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一单元 第3课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964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一单元 第3课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一单元 第3课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一单元 第3课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一单元 第3课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一单元 第3课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一单元 第3课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一单元 第3课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一单元 第3课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一单元 第3课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5同步练习粤教版第一单元第3课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语文·必修5(粤教版)

第3课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

增强节俭意识始终艰苦奋斗

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方面条件改善了,这是党领导全国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随着物质的丰裕和条件的改善,在一些公务活动和社会生活中,不讲节俭、铺张浪费的现象有所抬头。

对这种现象,大家都感到忧心。

尤其是对有的领导干部花钱大手大脚,做事讲究排场,生活追求奢华等现象,人民群众很有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突出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成由俭,败于奢,这是一条深刻的历史经验。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

无论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优良传统都丢不得。

丢弃了,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懈怠了,在舒舒服服中迷醉了,在风风光光中沉落了。

长此以往,我们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我们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

从各方面来讲,现在的日子确实比过去要好得多。

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生产力不发达,这是基本国情。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全体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国家建设需要办的事情还很多。

我们必须胸怀大局,保持清醒,在各项工作中始终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各级干部来说,很重要的是用好钱财,珍惜民力。

国家的财政收入源于人民的辛勤劳动,一分一毫当思来之不易,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

领导干部在履行职务、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厉行节约,精打细算,严格把关,少花钱多办事,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财力人力用在刀刃上。

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防止决策失误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损失;要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不搞虚荣作秀的“形象工程”,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要坚持廉洁奉公、权为民用,决不能滥用职权奢侈浪费。

那种拿公家的钱不当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不花白不花的行为是腐败的;那种行则前呼后拥,出则车水马龙,动辄挥霍公款的现象是可耻的。

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建设节约型社会,领导机关要做主导,领导干部要当表率,时时讲节约,处处见节约。

要把勤俭节约的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贯彻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上来,体现到干部作风与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上来,坚持用节俭的标准来衡量和检验我们的工作。

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

节俭是一种行为,更展现一种精神力量;节俭是一种观念,更体现一种民族品格;节俭是优良传统,更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越是文明进步,越是崇尚节俭。

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带头做到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让勤俭节约的意识,艰苦奋斗的精神,见诸实际行动,成为时代的新风尚。

一、基础训练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实惠(huì)  攒钱(zǎn)  尽量(jìn)

B.消费(fèi)给予(ɡěi)累计(lěi)

C.享受(xiǎnɡ)充分(fēn)倾向(qīnɡ)

D.提倡(chànɡ)呈现(chónɡ)意识(shí)

解析:

B项,“给”应读jǐ;C项,“分”应读fèn;D项,“呈”应读chénɡ。

答案:

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班斓 节俭 攒钱 坚如盘石

B.轮廓 凋蔽 废虚 瞬息万变

C.累计 缥缈 虔诚 全神贯注

D.弘扬 实惠 庇护 名列前矛

解析:

A项,班斓——斑斓,坚如盘石——坚如磐石;B项,废虚——废墟;D项,名列前矛——名列前茅。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的问题,除了要拓展就业岗位外,还要合理________劳动力。

②地质科学家经常用生物的化石来________地质年代。

③逆境________可以催人奋进,顺境________不一定导致人意志消沉。

A.安排 断定 固然/却

B.安置 确定 固然/却

C.安排 确定 诚然/也

D.安置 断定 诚然/也

解析:

(1)安排:

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事物);安置(人员)。

安置:

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2)断定:

下结论。

确定:

明确而肯定;使确定。

(3)固然:

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诚然:

实在;固然。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几个小月饼,货色平平,却用如此高档的檀香木匣包装,假如有人买椟还珠,那就未必是取舍不当了。

B.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如何,还不得而知,我们只好拭目以待。

C.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它是和实现素质教育休戚相关的。

D.媚俗作为一种商业策略,在许多作家那里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完全靠迎合大众是无法在文学土壤中扎根的。

解析:

A项,“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B项,“拭目以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C项,“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D项,“权宜之计”指暂时适宜。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引用的诗词名句与上下文意衔接不当的一项是(  )

A.老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顿觉烦扰少了,闲暇多了,油然而生出“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况味,这些都是自然的,时间一久便适应了。

B.“雏凤清于老凤声”,这句诗充满了人生哲理;试想,如果没有“老凤”的辛勤哺育和教习,“雏凤”怎么能引吭高歌!

C.当我国中部和西部大片区域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和政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时候,“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向必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D.“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中秋月圆的时节,她举起酒杯,遥望大洋彼岸,默念着丈夫和儿子的名字,祝一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

唐代诗人韩偓十岁就能即席赋诗,成诗胜过其父。

著名诗人李商隐为之赠诗曰: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夸奖小诗人超越了父辈。

此后,“雏凤清于老凤声”也成为比喻才俊出于青年的千古名句,不时被后人引用。

此处引用任意发挥了它的含义,使用不当。

答案:

B

6.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B.大约五、六点钟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突然发生了。

C.“班里发生的这件事原因是什么呢?

同学们。

”班主任严肃地说。

D.贺斯认为,不管你演什么,“总要使它单纯,始终一致。

”为此,他替戏剧制定了一些“法则”。

解析:

B项,“五、六点钟”表约数,中间不能用顿号;C项,应为“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

”D项,“始终一致。

”句号应在引号的外面。

答案:

A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B.他的心里非常复杂,对自己昔日过硬的军事动作和梦想当个班长的前景破灭后,也曾一度在心里恨过老班长。

但细想想,不能全怪老班长,是自己分神,怪不得别人。

C.要学有专长,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

D.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应改为“在教育和科研战线上”;B项,前后牵连不清,应作“自己昔日过硬的军事动作和有望当个班长的前景,至今还时时令他激动不已。

梦想破灭后……”;D项,“围绕”一词缺少宾语。

答案:

C

8.填入下面横线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字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

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是意音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立。

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的记录

B.它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

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

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

解析:

A项中的“它们”既前文列举的各种文字,是承上;A项内容与下文“成为历史陈迹”对应,是启下。

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本次调查中,大多数青少年并没有对过分强调享乐或“及时享乐”的观点给予认同,但还是可以看到他们中重视享受的倾向正在增强。

对于“人应该及时享受”这种观点,受访青少年中持赞同态度的人占33.9%;持不赞同态度的占24.3%;还有38.8%的人持中性的“一般”态度。

并且,独生子女持赞同态度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

对于“要体现人生的价值,就应该努力追求眼前最大程度的享受”这一观点,表示赞同的青少年占17.9%;不赞同的占55.4%;还有24.0%的人持中性的“一般”态度。

独生子女和初中生都表现出更多的注重享受的倾向。

可以看到,大多数人并没有对过分强调享乐的观点给予认同,但是持中性态度的人占到一定比例,说明在一些青少年心中对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两可倾向。

9.用一句话概括上面三段文字的中心。

(不超过12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青少年享受意识逐步增强。

10.文中“享受”“及时享乐”“人应该及时享受”都加了引号,它们的作用是否相同?

试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享受”“及时享乐”“人应该及时享受”三者的引号作用相同,都是表示引用。

11.对于“要体现人生的价值,就应该努力追求眼前最大程度的享受”这一观点,青少年的态度是怎样的?

请给予概括,概括时不要出现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多数青少年并没有对过分强调享乐的观点给予认同,但是持中性态度的人占到一定比例,说明在一些青少年心中对这种观点有两可的倾向。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出口寒流中的中国制造

特约记者 李 坚

中国制造正身处10年来最寒冷的季节。

7月和8月,原本是传统的出口旺季,出口却连续两个月低增长,9月数据虽冲高,但估计与企业赶在“最长黄金周”前交货“圣诞订单”不无关系。

外部市场的萎缩,并非依靠单纯的政策工具所能化解,拿什么保外需?

中国制造的转型之路怎么走?

旺季不旺

中国海关总署统计的数据,可以管窥到今年西方消费形势不容乐观。

7月份,中国出口比去年同期仅仅增长了1%。

1~7月7.1%的进出口额增速距离全年10%的增长目标尚有差距。

而8月情况也没有好转,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仅仅增长了0.2%,其中出口同比增长了2.7%,进口下降了2.6%。

9月中国出口规模意外冲高,出口1863.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9.9%,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不过,有企业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赶在“最长黄金周”之前交货有关,随着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中国外贸依然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

当前,欧美市场需求依旧疲软,而欧美日也都在积极扩大出口,重振制造业,越南、印度等亚洲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