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解惑汽车防撞梁的功能和技术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1223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6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疑解惑汽车防撞梁的功能和技术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答疑解惑汽车防撞梁的功能和技术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答疑解惑汽车防撞梁的功能和技术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答疑解惑汽车防撞梁的功能和技术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答疑解惑汽车防撞梁的功能和技术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答疑解惑汽车防撞梁的功能和技术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答疑解惑汽车防撞梁的功能和技术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疑解惑汽车防撞梁的功能和技术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疑解惑汽车防撞梁的功能和技术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共有评论0条 

打印 

[购车需知]汽车之家曾经出过有关防撞梁调查的系列文章,文章中我们拆解了市面上不同级别主流车型的前后保险杠,然后通过简单的测量来向大家展现不同的车在防撞梁设计上的差别。

由于我们对防撞梁在车身被动安全所起到的作用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防撞梁好坏的判断上,我们很大程度取决于自己的感性认识,所以文章中我们只向大家进行直观的展示,并没有做出一些有力、客观的评价。

  我觉得既然向大家进行了展示,那么就有必要给出一个标准,而且朋友们对防撞梁也存在很多疑问,比如防撞梁的设计为什么千差万别、防撞梁究竟可以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很多车型到了中国市场取消了后防撞梁...其实这些问题也始终萦绕在编辑们的心头,我们自身也是亟需获取该方面的知识。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主动联系了长城汽车有限公司,希望通过技术专家的讲解来帮助我们深入的了解汽车防撞梁的设计理念 

(详情 

图片 

报价)和标准。

  长城公司的技术专家通过哈弗H5 

报价)的底盘来向我们讲解有关防撞梁的知识,同时文章也主要以问答的形式来解答广大朋友对于防撞梁方面的问题。

●防撞梁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大家都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一个结构,而车身骨架其实就是由许多不规则的三角形所组成,用以抵御来自四面八方的冲击,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汽车的骨架并不是所有地方的承受力都一样,因为这关系到力的传导、溃缩等等。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颜色代表着材料的屈服强度不同,红色为超高强度钢,黄色材质的屈服强度则稍弱一些,而粉色部位的屈服强度最低,它主要起到溃缩吸能的作用。

  前后防撞梁的意义就是车辆第一次承受撞击力的装置,在车身被动安全方面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一点受力全身受力。

说白了就是汽车车体的某一个位置受到了撞击,如果仅仅让这一部位去承受力的话,那么达到的保护效果会很差。

如果在某一点受到力的时候,让整个骨架结构去承受力,则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一个点所受到的力的强度,特别是前后防撞钢梁在这里就起到很明显的作用。

  在这个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防撞梁两端连接的是屈服强度很低的低速吸能盒,然后通过螺栓的形式连接在车体纵梁上。

低速吸能盒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这样可以降低维修成本,而螺栓连接的方式可以更方便的对防撞梁进行更换。

在高速偏置碰撞中,防撞梁可以有效的将撞击力从车身左侧(或右侧)传递到右侧(或左侧),尽可能让整个车体去吸收碰撞能量。

在发生低速碰撞时(一般为15km/h以下),防撞梁可以避免撞击力对车身前后纵梁的损害,降低维修成本。

●防撞梁的样式、薄厚是否对车辆安全有影响?

  其实车身被动安全涉及到车身的整体结构,防撞梁的样式与薄厚以及材质会关系到它最终的强度。

而防撞梁的强度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需要和整车相配,只有配合完美的车身结构才是最安全的。

所以很难单纯的从防撞梁的样式、薄厚去判断整车的安全性。

●防撞梁的安装高度应是多少?

  防撞梁的安装位置需要根据车身高度,轮毂直径的大小来综合评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同时还要考虑到相容性原理,即两车发生正面相撞时,不合适的防撞梁高度既保护不到自身,还会对对方车辆造成巨大伤害。

一般车型的安装高度在40-50cm左右,但如果超过52cm,则会对C-NCAP等相关碰撞实验的成绩造成影响。

●标准的防撞梁结构应该是什么样的?

  上图是一个比较标准的防撞梁结构,低速吸能盒通过溃缩有效吸收低速撞击时的能量,防撞梁通过螺栓连接到车身,方便拆卸和更换。

现在很多车型的防撞梁上都加装有一层泡沫缓冲区,它的主要作用还是在4km/h以下的碰撞时,对外部塑料保险杠起到一个支撑,缓解碰撞力的作用,减小碰撞对塑料保险杠的损伤,降低维修成本。

●为什么很多车型来到国内后,厂商对防撞梁进行简配或干脆取消掉?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从国家碰撞标准和我国保险行业对车辆投保的定价方式来进行说明。

  其实在汽车安全方面,除了大家熟知的C-NCAP外,我国是有国家强制标准的,也就是说所有上市的车辆都必须通过国家碰撞标准的测试。

该标准主要是对车身的正面、侧面和尾部三个位置进行碰撞测试,下面我就来具体介绍一下。

GB11551—正面100%碰撞:

车辆以50km/h的速度正面撞击由混凝土制成的刚性壁障。

碰撞实验后,不使用工具,应能:

①对应于每排座位,若有门,至少有一个门能打开。

②将假人从约束系统中解脱时,如果发生了锁止,通过在松脱位置上施加不超过60N的压力,该约束系统应能被打开。

③从车辆中完好的取出假人。

④在碰撞过程中,燃油供给系统不允许发生泄漏。

⑤碰撞实验后,若燃油供给系统存在液体连续泄漏,则在碰撞后前5分钟,平均泄漏速率不得超过30g/min。

GB20071—侧面碰撞:

可变形的壁障以50km/h的速度撞击静止车辆的驾驶员一侧

  碰撞实验后除了能满足国标正面100%碰撞的要求外,还要求车内部件在脱落时不得产生锋利的凸出物或锯齿边。

GB20072—尾部100%碰撞:

刚性碰撞臂(宽度不小于2500mm,高度不小于800mm)以50km/h的速度和100%重叠的方式撞击车辆尾部。

①在碰撞过程中,燃油供给系统不允许发生泄漏。

②碰撞实验后,若燃油供给系统存在液体连续泄漏,则在碰撞后前5min平均泄漏速率不得超过30g/min。

③不应引起燃料的燃烧

④在碰撞过程中和碰撞实验后,蓄电池应由保护装置保持自己的位置。

  国内目前有关尾部碰撞的测试只有国家标准,C-NCAP中也没有相关测试。

可以看到,国标中关于尾部撞击的速度与欧洲的E-NCAP一样,都为50km/h,不过碰撞后考察的指标并没有涉及驾驶舱乘员的受伤害程度,而且在采用100%重叠的方式进行实验时,就导致了后防撞梁在这样的速度和碰撞方式下起不到太大作用,因为车身尾部的纵梁和承载式车身结构可以完整吸收这种撞击力。

如果在发生40%偏置碰撞的情况下,后防撞梁就会起到类似前防撞梁把一侧撞击力传递到车身另一侧的作用,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一点受力,全车受力的概念。

所以说有无后防撞梁对尾部碰撞测试的结果微乎其微,我想正是基于此原因,一些厂商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将本该有的后防撞梁进行简配或干脆拿掉。

  总体来看,国家碰撞标准对车内成员安全的考察不够全面和细致,虽然表面看上去碰撞速度不低,但考察标准并不高。

而且国标只有通过和没通过两个结果,60分与100分在结果上并没有任何区别,当然也不能体现车辆在安全方面的差异,同时测试过程和结果并不对外公开。

  相对国家强制标准,C-NCAP的测试采取的则是抽取方式。

而且车身被动安全性能的优劣以星级直接体现,同时测试结果向社会公示,这样消费者在购车时对各种车的安全性能差异一目了然。

国家碰撞标准是法律层面上的一个最低要求,也可以说是汽车行业的一个准入门槛。

而C-NCAP则是汽车生产企业的一个行业标准,它规定的实车碰撞速度往往比国家制定的要高,从而在更严重的碰撞下评价车内乘员的伤害程度。

  国内的消费者在购车时更多的是关注车辆在发生碰撞后对成员的安全保护,而几乎不会关心低速碰撞后车辆的维修成本。

可在国外不是这样,国际上有一个汽车修理研究理事会(RCAR),它是一个致力于通过提高汽车的抗损性、修复性、安全性和防盗性,从而减少保险成本的国际性组织。

  其实现实中绝大多数的事故是在低速时发生的,低速碰撞的测试同样非常重要。

RCAR就制定了一个正面和尾部的低速碰撞实验,来对车辆低速碰撞性能进行评级。

保险公司会依据RCAR对车辆的碰撞评级确定基本保费。

级别高的其保险费较高,级别低的保险费就低。

安全性不好或修理费较高的车辆,即使销售价格很低,但其所交的保险费依然很高。

这与国内根据车价定保险费用的方式完全不同,所以说国外的厂商在车体结构上会针对低速碰撞进行一些特殊的设计。

RCAR的测试标准分为正面碰撞和尾部碰撞:

正面碰撞:

实验车质量为整备质量加上一个75kg的驾驶员质量,车辆以15km/h的速度,正面以40%重叠的方式(碰撞侧为驾驶员侧)碰撞不可变形的刚性壁障。

尾部碰撞:

驾驶员侧须放置一个75kg碰撞假人,车辆与碰撞台车行进方向成l0度角摆放,碰撞侧为乘员侧尾部,车辆手制动处于松开位置,实验速度为l5km/h,台车要求为不可变形的刚性壁障。

根据这种低速碰撞标准,要想减少碰撞中的损坏程度,那么在车身设计上有以下原则:

①安全气囊在低速碰撞测试中不能起爆

②防撞梁与车架为螺栓连接,并有能充分吸收碰撞能量的吸能盒结构

  在低速碰撞时,后防撞梁的作用立刻凸显,如果没有防撞梁,撞击力会直接对承载式车身造成损伤,维修费用必然会增加。

而根据RCAR的标准,在发生15km/h的碰撞后,只允许防撞梁和吸能盒发生变形,车身的纵梁结构不得发生塑性变形。

由于我国目前收取保险费用并没有参考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就出现了一些车型在国外有后防撞梁,而到国内则采取简配或取消的方法。

全文总结: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对防撞梁所起到的作用等相关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

目前我国在车辆安全方面的法规还很不完善,这也就给了厂商钻规则漏洞的空子。

我觉得车身安全结构的设计就像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考验的是厂商的良心,因为车身安全结构在消费者购车时是看不到的,而在发生事故时它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

当然我们不能只寄希望于厂商,而更多的是呼吁国家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提高车辆碰撞的强制标准,从而使国内车辆的整体安全水平迈上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