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将相和》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1237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将相和》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3《将相和》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3《将相和》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3《将相和》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3《将相和》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将相和》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3《将相和》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将相和》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将相和》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课前同学们齐唱《黄河颂》。

听到同学们雄壮有力、气壮山河的歌声,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历史上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将相和》,就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

板书课题。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

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

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

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

“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3.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

出示幻灯,组词:

  

(2)解词:

    无价之宝:

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诚意:

真心。

    绝口:

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

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抵御:

抵挡,抵抗。

    推辞:

谦让不干。

    理屈:

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

屈,理亏。

    理直气壮:

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完璧归赵:

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

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人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

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同心协力:

协,合。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负荆请罪:

负,背着。

荆,荆条。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3)质疑问难,教师巡视、点拨。

  4.初读课文,学生自悟。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不足。

  

(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①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

“和”是什么意思?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②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5.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

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6.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

    (起因: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

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

  ①语言: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

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机智)

   行动:

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

(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②语言:

“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

(机智)

  ③语言:

“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7.看图讲述,训练表达。

   打出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1,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故事能力。

进一步了解蔺相如是个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人。

  8.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展:

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

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五)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二课时

  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1)“将”、“相”分别指谁?

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过渡: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个小故事。

  

(1)学习第二个小故事。

    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

    自学提纲:

   ①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讨论、交流、整理:

   起因:

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

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

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②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a.画出人物言行。

     (语言:

“请您为赵王击缶。

”;

“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行动:

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

    b.思考:

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讨论、交流、点拨:

     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击缶,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所以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

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语: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又走进了一位新朋友。

他简直是无所不能,既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又能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给与莫大的帮助与支持。

你们知道这位时代的骄子是什么吗?

对!

就是电子计算机。

  2、板书课题: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3、同学们对电子计算机有哪些了解呢?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深入了解它们。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反馈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具体要求:

请一个学生或者小组汇报的形式,谈谈自学生字词的收获。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2)再次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字典中的解释,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

    繁衍:

逐渐增多或增广。

    角色:

本来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课文中把电子计算机比作人,说明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为“音信,消息”;

在科学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号传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接收符号者事先不知道的。

    传真:

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

指电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脑网络。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指名分段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3、课前,同学们都阅读查找了有关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有关资料。

哪个同学愿意举例说一说电脑在生活中的用途呢?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三、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

思考:

预习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你能试着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答案吗?

(预习中给同学们提出了四个问题:

什么是多媒体?

多媒体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多媒体的哪些知识?

你对电子计算机越来越“神”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试着解决问题。

    

(1)多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2)目前,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人们可以使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看vcd、听cd、唱卡拉ok……还可以在家中上网。

   3、指导学生分段,归纳段意。

    思考: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知识呢?

    (课文的2——5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多媒体与计算机的知识。

    追问:

课文的一、六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第一自然段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重要的地位。

第六自然段讲的是计算机的技术将会发展的非常迅速,而且会越来越“神”)

   4、再次朗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四、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查找有关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简单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

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将各组提出的问题筛选、分类,归并成几个大的问题,请学生写在纸上,投影出示。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怎样诞生的?

    

(2)人们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为“电脑”?

    (3)多媒体是怎么回事?

有哪些功能?

    (4)电脑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呢?

    (5)计算机越来越神。

她会神到什么程度呢?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次深入默读课文,进行独立思考。

然后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4、汇报解决以上的问题。

  思考题一

   学生甲: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她的名字叫“埃尼阿克”

   学生乙:

我想介绍我查找的一份课外资料。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发明于二战之中。

因为它是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用的。

它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含有500英里的电线,是用电磁信号移动机械部件。

它的运行速度很慢,3——5秒运行一次,适应性也很差,只适用于专门的领域。

他只是一台普通用途的计算机。

   学生丁:

短短几十年里,计算机已经奇迹般地繁衍了四代。

第一代是使用真空电子管运行的计算机。

十一年以后,就出现了第二代晶体管计算器。

七年后,又更新产生了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十年后,又发明了现在较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几十年的时间,计算机有了如此大的发展,而且一次比一次先进,一次比一次用途广泛。

以至于成为现代社会的天之骄子。

  思考题二

在发明之初,计算机确实是用来进行计算的机器。

用它进行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电子计算机早已经不单纯地运用在计算方面了。

科学家们把计算机做成像人的大脑一样的机器,迅速的对外界传来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

因此,人们把它称之为电脑。

   教师追问:

通过你对电脑的了解,你能说说电子计算机可以做那些信息处理吗?

电子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各种数据的存储,可以进行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还可以进行图片、动画……处理。

   教师小结:

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可真多,真不愧“电脑”的称呼呀。

  思考题三

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

例如电话之能够传递声音,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

当今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能够传递多种信息。

这样的设备被称之为多媒体。

作者运用中国的“媒人”的作用来举例说明了什么叫媒体,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多媒体呢?

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还可以上网……现在还有许多的多媒体家庭中还没有,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的。

  思考题四

作者通过人体各种器官与大脑的关系的阐述,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正如人的大脑与各器官的关系一样。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

把电脑比成了“司令部”,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思考题五

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差不多每十年就产生一代新的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会越来越神。

具有多功能的电脑的用途非常广泛。

作者运用了列举的方法,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电脑功能巨大。

作者运用了一句谚语概括地说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够了解天下发生的一切事情。

   5、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二、思维拓展练习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发展的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能够神到什么程度呢?

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设计出新型的电脑。

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草图画在纸上。

   2、朗读课文。

汇报交流。

8《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人教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凡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

  1、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相结合来写表达效果。

  2、关注凡卡的命运。

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4、小练笔:

写一写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一、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段落是写凡卡信里的内容,打上勾。

  2、把信里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哪些段落最能反应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默读第8、10、15自然段,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凡卡悲惨生活的。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

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

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

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

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

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

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

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

)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

)指导朗读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二、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理解梦的含义。

  同学们,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如果你提出的问题,连老师都不知道,老师就拜你为师。

  预设:

1、凡卡写的信爷爷会收到吗?

2、即使收到信,爷爷会来接凡卡吗?

3、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美好的梦来结束文章?

  三、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

(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

  

(2)守夜和砍圣诞树。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

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

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

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四、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五、拓展阅读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列夫·

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

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凡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

  【教材分析】《凡卡》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优秀短篇小说,文章篇幅长,结构复杂。

课文写小凡卡被爷爷送到城里当学徒,受尽了种种磨难,想急切回到乡下,却实现不了这个小小的心愿,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内容以凡卡写信的顺序(准备写信-写信-寄信)安排,并有两处插叙(忆守夜、忆砍树)、多出细节描写和意味深长的结尾(以梦结尾,含义深刻)。

  【学情分析】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离学生比较久远,学生需要提前对旧俄国沙皇统治时期的有关背景知识进行深入了解。

就文章内容而言,语言通俗易懂,情感又表达的朴实真切,学生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方面是容易的。

但文章篇幅较长,结构复杂,要想牢牢抓住文章几条主线,做到入情入境,深刻体会和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仍然需要老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促进学生思想的提升。

  【教学理念】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我们的语文教学贵在要唤醒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使它们借助文本,跟随语言文字、跟随教师情感,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两个灵魂的相交与相遇中,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彰显学生的人性,伸展生命的张力,涵养生命的性情。

本课教学活动始终是禀持着这样的人性化教学理念设计的。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理念中入情入境的目的,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提供一个方向,设置一种梯度,引领学生思维进入一种更加深刻、更加广博的境界。

()设计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处处设疑,层层引入,并结合了小组自学、小组讨论、小组探究以及开放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感受凡卡悲惨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4、激发学生思维,触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对凡卡强烈的同情心和对沙皇统治的憎恨。

  【教学重点】理解写信内容,了解苦难生活,感受内心痛苦,体会悲惨命运,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思维和情感,使情感得到你升华,心灵得到超越。

  【教学准备】揣摩作者插叙、对比、衬托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俄国作家契科夫写的《凡卡》一文,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九岁的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的事情。

大家想一想:

凡卡为什么要给爷爷写信呢?

  板书:

想回家

  二、情境导读直奔重点

  1、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呢?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信的内容,当你读到哪儿心有所触动感到愤怒、伤心、疑惑……的地方作上记号,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小组交流感受

  3、集体交流

  生:

学徒生活乞求爷爷带他回家莫斯科的情况

  师:

凡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