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外盘豆粕现货价格背离原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0133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内外盘豆粕现货价格背离原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内外盘豆粕现货价格背离原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内外盘豆粕现货价格背离原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内外盘豆粕现货价格背离原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内外盘豆粕现货价格背离原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内外盘豆粕现货价格背离原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关于内外盘豆粕现货价格背离原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内外盘豆粕现货价格背离原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内外盘豆粕现货价格背离原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各家的豆粕成本不一,没有统一标准。

长三角等地区的油厂虽然都使用进口大豆加工豆粕,但大家的大豆成本不可能是完全一样(暂且不考虑豆油的销售价格是否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出来的豆粕成本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要是说豆粕成本对市场价格有支撑作用的话,各家油厂的成本都不一样,究竟以哪一家的为准呢?

在某家油厂认为其销售价已低于成本价,开始亏损的时候,其他的油厂的成本低,继续降价销售豆粕,使进入亏损状态的油厂限产或停产,这种方法可以实现供求的重新平衡。

其实在目前各方市场格局尚未形成稳定状态之前,油厂即使进入亏损状态也未必就会限产或停产。

因为油厂自己最清楚,如果因为暂时的亏损或没有利润就选择过分的限产或停产,失去的会是自己原先的市场份额,即将来有可能的利润。

3.豆粕价格跌破成本意味着油厂亏损。

许多朋友认为价格跌到油厂的成本价,就不应该往下跌了,因为油厂亏损了。

笔者认为,各行各业都会有企业在亏损,榨油行业也不例外,有谁规定榨油企业是不可以亏损的呢?

普通行业都会发生亏损,何况榨油行业这样与国内外相关期货、外汇市场有着高度相关联的高风险行业?

况且在目前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如长三角地区,环渤海湾及珠三角地区,豆粕市场的竞争可以用白热化来形容。

所以豆粕价格跌破豆粕成本很正常,我们不必大惊小怪。

  三、豆粕价格与豆油关系

  在市场上,我们经常会听到有投资者在讲,粕跌油涨、油跌粕涨。

这话本身并没有错,非常有道理,但这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在成本不变且成本对豆粕价格有支撑的情况上。

如果我们认为如以上第二大点所讲,豆粕成本对豆粕价格没有支撑,粕跌油涨、油跌粕涨也就失去了基础。

  另外,油跌,短时间内并没有改变粕的供求关系。

如果说油跌使油厂发生了亏损而限产或停产,也还是首先通过改变粕的供给来支撑粕价的,这在时间上有滞后性,与笔者的观点没有矛盾。

  四、豆粕价格与量价关系

  在华东地区豆粕现货从4月18日的2180元/吨相对低点反弹到5月中旬的2380—2400元/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分析,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价格没能站稳2400元/吨反而下跌。

这一波200元/吨的上涨过程,我们可以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以2300元/吨为界,分为2180—2300元/吨阶段与2300—2400元/吨阶段。

  根据对现货市场价格的观察可以得出,前一阶段的成交量占了本上涨过程(从2180—2400元/吨的过程)的60%—70%。

  对2300元/吨到2400元/吨的上涨过程,我们再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以2350元/吨为界,分为2300—2350元/吨阶段与2350—2400元/吨阶段。

  通过同样的观察可以发现,前一阶段的成交量占了本上涨过程(从2300—2400元/吨的过程)的60%—70%。

  也就是说随着价格的上涨,成交量在逐步减少。

因为在养殖需求还没在完全恢复的情况下,更多的豆粕成了饲料厂及养殖用户的原料库存,他们通过一个安全库存来衡量自己的库存量,备足了就退市观望。

这就是现货豆粕的量价关系。

  最后,笔者提醒大家(也是笔者始终坚持认为的),分析任何产品的价格,我们都要首先考虑其自身的供求关系,然后才是其他的相关性因素。

养殖户与饲料用户在做采购决策时,应该抓住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把供求关系研究透,并且在采购活动中应该通过一套整体的采购方案并适时调整。

市场变化如此之迅速,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

豆粕市场的量价博弈(摘自陈特光)

众所周知,一个商品的市场价格总是受到供需这两个基本因素的影响,豆粕也不例外,否则,抛开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销售或采购操作,必将付出代价。

分析影响豆粕价格的供需这两个因素,我认为最终决定豆粕价格的,需求将起决定性作用。

需求量的统计方法在强弱市场中也不一样:

在行情看涨时,我们可以将饲料企业库存调为1到1个半月的用量,甚至是2个月;

而在行情看跌时,我们只能用10~15d的用量来统计。

1分析工具:

量价双三角形(TVP:

Twin-trian-gleforVolumeandPrice)

假设条件:

榨油企业的生产量均匀。

笔者认为:

用豆粕的量价来判断现货市场上的价格走势有一定的科学性。

我之所以把“量”放在“价”之前,是因为先有“量”上的变化,才会引起“价”变。

在行情上涨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后期,用户大多采购较为谨慎,市场上的成交量逐步萎缩,而榨油厂的生产照旧,所以榨油厂的豆粕库存逐步增加。

到行情顶端,市场上的成交量萎缩到极限,而榨油企业的库存量达到最高限。

现在大型榨油企业都是大资金运作,大量的库存对他们的资金压力非常大,加上豆粕因季节不一样,库存时间长短也不一。

所以他们就要出货,从而出现了市场上的价格顶部(或阶段性顶部)。

随着价格的逐步回落,饲料厂及养殖用户由于价格高位时采购量少,库存已所剩无几,所以又会出现谨慎购买,这时榨油厂商的库存还是大,所以价格进一步下滑。

到了一定时候,饲料厂及养殖用户预计价格不会再进一步下跌,开始放量采购准备库存。

市场上的成交非常大,而榨油厂商的库存也迅速减少到了极限,从而形成市场上价格的底部(或阶段性底部)。

用图1来表示,也许会更明白。

以上量价关系是属于比较理论性的,实际市场当中,在价格底部,榨油厂商也许不会放量销售,而且会采取限量销售等各种政策;

反之,在价格顶部榨油厂商想放量销售,但饲料厂及养殖用户不会大量采购。

所以,成交量最大区域不会出现在价格的绝对低位,而是离底部不远处,如1/3处比较普遍。

另外在不同的市场阶段,该双三角形的相对位置会发生一定距离的移位现象。

如目前的市场情况,如图2所示。

目前市场价格相对于前期高价位已有所下降,但是市场成交量依然很小,而各榨油厂商的豆粕(包括榨油厂商所库存大豆折算的等量豆粕)库存量压力仍旧很大。

2回顾历史:

2004年3月份,豆粕价格到达3700~3750元/t高位后滑落的国内成因分析

如果说豆粕的供给能决定价格走势的话,2004年3月中旬,豆粕出厂报价3700~3750元/t,就不应该是最高价,而是象当初大部分榨油厂商根据豆粕成本所进行的预测,应该冲到4000元/t的大关!

但实际上,全国的油厂,在3700~3750元/t这个价格成交的数量非常有限,从而价格就开始一路下滑。

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是:

养殖户与饲料厂用户的需求在成本大幅提高后没有跟上。

其最高能到3800元/t就不错了,而价格到顶后,滑落的速度将会很快。

只有一个理由:

饲料厂的采购量已减少,他们在谨慎操作或观望。

从当时对饲料厂的调查来看,在报3700~3750元/t的出厂价时,饲料厂所用的豆粕成本普遍在3350~3450元/t,且饲料生产与销售量已有所萎缩。

所以,如果让饲料厂拿3600元/t以上的豆粕来进行生产,他们大部分会选择暂时停产或大幅度缩减产量,以等待饲料涨价。

而饲料产品的价格走势大不同于原料豆粕,大幅度调价或上涨所需要的时间,是榨油企业所不能够等待的,上调的难度很大。

所以,在豆粕价格过3700元/t以后,需求在客观上不支持豆粕继续上涨。

3展望未来:

市场需求与榨油企业的库存将决定价格走向

目前的情况是:

榨油厂商的库存量都不小,饲料厂的需求不旺,但畜禽产品的价格,特别是生猪的价格比较好。

这种情况之下,目前的价格走势确实很难判断,但本人认为市场价格继续下跌的可能性较大,理由如下:

第一,目前榨油企业的库存量仍比较大,并且一大部分豆粕的库存时间都已在2~3个月以上。

目前正进入梅雨季节,对豆粕的继续库存是一大挑战,若保管不当,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所以他们的出货意愿强烈。

第二,底部的市场成交量没有有效放大。

饲料厂及养殖用户在保证保守使用或生产的基础上,采购非常谨慎,没有达到疯狂采购的地步。

第三,前不久,部分榨油厂商召开会议,达成价格同盟。

在以上第一、第二点没有明显转好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达成价格同盟,改变市场行情走向的可能性比较小。

关键是这些同盟厂商目前的成交量很小,他们的库存并没有有效降低。

不久将会有厂商在库存的压力之下,开始慢慢降价销售,以降低自己沉重的库存压力。

况且,纵观国内其他行业,包括彩电、空调等行业都进行过价格同盟,但最终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所以目前的豆粕价格同盟,如果没有其他利好因素的支持,结果可想而知。

第四,只有畜禽产品价格上涨,养殖户积极补栏,从而带动饲料厂的恢复性生产,进而推动需求,才能使市场行情走好。

这一系列都需要时间来达到一定的量,从而可以达到换价格空间。

真正的价格起动取决于饲养业的需求量在底部开始放大,并有持续的可能,以及后期的情况。

但无论怎么放,今后饲养业也是保持去年的水平略有1%~2%的增幅,因此不要有超过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0%以上的幻想。

这是由国家目前总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而不是由人们良好的愿望决定的。

从农历春节之后,养殖用户的畜产品价格一路走低,畜禽存栏量也在逐步减少。

禽类的存栏量更是在禽流感的不利影响之下大幅度主动被动地减量。

进入4月中旬,华东地区的畜禽养殖用户处境到了最坏的时候:

1000g蛋品亏损在0.35-0.40元左右,商品猪亏损情况为80-130元/头。

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建议广大养殖用户在将现有的商品猪出栏(或提前出栏)的同时开始分批补栏。

理由如下:

  一、这段时间畜禽类产品的价格降到了低点,同样苗鸡、苗猪的价格也降到了相对低点,现在补栏成本较低,苗猪的价格仅为3.6元/斤左右;

  二、饲料原料(鱼粉除外),特别是豆粕现货的价格降到了相对低点,同时饲料价格也在低位徘徊,现在的养殖成本也较低;

  三、从养殖周期来看,现在补栏开始养殖,到商品猪出栏还有五六个月时间,离蛋鸡开始产蛋也还有一定的时间,在该批畜禽产品上市时,相信畜禽产品将会是一个不错的价格,所以将会给养殖用户带来一个非常可观的养殖利润。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亏本出栏的商品猪基本上都是2005年10月之后,5.5元/斤的苗猪价格补栏的。

  笔者一直以来有这样一个观点,养殖用户应该遵循这样的周期去做,在畜禽产品价格到了低点甚至亏损时,开始大胆地补栏,在畜禽产品的价格到了相对高点时,一定要谨慎,减慢补栏,不然等畜禽产品上市时将会被“套住”养殖利润。

  另外随着天气的转暖,如果所有的养殖用户看到畜禽产品价格开始回暖而进入报复性的补栏时,饲料原料的价格也将上涨,在那个时候饲养成本将会不断上涨,从而侵蚀部分养殖利润。

春节以来,国内豆粕价格一直跟随CBOT豆价波动。

 

一、豆粕价格与其供求关系

今年以来,特别是春节以后,大豆供应方面的压力即已开始体现出来。

华东长三角区的几个油厂大豆供应充足,机器全部满负荷运转加工大豆,这在往年或者说历史上都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每天的大豆加工量达到了20000吨左右,按月开机27天计算,豆粕月供应量达到了43万吨左右。

而长三角地区油厂所能够覆盖到的销售区域的有效豆粕需求量,在养殖业正常的情况下,月平均也就在32万—35万吨左右,何况今年养殖户一直担心禽流感疫情,在猪五号病与猪蓝耳病的影响之下,养殖用户补栏相当不积极,需求恢复异常艰难。

这样问题就出现了,月供应大于月需求8万—10万吨,也就是说在理论上,长三角地区的油厂每个月就有8万—10万吨的豆粕是销售不出去的。

要想把生产出来的豆粕都能销售出去,必须采用一些营销手段,第一个就是降价,然后是提高销售返利、如果客户执行合同可以便宜30—50元/吨的价格签订同等量的新合同,总之一切的一切的方法与手段就是为了出货。

但纵观这些方法,其实质还是降价。

说到底还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供大于求,价格下跌;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二、豆粕价格与其成本关系

首先,笔者先亮明自己的观点:

1.在供求相对平衡或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豆粕成本对市场价格有着绝对的支撑作用;

在供给大幅大于需求的情况下,豆粕成本对市场价格支撑作用不大,甚至会失去支撑作用。

2.在市场参与各方主体没有形成稳定状态之前,豆粕成本对市场价格失去支撑作用;

在市场参与各方主体形成稳定状态之后,豆粕成本对市场价格有些一定的支撑作用。

目前的市场供求关系就是供给大幅大于需求。

1.首先,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如果说成本对价格有绝对的支撑作用,那各行各业、各油厂都没有必要去在采购等环节中去降低成本,反过来,成本越高越好,因为价格可以卖得更高。

2.各家的豆粕成本不一,没有统一标准。

3.豆粕价格跌破成本意味着油厂亏损。

三、豆粕价格与豆油关系

在市场上,我们经常会听到有投资者在讲,粕跌油涨、油跌粕涨。

另外,油跌,短时间内并没有改变粕的供求关系。

四、豆粕价格与量价关系

在华东地区豆粕现货从4月18日的2180元/吨相对低点反弹到5月中旬的2380—2400元/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分析,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价格没能站稳2400元/吨反而下跌。

这一波200元/吨的上涨过程,我们可以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以2300元/吨为界,分为2180—2300元/吨阶段与2300—2400元/吨阶段。

根据对现货市场价格的观察可以得出,前一阶段的成交量占了本上涨过程(从2180—2400元/吨的过程)的60%—70%。

对2300元/吨到2400元/吨的上涨过程,我们再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以2350元/吨为界,分为2300—2350元/吨阶段与2350—2400元/吨阶段。

通过同样的观察可以发现,前一阶段的成交量占了本上涨过程(从2300—2400元/吨的过程)的60%—70%。

也就是说随着价格的上涨,成交量在逐步减少。

最后,笔者提醒大家(也是笔者始终坚持认为的),分析任何产品的价格,我们都要首先考虑其自身的供求关系,然后才是其他的相关性因素。

豆粕现货将继续跌势[原创2010-01-2008:

43:

17]

从目前所掌握的数据资料看,春节前豆粕现货将继续下跌走势,极有可能将进入到3200-3300区域。

对于春节后的走势,单从现货的供求来看,也将是春节假日一过就会下跌,3000元的价格将接受考验。

当然,变数在CBOT大豆的走势,从目前的情况看,南美大豆将会是创纪录的丰产,这是绝对的利空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所热论的通货膨胀,对于不同的商品影响有多大,需要研究思考。

从2003年来,黄金成几倍地上涨,但同时有一些商品的价格是跌的,比如,电器、电子类,也有一些商品价格是变化不大的,比如说方便面、矿泉水等。

再另外,面对大幅面的通货膨胀,国家是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必定会出台各种调控手段来进行干预。

对于全球的经济恢复,在各国的强行刺激干预下实现了走出低谷的样子,但是这其中的泡沫有多大,其后进行漫长的去泡沫化将会是更加痛苦的事情。

扯远了,今天到此为止。

豆粕市场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

任何一个商品在其市场上都会同时有众多的因素通过影响其供需关系从而影响其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及其今后的行情走势。

在这众多因素中,有的是主要因素,有的是次要因素,如何发现这些主要因素以及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对相关企业的生产及销售工作至关重要。

在目前豆粕市场上同样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笔者认为正确看待以下几个问题也许对有关企业的生产及销售工作会有些作用。

1大豆产量问题

美国农业部(USDA)10月公布的2004/2005年度世界大豆产量为2.2894亿t,比上一年度的1.8955亿t增加3900多万t,增幅达到20%以上。

期末库存为5925万t,比上一年度的3859万t增加2000多万t,增幅为53%以上。

其中最为人们关注的美国大豆产量预测值为8456万t,比上年度的6678万t增加1778万t,增幅达到26%以上;

巴西为6020万t,比上年度的4920万t增加1100万t,增幅为22%以上;

阿根廷为3900万t,比上年度的3200万t增加700万t,增幅为21%以上。

这一系列的数据给我们的第1感觉就是:

2004/2005年度的全球大豆产量太“庞大”了,用“洪水猛兽”中的“洪水”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对以上的数据,大豆产量的绝对值是我们时刻要牢记的,本年度的总需求也是我们要关注的数据,其实我们更应关注期末库存,期末库存将影响我们今后的行情走势。

目前全球的大豆需求还没有增加的趋势,相应地USDA10月份还将需求比9月份下调了100多万t。

中国今年的大豆产量与国际产量一样,也将创记录地超过1800万t,同比增幅为17%。

另外,对于来年新豆的播种,根据目前的消息,巴西及阿根廷等国还将继续扩大播种面积。

2豆农“惜售”问题

目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豆农“惜售”的消息不断传出。

首先,我们得看豆农为什么“惜售”,一致的理由是:

面对今年目前的价格,虽然比前些年的平均水平要好一些,但与去年的大豆的价格比较,难免会有无法接受当前价格的感觉,故纷纷“惜售”大豆,等待将来会有更好的价格。

截止10月15日,巴西豆农只销售了约82%的陈豆,远低于去年同期的96%。

新豆仅提前销售了10%,也是远远落后于去年同期的42%。

对此问题,笔者的理解是:

(1)该不该“惜售”?

去年国内国际大豆如此高的价格,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大豆产量低,而期末库存更低,为近30年来的低点,而全球的需求却非常强劲。

而今年这些内在原因都已不再存在,即使是全球大豆需求有所增加,但与庞大的大豆产量增幅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惜售”带来的后果。

国内外豆农惜售,会不会解决大豆需求低弥及期末库存大的问题,情况正好相反。

由于“惜售”,对增加的库存费用等成本及资金占压不说,将大量的大豆库存到后期来销售,就象是给正常的河流拦了一条大坝,坝内的洪水越蓄越多,总有一天大坝会无法承受而“崩溃”。

所以,惜售只能对眼前的销售价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