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15590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

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

三皇给人民带来了福祉,但却没有“治国平天下”的伟业。

三皇的功业:

燧人氏的功业是“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具去毒”;

伏羲氏的功业是“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

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

神农氏的功业是“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土尧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B.“五帝”

五帝所指何人,各家说法不一。

《国语》记展禽语:

“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

颛顼能修之。

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

尧能单均刑以仪民。

舜勤民事而野死。

”即以黄帝、颛顼、帝喾ku、尧、舜为五帝。

《五帝德》、《帝系姓》、《五帝本纪》都依此说。

《吕氏春秋》以少白皋、太白皋、黄帝、炎帝、舜帝为五帝。

《淮南子》以黄帝、颛顼、尧、舜、启为五帝。

最为后人接受的是《国语》的说法。

五帝的功德:

《史记·

五帝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黄帝:

“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

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娥,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颛顼:

“静渊以有谋,疏通能知事;

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以鬼神而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

帝喾:

“普施利物,不于其身。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取地之材而节用之,扶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其色郁郁,其德嶷嶷。

其动也时,其服也士。

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尧: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富二不骄,贵而不舒。

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便章百姓。

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舜:

“舜年二十以孝闻。

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

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

舜居妫汭,内行弥谨。

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

尧九男皆益笃。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

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

·

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

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三皇只是教人谋生的手段,而五帝则是养民惠民,所体现的是道德政治,三皇只是文化的创始人,五帝则是文明的缔造者。

3、怀疑说:

顾颉刚的“层累说”

在中国的历史学界,对远古历史的怀疑论者不乏其人,但最有成绩的则是20世纪上半期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

1923年,顾颉刚在同钱玄同讨论《诗经》的辨伪问题的一封信中,系统地提出了人的“层累说”,即“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

大意有三:

①时代愈后,传说的古时期愈长;

②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人物形象愈是高大;

③即便对某一历史人物或事件是否属实尚无把握,但亦可知道它在传说中的最早状况。

而顾颉刚认为,盘古也好,三皇五帝也好,都说虚构的人物,而且越是往后世,虚构的历史愈早。

在西周,人们只知道有个大禹,到春秋时期,才有尧舜的传说,黄帝、神农是战国时期的杜撰,三皇之说直到秦代才有,而盘古的传说更晚,是汉代后才出现的。

①、盘古

盘古是一个纯粹虚构的人物,而且虚构的年代很晚,大概是东汉后期的产物。

严格说来不足以充任中国传说系统中的领头雁,他的事功只是开天辟地,同人事并无多大关系。

②、三皇五帝:

.“五帝”:

《史记》以《五帝本纪》开篇,很少提到三皇的功德。

五帝的说法是战国时期才有的。

据徐旭生先生的研究,“直到春秋战国前期还没有见到五帝的说法,在《左传》、《国语》、《论语》、《墨子》、《孟子》等书中都不见有五帝的名称,就是显明的证据。

到战国后期五帝的说法才盛行起来。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但是,五帝崇拜在战国前就存在,《论语》、《孟子》对尧舜评价很高。

《尚书》中就有《尧典》、《舜典》。

黄帝果有其人吗?

根据古代文献,黄帝是确有其人。

《周逸书》、《山海经》、《国语》、《大戴礼》、《吕氏春秋》、《史记》等文献都言之凿凿,尤其以司马迁的记载最为详细:

父少典,母有虫乔氏,与炎帝为同胞所生,且有儿子二十五人。

但是,这些作品都是春秋战国之后的作品,而在此之前的古籍则根本没有提到黄帝,尤其是《尚书》,从尧帝写起。

轩辕之丘、涿鹿之野、黄帝泉、黄帝陵等能证明黄帝真实存在过吗?

黄帝陵,司马迁之前,传说中的黄帝并无葬处,而是“乘龙升天”。

司马迁一方面承袭旧说,另一方面又认为“黄帝崩,葬桥山”。

但是“桥山”又在何处?

《五帝本纪》没有提供下文,于是有陕西桥山说、甘肃桥山说,涿鹿桥山说,陕西还有两个桥山,一个在陕北、一个在陕西中部。

传说“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活动范围大致在今陕西一带。

何以到今北京附近的涿鹿之野与蚩尤作战。

炎帝葬于湖南茶陵,今炎陵县。

舜帝葬于湖南的九嶷山。

传说舜帝带着鹅皇和女英两个妃子南巡,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结果溺于湘水,葬于九嶷。

据说还在今天的韶山演奏过《韶》乐,百鸟朝奉,韶山之名由此而来。

追溯黄帝的缘由,必须从先民的五方观念说起。

从甲骨文看,殷人已经有了五方观念。

郭沫若的《殷契粹编》所收录的卜辞就有东南西北四土受年的记载,“四土”加上“商”或“中商”,正是东南西北中五方。

五方观念大约在西周初年开始演化为“五色”或“五方色”的观念。

《逸周书·

作洛》是最早记载“五色”的文献:

“周公·

及将致政·

乃建大社于国中,其土遗东青土,男赤土,西白土,被骊土,中央衅以黄土。

”周人起于陕地,这里到处都是黄土高坡,因而周人以黄色为贵。

而且,由于殷人五方观念的传统,周人同样划天下为五方,以陕地为中心。

周公营洛,洛邑虽然不同于陕地的土色,但出于王权中心的考虑,周公又只能将洛邑一代作“黄色”看待,大社中央著以黄色。

周人尚黄,以及“五色土”思想的提出,与加强中央集权有关。

五色后有五行思想。

由于五色观念直接同王朝政治相结合,而王权是需要神话的,所以周代的统治者因其尚黄而很自然地有了对黄帝的崇拜。

黄帝又同皇帝相同,在色曰黄,在权曰皇。

《释文》曰:

“皇帝,本又作黄帝”。

《淮南子》说:

“中央土也,其帝黄帝”。

黄帝是中央之帝。

二、炎黄子孙

黄帝之前,尚有神农、伏羲、女娲,甚至燧人氏、有巢氏等先人,然而中国人所认定的祖先则是黄帝,现代人以“炎黄子孙”自称,为什么?

黄帝首先建立的一个部落联盟;

黄帝首先开始了道德政治;

黄帝首先是中国文化的结晶;

汉族人的确基本上是炎黄的血脉。

三、龙的传人

中国人对自己还有一个美称,即“龙的传人”。

㈠.龙是什么?

《尔雅·

翼》说:

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鼋,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象这样一种怪物,自然界是没有的。

但奇怪的是,在中国的造型艺术和诗词歌赋中,有关龙的形象的描写和刻画比比皆是,尤其是皇宫府第,更是龙的天下,墙壁和梁柱等地方无不有龙的造型,而且,两千多年来,龙向来被看作是君权的象征。

皇帝称作为真龙天子,视为龙的化身,其身体是龙体,面目是龙颜,胡须是龙须,外衣为龙袍,住所为龙禁。

可以说,龙崇拜是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又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之根。

前些年的文化热和寻根热,学者们各法奇想,探究龙的本来面目,有鳄鱼说、雷公说、松树说、马说等。

这些多基于对龙的外形的分析。

说其为鳄鱼,是因为鳄鱼体大,有鳞片,形状似人们想象中的龙;

说其为雷电,是因为天上的闪电,形同巨龙飞舞,飞天,降雨;

说起为松树,是因为松树的树皮似龙鳞,树枝似龙角;

说其为马,是因为有的龙的造像,龙头如同马头。

但这些说法都经不起推敲。

1.龙常与水相联系,而松树、马均与水关系不大。

2.许多文献都说,龙最基本的特性是“能细能巨”,“能长能短”,“能幽能明”,而这是动植物或自然现象均无此种特性。

3.原始人所崇拜的对象,往往是同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东西,而且与人类生存的意义较大。

而上述几种东西除雷电外,均与人类的生活关系不大。

4.龙崇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儒道两家所信奉的,其本义一定同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有关。

而上述几种东西均不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

5.君主被当作龙的化身,而中国政治的特点是宗教与君权的统一,相应的,龙崇拜也一定是体现这一层次政治文化意义的。

而上述几种解释都不能切到这一层面。

6.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人何来自称为“龙的传人”,即是说,龙最初是当作自己的祖先来崇拜的,但是,从古代文献里,都找不到相关的证据。

在古代文献里,有关龙的记载或描写很多,归纳起来,大体不外如下几个方面:

一,龙居大泽之中,与水有关;

二,龙能兴风雨,主管人间雨水;

三,龙的外形变化。

A.龙与水

《说文》:

“龙之所居,常在水泽之中。

”又说: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风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曰: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水为阴性,泽为山中之凹地。

山之凹地,有水曰泽,无水曰谷,介于泽谷之间的是溪谷。

释天》:

“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

帛书《老子》,谷写作“浴”,强调有水的溪谷。

而溪谷在古人眼里常被用来象征女性生殖器。

《大戴礼·

易本命》:

“丘陵为牡,溪谷为牝。

高诱注《淮南子》,说得更为直接:

“丘陵高敞,阳也,故为牡;

溪谷污下,阴也,故为牝。

近人周予同先生也指出,中国古代曾以溪谷为女性生殖器而加以崇拜,而泽和渊与溪谷基本是同义的,即女阴之象,那么居于大泽或潜入深渊的龙是什么呢?

B.龙与云雨

龙不仅居于大泽,潜入深渊,而且主管人间雨水。

天下雨,必先有云,故云雨都属龙管制。

《易·

乾》卦的彖辞曰:

“云行雨施,品物流行。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天文训》:

“龙举而静云属。

“人不见龙之飞举而能高者,风雨之奉也。

”《抱朴子》也说:

“辰日称雨师者,龙也。

”正因为龙是管雨水的,所以,我国各地旧时到处都建有龙王庙,每逢天旱,男男女女都到庙里求雨。

“云雨”是我国俗语和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关于男女交合的隐语。

一般认为,“云雨”一词最早见于宋玉的《高唐赋》。

事实上,“云雨”隐喻性行为,时间要早得多。

乾》所说的“云行雨施”,实际上就是男女风流事。

说得最为明确的是《易·

小畜》。

卦辞谓: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小畜》的卦象是乾上巽下,乾为老男,巽为长女,二者的结合本来是理想的,但如果有云而无雨,则不免遗憾,故象辞曰:

“夫妻反目”。

古人以“云雨”隐喻男女性行为,大概出于两种考虑,一是自然界的云雨为天地交感的生命行为,云雨之后,万物化生。

对此,王充在《论衡·

自然》中说:

“天复于上,地偃于下,下气上蒸,上气下降,万物自生其中间矣。

”二是男女性行为同样有一个云行雨施的过程。

C.龙的特性

古代文献材料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特性的描写。

《周易》中,《乾》卦以六龙象征宇宙变化,其中龙与乾均为男性之象,即所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系辞上》: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

”“专”即转、弯,有疲倦之意。

这动与静,直与专,说明什么?

《说文》曰:

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王逸注《天问》,也说:

“龙,能高能下,能小能巨,能幽能明,能短能长。

现代语:

“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龙”到底是什么呢?

“龙”最初应该是男根。

㈡.为什么中国人选择做龙的传人?

生殖图腾、经济图腾与政治图腾,龙最初是生殖图腾,后演化为政治图腾。

1、大国统治需要有某种神奇的强大超凡的力量的支助。

九似

2、农耕文明需要水神保护。

龙主管雨水。

3、期望也需要大量的人口。

㈢.当代的龙仅仅只是一种象征

今天再推崇龙作为中国人的象征,好不好?

以现实社会的杰出的政治家、华人的骄傲、民族的楷模作为象征或许更好一些。

四、中国文化与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虽然是原始社会的普遍文化现象,但比较起来,东方世界比其他地方更为盛行。

黑格尔说:

“东方所强调和崇拜的往往是自然界的普遍生命力,不是思想意识的精神性和威力,而是生殖方面的创造力·

更具体地说,对自然界普遍的生殖力的看法是用雌雄生殖器的形状来表示和崇拜的。

”(《美学》3V.下册P40.商务印书馆1981.)而东方世界,又以中国和印度为盛。

中国的文化,从形式到内容,从文字到哲学、宗教、政治、艺术等,都或隐或现地受到生殖崇拜的影响。

1、女娲造人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云: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绠(亘)于泥中,举以为人。

女娲是谁?

其原型是什么?

抟黄土作人,是后人的加工,在远古时候,女娲造人的传说,说的则是她用自己的身体孕育人类。

《说文解字》云:

“娲,古之神圣女,化生万物者也。

在中国古文字里,娲、娃、蛙三字皆可通,用于动物者为蛙,用于人类者为娲或娃。

而古代的蛙字,又是由“鼋”字发展而来的,河南郑州出土一件商代前期的青铜器,上面有“鼋”字形的蛙形图案。

《国语·

周语下》有“我姬氏源于天鼋”,天鼋,就是大青蛙、大蛤蟆。

意思是说,姬族是大蛤蟆的后代。

而女字加一个鼋字,即是古代的孕字。

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杨堃的《女娲考》写道:

“女娃为孕,岂不是女娲抟土造人身神话在文字上的落脚吗?

有趣的是,中医界仍把女性阴口叫做蛤蟆口,或蛙口(娃口)。

”时至今日,我国许多地方仍把小孩子称作“娃子”。

女娲作为先民的崇拜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角色是有显示变化的。

情况大致是:

最初只是母亲神,所代表的是女性生殖力,尔后演变为男女婚姻之神,其事迹不再是抟黄土造人,而是主持婚配和炼五色石补天。

或者说,抟黄土造人的神话所反映的是母系社会的婚姻形态,而后者所反映的则是一夫一妻制产生后的婚姻形态。

《风俗通》: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

”《淮南子》又云: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其实,“置昏姻”与补苍天是一回事,即男女交合。

这里的关键是对“五色石”的理解。

“五色石”是一神秘的东西,女娲补天,用的是五色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玄鸟之卵也是“五色甚好”。

《山海经·

南山经》曰:

能使人长生不死的就是“五色发作”的玉;

石之美者曰玉,佩玉,起初是用作护身符的,其作用不是为了避邪,而是为了长生。

《南山经》记载,黄帝就是食用了玉膏,才得以升天。

《博物志》说:

“名山大川,孔穴所向,和气所出,则生玉膏,食之不死。

”西王母的不死之药也就是这些石或玉,就是男根。

嫦娥偷吃的就是这种不死药。

将石头比作男根,最富玄思和文学色彩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曰:

“却说那女娲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但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

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可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贾宝玉这个情种就是这块石头,他“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可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周易》和《说文》所描写的龙的特征:

“其静也专,其动也直”;

“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而且,在曹雪芹的笔下,贾宝玉这块顽石同样是五色的,且大于雀卵。

在《红楼梦》里,宝玉为阳之精,黛玉为女之精,宝玉有顽石一块,而黛玉却没有。

第三回描写“摔玉”情景,作者更是直接将之称作“劳什子”。

在中国民间,“劳什子”历来是男根的代名词。

2、昆仑山和泰山

中国有两座名山,昆仑山和泰山。

昆仑山,黄河、长江都源于昆仑山。

在中国先民的信仰里,昆仑山是生命之源的象征,是西王母的居所,是女阴的象征。

昆仑,在古代传说里又名“虚门”,所以“昆仑之丘”亦名“昆仑之虚”。

“虚”的原义相当于玄牝。

《大荒西经》说西王母“穴处”,还有一意思就是昆仑山本身就是一个洞穴一样的东西。

山是凸形,穴是凹形,在先民的生殖崇拜意识里,凹凸无甚本质不同,都是生殖器的象征,具体说来,女阴之象,既可理解为山峰,也可理解为洞穴。

昆仑,以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的说法,其本义为圆。

李善注,“昆仑,轮转之貌。

”所以,传说中昆仑山上有瑶池、瑶台、旋室,与圆、摇动、转动有关。

昆仑,同时又是“葫芦”、“苦砻”、“窟窿”的音转。

在初民那里,葫芦被视为生命之源,视为生殖力的象征,而象征的原型或是孕妇的腹部,或是女子的阴户。

葫芦为瓜属,故女子破身,俗称“破瓜”。

苦砻即蛤蟆、蟾蜍、蛙,都是女阴之象。

窟窿的词义为“孔”缓读为窟窿,急读为孔,故昆仑就是一个孔洞。

昆仑山为生命之山,主要还是西王母的象征意义。

在后来道教的诸神谱里,西王母为雍容华贵、端庄美貌的王母娘娘,但在先民的眼里,西王母非但无美貌可言,而且丑陋无比,人面虎身,一口虎牙,还拖着一条豹子尾巴。

西次三经》: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

”《大荒西经》曰: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由以上文字可知,西王母实为虎神,体现了先民的虎崇拜。

虎崇拜实际上是一种生殖崇拜,虎为女阴的隐喻。

乾·

文言》曰:

“云从龙,风从虎。

”顾炎武解释道:

“云从龙则曰乾为龙,风从虎则为坤从虎。

”在我国古籍和传统造型艺术里,龙虎并称或龙虎同时出现,往往都是隐喻男女性事的。

《周易参同契》云:

“龙阳数奇,虎阴数偶。

“龙呼于虎,虎吸龙精,两相饮食,俱相贪。

”显然,这些文字是对男女性行为的描述。

龙与虎,既可理解为男人和女人,也可理解为男根与女阴。

龙腾虎跃,龙争虎斗,

西王母的传说常常与鸟有关。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西王母有关的鸟是“三青鸟”。

海内北经》云: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三青鸟亦为三足鸟或三足乌。

在先民的信仰里,鸟是太阳神的象征。

古人的造型艺术,鸟常常同太阳画在一起,,或为鸟负日而飞,或为鸟站在太阳里面。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非衣帛画”,画面左上角的太阳图案,里面就有一支大黑鸟。

古代文献,三足鸟又写作“足峻cun”,《淮南子·

精神训》云:

“日中有cun足俊乌”。

足俊与月俊音同义通,古时当为一字。

“月俊,赤子阴也。

”“赤子阴”是男子灵根的古老说法。

《老子》第五十五章说:

“未知牝牡之合而zui月俊作,精之至也。

”牝牡之合即男女的生理结合。

老子的这句话将鸟的象征意义揭示得明明白白。

俗语:

小鸟、小鸡、小鸡鸡。

与昆仑山对应的是泰山。

泰山常与古代帝王的封禅相联系。

所谓封禅,实则是件简单的事,“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

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问题是我国幅员辽阔,何处不可以祭天地,为什么要到泰山去呢?

《后汉书·

祭祀志》曰:

“岱者,胎也;

宗者,长也。

万物之始,阴阳之交,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惟泰山乎!

故为五岳之长耳。

”“不崇朝而遍雨天下”,即是说不用祭拜男女性器,天地也可在此交感,其方式便是“触石,肤寸而合”。

这是很形象的描写。

因为天地交感,不像匹夫匹妇之所为,它们只是“肤寸而合”就够了。

泰山为生命之山,仅从一个“泰”,亦可探其奥妙。

泰山之泰即《易经》泰卦之泰,其卦象为乾下坤上,卦辞为“小往大来,吉,亨。

”《序卦》释泰:

“泰者,通也。

”乾坤之通,亦即男女之通。

北京故宫,前有乾清宫,后有坤宁宫,而二者中间还夹有一个泰和殿。

强调天地之交、阴阳之合、乾坤之合。

3、帝王祖宗

帝王祖宗,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权威的称谓,探究它们的本来面目,对我们理解中国文化很有帮助。

①、“帝”是什么?

在甲骨文中,“帝”写作或。

此字的下部似为三根木棒构成的三角架,其上一个置放东西的平台;

上部为正三角形或倒三角形符号,明显出是女性生殖器的符号,即女性人体三角区的形象描写。

在古代世界,用倒三角形符号代表女阴的不独中国汉民族,巴比伦早期的象形文字,日本新石器时代的石刻文,都是用倒三角形符号表示女阴的。

据西方著名的艺术史家格罗塞在他的《艺术的起源》中报道:

南美洲恒格河巴西印第安人以倒三角形符号代表女子的遮羞布,名为“乌鲁里”。

当一个白人在他们面前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时,他们哈哈大笑起来,叫道“乌鲁里”、“乌鲁里”、“乌鲁里”!

据此字形,许多学者认为,“帝”的初义是女阴。

尽管此说未被学界普遍接受,但“帝”具有生殖或化生万物之义,则是很少有异议的。

汉代的郑玄说过:

“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

”近人詹先生根据音韵,亦证明“帝”与万物化生有关。

“根据义由声得的道理,应考察其语族。

可以发现,古音与帝相似的字多有根基、原始等义。

如‘蒂’表示花的基,‘柢’表示根基,‘底’表示房屋的基础,‘胎’表示人之所由生,‘始’表示氏族之发源。

蒂、柢、底、胎、始都与双声。

由此看来,至尊神所以称为‘帝’,本来表示昊天是天地万物所由生的根本和原始。

”(参见中国文明史上P190)

近人王国维、郭沫若、闻一多、刘半农、马叙伦诸先生都认为“帝”为“花蒂”,“帝”为“蒂”之初文。

故可以说,帝是人得以化生的始基,帝崇拜就是女性先祖的崇拜。

帝、花蒂、阴蒂。

②“王”是什么?

“王”字的书写颇为简单,三横一竖,即人们常说的“一贯三为王”。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

王道通三》云: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文。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

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

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

”我们说,董仲舒的解释只是穿凿附会,以之说明他的天人感应说,与“王”的本义不合。

更何况,在甲骨文里,“王”字并不是“一贯三”,而是一贯二,很像个“土”字,与“土”字不同的是,“王”字的一竖,起笔为重写,呈大黑点状,颇像个大头针,而“土”字则没有大头,一竖直贯下去。

“王”与“土”大同小异,说明“王”的崇拜与先民的土地崇拜很有关系。

土地崇拜不仅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在此之前就有。

此前,土地神既是大地之神,又是生命之神;

既是农业神,也是生殖神。

由于两者的互联关系,在农业发明之前,人们崇拜土地,用意乃是将土地同女子的生殖力作互参的理解。

今天,我们常说,大地啊母亲!

大地与母亲具有同等的意义、同等的功能,什么功能?

都能无中生有。

没有听说大地啊,父亲!

在古文字里,“土”与“地”的含义是一样的。

《白虎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