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模块综合检测高中生物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14118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模块综合检测高中生物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模块综合检测高中生物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模块综合检测高中生物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模块综合检测高中生物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模块综合检测高中生物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模块综合检测高中生物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生物模块综合检测高中生物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模块综合检测高中生物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模块综合检测高中生物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②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答案】 A

4.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下图1所示。

图2表示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

据图不能体现的信息是(  )

图1        图2

A.由图2可知,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由图1可知,水稻对SiO

需求量大,番茄对SiO

需求量小

C.图2中b点,离子吸收速率受载体数量的限制

D.图1水稻培养液里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不吸收Ca2+

【解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根细胞吸收离子的速率增大,说明吸收离子的过程消耗能量,因此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从图1中可以看出,培养水稻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SiO

浓度比初始浓度低,而Mg2+和Ca2+浓度比初始浓度高,说明水稻吸收Mg2+和Ca2+的速度慢于吸收水的速度,而吸收SiO

的速度较快。

5.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②→③→④→①

B.图①到④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C.正常情况下,图④所示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D.图③所示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解析】 题中①~④图分别为末期、间期、中期、后期图,缺前期图,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分裂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平均移向两极,使两极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

【答案】 B

6.(2016·

福建质检)科研人员研究外源PLCE1基因在裸小鼠(无胸腺的小鼠)结肠癌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将导入PLCE1基因并高度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注入裸小鼠体内,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裸小鼠形成的肿瘤较小,癌细胞被大量阻滞在分裂间期,部分癌细胞死亡。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裸小鼠缺乏细胞免疫能力,监控清除癌细胞的功能低下

B.实验表明PLCE1基因具有原癌基因的功能

C.对照组的裸小鼠应注入不含PLCE1基因的结肠癌细胞

D.实验组的裸小鼠体内大量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受影响

【解析】 裸小鼠无胸腺不含T细胞,即无细胞免疫过程,导致其监控清除癌细胞的功能较正常小鼠低,A项正确;

原癌基因的作用是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PLCE1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该作用与抑癌基因的作用相同,B项错误;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外源PLCE1基因在裸小鼠结肠癌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实验组将导入PLCE1基因并高度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注入裸小鼠体内,因此对照组应将不含PLCE1基因的结肠癌细胞注入裸小鼠体内,C项正确;

由实验组裸小鼠体内的癌细胞被大量阻滞在分裂间期可知,实验组裸小鼠体内的大量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受到了影响,D项正确。

7.图1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示意图,图2中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

A.曲线1  B.曲线2  

C.曲线3  D.曲线4

【解析】 据图1分析,温度为a时,酶促反应速率小于温度为2a时的反应速率。

故温度从a增加到2a,反应速率提高,生成物生成速率提高,但是最终量与a相同(因为底物量相同),故为曲线2。

8.根据下面光合作用图像,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

B.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C.图示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

D.①和②不仅用于还原C3,还可用于矿质离子吸收等

【解析】 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呼吸作用产生的ATP才能用于矿质离子吸收等生命活动。

9.(2015·

天津高考)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  )

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B.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

C.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解析】 A项,双缩脲试剂的作用原理是Cu2+在碱性环境下与肽键发生紫色反应。

B项,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最适pH在2.0左右,适宜的实验条件为酸性环境。

C项,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和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

D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须保证细胞的活性,应在中性条件下进行。

10.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RNA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

C.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

【解析】 纤维素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没有无机盐。

11.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③决定

B.神经细胞膜上识别递质的是①

C.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

【解析】 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A项错误;

分析图形,Ⅰ为细胞膜的外侧,Ⅱ为细胞膜的内侧,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氧气一般从细胞膜外侧进入细胞膜内侧,C项错误;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③都有关,D项错误。

12.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B.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中含量很多

C.典型神经递质和ATP都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

D.作为信息分子的ATP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

【解析】 神经细胞中无叶绿体;

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与ADP的转化很快;

图中信息显示作为递质时ATP可以水解,提供能量。

13.(2016·

福州模拟)如图所示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曲线BC段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中出现无氧呼吸

C.乙醇含量过高是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D.T1~T2时间段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B段没有产生乙醇,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正确;

从B点后开始产生乙醇,故BC段出现无氧呼吸,B正确;

乙醇含量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的代谢活动,从而使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C正确;

T1~T2时间段酵母菌数量在增加,说明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因此这段时间,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存,D错误。

14.下图所示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则该过程发生了(  )

A.交叉互换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B.交叉互换与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C.基因突变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基因突变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正常分离

【解析】 根据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出第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因为有一个A基因突变成了a基因,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应含A和a基因各一个;

B与b基因分别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说明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而含有b基因的两条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一极,说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15.变形虫和草履虫均为单细胞真核生物,二者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设为甲组);

同一高等植物上的叶肉细胞和根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设为乙组)。

下列关于两组不同细胞间存在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组均是因为遗传物质不同

B.两组均是因为处于表达状态的基因不同

C.甲组是因为遗传物质不同,乙组是因为处于表达状态的基因不同

D.甲组是因为处于表达状态的基因不同,乙组是因为遗传物质不同

【解析】 变形虫和革履虫属于两种生物,二者的遗传物质不同;

同一植株上的叶肉细胞和根毛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分裂分化得到的,二者的遗传物质相同,但处于表达状态的基因存在差异。

16.关于下图所示生物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均在DNA中储存遗传信息

B.abcd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bd均可在叶绿体中合成有机物

D.bcd均有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

【解析】 噬菌体为DNA病毒,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说法正确;

噬菌体是病毒,不能进行呼吸作用,B说法错误;

蓝藻和叶肉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蓝藻为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C说法错误;

蓝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葡聚糖和甘露聚糖,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D说法错误。

17.(2016·

淮北模拟)下表是关于细胞凋亡、细胞坏死与细胞癌变的比较,其中叙述不正确的组合是(  )

项目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细胞癌变

与基因

的关系

①受基因控制

②受基因控制

③受突变基因控制

影响因素

④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⑤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

⑥分为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因子

对机体

的影响

⑦对机体有害

⑧对机体有害

⑨对机体有害

A.②⑦B.③④⑦⑨

C.①④⑦⑨D.②③⑥⑧⑨

【解析】 细胞坏死不受基因控制,所以②错误;

细胞凋亡对机体有利,所以⑦错误。

18.(2015·

福建高考)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

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

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解析】 CO2+C5(RuBP)→2C3为CO2的固定,属于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过程。

A项,RuBP羧化酶催化CO2的固定过程,发生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

B项,CO2的固定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所以RuBP羧化酶催化该过程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都可进行。

C项,对CO2中的C用同位素14C标记,可以追踪C元素的转移途径,这种方法就叫同位素标记法。

D项,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反应速率越快,即RuBP羧化酶的活性越高。

19.如图为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发挥作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B.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C.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以囊泡的形式包裹细菌,避免细菌内的有毒物质对细胞产生伤害

【解析】 由图可知,细菌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胞吞需要消耗能量;

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以囊泡的形式包裹细菌可防止细菌内的有毒物质对细胞产生伤害。

20.(2016·

合肥模拟)对某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氧气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进行测定,结果如表所示:

光照强度(klx)

O2变化量(mg/h)

温度

5

10

10℃

-0.5

+3.0

+4.0

20℃

-1

+2.0

+5.0

下列对结果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在5klx光照条件下5小时,10℃时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比20℃时多2.5mg

B.在20℃时,分别用10klx和5klx光照10小时,黑暗14小时,氧气增加量前者比后者多30mg

C.在10℃、10klx光照4.8小时后,转入20℃黑暗环境19.2小时。

氧气变化量为0

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温度和照光时间,二氧化碳浓度等属于无关变量

【解析】 5klx光照条件下5小时、10℃产生O2:

3.5×

5=17.5mg,20℃产生O2:

5=15mg,前者比后者多2.5mg;

20℃时,用10klx光照10h、黑暗14h,氧气增加量为:

10-14=36mg,而用5klx光照10h、黑暗14h,氧气增加量为:

20-14=6mg,即前者比后者多增加30mg;

10℃、10klx光照4.8h净产氧:

4.8=19.2mg,而转入20℃黑暗环境19.2h,净耗氧19.2mg,则变化量为0。

该测定实验自变量为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为无关变量。

二、非选择题

21.(2016·

东莞模拟)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单体c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代表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中,单体b的种类有________种;

图中A和C是组成________的主要成分。

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用________染色剂将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可观察到显微镜下的细胞核呈绿色。

(3)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结构的多样性。

(4)④反应过程为________。

若c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通过④反应过程形成2条肽链,C分子中肽键的数目为10,则经盘曲折叠构成的C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解析】 DNA和RNA的组成元素有C、H、O、N、P;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

合成蛋白质要经过氨基酸的脱水缩合;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氨基酸分子数-水相对分子质量×

脱去水分子数;

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分子数-肽链数。

【答案】 

(1)

 N 

(2)4 染色体 甲基绿 (3)C 蛋白质 (4)脱水缩合 1020

22.(2016·

海淀质检)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取决于自身的氨基酸序列中是否包含了信号序列以及信号序列的差异,如下图所示。

(1)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进入内质网的多肽,在内质网中折叠成为具有一定_______的蛋白质,③过程输出的蛋白质并不包含信号序列,推测其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②③过程形成的蛋白质经过④途径送往溶酶体、成为膜蛋白或________。

(2)在内质网中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在内质网中大量堆积,此时细胞通过改变基因表达减少新蛋白质的合成,或增加识别并降解错误折叠蛋白质的相关分子,进行细胞水平的________调节。

(3)某些蛋白质经⑥、⑦过程进入线粒体、叶绿体时,需要膜上________的协助。

线粒体和叶绿体所需的蛋白质部分来自⑥、⑦过程,部分在________的指导下合成。

(4)某些蛋白质经⑧过程进入细胞核需要通过________(结构),这一过程具有________性。

(5)除图中⑤以外,送往不同细胞结构的蛋白质具有________,这是细胞内蛋白质定向运输所必需的。

【解析】 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1)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进入内质网的多肽,在内质网中折叠成为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③过程输出的蛋白质并不包含信号序列,其原因可能是信号序列在内质网中被(酶)切除(水解)。

由图可知,经②③过程形成的蛋白质经过④途径送往溶酶体、成为膜蛋白或分泌蛋白。

(2)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在内质网中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在内质网中大量堆积,此时细胞通过改变基因表达减少新蛋白质的合成,或增加识别并降解错误折叠蛋白质的相关分子,进行细胞水平的反馈调节。

(3)某些蛋白质经⑥、⑦过程进入线粒体、叶绿体时,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协助。

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的DNA分子,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所需的蛋白质部分来自⑥、⑦过程,还有部分在线粒体或叶绿体基因(DNA)的指导下合成。

(4)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同时核孔对进出细胞核的物质具有选择性。

(5)由图可知,图中除⑤以外,送往不同细胞结构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信号序列,这是细胞内蛋白质定向运输所必需的。

【答案】 

(1)空间结构 信号序列在内质网中被(酶)切除(水解) 分泌蛋白(或“分泌至细胞外”) 

(2)反馈 (3)蛋白质(或“膜蛋白”) 线粒体或叶绿体基因(DNA) (4)核孔 选择 (5)不同的信号序列

23.(2016·

日照模拟)正常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

当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K+浓度差减小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发挥作用,这种酶可以通过水解ATP,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

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1)膜内外Na+具有浓度差,与膜的________性有关。

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

(2)在运输Na+和K+的过程中,Na+/K+-ATP酶的________发生改变,有利于与离子的结合与分离。

(3)比较图2和图3,当Na+和K+________浓度差流过Na+/K+-ATP酶时,将ADP合成ATP,说明进行ATP合成或分解的反应条件取决于________。

(4)生物膜系统的________作用及能量是维系细胞有序性的基础,线粒体内膜上主要完成类似图________(填编号)的过程。

【解析】 

(1)由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性,使得膜内外的物质(如Na+)存在浓度差。

根据题干中“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发挥作用,这种酶可以通过水解ATP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可知,Na+运出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而且需要消耗能量,故为主动运输。

(2)由图示可知,在运输Na+和K+的过程中,Na+/K+-ATP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有利于离子的结合与分离。

(3)由题图2中可见,Na+和K+顺浓度差流过Na+/K+-ATP酶时,将ADP合成ATP,由题图3中可见,当Na+和

K+逆浓度差流过Na+/K+-ATP酶时,生成ADP;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离子的流动方向决定了是将ADP合成ATP还是将ATP水解生成ADP。

(4)生物膜系统的分隔作用及能量可以维系细胞有序高效地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是ATP的合成,故其内膜上主要完成类似图2的过程。

【答案】 选择透过 主动运输 

(2)空间结构 (3)顺 离子浓度差(或离子流动方向) (4)分隔 2

24.(2016·

河南郑州质检)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 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图2

实验二 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2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在低浓度CO2时,固定CO2能力较强的植物是________。

0~25min影响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实验一从开始经过10min,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a植物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第5min时,光照强度突然降低,a植物C5含量在短时间内将________。

(4)25~40min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二中,若给予的光照强度为xklx(A<

x<

C),每日光照12h,一昼夜中a植物的干重将________。

【解析】 

(1)在0~25min内,CO2浓度逐渐下降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故影响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

(2)结合图2可知,a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小于b植物,10min内,两植物吸收的CO2量相同,即净光合作用量相同,所以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小于b植物。

(3)当光照强度突然降低时,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导致暗反应形成的C5减少,而此时C5消耗不变,故短时间内C5含量将下降。

(4)由图1知,25~40min内,由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相等,导致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

(5)当光照强度为A时,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为0,故当光照强度为xklx时,a植物干重将增加。

【答案】 

(1)b CO2浓度 

(2)小于 10min内,两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的CO2量是相同的,但a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b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所以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小于b植物 (3)下降

(4)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其光合作用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