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483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docx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文字运用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docx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

第1单元字音教案

(括号中为记忆方法)

一、多音字

1、多义多音字(定义定音法、词性定音法、记少放多法)

★ 记少放多法

贾 肖 磅礴 瘪三 簸箕 番禺 暴虎冯河与冯虚御风 勾当 女红 稽首 济济与济南 节骨眼 门槛 倔强 可汗 

炮烙 丽水与高丽高句丽 秘鲁 心广体胖 黄骠马 曝光(暴光) 浅浅流水 流水汤汤 悄悄 亲家 厦门 委蛇

刷白 踏实 体已 巷道 压根 栅极 症结 挣扎 压轴与大轴(子) 埋怨 脉脉 骨殖 龟兹

2、同义多音字(语境辨音法)

二、形声字

1、形近字(声旁辨音法)

瞻赡 刺剌 赢羸蠃嬴 粟栗 箴缄 衅恤 旷犷 濒频 蔼霭 锲楔 谒竭遏 峻悛 恣姿 蔽弊 挠饶 酪络 垣桓 

亳毫 概慨 茸葺 汨汩 犄掎 皴皲 滂磅 惮殚 淀锭碇 谄陷 捭稗裨 膺赝 掣擎 旖绮 肓盲 杼纾 畜蓄 

崇祟 管菅 鸩鸠 悖勃 磐磬馨罄 啧帻 诓框眶 啼谛蒂啻 俎狙徂沮 拔祓绂 咤吒 掉淖棹 凌棱 轴舳

谕逾渝 谙喑 诘拮佶秸桔(梗) 龇龀

2、读半边(积累为主)

不能:

踱 炽 梏 跻 酵 龋 厩 抨 纤 摒 毗 庇 捺 莠 娠 粳 霰 懑 栖 荨 悭 汀 胴 龇 浼 媲 哺 迂 绮 痉 籼

菁 泯 荇 倨 谥 钏 璀 糙 淙 囫 祛 缫 吁 怏 烊 囹圄 龃龉 诤

能:

犷 娩 偌 筵 扪 岷 篙 嘈 缢 嗤 舢

三、习惯性误读(多读)

剖 穴 血 浮 拙 痹 氛 主角 质 蓓 葩 潜 惩 塑 档 咄 憎 膝 髓 晕车 称心 弦 舷 瞥 化纤 纤维 载歌载舞

监生 太监 撒谎 撒娇 刨 闾 榈 稀罕 梵 哈巴狗 糙 订正 瑰 济 书声琅琅 朗朗上口 唠叨 酩酊 癖 剽 

熏陶 不韪 噎 高涨 召 

四、难认字错读(多认)

讷 髫 擘 觊 饕餮 辊 侘傺 葳蕤 錾 怙 豢 耄耋 旖旎 揶揄 黑魆魆 黑黝黝 喁喁以望 喁喁私语 勖 臬 圮 

弭 訾 詈 葸 傩 梓 戗兽 戗风 

 

第2单元字形教案

一、同音字(义辨法)

1、形异:

额首称庆篷荜生辉凋蔽纹身循章摘句名信片太平胜世焕然冰释防民之口胜于防川

帮交能屈能伸搏弈黄莲味同嚼腊

2、义近

急风劲草挖墙角膨涨断章取意

二、形近字(音辨法和义辨法)

1、音异:

娇健殚精竭虑针贬弦律

2、笔画相近

茶荼钩钓刺剌晒哂蛊盅

※结构法:

面黄饥瘦 查言观色 貌和神离 改弦更章 

 

※溯源法:

桃花园 默守成规 黄粱美梦 

第3单元标点符号教案

标点符号的分类:

两大类:

点号和标号。

点号七种,分为句末点号(句号、叹号和问号)和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冒号和分号)两类。

标号九种,主要有:

引号、破折号、省略号、括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着重号和专名号。

例如:

1、“祥林嫂,你放着罢!

我来摆。

”四婶慌忙地说。

“你放着罢,祥林嫂!

”四婶慌忙大声说。

这里怎么用感叹号,看的是语意是否完整。

2、我们清楚地看到,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次抗洪斗争中为江浙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

科学的研究表明:

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同是动宾之间,一者用逗号,一者用冒号,为什么?

宾语是一个比较长的主谓词组,不用逗号隔开,读起来就会感到吃力。

用冒号是为了强调宾语的重要性,把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3、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叹息于古代工程的坚美。

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

分号,用在表示偏正关系的多重复句的分句之间,主要目的在于避免产生歧义。

如果用逗号,就很容易同前后的意思混淆,如果用句号,又会把前后的意思割断。

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顿号:

(一)基本用法:

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一般是词语的并列,句子的并列不能用顿号。

作者描写了飞瀑、祠庙、翠松、古松、洞天和云海。

(二)使用顿号注意事项:

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他三十六七岁距这里二三里这个小孩有四五岁(概数)

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确数)

2、并列成分间(尤其是一约定俗成的词语)不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大专院校中小学生省市领导城乡交流

工农兵工农业调查研究听说读写

中外记者公安干警指战员甲乙丙丁

中小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小”仅凭读音自然停顿便可区别,故不用顿号。

“德”等五个方面看似极短,但它是“德育”等的缩略,应用顿号。

3、并列成分较长或为了强调、突出,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并列成分较长)

祖国啊,您伟大,富强!

(强调、突出)

4、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我们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5、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

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

”“向孔繁森致敬!

”的口号。

6、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7、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其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妈妈经常给我讲她的纺线啊,织布啊,做军鞋啊。

八月的大街上摆满了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

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啦,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小红的课桌上堆满复习参考用书,“物理精编”啊,“数学同步”啊,“政治大课堂”啊……

8、并列的介词短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9、互相包含的内容之间不能用顿号,也不能用逗号。

这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共三省五十六个县(市)。

10、引号之间一般用顿号,书名号之间可用可不用。

我们要注意“交通”、“牺牲”、“亲戚”等词的古今异义。

鲁迅从1918年起,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短篇小说,后来编成《呐喊》和《彷徨》两本小说集。

11、年月日的简写中也应用顿号表示停顿。

2004、1、20

12、标题是并列短语,不用顿号。

小人物大观念

二、逗号:

(一)基本用法:

表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比顿号停顿稍长些。

(二)使用逗号注意事项:

1、可以用在主谓之间,但一般有一定条件。

(1)主语较长的:

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他击倒了。

(2)强调主语: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3)主语后有语气词:

你啊,还是那个老样子。

(4)谓语是主谓短语:

自行车,我骑出去了。

2、宾语是主谓短语(或者说是一个句子形式做宾语),宾语前可用逗号。

我曾想,蝴蝶会大概是云南所特有的自然环境的产物吧。

3、倒装句子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如:

出来吧,你们!

(主谓倒装)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定语后置)

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前进,沿着胜利的道路。

(状语后置)

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草已经准备好!

(状语前置)

4、复句中,分句之间,经常用逗号。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今年春节,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内成分并列,而是三个分句并列,应用逗号)

5、用在部分关联词语后;如果关联词成对出现,只能用在后一个关联词的后面,如:

如果……,那么,……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但是,我还有话要对你说。

6、某些特殊成分,一般要用逗号把他们和别的成分隔开。

据说,最美的城市应在山与湖之间。

(“据说”后不能用冒号)

老李,我们的班长,昨天进京受奖去了。

(同位词)

什么样的人,更确切地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理想。

(插入语)

7、用介词“把”、“被”等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与谓语联系紧密,一般不用逗号。

这些谬论都已被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胜利驳得体无完肤了。

8、在“表示”、“认为”、“强调”、“证明”等后面,宾语不是特別强调的内容,用逗号,不用冒号。

9、逗号与顿号在并列词组作各种句子成分时的运用:

(1)并列词语作主语,如果并列的词语较长,或需要停顿稍大时,就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装备的整理,民众条件的配合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者们的过细考虑、切实执行和检查执行程度的工作之中。

桐木岭,黄洋界,朱砂冲,八面山及双马石,是井冈山五大哨口。

(2)并列词语作谓语,用逗号;几个动词作并列谓语共带宾语时,动词之间的停顿就用顿号。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她衣服新潮夺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上海丰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制、推出了世界首创的丰康牌“神奇诱鼠剂”和“非粮灭鼠饵料”。

(3)并列词语作宾语,一般用顿号,有时也用逗号。

记忆的品质包括记忆的广度、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敏捷性。

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

(“四碟菜,一碗饭”是并列宾语,作者用逗号表示强调。

(4)并列词语作状语,如果并列成分都是词或词组,它们之间用顿号,如果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它们之间则用逗号。

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5)并列成分作定语,则不论结构简单还是复杂,字数是多还是少,一般都用顿号来表示停顿。

这样的大学,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

(6)并列成分作补语且需要强调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

(7)并列的词或词组做复指成分(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词组并列在一起,指同一事物,充当句子中的同一成分),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李有才常说:

“老槐树底下的人只有‘两辈’,一个‘老’字辈,一个‘小’字辈。

三、分号:

(一)基本用法:

表示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

在复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示分句之间层次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详;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

侵略者的诺言,骗不了人;他们的武力,吓不倒人。

(二)使用分号注意事项:

1、分号前后的句子中至少有一个逗号。

我心里暗笑他们;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直到十几天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

大家所知道的就是这些。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之间应该用逗号。

2、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前后两部分之间可用分号。

我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财产,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除外。

3、如果是复句形式充当句子的宾语,而宾语前头又用了冒号,那么,分句内部可用分号。

经验告诉我们: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讽雪的预兆。

4、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本词典作了如下修订:

一、加了一千个新词;

二、修改了释义不确之处;

三、补充了一些例子。

5、“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前面如用分号分开,那么“等等”前也要用分号。

中国谜语具有许许多多的特点:

一是结构固定,形式活泼;二是趣味性浓,引人入胜;三是文学性强,形象生动;四是内容广泛,囊括巨细;等等。

四、句号:

(一)基本用法

1、陈述句的末尾,停顿较大,句意独立的,用句号。

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句号用在省略句的后面。

(有的句子依靠上下文,省略了一个或几个成分,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叫省略句。

徐国梁转身向儿子问道:

“她叫什么名字?

“冯有梅。

3、句号用在无主句的后面。

只有谓语而无主语的句子叫无主句。

下课了。

4、句号用在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或时间的独词句后面。

(只有一个词或一个偏正词组组成的句子叫独词句。

夜晚。

教室里。

(二)使用句号注意事项:

1、有些祈使句或感叹句的语气舒缓,应用句号。

请把门关上。

累了,坐一会儿再走吧。

多美啊。

2、句子用了疑问词,但不表疑问,应用句号。

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

请你打听一下哪条路好走。

3、文章段首的小标题(非独立成行的)后面用句号。

相当于小标题的词语,后面可以用句号或冒号,也可以空一格后再写相关内容。

五、冒号:

(一)基本用法:

1、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2、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有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纺线有几种姿势:

可以坐着破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纺。

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

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3、用在解释说明性的话之前。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4、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是很重要的内容。

我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5、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

三宝走了,三毛走了,小刘走了:

是海燕就要去搏击风云。

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

我知道的就这些。

(二)使用冒号注意事项:

1、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

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

他接着说:

“最近这儿连降暴雨。

老妈已到北京去了。

晓红上了高中。

2、停顿不大,不用冒号。

当学术委员宣布张毅同志获得博士学位时,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老师说了一声“下课!

”就走了。

3、转述的内容(间接引用)不能用冒号。

(人称发生变化)

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小姑娘告诉我,她的家就在附近,每天都会看到月牙湾。

4、如果后文不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

邓小平指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在“注意”、“指出”、“宣称”、“证明”、“如下”、“例如”等引起下文的词语后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

现实与经验表明:

(,)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难以同时兼得。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一个国家,不除腐败,无以立国;一个政党,不除腐败,无以立信。

6、“某某说”、“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不用冒号;放在所说的话中间不能用冒号;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

他说今天不回家了。

“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落后就要挨打。

”邓小平告诫我们说。

7、在“即”“也就是”等词语前不能用冒号,用逗号。

我们要有两种“力”,即毅力、努力。

8、一个句子内不能套用两个冒号。

※按年龄一刀切的做法,已经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据《中国妇女报》报道:

(X)女干部40岁以上不招聘,45岁以上不培养,50岁以上不提升重用。

9、有提示作用的文章标题、小标题中用冒号。

如:

今年:

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明年:

资金能源困难重重

10、在注明引文的出处时,作者姓名和书名之间,有时用冒号隔开。

……(屈原:

《离骚》)

11、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后。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

10月20日至11月10日

时间:

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

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

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12、用在时与分之间。

19:

00新闻联播

六、问号

(一)基本用法:

问号用在一句话的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

在疑问句中,不论是一般询问,还是责问、反问、商量、设问、反问,只要语气是疑问的,末尾都用问号。

(二)使用问号注意事项:

1、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

除了他能去,谁呢?

你吗?

你能去吗?

到底怎么办,(也可用?

)去还是不去?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

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2、选择问句,句中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

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

还是站在人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虽表选择,但各项相对独立,故中间用问号)

3、反问句连用必须都用问号。

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不能以有没有疑问代词“谁”“哪儿”“怎么样”等为依据)。

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他家住哪里,我不知道。

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5、反问句中,反问的语气缓和,可看作是陈述句,末尾可用句号;语气很重,感情强烈,末尾就可用叹号。

我哪有这东西。

这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6.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请你稍微挪一下凳子好吗?

你来一下好不好?

7、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8、对句子中的某一词语有疑问,用问号表示。

中国现今文坛(?

)的状况,实在不佳……

9、对历史人物的生卒时间不清楚,用问号表示。

如:

曹邺(816-?

)桂州人。

10、在疑问句构成的标题或小标题后面用问号。

如:

“友谊”,还是侵略?

七、感叹号

用于句末表强烈感情。

(一)基本用法:

凡表示赞颂、欢喜、愤怒、惊讶、叹息、请求等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感叹句,末尾都用叹号;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反问句和陈述句末尾也可以用叹号;要求或者希望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祈使句,语气重的末尾也用叹号。

(二)使用感叹号时注意事项:

1、如果有成份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

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2、句子前面是叹词,后面是个感叹句,只在末尾用叹号。

啊,这赠品是多么丰饶啊!

3、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前一个用逗号,后一个用叹号。

表达强烈感情时,两个叹词后面都用感叹号的。

啊,啊!

又到春天了。

“救命啊!

救命啊!

”凄惨的呼喊声,飘荡在黑夜的空气里。

4、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

哎呀,你怎么不早说呢!

这哪还叫什么民主!

八、引号:

标明文中引用部分,引起读者注意,如:

含义特殊,意思突出,表示反语、讽刺等;一些专有名词、术语等有时也用引号。

成语、熟语、谚语等的引用加不加引号由自己决定。

(一)基本用法:

1、标明文章引用的部分。

邓小平同志有一次在讲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

“我个子很矮,所以总得从下面看问题。

”一语中的,既幽默又深刻。

2、需要突出强调,用引号。

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3、表示讽刺和否定。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在外国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就被捧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

4、表示特定称号或特定的意义。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

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文雅得合闺女一般。

5、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俗语和术语等,表示强调时用引号。

“如沐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

人们常称技艺高超的工人为“能工巧匠”,赞精妙的工艺品为“巧夺天工”。

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6、文章中的简称要用引号。

如:

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本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

7、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事件用数字标示的部分要用引号。

如: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五四”所作的经典的论述,把“五四”看作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更是众所周知的了。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也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8、象声词要用引号标示。

如:

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哼着。

9、需要强调的专有名词要用引号。

如:

觉英、觉群和觉世也买了“滴滴金”、“地老鼠”和“神书带箭”来燃放。

(“滴滴金”、“地老鼠”和“神书带箭”是烟花的名称。

10、引文里面再引文,里面用单引号。

张老师说:

“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

(二)使用引号注意事项:

1、说话人在话语前用冒号,插在话语中间用逗号,在话语后面用句号。

“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2、如果引用完整的句子,引文又独立使用(“直引”),句末的标点放在引号之内;如果引文不能独立,只能作为作者语言的一部分(“夹引”),不管它是不是完整,引文后原有的标点要去掉(问号、感叹号保留),标点符号应打在引号之外。

人们常说:

“东虹轰隆西虹雨。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他在经历一次又一次打击之后,跌倒了爬起来,永远是“啥也别想挡住我!

”这么一句话。

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你在浪费时间吗?

”的标语。

3.引号引用的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名词,不能把它隔开,如:

虽然欧洲刚刚在“猎兔犬2号”上受挫,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制定雄心勃勃的“极光计划”。

4、引文结束时,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九、破折号

(一)基本用法: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2、表示意思的递进。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今天好热啊!

——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我本不想去,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4、表示声音的延长

“小林——,我来了!

”他大喊着

“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的呼唤:

周——总——理——

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