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009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docx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docx

《李清照词两首》

教学目标:

1、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李清照在早期和晚期作品的不同特点。

2、学习“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3、品味鉴赏词中的名句,把握词的意象。

4、领悟婉约派词的情调,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

2、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了解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

2、学习词人把个人遭遇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的深刻的思想性。

教学设想:

1、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2、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知道她是谁吗?

——李清照。

对,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今天我们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声声慢•寻寻觅觅》,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二、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1、李清照(110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教育下,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清照18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常一起写诗填词。

公元1127年,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

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晚年。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她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李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2、李清照和“闺怨词”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

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

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

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

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引导:

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

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怀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

1、聆听配乐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诗词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引导:

你听懂了作者的倾诉吗?

她在向我们倾诉什么?

2、学生交流听读体会。

3、学生自由诵读诗词,整体感知词意。

诵读要求:

连续读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4、抽查学生诵读情况,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学生就诗词内容质疑,师生互动解疑。

四、感悟词意,把握情感

引导:

联系作者生平遭遇,思考:

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

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愁绪?

两首词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呢?

提示:

学生可选两首词中的任何一首谈自己的感悟。

既可从整体谈,也可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句子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

明确: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一句,写出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与百无聊赖。

她独自呆坐,看袅袅烟雾从金兽中升起,打发着漫长难熬的时光。

2、从“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可以看出,作者是在佳节独守空闺,“又”字表明她已经不是第一次独自过节了,孤独、哀伤,还有一丝埋怨不言而喻。

“凉”的不仅是身体,还有被相思之愁占满的心。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从比黄花瘦”是借菊花抒怀。

作者为了排遣相思之苦,也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而到东篱饮酒赏菊,但酒入愁肠愁更愁,她看到在西风中摇曳的黄花,联想到自己因为相思寂寞而衣带渐宽的瘦弱身影,更加重了内心的愁苦,这是以花喻人的手法。

4、“永昼”“半夜”“黄昏”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现了词人对丈夫的思念是夜以继日、无休无止的。

“冷”“瘦”则表现出相思之深,相思之苦。

5、词中描写了一系列美好的景物,如薄雾浓云、玉枕纱厨、东篱暗香,这正是他们夫妻佳节共度的美好环境。

然而现在夫妻离别,这良辰美景把风勾起了她的离愁别恨,强化了作者的离愁。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使人仿佛看到了老年的李清照精神恍惚、孤独寂寞、处境凄凉。

7、“寻寻觅觅”是写她似乎在寻找的动作,因为这时的她经历了国家败亡、游记他乡、丈夫离世的灾祸,她渴望找回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但是,她什么也没有找到,只剩下漂泊异地的自己、“冷冷清清”的处境、还有“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

这几句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8、“乍暖还寒”的“寒”比“半夜凉初透”的“凉”更加表现出作者此时内心的孤苦与悲痛。

这“寒”是“三杯两盏淡酒”所不能抵御的,并非酒太淡,而是寒太深!

这“晚来风急”又何尝不是作者晚年生活的写照呢?

9、一群大雁掠过高空,词人更加“伤心”。

又是一年秋天到,大雁尚且可以南飞,而作者避难南下,却无法回归故里,思乡之情顿时溢满心头。

“旧时相识”,异乡相逢,勾起了作者多少回忆,又增加了词人几多天涯沦落之感!

10、“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一句自问自伤。

抬头看雁过长空,低头看残花满地。

菊花曾经绽放在枝头,极其茂盛,现在却已憔悴凋落。

曾经有情人花下对酒和诗,谈石论金,丈夫亲手摘下黄花为她戴在头上,而今摘花人何在?

谁又有这种兴致呢?

看到花的憔悴,想到了岁月流逝,自己人已衰老,更是愁上加愁。

11、“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

真是苦到了极点。

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

凄苦难言,揪人心魄。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那连绵的细雨难道不是连绵不断的愁思吗?

它们点点滴滴,敲打在梧桐叶上,也敲打在作者寂寞凄苦的心上。

梧桐叶落,细雨靡靡,更添愁绪。

1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引人想象,发人深思。

词人字字泣血,声声咽泪,笔笔写愁,难道除了“愁”之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心事?

这明明是提醒人们,除了悲欢离合之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

四、点评、小结

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在经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五、布置作业

1、熟读理解。

2、思考两词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拓展理解,深入体会

引导:

其实,“愁”是李清照词中最常见的字眼,我从李清照词中选取了几句,请同学们读一读,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词句咀嚼品味,进一步体会李清照词中浓郁的愁绪。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2、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3、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行香子》)

明确:

(1)“人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中的“愁”有了重量,写出了作者的“愁”之重。

(2)“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中的“愁”和“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中的“愁”都成了能“抱”能“吹”的具体事物,不再是抽象的情绪了。

(3)“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中的“夜阑犹翦灯花弄”写出了作者因为“浓愁”而深夜无法入眠,守灯独坐的孤独。

(4)“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和《声声慢》有相同的韵味和格调。

三、再读诗词,赏析特色

引导:

李清照的一生,尤其是后半生,几乎过着与愁苦相伴的日子。

她是个多愁善感之人,更是个写“愁”高手,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两首词在写法上是否也有所不同?

提示:

可以从词的语言、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一)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上面的问题。

(二)师生互动交流,欣赏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讨论明确:

1、《醉花阴》的语言含蓄凝重。

作者并不直接说出自己对丈夫的思念,而是巧妙借助长日、半夜、黄昏的时间推移,通过几个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自己留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以表达对丈夫的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

全词不见一个“思”字,却字字句句无不渗透思念之情。

2、《声声慢》的语言率真自然。

叠词的运用形成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与作者缠绵悠长的愁绪相和,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韵律美。

开篇十四个字自然贴切,更是一种大胆新奇的艺术创造。

词人连用一系列叠字,创造了低抑悲恻的韵调,恰当地表达了学生的悲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更是直抒胸怀。

作者大胆地把“将息”“得黑”“次第”“了得”这些在当时看来又粗又俗的字眼写进词里,以浅俗之言,发清新之意,这是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之一。

3、两首词的意境有所不同。

《醉花阴》中呈现的是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的清新寂静的意境;《声声慢》营造的则是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4、两首词都运用了白描手法,描写景物,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将景与情巧妙自然地组织在一起,情因景而抒发得更加具体形象,景因情而汉江了感情色彩,情景相生,韵味无穷。

如“薄雾浓云”勾画出一种暗淡阴沉的天气,渲染出一种沉闷忧郁的气氛,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忧郁。

“雁过也”勾起了作者异地漂泊之感与深沉的家国之思。

“满地黄花堆积”更是令作者在惜花将谢的惋惜之余感慨自己的忧伤憔悴。

此外,两首词都选取了一些生活片段入词,具体细致地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如“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寻寻觅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都是借具体的生活片段,透过人物的动作、情态等,传达内心的情感。

5、李清照不愧是抒情高手,她总是能够借助景物和日常生活物片段来表达感悟,将无形的、抽象的情感有形化、具体化,从而紧紧攫住读者的心,让我们悲喜着好的悲喜,忧伤着她的忧伤。

(三)学生结合自己读过的李清照词,简单概括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特点。

李清照前期词真实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词风清丽明快,语言婉转含蓄。

李清照后期词主要抒发伤时念旧的怀乡悼亡的情感,词风凄凉低沉,语言深沉凝重。

四、课堂小结

学生结合柳永词和李清照词,谈谈自己对婉约派词的感受。

明确:

婉约派词的特点主要是:

内容侧重儿女风情,词调蕴藉,委婉含蓄,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

2、做《同步作业》巩固。

附:

板书板书:

     《醉花阴》——离别相思——苦!

  愁《声声慢》——国破家亡夫丧——痛!

       语言    意境       表现手法

《醉花阴》 含蓄凝重  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