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1984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设计检测方法

【教学难点】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物体不一定就是绝缘体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

木头,橡皮,陶瓷,玻璃球,铜片,纸片,铝片,铁钉,钥匙,硬币,金属调羹,蜡烛,棉线,竹签,圆珠笔芯等,一个电路检测器。

一份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到物体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师:

大家先看这里。

(出示简单的电路连接。

)这是一个简单的电路连接。

如果在电池盒中放入电池,灯泡就会……

  生:

亮起来。

  师:

地球人都知道!

哪位同学能够说说小灯泡为什么亮起来了?

  生:

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来,经过灯丝流回负极,所以小灯泡亮了。

  生:

因为电线将整个电路形成一个闭路,所以小灯泡亮了。

  师:

(出示剪刀),现在我用剪刀将电路中的电线剪断,灯泡会……?

  生:

灯泡会灭了。

  师:

都同意小灯泡会熄灭吗?

  生:

同意!

  师:

我们来看看。

(演示剪断电线)

  师:

哪个同学能说说小灯泡现在为什么灭了?

  生:

因为现在电线剪断了,电流就通不过去了。

  师:

你们有什么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

  生:

要把两条断掉的电线接起来。

  师:

我们把它接一接,让它重新亮起来,好不好?

  生:

好!

  (师演示把电线直接接上。

  师:

亮了吗?

(两根导线的外壳接触在一起)

  生:

没亮。

  师:

亮了吗?

(再做一次)

  生:

没亮(灰心地)。

  师:

应该怎样接才能亮起来?

(假装不会,请学生上来帮忙)

  生:

要把电线的头接起来才能亮。

  生:

要把里面的铜丝接起来才能亮。

  师:

要把电线里面的铜丝碰在一起,灯泡才会亮对不?

  生:

对。

  师:

我们来连连看,是不是这样的?

  (师接亮小灯泡)。

  师:

啊,真的亮了,真厉害,掌声鼓励一下。

  师:

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

只有把里面的铜丝连起来,灯泡才会亮。

  师:

也就是说电线里面的材料和外面的材料是不一样的,里面的铜丝容易让电流通过,外面的塑料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物体的这种容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属性,我们称它为物体的导电性。

(板书:

导电性)里面的铜丝容易让电流通过,我们把它叫做导体。

外面的塑料不容易让电流通过,我们把它叫做绝缘体。

  (课件出现概念:

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像电线外面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学生一起朗读)

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导体与绝缘体(板书)

  师:

电线里面的铜丝是什么?

  生:

导体。

  师:

外面的塑料是……

  生:

绝缘体。

2、制订一个“检测一块橡皮”的计划

  师:

老师这里有一块橡皮(出示橡皮),大家说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生:

绝缘体。

  师:

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要通过实验检测才能知道是不是?

那同学们先讨论一下需要用什么东西来检测。

生:

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

(引导学生先思考,如果回答不上来,再出示电路检测器)

师:

那怎样利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一块橡皮是不是绝缘体呢?

各组讨论一下,讨论好的请举手。

  学生汇报

  师:

同学们的回答都不错,但还有不足的地方,现在我来告诉大家一种更科学更规范的检测方法,请大家仔细看看是怎么做的。

  (演示橡皮的检测方法,强调要先预测,再检测电路检测器是否可用,还有要检测两次,另外在检测的时候,电路检测器上的两个金属头不能直接叠在一起,如果两面次结果不同,那继续检测三次四次,检测过的材料放到另外一个袋,并及时做记录。

说明能使小灯泡亮的物体我们就认为它容易导电,不能使小灯泡亮的物体,我们就认为它不容易导电)

  师:

刚才这块橡皮的两次检测,小灯泡亮了没?

  生:

没有亮,橡皮是不容易导电的。

  师:

不容易导电的我们叫它什么?

  生:

绝缘体。

  师:

橡皮是……

  生:

绝缘体。

3、检测身边20种物体的导电性

  师:

除了橡皮外,还有哪些物体也是绝缘体呢?

又有哪些物体是导体?

  (生纷纷举手,叫几个学生回答)

  师:

这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呀,那你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需要我们做实验来检测。

师:

今天这节课,要求每一组的小朋友们检测二十种材料的导电性,刚才老师和你们一起已经检测过橡皮了,还有十九种材料需要检测,其中的十六种材料我已经事先为大家准备好了,每种材料的名称也已写在实验记录表上了,还有三种材料需要同学们自己找,等一会每一组的同学按照刚才老师讲的方法来检测这些材料中哪些是容易导电的,哪些是不容易导电的,听明白了吗?

(出示材料袋和记录表)

师:

在发材料前我先说明一下,今天老师提供给大家的电源是一节干电池,它的电压只有1.5V,这个电压对我们人体是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去检测你身上的任何东西,但千万不能拿家里的电源来做检测,记住了吗?

生:

记住了

师:

下面每组的材料员上来拿材料,拿到材料后先不要马上动手,听候老师的指令。

分发材料

师:

(全部发完后)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发出的声音最轻,又最先完成任务好不好?

记住哦,一定要按照老师刚才讲的步骤来做哦,预测的情况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更改哦,全部检测完的请举手,现在比赛开始

(课件出示:

对实验的操作步骤进行温馨提示)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及时记录各组完成次序,等所有组完成后及时表扬最先完成的小组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叫最先完成和最后完成的小组上台来展示检测记录表

师:

对他们检测的结果,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对圆珠笔芯的答案可能不一样,检测的地方不同,结果会不同)解释为什么不一样

师:

刚才同学们都检测过了身边的二十种物体,也知道了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下面你们来看看容易导电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生:

都是金属

师:

对的,金属都容易导电。

其实生活在还有许许多多容易导电的物体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等着我们去发现,在这里呢,老师要特别说明一下,自然界中的水是会导电的,我们的身体也是会导电的,至于为什么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接触点放在手指上小灯泡不会亮,是因为我们今天用的电路检测器太简陋了,其中的原因就等同学到中学的时候再继续学习吧。

4、讨论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师:

接下来我们来观察一下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这样选择材料有什么好处。

学生寻找,交流

(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

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课件出示:

安全用电小常识

师:

下雷雨的时候不能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潮湿的树木是容易导电的,那样很有可能被雷电击中

师:

学了今天这节课之后,我们知道可以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可以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导电性

绝缘体

安全用电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

 

本课虽然是常态课教学,但是课前,我也做了大量的准备活动,主要时间是在用在材料的选择上,二十种需要检测的物体如何去选,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必须要有导体和绝缘体,导体的数量还要足够多,否则学生得不出能够导电的物体的共性(大多是金属),还要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必须是学生平时熟悉和经常使用的物体,比如钥匙,硬币等,这样选择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些东西是容易导电的,不能与电接触,而对于绝缘体的选择也花了很多时间,考虑到下一节课《做个小开关》,让学生判断哪些材料的组合可以做个小开关,里面有塑料,木头,纸片,竹片等绝缘体,所以我优先考虑这些材料。

另一个令人头痛的是,对绝缘体的理解,我一直在考虑让学生检测的是材料的导电性,还是让学生检测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因为学生的检测工具很简单,就是他们自己做的电路检测器,只用到一节电池,能让小灯泡亮的,肯定是导体,这没有问题,而没有让小灯泡亮的不一定就是绝缘体啊,比如学生的手指,还有铅笔芯,还有湿布,这些都是容易导电的,但用电路检测器却检测不出来,思来想去,最后还是让学生检测材料容不容易导电。

不足:

1、由于课前预设不足,在上课中,出现了一个意外的情况,为学生准备的铁钉原来就是旧的,当时洗了一下,干了之后检测过,还是能导电的,但过了一个星期之后,学生拿来检测时,有好几组的学生发现铁钉没有使小灯泡发亮,当时有点不知所措,还好有两个组的同学说他们的会亮,于是我让会亮的和不会亮的组都把铁钉拿上来,一起比较两个有什么不同,发现原来不亮是生锈了,这样反而让学生明白生锈的铁钉不容易导电。

我也趁机介绍了人体和水都是导体,只是我们今天用的检测器太简单了,检测不出来而已,至于原因呢,等你们上了中学之后继续学习。

2、演示完检测方法之后,应该先出示温馨提示,然后再分发材料,发材料也要有先后,应该先发给检测记录表,让学生先进行预测,然后再发材料和电路检测器,要不然学生对预测这一步骤往往省略掉,或者先检测后预测。

3、所有学生检测完之后,应该都安排时间给他们讨论检测结果,我当时只是把答案放在展示台上给学生一看,问有没有不同的情况,下面有说不同的,但照顾的不够多,只讲了铁钉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