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技术促进绿色发展论坛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12411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技术促进绿色发展论坛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低碳技术促进绿色发展论坛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低碳技术促进绿色发展论坛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低碳技术促进绿色发展论坛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低碳技术促进绿色发展论坛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碳技术促进绿色发展论坛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低碳技术促进绿色发展论坛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技术促进绿色发展论坛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低碳技术促进绿色发展论坛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做到节能环境友好,第二生产出节能环保型产品。

这里就为什么要发展绿色工业和怎么发展绿色工业谈三个观点。

  第一,讲一点宏观背景。

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从78年以后,改革开放以来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融合进市场经济的大的潮流里。

到现在为止人均GDP发展到将近4000美元,未来十年左右,中国人均GDP可望达到1万美元左右。

第一汇率增值,第二价格指数,这几个因素考虑,大概2020年人均GDP可望超过1万元。

这个大的趋势要真正实现的话,必须解决好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当前面临什么问题呢?

一个是社会和谐问题,第二发展差距拉大的问题,第三资源短缺问题,第四环境破坏问题,第五竞争力弱的问题,第六经济泡沫和金融危机方面的问题。

这六大问题,实际上是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必须紧迫解决的问题,解决得好,经济社会发展可以顺利地渡过从4000美元到1万美元的槛,解决不好可能会出现徘徊。

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最重要的一个总章就是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实现和谐型发展,安全型发展,环境友好型发展,创新型发展,这一系列发展目的就是让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比如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定为基本国策,实施了节能减排战略以及和谐战略等等,这一系列战略,我们相信能够让中国经济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绿色经济在其中是一个什么地位呢?

绿色发展实际上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绿色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我国在实现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将利用尽量少的资源,同时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

为了促进经济社会走上绿色发展轨道,国家提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两个基本国策,实施了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一系列战略。

所以说绿色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应对资源环境约束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

这是宏观层面上。

  第二,三个因素决定了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刻不容缓。

第一,是国内能源资源严重短缺,环境约束日益加剧。

第二,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非常严峻,要求中国必须尽快走绿色发展道路。

第三,走绿色发展道路,关键的一点可以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现在从改革开放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一个是投资、消费和外需,这三驾马车发挥重大作用。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们外需对经济拉动的作用实际上我们认为在逐渐减弱,以内需为主的发展模式必须要尽快确立它的主导地位。

内需为主,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找到它的新的长期的可驱动的动力。

什么是长期可驱动的动力?

实际上就要寻找一些在国际制高点上中国有竞争力的产业。

绿色发展就可以让我们国家相应的绿色发展相关的产业加快发展,在国际制高点上可以抢先占到优势。

绿色发展相关的产业,包括绿色能源、绿色工业、绿色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这些,在我们国家现在来看,跟世界相关的国家来看,我们是有大致相当的水平,有的地方我们还占领先。

比如像快速列车,像三网融合,像物联网,这些事情我们中国是起步早,而且在国际还有相当的优势。

我们确定了把绿色工业、绿色发展作为我们未来的发展主方向,我们就可以立足于现在的优势产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们有强劲的支撑力,这非常重要,这决定了中国必须加快绿色发展的步伐。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发展绿色工业就意义重大,刚才我说的绿色发展是一个宏观层面的事情,绿色发展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我们必须建立绿色的国民经济体系、宏观调控机制、社会消费模式、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措施。

我们的绿色工业就是绿色国民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发展绿色工业,它有四大意义。

  第一,它是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我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些国家大战略最后需要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产品、每项生产工序上,否则就是个空话。

这要求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这要求工业企业不但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循环经济原则做到清洁发展,做到零污染排放,要求生产出的产品具有能效高和环境友好的特征,必须生产绿色产品,这也是实施国家战略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工业企业自身提高竞争力也需要尽快走绿色发展道路,节能和环保可以大幅度减少成本,提高竞争力。

这跟我们企业追求自身利益一点不矛盾,生产出的绿色产品得到社会认可可以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企业发展有了广阔的前景,这样对工业企业是一个双赢模式。

  第三,这是我们工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生产绿色产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企业要承担的最大社会责任。

因为这样,就可以带动全社会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第四,这是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会迅速提高,对工业产品的需求也逐步从过去的粗放型向高质量、高品质、无污染的方向发展。

绿色产品充分体现了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这是市场需求发展的方向,我们工业企业谁把握好这个方向谁就会占领市场的先机,这是四个方面的意义决定了绿色工业发展是当务之急。

  第三个观点,如何加快绿色工业发展?

这里头谈四个建议。

  第一,制定和实施绿色产业发展战略。

我们工业中的产业门类非常多,除了要制定绿色规划以外,工业内部的各个行业,轻工、纺织、家电,所有的相关产业都应当制定绿色发展战略,要在循环经济里制定绿色发展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注重培育和培植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绿色产业基地,形成以绿色龙头企业为依托,为国际化市场体系、专业化设计公司、技术专精企业为基础的绿色产业发展格局。

  第二,所有的工业企业都应当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工业企业要制定以循环经济理念为依托的绿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个企业,落实到每一道生产工序上,按照绿色发展理念设计企业的发展战略、生产流程、营销模式和企业文化,做到废物资源化利用和零污染排放,生产能效高和环境友好型绿色产品,努力打造绿色品牌,加快绿色技术改造,这一点上我们企业不要怕花钱,要引进最先进、最节能、最环保、能生产最佳节能产品的生产线、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抢占同行业绿色产品生产的制高点。

这一点上,我们企业谁越快,谁越主动,未来它的发展就越有潜力。

同时要积极主动向知名的绿色品牌、绿色企业会聚,龙头绿色企业会聚,一个行业不可能有太多绿色重点品牌,我们每一个企业要找准位置,主动向全国知名绿色品牌企业靠拢,成为配套企业和生产基地,以产业集群思路共同打造国家级绿色品牌航空母舰。

  第三,各个地方要制定和实施绿色区域发展战略,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制定绿色区域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合理布局和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以实现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无害化污染。

  第四,我们政府要采取措施,促进绿色工业发展,其中一要建立激励机制,制定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价格、技术、经济等优惠政策,鼓励工业企业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生产绿色产品。

二要实施绿色消费战略,绿色消费是绿色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应该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建立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制定国内绿色消费的经济认证,鼓励居民优先购买经过环保标志认证的产品,以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和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的产品,积极引导绿色消费。

第三要加快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经济核算体系中要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保护的评价方法,把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失及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纳入对地区企业的统计范围,形成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定期公布。

第四要加快培育大公司和企业集团,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和具有全国知名绿色品牌的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支持这样的龙头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尽快做大做强,走出国门,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最后建立绿色品牌的评估优选和宣传机制,我们国家有关部门和宣传机构应加强对绿色品牌的评估和相关的宣传工作,尤其是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绿色品牌和生产企业,形成有利于优强绿色企业、绿色品牌发展的氛围。

  谢谢大家。

谢谢唐司长,刚才唐司长对加快绿色工业发展从内涵、意义、存在的问题、我们的优势以及我国应采取的战略都做了很精彩的阐述,提出很多有益的建议,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唐司长。

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教授演讲,请大家欢迎。

  潘家华: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今天跟大家交流一点我们关于低碳转型的思考。

  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关于现在低碳转型有一点考虑,这是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概一年以前,一个法国人跟我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是蒸汽机工业革命。

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是石油的时代,是汽车世纪。

21世纪就应该是中国人的世纪,是可再生能源的世纪。

当时一听,作为中国人感觉非常好。

后来一想,觉得不是特别对,为什么呢?

我想可能在于蒸汽机革命、石油革命以及后来的信息革命,都是技术引领下的一种主动转型,像蒸汽机的发明,我们一些手工作坊被淘汰,因为没有竞争力,所以被淘汰,引进先进技术。

石油革命也是这样,信息革命使得全球化,现在低碳革命跟前面这样一种技术引领下的主动转型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带有一种被动性。

为什么这样被动?

我们现在这样一种碳的刚性约束下的转型,不是主动的,因为当前这样一种高碳的能源毕竟成本比较低,尤其是对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进程中的国家,我们还不可能大规模一步到位,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我们带有一种被动性。

所以我想,如果说我们转型的话,应该是一种被动的转型,这个被动转型不是我们自己所期望的,但是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而且这个转型成功的话,就是我们核心竞争力的把握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根本保障。

  大家知道,哥本哈根落幕以后,2度温升上限目标是不容置疑的,这得到了一种政治共识,也有一种科学认知。

全球碳排放的刚性约束也是不容置疑的,如果有2度温升上限的话,当然气候变化的影响,今年洪灾,不光我们这儿,巴西,全世界气候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也是证明需要转型的。

在全世界这么一种减排尽管带有被动性,但是这样减排的氛围已经形成,既使是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即使美国没有给出与欧盟一样的减排目标,但是它是有绝对量的减排,作出了相应的承诺,而且在采取行动。

发展中国家也在做相应的行动,如果没有碳的高生产力的话,我们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没有国际竞争力,就走向不了世界,就有可能跟工业革命时候一样,这些手工作坊被机器所替代。

这是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产业发展的需要。

现在新的贸易壁垒就是碳关税,要突破这样的壁垒的话,我们确实需要主动转型。

  国内大家也知道,我们向国际社会作出了承诺,我们要将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0年相对2005年下降40%到45%,这个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都会得到体现。

在国际、国内的这样一种政治氛围给我们的低碳转型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政治环境。

我们现在如果是要有这么一点战略眼光的话,我们就可以发现,我们现在这样的转型实际上是我们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不光是必要,是一种必然。

为什么说是一个必然呢?

因为前不久,我在一个国际会议上提出,因为美国人、欧洲人都对中国横加指责,说中国是做做样子而已,你们可以做得更好。

我说不是这样,在中国我们的低碳转型不是一个转不转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快转型的问题。

我们现在这样一个能源安全的需要,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庞大的经济体,没有能源安全的保障,我们这个经济体是无法运转的。

1980年全中国商品里的消耗只有6.5亿吨标煤,2000年只有13.5亿吨标煤,去年我们已经超过30亿吨标媒,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超过欧盟27国。

金融危机使得美国连续三年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负增长,而中国由于我们现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我们现在每年都是以在经济,在两位数增长,在7%、8%的速度增长。

这并不表明我们的能源安全不存在问题。

大家说现在化石能源的探明储量与我们现在的消费量的连线,说可以不断有探明储量的发现,但是地球的有限性表明我们不可能有无限的探明储量。

化石能源的枯竭性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看一看,如果我们这样理解的话,我们辽宁抚顺的煤矿全部采空了,我们能够采多久呢?

现在按照中国这样一种石油需求,现在的探明储量,按照现在的统计数据只够用11.3年时间,我们可以进口,一年2亿吨的进口,现在海上石油安全问题,还有没有油买的问题。

去年是1360万辆新汽车,现在汽车拥有量只有每千人50辆,欧洲、日本人是每千人550辆,美国人甚至于每千人780辆,我们还不到他们的1/10,我们还再增长的话,现在的石油基本上大部分依赖于国际资源。

全球的石油探明的储采比只有40年时间,10年以后、40年以后,2050年并不遥远,我们的交通体系还运转吗?

我们说煤炭资源丰富,按照我们现在每年超过30亿吨的原煤开采,我们现在只有不到40年时间。

去年煤炭是净进口国,净进口1.3亿吨。

2050年以后,我们经济还要运转,我们生活品质还得保证,没有能源我们怎样保障?

所以这给我们提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如果我们现在不转型,我们就没有未来。

现在这个转型是被动的,但是是必须要做的,而且越早我们越主动。

  现在这个转型就是怎样能够快速的问题,我们走低碳必须先高碳,没有高碳我们没法低碳,这个道理很简单,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发展低碳,不管太阳能也好,还是风能也好,这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但是成本是高的。

现在太阳能每一千瓦装机的成本是5万人民币,而水电、火电大概7000人民币就够了。

只有用这种相对低的成本补贴太阳能,补贴风能。

跟当年三峡水电站的建设一样,没有钱怎么办?

每度电征收3厘钱,搞三峡基金,叫交叉补贴。

现在财政部跟发改委做的每辆纯电动汽车补钱的政策我觉得是不对的,不应该拿纳税人的钱补贴个人消费,这不对,可以交叉补贴,就是现在这样一些普通的汽车他们得多交一点税,消费者补贴消费者,交叉补贴,这是可以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可以一步到位,现在有的城市讲零碳产业,这个不现实,不必要,我们是要转,但是要循序渐进,要高歌稳进。

非常感谢潘教授,潘教授长期从事低碳城市发展、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

刚才他用实例和实证对我国低碳转型的意义做了深入的探讨,也让我们对低碳转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潘教授也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让我们再一次感谢潘教授。

  下面有请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女士演讲。

  孙翠华: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我发言的题目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

非常高兴能参加2010年中国绿色工业论坛,首先我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关心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推动低碳发展的各位来宾致以诚挚的问候。

  根据论坛的安排,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实施的政策和行动,面临的形势以及今后将采取的战略举措。

  第一部分强化政策和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我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今世界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各国在积极探索协调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一些发展模式。

中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2006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被纳入十一五规划,2007年应对气候变化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200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第六次集体学习,同时在推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全面制定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第一个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全面开展了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新疆建设兵团,均已完成了省级应对气候变化的编制方案,近20个省区颁布了方案,已经进入了实施的阶段。

2008年10月和2009年11月,我们分别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9年年度报告,及时向社会公布了国家方案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进展。

  二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专项规划,将节能减排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信息、航空航天、海洋等战略性新型产业,加快重点行业的调整和整新,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地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2006年-2009年关停小火电6006万千瓦、炼钢落后产能6038万吨、水泥落后产能2.14亿吨,大力发展服务业,在财税、价格、金融等方面,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

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6%,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比重最高的一年。

  三是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可以从源头和生产过程节约能源和资源,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自2008年8月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以来,中国已在钢铁、有色、电力等行业,在废弃物回收、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等重点领域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初现雏形,循环经济在企业、园区和区域,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2008年中国回收利用废钢7200万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520万吨,回收塑料16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四,实施大力推动能源节约和高效的利用,近年来推动建立和落实节能减排评价考核体系,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加快能够充分反应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推进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等工作。

十一五前四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4.38%,累计节约能源约4.5亿吨标准煤,通过降低能耗这一项就相当于少排放约11亿吨二氧化碳。

  五,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在推动传统化石能源节约高效利用的同时,中国不断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力度,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地发展水电,积极地发展核电,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

到2008年底,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大水电和核电年利用量约为2.5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8.9%。

农村居民有3050万户用上了沼气,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4900多万吨。

  六,近年来,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一系列重大工程。

2003年-2008年,全国森林面积净增2054万公顷,目前人工造林面积达62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

森林覆盖率已达到20.36%,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

  七,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中国重视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加强与各国的交流与对话,特别是在推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止2010年4月份,重要已累积批准近2500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其中在联合国注册的有830多个项目,预计每年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超过2.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如果我国批准的项目都能得到顺利的实施,预计在2012年前可减少2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为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积极减缓气候变化以外,在适应气候变化的问题上,我国也努力探索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在农业领域继续增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能力。

在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领域,正在制定和实施与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对现有森林资源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

在水资源领域,我们正探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加大水资源的配置。

在海岸带及沿海地区,加强海洋观测的监测和预警的能力,强化应对海平面升高的适应性对策。

  第二方面,我国推进低碳绿色发展,既面临挑战,也面临重要的机遇。

尽管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要看到,在转变发展方式,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尽管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没有承担绝对减排的法律义务,但随着气候变化不断地升温,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是大势所趋,各国围绕排放空间的博弈日趋激烈,对我国形成很大压力。

国内来看,我国已经有13亿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

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经济结构矛盾依然突出,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短期内不能够改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特别在十一五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后,未来节能减排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特殊的困难,我们更要看到机遇和希望,我们已深刻认识到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顺应世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实现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需要,我们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也面临着战略机遇和诸多的有利条件。

  首先,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地位不断地提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偏于粗放,能源资源消耗相对较高,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较快,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明显,能源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这种高排放、高消耗和低产出的发展模式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深刻认识我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首次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我国发展方式不合理的问题进一步暴露,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进一步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成为落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具体的体现,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我国已经初步具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全国各地方各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稳步推进。

在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制定并颁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相关工作已逐步展开,我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日益受到各级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重视。

不断加大对气候变化的科研投入,积极推进气候友好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以多种方式普及气候变化知识,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应对气候变化也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去年我国又明确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的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并且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长期规划,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这些都为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的机遇。

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