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5doc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6670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5doc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三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5doc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三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5doc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三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5doc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三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5doc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5docWord格式.docx

《第三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5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5doc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5docWord格式.docx

最小的动物是什么?

最高等的动物又是那一类?

3、这些动物分布广泛,在海洋、陆地、空中都有其分布,他们是生物圈中的大家族,与人类有及其密切的关系。

为了便于识别、研究、利用和保护他们也要将他们进行分类,怎样对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呢?

1、观看录象片,感受动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激发探究欲望,进入情景。

2、回答:

自然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150万多种,种类最多的是昆虫,最大的动物是蓝鲸,最小的动物是单细胞动物,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3、聆听教师的讲述,疑惑。

二、活动:

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动物(出示图),思考那些动物比较熟悉,并说出他们的主要特征。

那些动物是你比较陌生的?

他们又有那些特点?

3、把熟悉的和不熟悉的相比较,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

那些动物可能与你熟悉的动物属于同一个类群?

4、小组讨论:

请从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动物之间的异同,将他们初步分成不同的动物类群。

(启发提问)

(1)能否根据生活环境合理地将这些动物分成不同类群?

(2)能否根据生活方式将上述动物合理地分为不同的类群?

(3)能否根据形态结构的不同将他们分为不同的类群?

(4)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或者有骨动物和无骨动物还能否进一步分类?

(5)你认为将上述动物合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6)请根据你们小组确定的分类依据将上述动物分为若干类群,填写在第48页表格中并加以说明。

(7)引导:

各小组将你们的分类结果在班里交流一下。

1、观察、思考并回答:

蚯蚓、蜗牛、虾、蛙、兔、丹顶鹤、海龟、北极熊等。

2、回答

3、举例说明:

 

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动物进行分类。

(1)能。

陆生动物、水陆两栖动物、在人体内寄生的。

(2)分为寄生动物和能自由生活的动物两类。

(3)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有骨动物和无骨动物。

(4)有骨动物可分外内骨动物和外骨动物。

(5)可根据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来进行划分。

(6)小组讨论,填写结果。

(7)代表交流分类结果。

三、动物进化系统树

1、以上我们对动物已经进行了分类,下面我们来看动物学家是怎样将动物进行分类的?

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2、无脊椎动物又可以分成那些类群?

分类的依据又是什么?

3、脊椎动物又可以分为那些类群?

依据是什么?

4、请仔细观察49页的动物进化系统树,你从该图中能获取那些信息?

补充:

动物进化系统树很形象的反映了动物的进化过程和规律。

1、动物学家是根据动物有无脊椎骨,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的

可以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和棘皮动物。

分类的依据是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3、也是根据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4、看图、分析、思考并回答:

地球上的动物可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和棘皮动物等。

这些动物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来的,地球上出现最早的动物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最晚出现的是哺乳动物和鸟类。

地球的动物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种类少到种类多的进化过程。

四、本课小节

1、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适当的补充。

3、大家有问题吗?

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归纳、总结、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交流。

3、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引导:

生物圈中的动物种类繁多。

(1)动物学家是怎样将这些动物分类的。

(2)可以分为那些主要类群?

2、下面我们首先来认识无脊椎动物,看录象,观察各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怎样区别他们?

他们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提问: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回顾、思考:

(1)动物学家就是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将其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哺乳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看录象。

回答:

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无脊椎骨。

二、学习各类无脊椎动物

1、知道学习原生动物:

(1)原生动物是地球上最低等的、最原始的动物,他们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有什么特点?

(2)原生动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你知道那些动物是原生动物?

(3)原生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2、指导学习腔肠动物:

(1)腔肠动物与原生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

(2)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主要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常见的种类有那些?

(3)演示丰富多彩的腔肠动物的图片,提问:

谁能简要的介绍一下这些腔肠动物有什么特点?

腔肠动物是有口无肛门,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食物残渣也通过肛门排出体外的。

珊瑚的种类很多,我们看到的各种颜色的珊瑚实际上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的骨骼,珊瑚虫就藏在骨骼内。

有的海葵还与螃蟹共生~`~~~~

(4)腔肠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3、指导学习扁形动物:

(1)扁形动物与腔肠动物相比形态上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扁形动物是怎样的名的吗?

(2)你知道那些动物是扁形动物?

举例说明他们的生活方式?

(3)你知道什么叫“米猪肉”吗?

吃了“米猪肉”会有什么后果?

血吸虫也属于扁形动物,能寄生在人和其他许多哺乳动物体内,寄生在人体内引起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传染病,曾经在我国流行,新中国成立后这种病基本消灭了,但是最近一年又有所“抬头”。

教材51页的小资料中有介绍,请阅读。

4、知道学习环节动物:

(1)你知道那些是环节动物?

这些动物与扁形动物相比在形态上有什么不同?

环节动物是怎样的名的?

(演示环节动物的图片)

(2)你能说出蚯蚓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是怎样生活的?

(3)环节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蚯蚓体内蛋白质的含量高达干重的70%,可用来饲养家禽、家畜和发展水产养殖业,因此,养蚯蚓是一条致富之路。

教材中的小资料中有介绍,请阅读。

此外,沙蚕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蚂蝗可以做药等。

5、指导学习软体动物:

(1)请举出你知道的软体动物的名称?

这些软体动物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叫软体动物?

(演示图片)

(2)谁来介绍一下你知道的软体动物?

他有什么特点?

是怎样生活的?

乌贼、鱿鱼、章鱼都没有贝壳,因其退化为内壳。

我们吃的海鲜中的鲍鱼不是鱼而是一种贝类。

(3)软体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在我国沿海,贝类的养殖已成为海洋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海产珍珠在世界都是有名的。

1、观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1)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结构简单,所有的生理活动都在一个细胞中完成。

(2)多数生活在水中,部分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少数寄生在动植物体内,如:

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

(3)阅读教材回答:

有些原生动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有机物起到进化污水的作用,也有些原生动物大量繁殖会引起海洋中的赤潮,还有的会引起人体疾病。

2、观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1)腔肠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身体由两层细胞围成消化腔。

(2)绝大多数腔肠动物生活在海洋中,有一部分生活在淡水中。

常见的有水螅、水母、珊瑚虫等。

(3)观察图片,阅读并回答:

水螅生活在淡水中,只有几厘米长,一端附着在水草上或其他物体上,另一端游离,口的周围有触手,用触手捕捉小动物;

水母的身体呈伞形,适合在水中漂浮生活;

海蛰的口的周围有8枚口腕。

(4)海蛰皮可以食用;

珊瑚颜色鲜艳,造型奇特,可作为装饰品。

3、3、观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1)扁形动物是左右对称的,身体扁平因此的名。

(2)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都是扁形动物。

涡虫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能自由生活,而血吸虫和猪肉绦虫都是寄生生活的。

(3)猪肉绦虫的卵随食物进入猪体内,发育成幼虫(囊尾蝣)如黄豆大小,含有这种幼虫的猪肉叫“米猪肉”。

人吃了未煮熟的米猪肉就可能患绦虫病危害人体健康。

4观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1)常见的有蚯蚓、沙蚕、蚂蝗等。

环节动物细长而柔软,身体有许多环状的体节构成。

(2)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打洞穴居,以落叶、生活垃圾、粪便等为食。

(3)例如:

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分解有机物促进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循环。

此外,蚯蚓可以药用;

可以当作蛋白质饲料,甚至可以加工成蛋白质的食品。

5、观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1)举例:

如蜗牛、田螺、乌贼、章鱼等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常常包有贝壳。

(2)举例:

如蜗牛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以植物的叶为食,身体柔软,有两对触角,背上有一个螺旋状的硬壳,遇到危险时把柔软的身体缩到螺壳内,靠柔软的身体做缓慢运动。

(3)阅读并回答:

很多软体动物可以食用,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著名的海鲜,如鲍鱼、牡蛎等。

有的软体动物可以培育出名贵的珍珠;

有的是鱼类天然的饵料;

也有的对人类有害,如蜗牛、田螺等。

三、本课小结

1、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那些类群?

请用最精练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每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肯定、并适当补充)

2、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讨论、交流。

第3课时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1)无脊椎动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主要包括那些类群?

请举出其中的1——2种代表动物。

(2)在无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最高等的是那一类。

2、从那些方面可以说明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

3、节肢动物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非常广泛与人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那么节肢动物分部广泛表现在那些方面?

1、回顾、思考、回答:

(1)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腔肠动物如水螅、水母,扁形动物~~~棘皮动物如海星、海参。

(2)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2、种类多,节肢动物在地球上约有100多万种,许多动物的个体数量多的惊人,例如:

仅一个蜜蜂社群的个体数量就达5万多只。

3、回答:

从5500多米的深海到6000多米的高山,无论是空中、水域、土壤和动植物体内,都有节肢动物的生存。

二、活动——观察昆虫标本

1、陈述:

节肢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又分为昆虫纲、甲克纲、蛛形纲和多足纲,其中昆虫纲的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的主要成员,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约占节肢动物的70%。

节肢动物为什么如此众多呢?

他们有那些共同的特征?

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节肢动物中的昆虫。

2、(演示几种昆虫标本)指导学生观察昆虫标本,按照观察的方法步骤认识昆虫身体的组成和不同形态的足,比较不同形态足的异同,并提问:

(1)绝大多数昆虫都生活在陆地,他们有那些适合在陆地上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2)昆虫有那些共同的特征?

我们一般可以通过那些特征来判断一种小动物是不是昆虫?

(3)你能描述一下这些昆虫的足有什么特点,适合怎样的运动方式?

昆虫不同形态的足在结构组成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4)请说出蝗虫、蝴蝶、蜜蜂、金龟子这几种昆虫的翅膀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昆虫学家是根据昆虫的什么特点将他们进行分类的?

昆虫学家根据昆虫翅膀的特点的不同将昆虫分为不同的类群,如蝗虫属于直翅目,蝴蝶属于鳞翅目等。

3、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从那些方面可以说明昆虫与人类非常密切?

举例说明。

1、聆听老师的介绍,观看录象,边观察边总结昆虫的特点。

2、观察昆虫标本,小组讨论:

认识昆虫的身体组成,画出不同形态的足,对比昆虫不同形态的足,找出他们在形态、结构上的异同点,回答:

(1)昆虫的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有保护作用和防止体内水分过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身体一般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节伸屈自如,每个体节都有附肢,运动灵活而有力;

昆虫有发达的脑、灵敏的感觉器官和独特的呼吸器官等。

(2)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6条腿),一般有两对翅。

(3)描述:

例如,蝗虫的后足长大、粗壮,适合跳跃;

前足和中足比较弱小,只能适合爬行。

昆虫不同形态的足的共同特点是:

他们都是分节的。

(4)蝗虫有两对翅膀,外面一对狭长较厚,里面一对薄而宽大;

蝴蝶的两对翅膀,宽大、较厚、有花纹和粉末状的物质;

蜜蜂只有一对翅膀,很薄、透明;

金龟子的翅膀外面有很厚的翅鞘,里面的一队翅膀很薄、宽大,能飞行。

3、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于人类也有的有害于人类。

例如,海洋中的许多小型的节肢动物或大型的节肢动物的幼体和成体,是鱼类的天然食物;

一些昆虫如蜜蜂能传播花粉,大大促进植物的发展。

三、棘皮动物

1、你认识棘皮动物吗?

你知道那些动物是棘皮动物?

为什么他们叫棘皮动物?

他们有那些共同特点?

(演示棘皮动物的图片)

2、棘皮动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海星、海参和海胆在形态上有什么不同?

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海参以海底的微小生物和有机物为食。

海参还有一个逃生的绝招,当海参受到强烈的刺激时,能把大部分内脏从肛门排出转移敌害的视线,他趁机逃生,这一段时间又能长出内脏来。

3、棘皮动物的共同特点上体表都长有棘刺,举例说明他与人类的关系。

1、回答:

棘皮动物有海星、海胆、海参等,因他们身体表面长有肉刺而的名。

棘皮动物都生活在海洋中。

海星的身体扁平呈五角星形,海参呈蠕虫状,海胆呈球状;

海星喜欢吃贝类,危害贝类的养殖,海胆喜欢吃海藻,危害藻类的养殖。

3、棘皮动物既对人类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如海星、海胆对海产养殖业有害,但海参是美味佳肴,可食用或药用,有很高的人工养殖价值。

四、活动:

讨论无脊椎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1、以上我们学习了无脊椎动物的各个类群,这些无脊椎动物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

2、举例说明人类与无脊椎动物的关系?

引导:

关于人类与无脊椎动物的关系,下来大家还可以搜集一些资料,写一篇短文《无脊椎动物的公与过》

可以说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紧密,既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2、首先他们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尤其是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的“最大家族”。

从他们对人类有益的一面来看,有些原生动物能起到进化污水的作用,有的可以食用,有的能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的能为植物传花受粉。

五、本课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无脊椎动物有了那些更深刻的认识?

有什么收获?

2、关于本节课的内容你还有什么疑惑的问题,提出来一起讨论?

1、回顾、总结、思考、回答。

2、提出疑惑的问题,讨论、交流。

第四课时

(1)自然界中的动物可以分为那两大类?

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脊椎动物又可分为那些类群?

2、请观察教材55页图22——30,想一想五类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差异。

(1)自然界中的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依据是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2)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观察图片,回答:

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两栖类水陆两栖,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绝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

二、学习各类脊椎动物

1、阅读教材56——60页,想一想每一类脊椎动物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有那些,请在书上标出来。

2、指导学习鱼类(演示各种鱼类的图片)

(1)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类,大约有2200多种,终身生活在水中,他们有那些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2)鱼类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淡水中也有不少种类,你能说出几种淡水鱼类的名称吗?

你是怎样区别这些鱼类的?

(3)淡水鱼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范蠡就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养鱼专著《养鱼经》。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混合放养的方法。

你知道什么叫混合放养吗?

混合放养有什么好处?

阅读教材56页小资料。

(4)鱼类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表现在那些方面?

3、知道学习两栖类(演示各种两栖类的图片)

(1)你知道那些动物属于两栖类?

为什么他们叫两栖动物?

他们有那些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2)为什么说两栖动物还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而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度类型?

(3)你见过青蛙的幼体——蝌蚪?

青蛙的发育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建议学生利用便利的时候到稻田、水沟或池塘边采集青蛙的受精卵,进行培养和观察蛙的发育过程,并作好记录。

培养的方法见教材57页,观察完后将青蛙放回原处。

(4)两栖动物与人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惜两栖动物,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4、指导学习爬行类(演示各种爬行类的图片)

(1)现在地球上生存的爬行动物并不多,只有6千多种,但是根据对古代动物化石的研究表明,在距今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有一类爬行动物曾经在地球上繁盛一时,称霸全球达1亿多年之久。

你知道是那一类爬行动物吗?

恐龙原意是“恐怖的蜥蜴”你知道那些恐龙能描述一下吗?

(2)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鼎盛时代,在海洋、陆地、空中都有恐龙分布,但是大约在6500万年前恐龙却灭绝了,关于恐龙的灭绝至今是个迷,有多种说法。

现在地球上生存的爬行动物有那些》他们有那些适合陆地生活的特征?

(3)怎样评价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扬子鳄是我国特产的珍稀爬行动物,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我国为了保护扬子鳄于1986年在安徽建立了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小资料中有介绍,阅读。

5、指导学习鸟类(演示鸟类的图片)

(1)你知道地球上最大的鸟是什么?

最小的鸟是什么吗?

没有翅膀的鸟是什么?

(2)鸟类是脊椎动物中的第二大类群,全世界约有9700种,我国有1319种,是世界上鸟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绝大多数鸟类都能飞行,他们有那些适合飞行生活的特征?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脊椎动物中的高等类群,不仅种类多,分布广,而且与人类的生活也尤为密切。

可以说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举例说明。

正因为鸟类是对人类益处极大而害处很小的类群,所以“观鸟”、“爱鸟”、和“护鸟”早已成为先进文明国家的一种时尚。

(4)护鸟类,我国规定:

每年的3月至5月的某一个星期为“爱鸟周”。

你知道为什么要把这段时间确定为爱鸟周吗?

我们应该怎样爱鸟、护鸟?

希望同学们把你们的想法设计成一个爱鸟周的活动方案,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实施你设计的方案。

6、指导学习哺乳动物(演示各种哺乳动物的图片)

(1)哺乳动物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动物,也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我们人类也是哺乳动物。

你知道哺乳动物中最大的、会飞的、奔跑最快的分别是那一种?

(2)全世界的哺乳动物约有4000种,种类不算多,但他们适应能力强,几乎可以在任何环境中生存,他们有那些共同的适应环境的特征?

(3)从那些方面可以说明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

(4)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哺乳动物对生物圈,对人类有什么作用?

讲述:

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过度捕杀,使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导致生态失恒,使鼠类等有害动物大量增加,对森林、草原、农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生存,因此,保护地球上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面临的紧迫任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1、阅读教材,找出各类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分析,讨论并回答问题:

(1)体表覆盖黏滑的鳞片,身体一般呈流线型,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2)鲫鱼、草鱼、俚语等等。

鲫鱼比较小,身体较宽,颜色较浅;

草鱼比较大,身体狭长,颜色较深~~~~~~

(3)回答:

根据一些鱼:

如鳙鱼、鲢鱼、草鱼和青鱼的栖息水层和食性的不同特点,将他们混合放养在一个水域内。

混合放养可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的空间和各种天然的饵料,从而增加鱼的产量。

(4)回答:

鱼类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鱼类还可以制成药品、饮料、皮革制品等;

有些鱼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金鱼、热带鱼等。

3、观察、阅读、分析、讨论、回答问题:

(1)蜍、大鲵、蝾螈等,他们大多数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5)两栖动物的受精作用必须在水中完成,而且幼体也必须生活在水中,在水中发育,如果离开了水将无法繁殖后代。

(6)青蛙的发育要经过变态,因为蝌蚪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与成体有叫大的差异。

(7)青蛙和蟾蜍都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农业害虫的天敌,此外,养殖的牛蛙可供实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