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讲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0444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讲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讲解文档格式.docx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讲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讲解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讲解文档格式.docx

______,______,宗教,社会变革,______,______,个人动机和需求。

参考答案

1.居住地本国跨国界改变居所1年集团性美洲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欧洲拉丁美洲西亚北非一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有计划有组织自发的且流动量大

2.自然环境生活职业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经济因素战争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

要点精析

要点一:

人口迁移概述

1.判定标准:

①空间位移:

是否跨越行政区域界限。

②时间限度:

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迁移。

迁移时间间隔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有的具有确定时间长度,如1年、5年或10年;

有的更长。

③居住地变更。

区分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不同于人口迁移,人口的迁移是人口流动的一种形式。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常见的人口流动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人口每日性流动。

如每天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间的通勤人口,又称钟摆人口。

二是人口季节性流动。

如每年夏季上高山牧场放牧,冬季回山谷低地的牧民;

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务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农的农民工;

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三是人口不定期流动。

如外出旅游、度假、疗养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食宿条件的改善,经济收入和业余时间的增加,人口流动日益频繁。

人口迁移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分布和密度。

人口迁移率反映了人口迁移的变动程度,计算公式为:

人口迁移率

×

100%

2.人口迁移的分类:

〔1〕按人口迁移的目的可分为:

经济性移民〔如屯垦移民、水库移民、城乡间人口迁移〕和政治性移民〔如战争移民、难民〕等形式。

〔2〕按人口迁移的动力可分为:

自愿性移民和强迫性移民〔如中国古代的充军、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按人口迁移的范围可分为:

国内移民〔分为由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城市化和国土开发造成的。

〕和国际移民〔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和国际难民等〕。

永久性移民指从一国迁入另一国的侨民或改变国籍的移民。

国际难民是国际移民的一种特殊方式,指因战争、灾祸或政治原因离开其拥有国籍的国家后,声明不愿受原国家保护的流离失所的人。

外籍工人是一种非永久性的短期的国际人口迁移,往往在侨居国工作数年后返回祖国。

〔4〕按人口迁移的时期可分为:

古代移民、近代移民和现代移民。

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在大多数情况下,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差别。

【典型例题】

例1

我国〝十一黄金周〞期间,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山东泰山旅游。

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

解析:

游客前往泰山旅游,没有改变居住地,因此不属于任何形式的人II迁移。

在选项中列出了三种类型的人口迁移,不要被其迷惑。

答案:

D

例2

以下人口空间移动的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某老人去外地旅游B、某学者出国讲学

C、某家庭乔迁新居D、南方某学子去北方上学

外出旅游,出国讲学属于临时性的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乔迁新居这种变更不一定超越特定的界线〔如行政区域界线〕,不一定属于人口迁移。

要点二: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技巧:

用示意图法记忆国际人口迁移的判断标准。

从1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大批欧洲人迁往美洲、大洋洲等世界各地。

各国人口迁移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1846~1939年欧洲向外移民数〔千人〕

英国爱尔兰

德国

意大利

西班牙葡萄牙

俄国及前苏联

其他欧洲国家

全欧洲

15055

4997

10159

6929

4789

9720

5164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一些国家拥有大量外籍工人,原联邦德国最多时达到1000多万,法国和英国最多时分别达到400万和300万。

你能说明欧洲在二战前是人口迁出区,二战后成为人口迁入区的原因吗?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不论是过去几个世纪具有历史意义的人口向新大陆的迁移,还是如今人口频繁地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迁移,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以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

而且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迁移越频繁,人口迁移数量越大。

因此,我们说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此外,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的变化、婚姻、家庭、文化教育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欧洲人在14~16世纪进行了一系列的探险活动,先后发现了美洲、大洋洲,并开辟了到达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航线。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前期的人口迁移创造了条件,为寻找原料产地和产品的销售市场,大批欧洲殖民者涌入美洲和其他地区。

同时,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导致了人口相对过剩,失业和贫困使一些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不得不离乡别土,到他乡谋生;

一些受政治和宗教迫害在欧洲无法立足的人,也纷纷迁入美洲等地。

这就形成了历史上欧洲的移民浪潮。

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西欧的经济飞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兴工业部门不断涌现,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较高的劳动报酬。

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西欧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不足。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因人口增长过快,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大量过剩,因此大批劳动力被吸引到西欧各国。

要点三:

中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时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

大批迁移

从秦汉开始人口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

当代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规模较小、频率较低

①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②由沿海迁往内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目的:

务工和经商〕

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变化明显。

①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②由农村迁往城市

方法:

运用对比法记忆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读〝2019~2018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以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1〕、〔2〕题。

〔1〕2019~2018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人口迁入率始终高于人口迁出率,即该区域人口机械增长始终为正值,所以,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

影响人口迁移方向与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一般规律是由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故上海符合题意,安徽、湖南、河南以人口迁出为主。

A

要点四: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

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

〔37°

N以南〕迁移。

淡水

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的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矿产资源

随其早期开发利用而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恶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

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交通通信

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如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文化教育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政治因素

政策

政策对有关人口迁移的重要影响,如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政治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替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一战〞〝二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表解

人口迁移的推拉力因素

图中表达的意思是,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来自迁入地,有些来自迁出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

图中〝+〞表示一个地区吸引人口的因素〔称为拉力因素〕,〝-〞表示一个地区排斥人口的因素〔称为推力因素〕,〝○〞表示无关的因素。

2019年春运自1月16日起至2月24日止,为期40天,预计春运期间,国家铁路发送旅客25780万人次,同比增加1893万人次,增长7.9%。

由于春节前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出现重叠,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客流压力最大。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春运期间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的客流压力,反映出〔〕

A.春运客流方向主要在城市之间 

 

 

B.当地已进入逆城市化发展阶段

C.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出区 

D.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入区

〔2〕北京等地的务工流和学生流,说明影响当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

A.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B.政治因素、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其他因素

北京、广州、上海、杭州这些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地区,而且教育资源丰富,多高等院校,城市化进程比较快,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口迁入这些地区,谋求更高的经济收入,或者在这里求学,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大批外地务工人员回家过节,跟学生放假,探亲等人流重叠,从而出现比较大的客流压力。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些地区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因为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

答案:

〔1〕D〔2〕A

要点五:

美国的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2.国内人口迁移

迁移的原因

迁移流向

19世纪中期

南北战争

人口大规模西移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由乡村流入城市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恶化,西部和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20世纪70年代以后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综合分析:

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原因:

第一次人口迁移是战争因素;

第二次是城市化;

第三次是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

第四次是经济格局的变化,即西部和南部新资源的发现和新兴工业的发展。

【典型例题】

读以下图及后面的文字。

回答以下问题。

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

那里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西部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的平原等有利的自然条件。

这个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1/4,但人口占全国的近一半,全国大部分的汽车制造、钢铁、化学以及一些重要的军事工业,都分布在这里。

〔1〕美国人口向东北部地区聚集,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退休的老年人沿着箭头方向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自然环境和个人生活需求的变化也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因素是:

①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的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的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除了障碍;

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的过程。

〔1〕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尽管这里面积只占全美的1/4,但工业发达,大城市集中,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工作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向此地区聚集。

〔2〕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东北部由于纬度较高,又易受来自北美大陆内部的冷空气的影响,冬季气候比较寒冷。

所以美国很多退休的老年人沿着图上箭头方向迁移到佛罗里达、得克萨斯或加利福尼亚这些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去安度晚年。

要点六:

人口迁移的影响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1〕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

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迁入区人才汇集,人口文化素质水平提高。

不利影响:

人口大量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2〕对迁出地的影响:

①加强了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③可以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迁出区因青壮年人口减少,老、幼人口相对增多,而加快其人口年龄构成的老龄化趋势,因男性减少,女性人口相应增多,性别比例会下降。

迁入区与迁出区各民族在人口数量、比重上也有变化。

有利于人种基因交流,为新民族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

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我国1982-2019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

〔1〕据材料一,1982—2019年间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变化特点。

〔2〕据材料二,说出全国经济板块中流入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该地区人口大量流入带来的影响。

〔3〕2019—2019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逐年增加,试分析其原因。

〔1〕考查对图表数据分析能力。

此题要主要分时间段来分析。

结合图表数据可知,1982—2019年间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变化特点为流动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比重持续增长。

1990年之前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每年的增幅相对较小;

1990年之后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数量每年的增幅明显变大。

〔2〕为影响类试题类型,此类题目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开分析。

结合题目数据可知,全国八大经济板块流入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

大量的人口涌入南部沿海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

增加劳动力;

增强社会活力;

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

推动城市化进程。

不利影响,其实就是城市化问题,即对交通问题、城市环境、居住问题以及就业、治安等社会方面的问题。

〔3〕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逐年增加主要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转移的角度来分析。

西部大开发政策及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大批的劳动力从东部回流到中西部地区;

另外就是东南沿海劳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1〕流动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比重持续增长;

1990年之后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数量每年的增幅明显变大。

〔2〕南部沿海地区;

对交通问题、城市环境、居住问题以及就业、治安等社会方面的问题。

〔3〕国家政策支持;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

东南沿海劳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思维拓展

读以下图,完成以下问题。

〔1〕这一时期,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这一时期,人口流动方向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从________到________地区。

〔3〕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方式是________;

流动和迁移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

〔4〕人口迁移的积极作用有________,同时可能产生的问题是________。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同时城乡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允许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因此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如下图,1984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为2019万,2019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为8000万。

这一时期,人口以自发流动为主,流动和迁移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人口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人口迁移既要考虑对迁入地的影响,又要考虑对迁出地的影响。

〔1〕不断增加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和户籍管理制度的放宽

〔2〕农村城市内地沿海城市和工矿

〔3〕自发流动务工和经商

〔4〕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联系,利于经济发展;

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对保护农村自然环境有积极作用;

人口迁入内地和边疆,促进当地的自然资源的开发,改善当地综合环境;

人口迁入城市,积极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迁出地人才外流;

给迁入地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课外拓展

我国的〝农民工现象〞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项目

内容

方向

总特点

由农村到城市,由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由山区到平原

主要迁出地

四川、江西、安徽、湖南等

主要迁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等

类型

主要方式

自发流动为主

主要目的

务工和经商

主要原因

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②城乡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③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影响

积极影响

〔1〕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

〔2〕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贡献;

〔3〕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

〔4〕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

〔5〕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6〕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7〕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8〕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9〕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10〕推动城市化发展,促进城市繁荣;

〔11〕缓解农村人地矛盾

消极影响

①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工商、税务、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

②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③加重交通负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