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1966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愁》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乡愁》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乡愁》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乡愁》优秀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乡愁》优秀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愁》优秀教案.doc

《《乡愁》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愁》优秀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愁》优秀教案.doc

10《乡愁》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题,示标5分钟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古今中外的诗词里都提到关于“愁”的话题: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以此导入新课,板题,PPT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全诗,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通过分析诗中意象,理解意象对于表达乡愁的作用;

在开始第一次“先学后教”,简单引出作者的介绍及写作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文意;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深情朗读课文12分钟

1、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文,诵读过程中注意:

①读出节奏;②读出重音;③读出感情。

5分钟后,邀请同学进行朗读比赛;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读“小小”)

我/在这头(重读“这”,以下类推)

母亲/在那头(重读“那”,以下类推)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重读窄窄)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重读矮矮)

我/在外头  (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 (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而/现在 (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重读“浅浅”)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2、学生朗读比赛后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感受;5分钟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品析诗歌意象10分钟

1、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2、自学指导

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

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思考以上问题,也可适当进行小组讨论,10分钟后举手回答问题;

具体事物:

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借物抒情

感情:

邮票:

离家求学的少年,想念母亲。

船票:

奔波在外的青年思念爱妻

坟墓:

失去母亲的痛楚。

海峡:

国家的分裂,亲人分离,那是更痛的乡愁。

3,让学生感受诗歌与现代文表述上的不同之处;

四、当堂练习:

10分钟

阅读《别》(吴奔星),完成题目:

 你走了,没有留下地址,

只留下一串笑容在夕阳里;

 你走,没有和谁说起,

只留下一双眼睛在露珠里;

 你走了,没有说去哪里,

只留下一排影子在小河里;

1、诗人巧妙的抓住友人的形象特点,把笑容与  ,眼睛与 ,影子与 ,融合一起,使画面跃然纸上。

2、在诗的前三节深情倾诉中,读者可以想像到“我”曾与友人  ,                          ,                        。

   

 3、全诗找不着一个“惜别”的词语,可是无处不表达了什么情怀?

1、夕阳、露珠、小河  2、在夕阳下嬉戏  在晨露中交谈  在河边散步   3、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五、拓展延伸3分钟

第二课时

一、衔接第一课时,板题,示标           2分钟

PPT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量词和叠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并尝试加以运用;

2.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第一次“先学后教”----体会用词特色12分钟

自学指导

诗人用了“邮票””船票“等四种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

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

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同学们再次品读诗歌,思考以上问题,也可适当进行小组讨论,5分钟后举手回答问题;

1、“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学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叠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体会作者思想感情10分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课文后,自主思考并结合小组讨论问题,也可适当进行小组讨论,5分钟后举手回答问题;

1.诗歌中所选取的意象之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

2.文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哪一句?

3.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答案:

1、这些意象是按照诗人的人生经历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并且从感情的抒发来看,是层层推进的关系,邮票、船票、坟墓等三个意象,不过是铺垫而已。

末节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起前面三节的乡关之思、情亲之情,具有一种崇高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2、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3、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四、当堂训练12分钟

比较阅读: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与席慕容的《乡愁》你更喜欢哪一首?

为什么?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诗中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抽象的乡愁?

月夜的笛声、雾里的挥手别离、没有年轮的树。

2、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包含着何种感情?

营造出一种缓慢低回凄清的氛围,指出故乡的生活在诗人心中的感觉,似笛音萦绕耳边,表明自己的思乡情结。

3、第二节连用两个虚实结合的比喻。

请问哪个比喻是虚,哪个是实?

它们是怎样组合起来的?

有怎样的表达的效果?

故乡的面貌----模糊的怅惘----雾里的挥手别离

[实][虚][虚]

4、第三节的比喻有什么特征?

有何表达效果?

乡愁(思乡之情)比喻、无理有情

5、根据分析现代诗的方法,说说两者之间的同异。

同:

诗人都是选择几个深意的形象或画面来表达同样的主题,

两篇都是通过创造性的比喻来书写心中的愁,两首都是抒情诗。

异:

余诗主要是通过形象来推进诗情,席诗主要通过画面和

比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余诗的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深;余诗的结构比较对称,在表达的情感上,席诗相对细腻和缠绵。

五、课外拓展3分钟

六、作业:

1分钟

1、课文仿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仿写:

乡愁是_______________。

2、完成本课同步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