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稿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物通讯稿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通讯稿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此,制定了《克拉玛依第三中学宿管服务部工作量化考核细则》、《生活老师须知》、《生活老师守则》《宿舍区学生会对生活老师考核表》、《年度宿管服务部工作计划》、《优秀住宿生和文明宿舍评选办法》等,使内初班的管理工作有理有度,纲举目张,忙而不乱。
但只有管理的条例还远远不够,更多的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仅2007至2008学年度上学期,阿校长就召开学生思想教育会议18次,找学生谈话731次,每天对170个宿舍的卫生、纪律、公物检查两次,作好记录并及时反馈学校,与家长联系沟通就达1000多人次,召开生活老师会议6次,宿舍长会议16次,并且还要经常性地结合《教师法》对生活老师开展师德教育活动。
在阿校长的带领下,到今年年底,宿管处累计给学生发放包裹8000件以上,缝补衣物2000件以上,清洗学生冬装超过3000件,接待学生家长2600多人次,发放学生汇款100万元以上,而让人叹服的是在如此众多的事务中,竟然没有出现一例差错。
可以想象,在内初班的工作中,阿校长和生活老师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啊。
三、不计私利,无怨无悔
内初班是各民族同学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在这里生活着维吾尔族、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回族、乌孜别克、克尔克孜等民族的孩子们,而阿校长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她经常说:
“其实,我们没有民族的差别,我们在这里做的一切就是加强民族团结的好事,维护稳定的大事,因为内初班没有小事!
”五年多来,阿校长每个月都从自己悉数不多的工资拿出三五百元钱,带着表现优秀而家庭又特别贫困的各族学生“改善伙食”;
遇到重大节假日,阿校长还会带40到50名特别贫困的同学到自己家去过古尔邦节、肉孜节等节日。
今年的肉孜节,阿校长花了1300块钱买了一只羊,请来食堂的大师傅掌勺,女儿本来还盼着一饱口福,结果阿校长带着50多名特别贫困的学生到家里过肉孜节,女儿的情绪霎时低落到极点。
今年的古尔邦节,阿校长的女儿说:
“妈妈,我们今年宰一只羊吧。
”这看似容易又简单的愿望对阿校长来说心中充满了愧疚,因为自从
当上这个内初班副校长之后,一家人再也没有一起宰过羊。
带着对女儿的歉意,阿校长在古尔邦节来临时买好了一只活羊,准备在古尔邦节宰杀,结果,学校通知内初班连续放假五天,阿校长又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五天来都和这些远离家乡的孩子一起过节。
最后,这只没有宰杀的活羊只好放到了大农业喂养。
女儿的失望和无助全都写在了孩子们充满幸福和微笑的脸庞。
自从当上内初班的副校长以后,阿校长的家里从来就没有真正团聚过一次,因为每到团聚的时刻,她总是主动值班,把快乐留给别人,把孤独留给自己,所以空缺的座位往往都是阿校长的,一家人能坐在一起把一盘水果吃完都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企盼。
而一个关于薄皮包子的故事至今仍令人感慨万千?
?
那是去年夏天,女儿想吃妈妈做的薄皮包子,妈妈终于答应了,中午正在揉面、做肉馅,这时冯校长打电话过来,说学校临时召开紧急会议。
阿校长二话不说,面和肉立马放进冰箱,边搓手边往学校赶。
第二天中午,阿校长又准备把昨天的面和肉拿出来做薄皮包子,结果,正要包包子了,冯校长的电话又再次响彻耳畔,一个学生骨折了,赶快到人民医院。
看着女儿失望的眼神,阿校长说:
“孩子,妈妈明天一定给你做,啊。
”说完扭头就走。
到了第三天中午,冯校长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又做了相同的事情,而这时阿校长也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她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医院。
结果,包子没有做出来,反倒让阿校长在冯校长面前立下了誓言:
“冯校长!
以后我再也不做包子了!
”
是呀,在阿校长心中,内初班的孩子们更让她牵挂!
四、视生己出,甘之如饴
对内初班的孩子们,阿校长只有深厚的关爱,温馨的祝福。
她不但将自己家的水果、糖果、糕点送到学校以学校的名义发给贫困学生,而且广泛动员自己的朋友、亲戚、同学给内初班捐款捐物,二中、八中、油气储运公司党委、克拉玛依市电视台、民生宴会厅等,在她的动员下,也纷纷慷慨解囊。
阿校长说:
“这些内初班的孩子,因为自己的贫困影响自己的学习,你们都是有收入的人,你们给他们捐点东西,就算是支持教育,帮我工作。
”在阿校长的感召下,送来了糖果、糕点、水果、学习用具、保暖内衣、棉衣、围巾、羽绒服、运动鞋等,还有大量的款项;
甚至黎明新村、红光新村、国光新村、红星幼儿园、食品基地、蒙拉孜肉鲜店等社会上一些留名和不留名的爱心人士也略尽绵薄之力,倾囊相助。
充分的物质保障给那些贫困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心境,使他们学习倍加勤奋,而阿校长也不失时机地教育孩子们不忘党的恩情,不忘社会的温暖,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可以说,孩子们在这里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2011届初二的某五位同学(名字记不起来),因为生病想回家,情绪不稳定,阿校长亲自买好水果,炖好羊肉,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融化了孩子心中的坚冰,孩子说:
“我再也不吵着要回家了,因为有人在乎我了,有人关心我了。
”2008年,一个初二的汉族学生石成云因骨折生病住院十几天,阿校长及时安排好该生的生活起居,做好可口的饭菜亲自送到医院,和学生谈心,了解他的家庭状况,解决他思想上的困惑,缓解他生病住院的压力。
“要是自己的孩子病了也会这样照顾,这些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
”在这样的精心照料下,石成云逐渐恢复了健康,能看到学生重返课堂才是阿校长最欣慰的时刻。
而现年初三(16)班同学阿里耶的求学之路中的坎坷,同样被阿校长耐心和爱心一一化解。
初二上学期的某天,阿里耶高烧不退,恶心呕吐,送进了医院。
看着难受的阿里耶,阿校长一直陪护在她的身边,当天晚上从自己家里做好汤面端到她的病床前,原本以为吃完可以发汗,结果,到晚上九点,阿里耶将吃的东西全吐了出来,病情再次恶化,当即医院医生和护士急诊、输液。
阿校长一看情况,立马给孙延宾校长打电话,孙校长和三中党委王克明书记立即赶到医院查看病情。
经过15天的住院治疗,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医生嘱托,目下的情况根本不能正常教学,只能回家慢慢调理。
迫于无奈,只能让她的母亲到校将其接回家用心调养。
2010年7月份,阿校长护送内初班学生返乡,专程去了洛浦县并到了阿里耶的家,这时距离阿里耶离开学校已经五个多月。
看到阿里耶的刹那,阿校长简直不敢相信这还是那个往日热情活泼、开朗大方的阿里耶,只见眼神黯淡无光,脚步虚沉,面色微黄,看到阿校长眼里噙着泪水。
她妈妈说,自从她回家以后,就是这个样子,很少和人说话,自己也不怎么出去走走。
阿校长拉过阿里耶的手对她妈妈说:
“我和她单独说几句话。
”阿校长试探着问:
“你还想不想回来继续读书?
”阿里耶的眼睛立刻呈现出前后判若两人的充满期待的神采,阿里耶轻轻地说:
“愿意。
”“好,只要你愿意,我来想办法。
”阿校长的话语犹如甘霖玉露滋润了阿里耶的心田,以至于临别之际,阿里耶的妈妈对阿里耶瞬间变得热
情活泼感到迷惑不解,直追问阿校长原因,阿校长宽慰道:
“放心吧,没事了。
”上车前,阿校长还特意拿了100块钱给阿里耶,让她把心放进肚子里。
开学9月份,阿校长径直找到了孙延宾校长,将阿里耶的学习情况和在教学区、宿管处的表现详细地汇报给孙校长,让孙校长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孙校长当即表态: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回校后的阿里耶学习一如既往地刻苦钻研,帮助生活老师管理宿舍,而阿校长也单独给阿里耶时而开点小灶,增加更多的营养,往日的朝气蓬勃又再次焕发出来。
今年的教师节,阿里耶在阿校长的办公室偷偷塞了封信,“看着生病的我们,望着您那着急的眼神,当您把热腾腾的的汤面端到我面前时,我有一种冲动,想抱着您说一声:
‘妈妈,您辛苦了’?
”当阿校长收到这封信时,感动得泪流满面,无言以说?
五、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阿校长经常深入生活老师的队伍中,和生活老师同吃同住,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情况,及时解决她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难处,制定合理化的管理标准,这样既可以减少生活老师之间的矛盾,又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阿校长对生活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把自己当作他们的妈妈,来教育和指导他们。
”在阿校长的带领下,生活老师积极、团结、踏实、认真,互相帮助,尽最大可能帮助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宿舍区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不但如此,当阿校长了解到有些少数民族父母由于普通话水平有限,而无法向别人了解自己孩子的近况时,她主动承担起沟通的桥梁作用,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办公室座机、家里的电话都给了那些心急如焚的家长,使他们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如近在咫尺了如指掌。
而由于这些家长工作时间不固定,有的没有时间意识,很多时候打电话过来正值休息的时间,而阿校长都不厌其烦耐心醇厚地解答他们的困惑,甚至在很多次由于接电话而把锅里的菜炒焦了。
可以看出,阿校长对学校是怀着多么深厚的感情!
然而,宿管处的工作绝非风平浪静,一片旖旎,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这么多不同性格的孩子相处本身就是一种学问,在日常的接触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矛盾和摩擦,而这时阿校长又要再次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少则一节课,多则半天,诚心相待,谆谆教导,而很多被阿校长做过思想工作的同学都对她感激不已。
2009年已毕业学生金昊因生活老师干涉其在楼道的安全,而与生活老师发生冲突,经过阿校长细致的批评教育,使金昊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在自
【篇二:
人物通讯例文一篇】
附:
人物通讯例文一篇
为了孩子们的幸福,做一个安静的燃灯者
——记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教师万平
文/黄佳熹顾秀阳
一个理性、优雅、聪慧的美丽女人,放弃了在青春葱笼的雅致里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走上了三尺讲台,用真心和行动将教育理念化成有温度的关怀,以爱育爱,以德培德,培养出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
她用才学、能力、品质和魅力给她的学生以成长的力量,她用无私的热切的关爱给学生终生永恒的记忆。
她,就是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教师万平。
以赤子之心开垦教育之路
想象和现实的最大差别就是在现实中你会发现真正想要什么。
虽然教师之路并非万平的初衷,但从教之后,她真正认识到:
自己如此热爱孩子,热爱教学,这是一条属于她的路,她是一名天生的师者,走在这条路上,她是踏实的,充实的,欣喜的,平和的。
然而在28年的成功教育之路背后,万平付出了比别人多十二分的努力与艰辛。
1981年,万平开始从教,在朝阳区劲松二小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孩子们日夜摸爬滚打,叫得出全校各班上百名小干部的名字,说得出他们班里所有小淘气的糗事?
所有的班会队会大队会、广播、晚会、庆典?
都是她和孩子们一同策划组织。
1987年,万平到了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担任音乐教师及新月合唱团指挥工作。
带领学校新月合唱团的同学们,在专家的指导下,获得了区、市、全国一系列合唱比赛的一等奖。
作为指挥,她先后登台于人民大会堂、保利剧院、民族文化宫、北京音乐厅?
并在1993年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吴灵芬教授,修习合唱指挥?
七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年纪轻轻的万平连续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3年,是万平人生的转折期。
这一年,她被调入了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主动要求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
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带着满腔的热情与自信,从“零”开始学习语文教学。
从组课到校级优课,从接待课到研究课以至于区课、市课,大型活动展示课,从首届东兴杯大赛一等奖,到北京市小学专任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竞赛语文学科一、二等奖,以至成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
面对一个个挑战,万平总是以学习充实自己,以研究武装自己,以创新捍卫自己。
她先后参加了北师大国家重点课题组“小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教育部国家重点课题“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推进课程改革”,北京市重点课题也是史家小学的中心课题“和谐教育的探讨”,以及市区重点课题“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的学习与研究,用她所学到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并将自己的实践写入科研论文,获得国家重点课题组、教育部多元智能国际年会论文评比的一等奖。
在史家这片沃土中,十四年如一日,她就像一个农人,每一天都在田间耕耘:
点种、耕作、间苗、收获、酿造,寒来暑往,甘苦自知。
这段“探求教师真味的岁月”,使万平从一名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日记、博客:
与学生的心灵交流
1987年9月,万平老师是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五年级(4)班的班主任。
还没有开学,她就听说班上有一个很特别的学生:
比班里所有孩子年龄都大,留级两次了。
“我的个子比较矮,同组的老师们开玩笑地说:
你看起来还没有你的学生年龄大呢,别让他把你给欺负喽。
实际上,这个不大爱说话的“大”学生也的确没有把她放在眼里。
头一个星期,他永远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一眼一眼地瞄着前面讲话的她,在课桌底下鼓捣着什么,后来才知道,他正对着万老师的脸画素描。
“哪天我来给你办个班级画展吧!
”万老师看着他上课给自己画的头像,觉得这个孩子喜欢画画是真的,倒不是为了上课成心捣乱,于是就试着与他沟通。
“真的,你说话算数?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的眼中竟有了一丁点的光亮。
“因为我是汗手,小时候总画不好,一紧张,把纸就弄湿了,结果让老师批评。
看到你画的这样,还真觉得不简单!
”万老师由衷地说。
再看到他的时候,他的那种阴郁淡多了。
第二天,他交上来一个本子,竟是一本日记。
“这是我当教师之后看到的第一本学生写的日记。
”错别字真是不少,句子也不是很通顺,但是他写得很认真。
“这个孩子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
”万老师感受到了来自于孩子的信任。
她一点一点地为他改了错别字,写了鼓励他的话,悄悄地将本子还给了他。
这样,他开始记日记,万老师天天为他批改。
毕竟是十二三岁的孩子了,没过多久,他的日记就写得有模有样,语文成绩也渐渐提高了。
后来经过他的允许,万老师在班上讲评了他日记中的一些篇章,让同学们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大多数同学不再用一种畏惧或鄙视的眼神看他,他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集体了。
“从那时起,我坚信了文字的力量。
”万老师开始了她的日记教学。
十多年来,万平老师一直鼓励孩子们写日记,让学生们用小小日记本“以我手写我心”,并从未停止与孩子们在日记中的不间断地沟通与交流——无数节日记讲评课、无数个动人的成长故事、无数个为孩子们出版日记专版的不眠之夜、无数次与家长的沟通,几百万字的日记批改量见证了孩子的成长。
这种心与心的交流,字里行间渗透着爱与温馨。
万老师以她那慈母般的呵护,大姐般的细腻,挖掘着孩子们心底那温暖的爱意。
时光荏苒,万平老师在日记中的真切评语已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写作的期待。
在日记的伴随下,孩子们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有心人。
孩子们渐渐地学会了用笔将自己看到的事物记述下来,学会了在写日记的时候用心思考,分析自己的言语或者周围事物,将自己的心得积累下来,将自己一颗小小的心灵中的真、善、美提炼出来?
而这一切,也将成为孩子成长的宝贵记忆和童年的财富。
1997年,万平老师为孩子们创办了班级刊物《小木桥》。
她利用业余时间,编辑、刊印了上百万字的童年心迹。
迄今为止,《小木桥》出刊已逾270期,同步记录了学生的心路历程,成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档案,她教过的所有孩子都珍藏着这份难得的宝贝。
以文载道,以教养德,润物无声,小小的日记,见证着孩子们的进步与成长的点点滴滴,也圆了班上孩子的小小作家梦。
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由她点评的13万字的小学生在校日记专著《马方日记》,其中系列日记“仙人掌”还入选了北京版小学语文教材。
近十年来,她的学生曾先后五十多人获国家级、市级作文比赛的一、二、三等奖。
一个淘气包的妈妈知道孩子春蕾杯获奖后曾给万平老师发来了手机短信这样写到:
“一个曾经逃避写字,逃避上课,濒临厌学的孩子,居然获奖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奖!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您!
因为您的包容、爱心、耐心、理解、坚持、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细致有效的训练方法,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集班主任与母亲于一身的温情互动,职业与敬业的专业品质,理性与人性的完美体现——这一切是一个特写,却不会定格,我们感谢您,我们爱您!
为了更好地展示孩子们的才华,能更真切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2006年8月起,万平为孩子们开通了班级教育生活博客《小木桥》,在那里记录着班级每天发生的事情,同时这也为她建立了一个和家长、学生沟通的平台。
万老师喜欢猫,所以这个博客又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咪咪的乐园”。
万老师称自己是喵呜,学生们是喵咪,家长们是咪妈、咪爸。
现在,博客已经成为万平老师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白天,万平老师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班里,讲语文,改作业,教方法,聊天或谈心,她的心沉浸在孩子的世界里,感受着他们,听他们说,更深地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给他们需要的力量。
夜晚,万平老师就在《小木桥》这个专属于她和孩子们的世界里畅谈天马星空的想法,交流近期的学习、心境感受,倾诉着那一个个平日里不能说的小秘密。
日记教学使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博客交流使得万平老师和孩子贴得更近了,这
条成功的教学之路,洒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甜蜜,也再次验证了:
教育,从来不是一条捷径,那是树的生长,是根的纵横,是年轮的蔓延,是逐渐的枝繁叶茂,是未来的花与果。
以善为灯,以心为田,行在路上
教育,绝对不是一件开花的活儿,它是种树,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扶持与忘我的漫长期待,它是一种为了终极放飞而无比宽厚温暖的拥抱?
如果说现在能够沉静地行走于教育路上的人不多,那么万平老师绝对是其中甘于沉静的一个。
为了孩子,万平老师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工作狂,甚至放弃了做母亲的权利。
除了生病之外,十几年来,在12点以前几乎没有睡过觉,每天仅睡4、5个小时。
“小学教师有你这样当的嘛?
”家里人曾经这样问她,后来习惯了,不再问了。
“怎么这么忙?
不亲眼见,谁能相信哪?
”朋友们曾经这样埋怨,时间长了,就随她去了,连聚会都会紧着她这个“人民教师”。
“别老那么晚,活是干不完的?
身体还是第一位的?
”同事这样叮咛着她,深为她的健康而担心。
多年来,万平一直坚持记工作日记,无论多忙也要补记一下工作日志,回忆一下当天有什么遗落之事:
哪个孩子病了需要致电慰问、哪位家长来电需要回复,哪位同学的个别问题没能及时解决等等。
想到了,便放下手头的事情,马上解决,不再拖延?
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在一两周之后,便将全班学生的名单默写一下。
一时想不起来的,可能就是自己日常忽略的,要在新的一周及时补救:
有意识地跟孩子聊聊天、和他谈一些关切的话语等,目的是让孩子懂得,他的点滴进步都在老师的心里。
每个人的内心能够承载的东西并不多,在万平老师小小的心中,承载的最多的是对孩子们大大的义务、职责与惦念。
这些学生们永远在她心中占有无法取代的特殊位置。
她曾经在她自己的个人博客《蓝喵呜》中写道,“我真的很怕离开孩子们,我无法解释自己的这种感觉,和他们在一起,忙点,累点,甚至烦点,都可以成为一种常态。
只有在咪园看到咪咪们之后,我才会踏实。
忽然,明白,这不仅仅惦念了,这就是感情?
是我和咪咪们之间的感情。
在咪园我看见了让我惦念的咪咪们,放学聊天时,告诉我他们也惦念着我,仅仅如此,即便更忙碌辛苦,我都是快乐的。
从选择教师这条维艰的道路至今,万平老师始终秉着一颗诚恳而纯粹的心,以一种刻苦与努力的态度和那份不为世俗瞬息万变的利益、荣誉所动的坚忍走她自己的道路,教育、关爱、感染那些天使般的孩子甚至他们的家人。
这情、这意都是源于万平老师对于学生的爱,对于教育的爱,对于工作的爱。
“成长”是孩子们共同的权益。
“不忽略每一个学生!
”这是万平老师对自己的要求。
然而一个人的精力到底有限,对于万平老师来说,尽管可以用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对待孩子,也不可能每个都照顾的周全,所以必须依赖与她合力配合且有行动力的家长,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切受益,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1997年,为了使全班家长能够及时了解班级的整体教育情况,她为班里需要个别矫正的孩子建立教育档案《家校直通车》,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笔谈,进行个案指导。
她先后与十几名程度不同的个别儿童家长进行过个案矫正的沟通,积累的教育记录近四万字。
一位学生由于脑发育迟缓合并多动症,在四年级时话还说不清楚,人称“鸟语”。
生活、学习不能完全自理。
全班51名学生中被他打过、攻击过的有40多名。
为了使这个孩子改变现状,健康地成长,万平老师与孩子的家长合作,从进教室,进座位,收拾书包,收拾文具,走路,踏步?
做起,一点一点地对孩子进行引导矫正。
几乎每天,她都与孩子的妈妈进行教育笔谈,辅导、鼓励家长坚持与自己配合。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个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自理能力、身体协调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十二年来,万平老师先后为近二十名
不同程度需求的孩子做过个案矫正,短期的一个多月,长期的竟达三年。
1998年开始,她又为不同类型的家长开办“家长沙龙”解决不同类型、层次的问题:
《从收拾书包做起》是关于培养学生自理习惯的,《快一步与慢半拍》是关于培养学习习惯的,《第一时间》是关于有效利用时间的,《举起我的手》是关于调动课堂参与积极性的,《阅读,思维的半径》是关于克服阅读障碍的,《不能忽略的?
》是关于优秀学生克服自身薄弱环节的等等。
“家长沙龙”的举办使班级的教育拥有了不同的层次和针对性,产生多元、立体的教育效果。
此外,万平老师还坚持为全班家长建立《家校通讯》,定期将班级整体情况向家长汇报;
她坚持把每一次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变成“专题讲座”——倡导一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