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冲突行为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09492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冲突行为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幼儿冲突行为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幼儿冲突行为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幼儿冲突行为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幼儿冲突行为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冲突行为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幼儿冲突行为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冲突行为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冲突行为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幼儿园实习期间我认真的观察了幼儿的日常行为表现,正像皮亚杰对这阶段幼儿说的那样“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然受具体直觉的表象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不具有保留概念和不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有思维但不符合逻辑,不能全面的面对事物。

根据这些特点来说,幼儿同伴间的冲突是幼儿时期常见的现象,幼儿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还不懂得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认为所有的人都会服从自己,不会理解别人。

因此,幼儿期是冲突的高发期。

受着网络社会和独生子女被溺爱的影响下,幼儿时期的教育有着非常必要的意义。

1.2研究目的

通过实际工作,从社会、家庭、学校及幼儿自身角度,对幼儿冲突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并总结出解决策略,能给同领域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材料。

分析总结同伴冲突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并为理解幼儿冲突、采取积极的对应策略提供建议。

1.3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研究幼儿冲突的原因与解决策略,培养幼儿健康的性格,提高幼儿的交流能力,也使得家庭教育有一定的改进。

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改善幼儿园教育水平和活动环境方面有积极影响。

同时也对儿童冲突行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方式方法,为解决幼儿同伴冲突问题提供了合理的建议。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看到冲突行为的表面上的负面特征,忽视了冲突所蕴含的深层心理发展价值,然而幼儿同伴间冲突反映了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水平较低。

不断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才能促进儿童的社会发展能力,从而减少冲突的发生。

1.4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相对于幼儿冲突行为的研究较为成熟,早在1982年Brenner所著文献指出:

幼儿冲突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呈现出一系列有规可循的变化,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情景下引发的冲突所占比例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减少,而由社会动机引发的冲突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年龄在4—5岁之间的幼儿由物品争夺而引发的冲突与因社会问题引发的冲突愈发持平,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6—7岁。

而后社会性动机引发的冲突行为所占比例愈来愈大于因物品竞争等非社会性因素引发的冲突。

”早有学者Hay指出:

在没有成人干预时,大多数幼儿间的冲突都是由他们自己解决的;

而且幼儿自己解决冲突问题时成功或者失败都表现的非常明显。

然而幼儿冲突双方的行为和反应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针锋相对”的情况时常发生。

学者Hay等人在1982年对彼此不熟悉的2—4幼儿进行社会性质的冲突研究,并从中发现,幼儿的冲突是一种“盲目”的冲突,不存在敌意。

学者Sackin(1984)自然情景下对两所幼儿园的20个5岁孩子进行研究观察,发现了两个出现在冲突结束后的情形,一种是幼儿的冲突双方间有一方认同了另一方,冲突有了明显的输赢,另一种是双方均同意一个新的提议,但是第二种发生的概率相对第一种来说出现的概率较小。

而且在冲突结束后若第一种情形出现冲突双方会分开各自游戏;

第二种情形出现后双方能够继续的一起进行活动游戏。

也就是说,在没有成人的干预下,幼儿可以自己解决与同伴之间产生的冲突,而且由冲突双方所解决的冲突有着明显的胜败,冲突双方有着很大的关联性。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目前国内相对于幼儿冲突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的研究较少,孙华平和张文新进行了有关幼儿与同伴间冲突的研究,并提出了冲突行为所具有的价值:

1.幼儿间的冲突有利于儿童认知上的“以自我为中心”。

2.冲突的解决可以让幼儿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立的个体,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自我概念的形成。

3.冲突可以加深相互了解,澄清彼此之间的立场,对于增进冲突双方的友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在冲突中可以按照社会规范协调彼此的关系,并试图说服别人,这不仅加深了幼儿对社会规范的理解,又提高了幼儿了解社会问题、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黄慧兰提出教师应该正确的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她认为幼儿之间由于某种原因发生的争执乃至互相打人的现象都是不可避免的,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总在这方面做出负面的价值判断,总是教育孩子要谦虚、宽容、听话、忍让,却不注重交给幼儿如何正确解决标准来要求幼儿,教师要对幼儿与同伴间的冲突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幼儿解决矛盾的人际关系。

对于教师来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改变传统的观念,而不是以自己心目中的“好孩子”为评价标准,要教育幼儿在不损害别人利益情况下,善于保护个人正当权益不受侵犯。

以上为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幼儿冲突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在一定的相关领域上,国外与国内对于幼儿冲突及解决策略有着大同小异的见解,也仍然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把这些前人的研究作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幼儿实际冲突行为具体分析,从中探索出有意义有价值的解决策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技能的发展水平的提高。

1.5研究内容

本文以幼儿园的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有关于幼儿冲突行为与解决策略的研究,通过对幼儿冲突行为的表现和特点的分析,研究调查其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对幼儿行为产生的影响。

在查阅各个文章基础上,结合幼儿园实习经历,提出共同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营造和谐的一日生活氛围和引导幼儿学会关爱他人的有效解决策略。

1.6研究方法

在论文写作初期,主要采用文献法对幼儿冲突问题进行研究,运用文献法对相关书籍进行查阅、搜集和整理。

阅读有关于幼儿冲突的文献、刊期等。

深入了解有关于幼儿冲突的原因,随着研究的深入,运用调查法进一步研究幼儿冲突的表现及特点。

再用观察法,对在幼儿园的幼儿的冲突行为进行观察,如:

幼儿园的玩乐设施、教师解决幼儿冲突的方式对幼儿冲突行为的影响,思考原因及解决策略;

通过问卷调查法:

由孩子的父母填写问卷,调查父母教育方式与幼儿同伴间解决冲突行为的关系,为本文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依据。

听从论文导师的指点,进行再次的分析与整合,从而完成本次论文的撰写工作。

2相关理论概述

2.1冲突

冲突是一个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受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也是一种同时存在而又处于矛盾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心理状态。

是具有不同主张的双方或多方面鲜明的对抗。

2.2幼儿冲突

幼儿冲突是被双方感知的,当存在意见不一致,并带有某种相互作用导致了幼儿冲突的发生。

幼儿间的冲突是一种对立的状态,当一个幼儿的语言或想法被另一个幼儿否定并产生互相对抗时,就构成了幼儿冲突行为的发生。

3幼儿冲突行为的表现及特点

3.1幼儿冲突行为的表现

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还比较低,而且由于幼儿的社会交往经验较少,语言运用能力较弱等这些内部的因素,极其容易导致幼儿与同伴交往时产生冲突行为,从而出现在交往过程中因为争抢物品、言语不和、意见不同、目标不一致等而引起的争抢、发生的口角或肢体冲突等一系列场景,而其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就是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幼儿园区域活动时间,在分发玩具的时候,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的玩具,总是会引起几个孩子争抢同一个玩具,还大声喊说“不行,我就要这个”“这个是我的”而后就会因此哭闹起来,这个现象说明了在幼儿时期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幼儿都是处于发展阶段,而此正是人一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也是幼儿许多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

幼儿渴望着自我需求能够得到一定的满足。

这个阶段的幼儿活动能力比较强,某些行为较为冲动,自觉性较弱,喜欢随时随地表现自己的情绪,爱哭闹,没有能力像成年人的一样可以把控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同时这个阶段的幼儿在道德行为判断的方面上,也没有很强的是非观念和一定的行为准则,并不知道好与不好,更不能掌握事情的发展与走向。

在幼儿园实习的一天早上,小恩第一个到班级就径直地进建构区玩软积木。

一个人玩得非常开心。

但是当第二个小朋友筱滢进来玩的时候,他立刻就对筱滢说:

“这是我的玩具,你不能动。

”我和他说:

“玩具要大家一起分享,要和小朋友一起玩。

”他却说:

“不行,这是就我的,是我先拿到的”。

小恩认为这是他最先拿到的玩具就应该是他自己的。

幼儿是根据自己本身的认知来判断事物,他们具体的思维和感知能力正处于发展当中。

不能理解别人的想法与感受。

对于他人的意愿、想法及渴望都凭借着自己的判断,并以此为标准。

并且处于幼儿园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社交技能往往不尽人意,他们并不会通过沟通的方式去表达他们的想法,相反大多数都会采用暴力的争抢方式来解决问题。

3.2幼儿冲突行为的特点

行为是大脑认知的结果,是有机体在各种外部刺激下产生的活动。

幼儿冲突行为也和幼儿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较低,社会交往经验较少和语言运用能力不足这些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性的冲突,幼儿的冲突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幼儿与同伴产生的冲突行为与其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二是幼儿本身的发展特点与发展阶段对幼儿解决同伴冲突问题有很大的影响;

三是幼儿发生同伴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给孩子创造出适宜的环境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幼儿的冲突行为;

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控力明显提高,年龄越大发生同伴冲突的几率越小。

4幼儿冲突行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4.1不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幼儿降临世界的第一个环境,奠定了孩子的成长基础,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幼儿完善人格、优良作风习惯,培养其正确人际交往的重要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甚至会效仿,家庭的一系列环境都对幼儿的教育有很大的启蒙性。

根据我国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幼儿同伴间冲突问题的发生率达50%-60%,其中大多数都是与家庭环境不良有着直接的关系。

家庭教育是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奠定幼儿的道德品质,也可以让其有健康的心理环境。

4.2匮乏的幼儿园玩乐设施

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是幼儿基础教育的奠定阶段,但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城乡幼儿园的设施设备相对来说更为匮乏,这也是引起幼儿冲突的原因之一。

有些幼儿园的规模较小,幼儿的户外活动器材和区域活动材料较少,而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又有着“自我中心性”的年龄特点对问题的判断往往以自己的喜好或者感受为中心,幼儿不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感受,对于他人的观念、观点、物品都以自己的判断为标准,总是各执己见的坚持自己的想法,幼儿与同伴因为某物品而发生争论时,由于幼儿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在争论不过对方的时候很可能用攻击的方式进行解决,有时幼儿在礼貌用语或者说话的语气上表达不当,也就造成了冲突行为的发生。

4.3简单粗暴的冲突处理方式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各个家庭教育观念也产生了很大的不同,家长们愈发的意识到所谓的“人才观念”,在有些家庭中,父母的“长辈心”非常严重,认为自己的做法自己的决定就是对的是不容反驳的,甚至会打压孩子,慢慢的孩子脾气会从最初的恐惧变成逆反甚至形成自私自利的、傲娇蛮横的性格。

作为父母不能总是偏向于物质的鼓励,恰恰相反语言和肢体上的鼓励与肯定更能让孩子有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大大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肯定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其社会人际交往的能力。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环境,而教师就像是妈妈一样照顾着孩子们,在幼儿园中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教师更应该耐心的引导教育幼儿处理冲突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去评价幼儿的行为,更不应该当众的批评幼儿挫伤幼儿的自尊心,这种做法会加大幼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从而导致幼儿之间发生冲突,作为教师更应该以正确的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虽然幼儿之间的冲突破坏了原本的教育秩序,但是幼儿往往是在这样的事情下而发展起来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技巧的,教师要教会幼儿在与同伴间交往时学会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利益,并且尊重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学会为对方考虑。

5避免幼儿冲突的有效策略

5.1教师解决幼儿冲突的方法对于幼儿的影响

幼儿发生冲突的时间往往是教师看管交为松懈的时间,而幼儿在解决策略的选取上,总是直接争抢、对抗、警告,或者向老师告状。

教师大多数都是不厌其烦的谆谆教导,让幼儿明白一些相关的道理,而告诫幼儿不能用武力争抢去解决问题。

也会有教师面对幼儿冲突采用置之不理的方法态度或者简单的处理暂时制止了幼儿间的冲突,但是教师之所以没有正面解决幼儿间所出现的问题,一部分是可能工作繁忙没有照顾到幼儿,而其大多是因为教师非常了解冲突双方的能力,想锻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当双方都互不相让的时候,教师才会介入。

教师要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而进行一系列活动,面对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清楚的认识到幼儿独自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争取更完美更从容应对每次幼儿同伴之间的冲突。

处于幼儿园年龄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不成熟,而且有着鲜明的年龄特点,当今由于大部分幼儿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导致他们在活动中没有活动规则意识,不懂得谦让,更有甚者模仿家中父母的动作,出现攻击行为。

而教师面对冲突发生时,应该首先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考虑到冲突双方的感受,冷静和蔼的指导冲突双方一起解决问题,在适当的时间科学的介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幼儿在游戏中更加容易发生冲突,如果没有教师的细心管理和善意的帮助,没有规则的约束,对于还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和是非观念较模糊的孩子来说,就很难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活动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所以,教师有必要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例如:

“不可以说谎”、“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他律”会逐渐发展成为“自律”,这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点有关,幼儿也就会逐渐形成对的价值判别体系。

5.2家园合作加强沟通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

幼儿园应该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

幼儿之间发生冲突与家庭、学校的教育都有很大关系,幼儿间交往的行为技能大多是在模仿家庭中各个成员的行为举止,教师应做到及时与家长沟通,正视幼儿冲突的价值,积极疏导,引导幼儿家长认识到幼儿冲突是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而不是幼儿有意出现的一种行为,更不能把它当成攻击性事件。

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要遵循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原则,给家长树立一个良好教师形象,为家长对幼儿的冲突性行为的介入提出有效的建议。

幼儿园要与家长密切的配合,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主要部分。

5.3营造和谐友善的一日生活氛围

幼儿园要做到科学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建立良好的常规,从根本上避免幼儿冲突行为的发生,积极给幼儿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空间,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式方法。

教师应给予每一个幼儿同等的关注度,在活动中可以有意识的去帮助幼儿,及时鼓励幼儿与同伴间沟通合作,适当的给幼儿积极的应答与反馈,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幼儿园氛围可以大大降低幼儿冲突行为的发生。

另外,教师也应该灵活调整活动时间,针对自己班的情况安排活动方案及活动时间,时间过长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会加大,同时也要考虑到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和年龄发展特点,不强求一律,主、副班老师相互协调,维护秩序,使得幼儿园环境温馨和谐从而更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5.4爱的教育,培养健康的性格

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础,耐心是教育的起始,教师与家长都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多阅读一些幼儿教育的书籍,加强自身修养,正确的认识冲突性行为,并保证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有效的教育能力。

在幼儿发生冲突行为时,教师和家长要有自己独特且科学性的认识,通过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引导、解决来实现教育目标,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抓住任何教育时机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

不仅要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还要给幼儿扮演角色法人机会,让幼儿体会扮演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

还可以培养其倾听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养成倾听的习惯,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

”只有幼儿具有较好的倾听能力才可以理解同伴想要表达的意思,避免了理解不当而造成冲突行为的发生,帮助幼儿提升规则意识,认识到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加强对幼儿人际交往方面的引导,可以减少幼儿之间的冲突行为。

适时介入幼儿冲突,先观察幼儿自己如何解决并支持幼儿让其自己解决,以此来发展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幼儿的特殊认知水平和情感发展水平,应该根据情况而进行参与指导,帮助幼儿去解决冲突,避免发生伤害事件。

在幼儿间冲突发生后,还要善于总结归因,让幼儿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如何改正,怎样注意避免再在发生。

结论

因为在冲突中幼儿能同一时间关注到自己的利益和同伴的利益,才能和同伴有好的交往,所以说幼儿同伴冲突有利于其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同时幼儿同伴冲突也有利于其社会技能的发展。

它为幼儿的社会技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情境和锻炼的机会。

但是冲突会导致冲突双方有一定的心理或身体上的伤害,幼儿园阶段是认知、情绪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矛盾发生的高潮期,幼儿具有一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点,幼儿总是认为他所见到的东西或者是他已经拿到的东西就是他自己的,尤其是处于幼儿园小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语言发展能力还不发达,而一些无关紧要琐碎的事情就能导致冲突的发生,与此同时幼儿偏向于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想法,从而出现了冲突行为,然而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友善温馨的家庭环境可以让幼儿具有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在遇到冲突问题时采用积极的方式方法解决;

幼儿园作为幼儿第一个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保证幼儿园内教学娱乐设施充足完善的同时教师也要用辩证的眼光去面对幼儿冲突的问题,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营造和谐友善的一日生活氛围并引导孩子关爱他人,学会为他人考虑。

幼儿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但是这又是锻炼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好机会,可以发展其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让幼儿正确面对正确解决冲突掌握社会交往技能的技巧,同时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认识到幼儿冲突潜在的教育价值,培养幼儿正确的道德品质的意识,及其与同伴分享合作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发展。

在整个论文研究撰写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句话的意义,也感受到自身能力的浅薄,文章中多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参考文献

〔1〕王练.幼儿园教师解决幼儿冲突的角色分析与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

〔2〕胥兴春.应对幼儿冲突的策略与技术[J].学前教育研究.2006(06).

〔3〕李娜.幼儿同伴冲突解决方式的观察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5(02).

〔4〕邹晓燕,李英玉,黄晓梅.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与教育[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6(Z1).

〔5〕桑标.徐轶丽.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其日常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

育.2006(02).

〔6〕何国宏.幼儿对同伴冲突的归因以及不同归因下应对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7〕常娟娟.幼儿冲突及其解决对策[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06).

〔8〕赵丽君.儿童交往冲突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2006(12).

〔9〕吴晗睿.幼儿教师对幼儿冲突的干预行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

〔10〕赵永林.教师干预幼儿冲突行为的研究[J].学校管理.2015(04).

〔11〕林磊.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行为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04).

〔12〕张国萍.论幼儿暴力倾向的成因及对策[A].辽宁师专学报.2002(73)

〔13〕赵艳.角色游戏中幼儿冲突行为的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2012.

〔14〕曾琦.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性[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04)

〔15〕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何国宏.幼儿对同伴冲突的归因以及不同归因下应对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