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资料苗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0543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资料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态资料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态资料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态资料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态资料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资料苗Word文档格式.docx

《生态资料苗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资料苗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资料苗Word文档格式.docx

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13.生态需水:

是指在一定的水资源管理目标下,用于保证生态和环境安全的水量或生态系统实际使用的水量。

14.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

是以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配置以及对土地进行修复和建设,使城市土地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发挥其最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5.景观:

是指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一致性地理单元。

16.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就是在一定尺度对城市景观资源进行再分配,通过观察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像,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资源的优化利用方案。

17.适度人口:

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能够带来最大经济效益的稳定人口。

18.双向寻优:

所谓的“双向寻优”,就是一方面从资源的承载力出发,分析当地资源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另一方面,从人对“舒适”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寻找一个均衡点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1.生态足迹:

生产一定人口消费的资源及吸纳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面积。

2.生态位:

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生态位的宽度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3.城市生态位(urbanniche):

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提提供的生态位。

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既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

4.生产生态位:

城市的经济水平(物质和信息生产及流通水平)、资源丰盛度(如水、能源、原材料、资金、智力、土地、基础设施等)。

5.生活生态位:

社会环境(物质,精神及社会服务水平等)及自然环境(物理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景观适宜度等)。

6生态功能分区:

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

7城市水生态系统:

是指城市边界内的水域系统、供给城市用水的水源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所组成的有机体。

8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

在满足社会经济需求的基础上,城市水生态系统具有的维持其正常的水文循环、水体理论化属性和水生生物状态的能力.

9城市化(urbanization):

人口向城市集聚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可称其为城市化。

表现为:

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人口集中的过程;

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10环境容量:

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环境质量不致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

环境容量由静态容量和动态容量组成。

静态容量指在一定环境质量目标下,一个区域内各环境要素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静态最大量(最大负荷量);

动态容量是指区域内各要素在确定时段内对该种污染物的动态自净能力。

11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的能力。

包括:

(1)资源承载力:

自然资源:

淡水、土地、矿藏、生物等。

社会资源:

劳动力资源、交通工具与道路系统、市场因子、经济发展实力等。

还可以分为:

现实的: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某一区域范围内的资源承载能力;

潜在的:

技术进步,资源利用程度提高或外部条件改善而提高本区的资源承载力。

(2)技术承载力:

劳动力素质、文化程度与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强度。

包括现实的与潜在的两种类型。

(3)污染承载力:

反映本地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大小的指标。

12生态演替:

当城市活动强度小于环境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

反之,则相反。

13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是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持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14食物链:

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15.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

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它具有活力、稳定和自调节的能力。

换言之,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在结构、功能上与理论上所描述的相近,那么它们就是健康的,否则就是不健康的。

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弹性、保持内稳定性。

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系统发展的一种状态。

在此状态下,地理位置、光照水平、可利用的水分、养分及再生资源都处在适宜或十分乐观的水平。

或者说,处在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生存的水平。

16.恢复力:

是生态系统维持结构与格局的能力.即胁迫消失时,系统克服压力及反弹回复的容量.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功能微乎其微,城市发展产生的大量废物得不到分解,几乎全部用人工的废物处理设施来还原.因此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可理解为城市废物处理能力、物质循环利用率等.

17.层次分析法:

就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个因素通过划分相互关系的有序层次,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要素的相对重要值权值,并通过排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2.环境承载力

18.自然生态承载力:

指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19.图形叠置法:

图形叠置是一种传统的区划方法,常在较大尺度的区划工作中使用,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专家集成在区划界线确定上的主观臆断性。

其基本做法是将若干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的分布图和区划图叠置在一起得出一定的网格,然后选择其中重叠最多的线条作为区划的依据。

20.聚类分析法:

这也是生态区划中常用的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通俗的理解就是将相似的地区合并,组成一个分区,找到相似的方法就是聚类,根据对不同地区的指标进行聚类找到相似的地区,形成分区。

21.城市人口:

又称城镇人口或城镇居民,是指居住在城市和集镇的人口。

二、填空题

1.城市生态系统基本功能:

城市作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有三个基本功能:

生产功能,即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

社会消费功能,即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

还原功能,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代谢保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持续、稳定发展。

2.城市生命力指数一般从生产力、生活态、生态势、生机度四个方面来阐释。

3.城市活动对水生态系统的扰动包括四个部分:

与供排水体系相关的扰动、与土地利用相关的扰动、与非消耗性用水相关的扰动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的扰动。

4.“三生用水”:

生态需水与生产用水、生活用水

5.水环境功能区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划定的水域分类管理功能区。

它包括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工农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五部分。

6.城市生态水系统修复措施根据水域类型可分为城市河流水系修复、城市湖库修复、城市湿地修复和城市公园水域系统生态修复等;

根据空间类型可分为水体外修复和水体内修复;

根据水生态系统的组分可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

7.城市水生态系统修复要建立在前面水环境规划、水资源规划以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基础上,其修复对象是城市中处于“亚健康、不健康与病态”的水体,修复活动主要针对不同水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限制因子。

8.城市噪声按来源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会噪声等,而区域环境噪声则是由这些噪声共同作用形成的。

9.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3R原则):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10.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按生态系统的一般定义可分为两部分:

人与城市环境。

11.城市化的类型有:

①假城市化;

②过度城市化;

③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

④乡村城市化。

12.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原则:

总量控制原则、循环经济原则。

13.组成景观的结果单元可归纳为三种:

斑块、廊道和基底。

斑块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

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

基底则指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的背景结构。

第一章绪论

1、如何理解城市生态规划的内涵?

P4-5

答:

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

遵循生态学原理,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和建设作出合理的决策,从而调控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运营系统分析手段及生态经济学知识和各种社会、自然的信息与规律,来规划、调节城市各种复杂的系统关系,在现有条件下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的可行性对策而进行的规划。

其目的就是依据生态控制论原理规划和调节城市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外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术、行政和行为的诱导手段来实现持续发展。

2、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哪些特征?

P8

复合生态系统即“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它认为,虽然社会、经济和自然是三个不同性质的系统,都有各自的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但它们各自的存在和发展,受其他系统结构、功能的制约。

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功能,构成错综复杂的人类生态关系,它包括:

人与自然之间的促进、抑制、适应、改造关系,人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储存、扬弃关系以及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的竞争、共存、录属、乘补关系。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生态系统

1、你家乡所在城市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处于城市发展的哪一个阶段?

阶段Ⅰ:

贫困阶段

阶段Ⅱ:

生产阶段

阶段Ⅲ:

消费阶段

阶段Ⅳ:

生态城市阶段

2.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划分有哪几类?

(详见P37)

类型Ⅰ:

与贫困相关的问题

类型Ⅱ:

与快速增长相关的问题

类型Ⅲ:

与富裕生活方式相关的问题

3.城市化有哪些类型?

P15

正统城市化类型既有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

由于这三个过程很难同步,因此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城市化,如假城市化、过度城市化、逆城市化等现象。

①假城市化:

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与扩散,也就是有可能在城市中居住着大量没有城市化的人,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假城市化。

②过度城市化:

人口地域集中和城市型景观地域推进速度很快,超过经济发展速度,但却缺少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被叫做过度城市化。

③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乡村城镇化:

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

4.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①按生态系统的一般定义可为两个部分:

人和城市环境。

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而城市环境是指广义的环境,即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人赖以生存、从事各种活动的外界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②按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又可认为城市生态系统是由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自然子系统三部分通过生态流、生态场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耦合形成的。

③综合传统生态学原理和复合生态学与原理,将城市生态系统分为生态支持子系统(包括人工的、自然的)和社会经济子系统两大部分,而“人”则属于社会经济子系统的核心部分。

其中生态支持子系统由环境子系统和资源子系统组成。

第四章城市生态规划基本原理与程序

1.城市生态规划的特定工作程序P76

(1)城市生态规划大纲

(2)现状调查与数据资料获取

(3)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

(4)城市生态规划目标和指标确定

(5)城市生态功能区划

(6)城花似生态规划重点领域确定

(7)城市生态规划方案与评估

(8)城市生态安全与管理

2.生态位与城市生态位在定义上有什么主要差别?

P71-72

生态位:

城市生态位:

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既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

总之,城市生态位是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

3.环境承载力与环境容量是否具有相同的含义?

为什么?

P72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环境质量不致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

4.城市生态规划的指标体系可以如何进行设置?

请查阅相关资料,设计一套适合北京市的城市生态规划指标体系,并给出标准值或参考值。

PPT

指标选取原则:

①系统性与代表性结合的原则;

②指导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

③分类监控与分步考核的原则;

④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章城市生态规划关键技术与方法

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①直接市场法,包括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恢复和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人力资本法等;

②替代市场法,包括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格法等;

③模拟市场价值法,包括条件价值法等。

2.除生态足迹外,生态承载力评价的方法还有哪些?

模型预估法、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测算法、资源与需求差量法、状态空间法。

3.生态足迹的计算有哪些前提假设?

各类土地在空间上互斥;

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

这些资源和废弃物流能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面积。

4.请说明生态足迹计算过程中等量因子与产出因子的作用?

因为不同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生产能力,这样就会造成在计算时变量的不同,因此不同的土地在转换成gha时需要通过等量因子折算,从而使各种土地的生产能力能在同一个标准上进行计算。

同理,产出因子是使各种土地的生物生产性面积在同一个标准上进行比较。

5.生态足迹的意义是什么?

(1)生态足迹方法和生态系统服务方法集成,可以形成生态系统评估的有效工具。

(2)可以反映生态服务生产、流动、消费的全过程,反映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非对称性互动,反映生态系统服务的滥用和不充分利用。

(3)可以分析其他资源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替代性,根据生态系统服务的替代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合理配置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足迹评估必须基于生态观测或生态模型基础之上,重视生态系统服务生产和消费的实物量流量过程曲线,充分利用生态网络长期观测数据反映动态性,利用遥感手段反映空间异质性,将推动生态系统评估理论和工具的发展。

6、目前生态足迹方法有哪些问题?

你认为应该怎么改进?

 

1、目前生态足迹方法有哪些问题?

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问题:

(1)理论本身假设太多,影响了其合理性,对生态系统考虑不完整,人类中心制,忽略了其它物种的存在和影响;

(2)未考虑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消费;

(3)模型计算仅反映经济决策对环境的影响,而忽略了土地利用中其他重要影响因素,如由于环境污染、侵蚀等造成的土地退化的情况;

(4)计算结果悲观化,除少部分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外,均存在生态赤字。

改进:

张怡芳提出的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将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改进的结果更真实地反映了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7.总结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类型和价值。

类型:

净化功能;

调节功能;

为生命提供支持系统;

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为人类发展提供支持。

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

选择价值;

存在价值。

8.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有哪些方法?

这些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1)直接市场法

费用支出法:

优点:

生态环境价值可以得到较为粗略的量化;

缺点:

费用统计不够全面合理;

市场价值法:

评估比较客观,争议较少,可信度较高;

数据必须足够全面;

机会成本法:

比较客观、全面地体现了资源系统的生态价值,可信度高;

资源必须具有稀缺性;

恢复和防护费用法:

可通过生态恢复费用或防护费用量化生态环境的价值;

缺点:

评估结果为最低的生态环境价值;

影子工程法:

可以将难以直接估算的生态价值用替代工程表示出来;

替代工程非唯一性,替代工程时间、空间性差异较大;

人力资本法:

可以对难以量化的生命价值进行量化;

违背伦理道德,效益归属问题以及理论上存在缺陷;

(2)替代市场法

旅行费用法:

可以核算生态系统游息的使用价值,可以评价无市场价格的生态环境价值;

缺点:

不能核算生态系统的非使用价值,可信度低于直接市场法;

享乐价格法:

通过侧面的比较分析可以求出生态环境的价值;

主观性较强,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大,可信度低于直接市场法;

(3)模拟市场法

条件价值法:

适用于缺乏实际市场和替代市场交换的商品的价值评估,能评价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适用于非实用价值占比较大比重的独特景观和文物古迹价值的评价;

实际评价结果常出现重大的偏差,调查结果的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调查方案的涉及和被调查对象等诸多因素,可信度低于替代市场法。

9.解释说明生态系统活度生态位的几何表达。

生态活度生态位可表达为:

Ni(ASE,AN)。

其中:

Ni为第I生态单元的生态活度生态位;

ASE为社会经济生态活度;

AN为自然生态活度。

生态活度生态位也可以表达为:

Ni(L,a)。

L为矢量长度,称为总生态活度(AT),反映该单元的生态活度态势;

a为矢量与坐标轴的夹角(方向),表达该单元的性质,称为生态活度生态位属性。

P131图5-4-1

11.总结各关键技术与方法在城市生态规划中应用的目的和意义。

(1)生态足迹

目的:

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资源供给、废弃物消纳和基础建设空间支持等三类服务功能的消费与利用程度;

揭示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在不同人群的分配和人类对生产性空间的排他性占用情况。

意义:

①生态足迹方法和生态系统服务方法集成,可以形成生态系统评估的有效工具。

②可以反映生态服务生产、流动、消费的全过程,反映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非对称性互动,反映生态系统服务的滥用和不充分利用。

③可以分析其他资源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替代性,根据生态系统服务的替代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合理配置生态系统。

④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足迹评估必须基于生态观测或生态模型基础之上,重视生态系统服务生产和消费的实物量流量过程曲线,充分利用生态网络长期观测数据反映动态性,利用遥感手段反映空间异质性,将推动生态系统评估理论和工具的发展。

(2)生态活度生态位

对同一生态单元不同时点的生态活度生态位“位,相”变动进行比较,可以判断该单元的发展模式;

对区域内各生态系统单元进行生态活度生态位的计算,并利用GIS技术在电子地图上表达,可以帮助规划人员了解区域内各局部所具有的自然生态属性和社会经济生态属性,借此明确各局部在域内扮演的“生态角色”,为市域宏观生态规划提供依据。

(3)生态支持系统瓶颈分析方法

通过辨识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实施生态调控策略,提升瓶颈要素对城市发展的支撑能力,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环境。

该评价方法能够明确表征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状况,准确辨识瓶颈要素和把握城市宏观整体情况,标示城市生态调控的重点,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基础决策。

找到城市发展的限制因子,通过采取相应的利用、控制、调整、交易、保护、限制等宏观和微观规划措施,对水资源、能源、水环境质量、能源结构等生态支持系统瓶颈要素实施生态调控,优化城市生态系统。

(4)情景分析方法

对一些有合理性和不确定性的事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呈现的态势,也是对未来情景以及能使事态由初始状态向未来状态发展的预测,并分析比较坑产生影响的整个过程。

第六章城市生态功能规划

1.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为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源合理利用与工农业生产布局、保育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环境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与管理手段。

2.生态功能区划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地位及作用?

生态功能区划是城市生态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其主要作用是为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资源配置提供一个地理上的框架,为管理者、决策者和科学家提供以下服务:

(1)对比区域间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2)以生态敏感性评价为基础,建立切合实际的环境评价标准,以反映区域尺度上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阈值或恢复能力;

(3)根据生态功能区划内人类活动的规律以及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和恢复技术的发展,预测区域内未来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

(4)根据各生态功能区内的资源和环境特点,对工农业生产布局进行合理规划,使区域内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持续发挥区域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持功能。

3.生态功能区划与生态功能分区有何区别?

(1)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源合理利用与工农业生产布局、保育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并为环境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与管理手段。

(2)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