干预的涵义;
个别干预,是由心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一对一地进行干预,
团体干预,即对团体的干预,或通过团体对其成员进行的干预。
(3)特殊干预与一般干预的涵义;
特殊干预是针对学生的特殊需要而进行的心理干预。
一般干预是针对学生地一般需要而进行的干预。
(4)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的涵义;
直接干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直接面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干预。
间接干预是通过教师或家长的媒介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5)前摄性干预与反应性干预的涵义
前摄性干预是在问题发生之前,预想到可能发生问题时即开展心理干预,以预防问题发生;
或在当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便及时提供心干预,以避免问题的发展和恶化,亦即尽早解决问题。
(1)心理干预的要求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重视特殊对象。
第三、针对心理问题。
第四、完善心理诊断。
第五、加强自身建设。
(二)强化干预
(1)强化的涵义;
强化是有机体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它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关键变量。
(2)强化物的涵义;
能增强某个反应在以后呈现频率的刺激,谓之强化物。
(3)强化干预的涵义;
强化干预是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基础上的,它是指系统地应用强化手段去增强某些适应性行为,或减弱、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
(4)代币制的涵义;
代币制是使用代币作为强化物,以促进更多的适应性行为出现的方法。
(5)消退的涵义;
消退是指停止对某种行为的强化,从而使该行为逐渐消失的一种心理干预方法。
(1)强化的类型;
强化的类型分为奖励和惩罚两种。
奖励可分为①正强化。
给予一个好刺激。
在我们期待学生做出的行为出现后给予一个愉快的刺激,使这种行为模式能重复出现,并能保持下来。
②负强化。
去掉一个坏刺激。
在我们期待学生做出的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厌恶的刺激。
就惩罚而言,可分为:
①正惩罚。
施加一个坏刺激。
当我们不希望学生做出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对方一个令其厌恶的刺激。
②负惩罚。
去掉一个好刺激。
即当我们不希望学生做出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2)强化物的种类;
1、社会性强化物。
这是与社会肯相联系的言语刺激和非言语刺激。
如表扬、给予注意、目光的注释、身体的接触等。
2、活动性强化物。
学生所喜欢的活动也是一种强化物。
主要包括室内活动、户外活动、被动活动及其他活动。
3、反馈性强化物。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