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哲另类复习方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19341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马哲另类复习方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政治马哲另类复习方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政治马哲另类复习方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政治马哲另类复习方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政治马哲另类复习方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马哲另类复习方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

《考研政治马哲另类复习方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马哲另类复习方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马哲另类复习方法一Word文件下载.docx

  考点:

  2010年的考研政治大纲中,这部分内容一共有四个考点: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考试题型:

  就历年的考研真题来看,基本以选择题为主。

  复习策略:

  建议考生在复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一方面,重点掌握以上的知识框架(图一),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体系;

另一方面掌握不同哲学派别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等。

2011考研政治马哲另类复习方法二

  

  图示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考生们常常混淆这几个概念。

  首先,辩证唯物论是对世界本原的一种回答,也就是回答世界是物质还是意识的,属于世界观范畴。

辨证唯物主义和以往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一样,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不同之处,一方面就在于对于物质的理解不同(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图示复习法”之一》);

另一方面,它强调“辩证”。

辩证,即全面地、发展地、联系地、矛盾地看问题。

与“辩证”相对立的概念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即片面地、静止地、孤立地看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不但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且还认为意识对物质就有反作用。

而以往的旧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忽略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辩证唯物论包括五大观,即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关于这五大观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图示复习法”之三》中详细讲解。

总之,唯物论或唯物主义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他的独到之处就是在唯物论前加了“辩证”两个字。

  其次,唯物辩证法,是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世界存在的状态问题,也就是回答世界是联系发展的、还静止孤立的。

前者就是辩证的观点,后者则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这样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方法论。

显然,马克思坚持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个联系、发展的世界。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辩证法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只不过在马克思之前的辩证法属于唯心主义辩证法,只承认意识形态上的辩证关系。

而马克思的辩证法走的是唯物主义的道路。

唯物辩证法包括两大总特征、三大规律以及五大范畴这三大部分内容。

相关的具体内容以及考点分析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图示复习法”之四》中进行阐述。

  再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在中西哲学史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认识论。

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人天生所具有的,从而否定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如孔子的“生而知之”等。

而马克思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当中,从而与唯心主义认识论划分了界限;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从而否认了人的认识的能动作用。

于此不同,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的能动作用,即一方面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这样,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就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划清了界限。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认识的本质、发展过程、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

其具体内容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图示复习法”之五》中讲解。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又叫做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与以往的历史观不同,马克思主义是用唯物的角度去看待历史和社会发展的。

这部分内容与前三个内容相比,比较简单易于理解。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两个部分。

其具体内容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图示复习法”之六》。

3333

  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它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以及实践观这五大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派别,首先要回答哲学的第一个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同以往的唯物主义一样,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样就形成了物质观。

物质是以怎样的状态存在的呢?

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马克思的回答是前者,即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及其存在方式,这样就形成了运动观。

既然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那么物质的运动是在一维的时间和三维的空间中运动的,于是就形成了辩证唯物论的时空观。

以上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对物质的看法、对时空的看法等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和社会劳动的产物,即意识观。

而意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最终回到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就构成了实践观。

这五大观就是这样有着内在的逻辑性。

其中物质观是基础,而实践观是核心。

  关于这五大观的下属分支的内容,如物质观的下属分支“物质范畴的演变”等,它的具体内容需要考生根据教材或讲义自行填充完毕。

  大纲考点: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3)物质和运动

  (4)运动和静止

  (5)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6)社会的物质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8)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9)实践与人的存在

  (10)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11)人与自然的关系

  (12)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以单选题或多项选题为主。

实践观易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结合出材料分析题。

  在掌握辩证唯物论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理解每个哲学范畴的含义,不求完全记忆,但求深刻理解。

4444

 

  唯物辩证法是对世界存在状态的回答。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静止孤立的,而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的。

实际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不是马克思的创造,早在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之前,就存在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唯物主义(又叫做机械唯物主义)这两个派别;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才是辩证法的创立者,只不过他的辩证法体系是唯心的,即只承认精神领域存在着辩证关系。

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唯物主义,便形成了辩证唯物论,从而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相区分;

另一方面从唯物主义出发去看待辩证法,便形成了唯物辩证法,从而与唯心辩证法相区别开来。

  

(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2)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3)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

  (4)发展与过程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7)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8)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1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1)矛盾分析方法

  (12)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13)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辨证关系

  (14)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

  (15)辨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16)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

  (1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18)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9)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20)辨证思维的主要方法:

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21)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唯物辩证法历来是考研政治的重点,它的三大基本内容,即二大特征、三大规律、五大范畴都曾经作为材料分析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考研真题当中。

尤其是“对立统一规律”考查的频率很高。

  除了根据所给图示,掌握基本框架之外。

考点

(1)至(17)都要作为材料分析题的形式来理解记忆。

因此这部分内容不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而且还要培养用所记忆的知识去分析材料、回答问题的能力。

这是对考生比较高的要求,需要长时期的练习。

考点(18)至(21)则以选择题的方式了解记忆即可。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含了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上去揭示认识的本质,即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能动的反映。

首先,它强调实践的基础性作用,即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区分开来。

大部分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天赋的,先于经验的,即天生就具备的,从而否定了实践的基础性地位。

其次,它还强调认识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这样也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分开来,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只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而否认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第二部分,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二次飞跃,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次飞跃要比第一次飞跃更为重要,因为在第二次飞跃中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第三部分,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

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

与唯心主义真理观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以自己的感觉或是神的意志为标准。

在这里,再次强调了实践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观与中介

  

(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5)认识的本质。

  (6)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7)辨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

  (8)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

  (9)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10)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1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3)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4)真理及其客观性。

  (1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辨证关系。

  (16)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与统一。

  (17)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18)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19)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20)价值及其特征。

  (21)价值评价及其特征。

  (22)价值评价的功能。

  (2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4)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关系。

  (25)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26)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27)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28)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出题率最高、分值最大的部分,是历年命题的密集区。

命题形式从单选、多选到分析题都曾出现过,且以主观题,即材料分析题为主。

其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年年必考的知识点。

考点

(1)

(2)(6)(7)(13)(17)(18)(23)(25)(26)(27)(28)以选择题的方式记忆。

考点(3)(4)(5)(8)(9)(10)(11)(12)(14)(15)(16)(19)(20)(21)(22)(24)以材料分析题的方式记忆,即不但要求考生熟记内容,而且要会用所记忆的知识点来分析材料解决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又叫做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坚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看待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创立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之前的历史观多属于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区分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唯心史观)的标准是如何回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个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唯心史观则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有五个动力。

其中基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无论是阶级社会还是没有阶级的社会,无论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这两对基本矛盾推动着社会不断前进。

对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有着截然不同的回答。

唯心史观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史观认为则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统一。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

  (4)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

  (5)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8)经济基础的内涵。

  (9)上层建筑的含义。

  (10)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1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

  (12)社会形态的内涵。

  (13)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4)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15)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6)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17)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8)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19)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

  (20)阶级分析方法。

  (21)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22)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3)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24)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25)科学技术的含义。

  (26)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

  (27)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

  (28)两种历史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29)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

  (30)人的本质。

  (31)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

  (32)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33)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34)个人与社会历史。

  (35)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6)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就近5年的考研政治真题来看,考试形式以客观题,即选择题为主。

2010年的考研真题仅仅考查了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2分的多项选择题)。

考点

(1)、(4)、(5)、(8)、(9)、(12)—(15)、(18)—(22)、(25)—(29)、(31)、(35)以选择题的方式记忆;

(2)(3)(6)(7)(10)(11)(16)(17)(23)(24)(30)(32)(33)(34)(35)(36)以材料分析的方式记忆,即不但要求考生熟记内容,而且要会用所记忆的知识点来分析材料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