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0365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

A.权利和义务的广泛性 

B.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2.属于操作条件作用范型的有()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C.无强化 

D.顿悟

3.舒茨提出的人际行为倾向中,包括以下几种()

A.期待他人的公正 

B.主动与他人交往C.对人宽容 

D.主动表示友好

E.期待他人支配

4.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C.违反相关规定开除学生的

D.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5.知觉的恒常性包括()

A.气味恒常性B.温度恒常性C.大小恒常性D.颜色恒常性E.形状恒常性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马卡连柯说: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4.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5.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需要是。

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7.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

8.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级乙等以上标准。

9.动机具有、指向、强化三种功能。

10.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意识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竞争

4.为人师表

5.教育法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

试做简要的说明。

2.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简述学校的义务。

4.人格具有哪些本质特征?

5.“发展性评价观”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2.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

(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

  1.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B.教育问题和教育方针

  C.教育经验和教育问题D.教育方针和教育经验

  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

  A.《****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B.《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D.《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4.体现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

  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

  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5.教育要把握学生学习的“关键期”,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差异性

  C.不均衡性D.顺序性

  6.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

  A.导向性B.对等性

  C.强制性D.有序性

  7.()是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

  A.信度B.效度

  C.难度D.区分度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准”

  9.属于成长需要的是()

  A.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

  C.归属需要D.认知需要

  10.德育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A.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B.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

  1.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是()

  A.超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

  C.中习俗水平D.习俗水平

  E.后习俗水平

  2.我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待遇主要包括()

  A.工资待遇B.教龄津贴

  C.教师住房D.教师的医疗保健

  E.教师补贴

  3.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属于()

  A.代表学习B.有意义学习

  C.命题学习D.概念学习

  E.心智技能学习

  4.下列属于健康概念的是()

  A.自我意识正确B.获得他人肯定

  C.身体健康D.心理健康

  E.社会适应状态良好

  5.教师的劳动特点主要体现在()

  A.群体性B.复杂性

  C.示范性D.创造性

  E.显效的长期性 

  1.我国《教师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工作的教师。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的科学。

  3.《标准》提倡采取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4.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阶段。

  5.依法治校是的要求,也是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管理效率、保护有关法律关系主体合法权益的需求。

  6.我国教育目的主要由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几个层次组成。

  7.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最易获得某一特定行为的敏感期。

  8.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

  9.学校依法对学生的人身安全承担教育、、保护责任。

  10.学生的学习主要包括知识的学习、和行为规范品德的学习。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积极强化

  2.教师职业道德

  3.动机

  4.体育

  5.品德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师德建设的核心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

  2.简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3.课堂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4.简述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的意义。

  5.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2.某学校一位实习教师,教数学。

他上课很有趣,但对学生很严格,如果有上黑板演示题目做不出题,就会骂人。

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个学习不好的男同学被教了好几次还做不对,他一怒之下

  就把该学生的头往黑板上撞,用非常粗俗的话骂他。

那个男生受不了这样的刺激,最后厌学,不肯再读书了,连高中都没上。

  

(1)这位数学实习教师的做法错在哪里?

为什么?

(2)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于1806年发表了著名的《普通教育学》,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2.B[解析]个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互补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D[解析]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在心理学界至今也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育是通过知识、技能的传递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体力,通过行为规范的学习来形

成和发展学生的态度和品德。

因此,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4.A[解析]在正常条件下,意识具有四种不同的状态: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睡眠状态。

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

地去完成一件事情,是意识的第一状态。

5.D[解析]焦虑症是一种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6.D[解析]略。

7.D[解析]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该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强制性。

义务教育计划是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计划,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具有强制性;

(2)普遍性。

它是针对全国绝

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学生的;

(3)基础性。

义务教育就是要充分保证为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打好基础。

8.A[解析]略。

9.B[解析]略。

10.D[解析]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这一学制虽经正式颁布,但并未实行。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略。

2.ABC[解析]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范型可概括为以下四类:

(1)积极强化。

例如教师对学生听话给予奖励;

(2)消极强化;

(3)无强化;

(4)惩罚。

3.BDE[解析]人际关系的行为倾向:

包容需要表现

(1)主动性:

主动与人交往;

(2)被动性:

期待与他人交往。

支配需要表现

(1)主动性:

支配他人;

期待他人支配。

情感

需要表现

(1)主动性:

主动表示友好;

期待他人的情感表达。

4.ABCD[解析]略。

5.CDE[解析]人们在刺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呈稳定不变的整体的现象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三、填空题

1.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2.学校情境

3.教育

4.县级

5.自我实现的需要

6.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7.道德两难

8.二

9.激活

10.创新

四、名词解释

1.意识:

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

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3.竞争:

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

4.为人师表:

即在品德学问上给人做出榜样。

教师的为人师表,因其职业的特殊要求,往往成为经常化的自觉行为,具有很强的表率性。

5.教育法:

是国家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有教育立法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依据教育立法的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活动,规定社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传道者角色:

道德观、价值观、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

(2)授业解惑者角色:

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解除学习困惑,启发智慧;

(3)示范者角色:

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4)管理者角色:

管理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5)朋友角色:

与学生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

发展变化的人文、科学知识,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2.[答案要点]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答案要点]

(1)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标准,保证教育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和教师的合法权益;

(4)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其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和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5)向社会公开依法确定的收费项目及标准;

(6)接受主管的行政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督导和审计。

4.[答案要点]

(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人格具有多种本质特征:

①独特性;

②稳定性;

③统合性;

④复杂性;

⑤功能性。

5.[答案要点]

(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全面的综合素质的考核;

(2)评价结果的效益化——从注重鉴定与选拔转向注重激励;

(3)评价方式的动态化——从注重终结性评价向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转化;

(4)评价模式的质性化——从单项性转向多元性和交互性。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直觉思维能力;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发散思维策略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2.[答案要点]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模拟二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高中生对“自我形象”空前关注,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非常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关注自己的相貌和性格特点。

  2.A[解析]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3.C[解析]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2001年6月7日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B[解析]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自上而下的迁移;

二是自下而上的迁移。

  5.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不能错过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6.C[解析]略。

  7.B[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它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质量指标。

此题旨在考查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8.D[解析]略。

  9.D[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共有七层次,这七层次又可分为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成长需要(认

  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两大类。

  10.B[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BDE[解析]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如下:

第一,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二,习

  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三,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6)普遍伦理定向阶段。

  2.ABCDE[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章第二十五条至第三十二条,对于教师的待遇作了以下规定:

  第二十五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六条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

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

  第二十九条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

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

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

  第三十条教师退休或者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退休教师的退休金比例。

  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国家补助、集体支付工资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逐步做到在工资收入上与国家支付工资的教师同工同酬,具体办法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

  第三十二条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

  3.BD[解析]有意义学习是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果中原有的观念、命题,建立起客观的、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

它包括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和代表学习,命题学习是学习由

  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

概念学习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4.CDE[解析]世界卫生组织的章程给健康如下定义:

“健康是一种完全的、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和社会关系上的良好状态。

  5.BCDE[解析]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是:

(1)复杂性、创造性。

(2)连续性、广延性。

(3)长期性、间接性。

(4)主体性、示范性。

  1.教育教学

  2.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3.开放

  4.中学

  5.依法治教

  6.教学目标

  7.关键期

  8.教师资格

  9.管理

  10.技能的学习

  四、名词解释

  1.积极强化:

是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加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

  2.教师职业道德:

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3.动机:

指激起或维持某种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内部动力。

  4.体育:

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5.品德:

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要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即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2)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

(3)要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

  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

  2.[答案要点]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心理健康的标准: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3.[答案要点]

(1)目标导向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面向全体的原则;

  (4)知情并重原则;

  (5)开放性原则。

  4.[答案要点]这条规定标志着我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

“免费”成为新《义务教育法》最大的一个亮点。

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保

  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上得起学,不会因贫困辍学,使义务教育更加名副其实。

  5.[答案要点]

(1)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为此要做到明确本堂课教学的目的任务;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防止分散注意;

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1.[答案要点]

(一)坚持“一个为本”

  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这里的“发展”是指:

(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是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

(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