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问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最新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9365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环境问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最新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环境问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最新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环境问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最新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水环境问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最新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水环境问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最新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环境问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最新版Word格式.docx

《水环境问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最新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环境问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最新版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环境问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最新版Word格式.docx

本文档可以用来收藏、阅读、改编、打印(使用时请先阅读条款)。

  摘要:

水环境危机是全球问题,不容乐观。

水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

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为契机,通过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和价格机制运作城市供水与污水治理企业;

重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将水环境治理与市政建设有机结合;

以科学技术为先导,靠合理完善的水环境系统管理,使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全面推向市场。

  关键词:

水环境水污染给水排水可持续发展

  1水环境面临的问题

  水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水是农业的命脉,工业的动力,城市的血液。

水之宝贵,在于其储量有限,更在于其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可再生性。

  自然界水汽循环和水的社会循环构成人类生存的水环境。

自然界水汽循环使得水资源不断更新以供人类利用,这种更新是靠自然的力量进行的,这是水的自然循环。

水的社会循环是指人类为生活和生产之需从天然水体中取水,用过的水再排回到天然水体中的人工循环。

水的社会循环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

人类在享用自然之时,必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回报自然。

只有这样,才能使水的自然循环运转顺畅而成为良性循环,使再生资源得以永续利用,服务于人类。

如果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索取,且不保护,必然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这就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近年来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如气温升高、干燥、干旱、洪水等,就是人类对自然破坏的后果。

人类必须正视和处理好与自然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唯一的出路,也就是使水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构成危害”。

  水环境问题的关键是水的社会循环问题,水的社会循环的实施主体是水工业。

它是以城市及工业为对象,从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并以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求的水量、水质作为生产目标的特殊工业[1]

  ;

其核心部分是给水与排水。

  1.1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严重

  1.1.1水资源短缺我国河川较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2×

104

  亿m3

  ,约相当于全球年径流量47×

  的5.6%,居世界第六位。

但是,世界人均淡水量为1.08万m3

  /人.

  a,而中国仅为2392m3

  a,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在世界的第88位)相当于美国的1/5,加拿大的1/50,日本的3/4;

即使在长江流域富庶的太湖地区,人均水资源也仅为800m3

  a。

目前,我国有333个城市缺水,108个城市严重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m3

  ,被列入世界13个贫水国的名单中[2]

  。

  1.1.2水资源污染严重长期以来,在粗放型模式的操作下,我国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再生,缺乏对污水处理和排放的有效控制,致使水资源被消耗和被污染。

1984年~1995年这10年间,700余条近10万km长的河流中污染河段长度从占21.8%增加到46.5%。

全国河流近1/2河长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2]

有的水源既不能灌溉,更不能用于生活饮用。

一些河段严重污染使其难以利用,造成水资源浪费,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状况。

  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严重造成的水危机,不但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加剧,而且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由于供水不足,城市工业的年经济损失可达1200亿元;

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相当于国家当年财政收入的6%。

可见,水危机不但严重困扰着国计民生,而且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2违背“给水与排水统一体性”的运作

  通俗讲,给水与排水就是人类向大自然“借用”和“归还”可再生资源——水,所以,给水与排水是不得以任何原因或任何形式偏废一方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性才符合可持续发展法则。

  长期以来,我国给水排水存在两种传统观念[3]

  :

给水与排水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事业;

给水排水是城市基础设施或公共事业。

具体表现为因资金短缺而偏废排水中的废水处理。

偏废的形式有:

不建污水处理厂、只按部分废水量建处理厂、污水厂降低负荷运行或停止运行或假运行、以罚款代替或减轻废水处理任务,等等。

这种违背“给水与排水的统一体性”的运作,是“只借不还”的行为,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近年来,国家在污水处理方面加大了一些工程建设投入。

但是,欠帐较多,大部分城市污水仍未经有效处理而直接排放。

据1996年统计,我国有设市城市666个,城市污水排放总量为352.8亿m3

  /a,城市污水处理量为83.3亿m3

  /a,污水处理率为23.6%。

城市市政系统年收纳污水208.9亿m3

  ,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153座,处理能力751.2万m3

  /d,加上分散设施的处理能力,每年处理污水23.8亿m3

  ,市政污水处理率为11.4%[4]

上述污水处理率均未限定处理程度和处理深度。

按照国家环保局最近颁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推算,能达到二级处理排放标准的城市污水处理率最高为5.5%[5]

  如某城市于九十年代初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其规模属大型处理厂,但仅为一级处理,即使能按设计能力运转,出水水质仍远远达不到国家环保局最新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还有可数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厂和企业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出水达标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2水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时代发展的主题。

水的社会循环的最终目标正是要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以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水量水质及其载体功能的各种需求,避免和消除水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污染。

  2.1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以合理完善的管理使水资源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护

  从给水与排水是两门互不相关事业的观念转变为是一个具有统一体性的整体的观念,从给水排水是一项国家投资、垄断经营的城市基础设施或公共事业的观念转变为是一门工业的观念,这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前提。

  2.1.1经济体制的转变给水排水是一项城市基础设施或公共事业的提法,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观点,违背了水具有商品属性的经济规律,是给水排水资金永远短缺,并导致水环境恶性循环的根源。

与此相反,给水排水已发展成为一门工业——水工业的观点,以及水是一种产品,需制定“水价”的原则,完全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从而可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实现水资源污染的有效控制,使水的社会循环良性运转。

  2.1.2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水污染是水资源的浪费,这种以大量资源浪费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即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与之相反,“给水排水统一体性”的观念,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观点。

既可消除偏废废水处理所导致的种种水污染根源,又为节约水资源提出了要求。

  因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机构应在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基础上,以立法、执法和司法为依据,以水环境系统为主线,进行职能机构重组。

这样,才能以科学合理完善的管理实现水资源的有效控制和保护,使水的社会循环得以永续良性运转。

  2.2通过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和价格机制运作,将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全面推向市场

  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水工业产业政策研究,需要相关的体制、资金、市场、价格、管理、技术标准等支撑,需要改革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投资机制,需要政府在财政预算和信贷市场方面给予扶持,需要建立水环境保护基金或建立水环境投资公司,需要走向市场。

修订和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水资源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条例》,以及与《国际环境条例》接轨的若干行政法规等;

建立健全监督保证机构,为水的社会循环永续利用提供必要的法律基础和保障。

  按水的开发和利用属性,水的消费者应支付的价格应包括水资源费与保护费用、水的开发生产费用和排放净化费用。

这样才能解决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才能限制水的浪费、才能建立良性循环的投资环境。

  2.3城市污水治理企业化是防治水污染行之有效的根本性途径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已充分证明,污水治理企业化是行之有效的根本性途径。

建立按市场机制运行的污水治理企业,以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以及合理的水与废水价格体系和收费体系作为运作的资金保障。

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建立废水征税法,对污废水治理不善或不治理的用户,收缴较高的税金,敦促其尽快建设或加强污废水治理工程。

可设立“城市给水排水公司”或“水工业工程公司”,统一经营自来水系统与污水处理及再利用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维护等业务。

  2.4重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将水环境改善与市政建设有机结合

  污水处理规模和程度的具体确定应以总体水质目标、地方财政能力等为依据。

工业废水,应在合理预处理去除难降解污染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后,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生活污水要避免局部高度净化而总体仍严重污染的现象。

政府应下决心在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使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发挥作用;

对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内河的污水实施截留,送至污水处理厂;

组织污水二级处理的工艺设计和实施,以满足新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这是根本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途径。

城市内河的水质及河周边环境的改善不仅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还可促进生活居住区的环境建设,这比建几个市民广场更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更实实在在。

  2.5科学技术是解决“社会对水的不断增长的需求与水危机的矛盾”的先导

  近年来,我国在水环境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还与发达国家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引进了一大批先进技术和设备。

但许多科技成果以单项技术为主,缺乏集中统一的综合性、群体性的技术研究,缺乏综合性的工程化技术和决策支持体系;

一些科研成果虽具先进性,但产业化和商品化有难度;

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开发研制更有待加强。

目前,应着手开展如下工作。

(1)对已有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新技术体系;

(2)开发研制和完善各种测试技术和性能评价技术,为工程设施的优化和规范化管理创造条件;

(3)调查环保产业现状,研究其发展对策。

到本世纪末,世界环境设备的年产值预计可达1200亿美元,从而形成世界经济四大新市场之一。

(4)应在有效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开发高技术和拳头产品,并逐渐形成规模化产业。

同时,建立相应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以推动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建设部科技司.中国2000年水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水工业科技产业化.给水排水,1995,5

  []2黄仲杰.我国城市供水现状、问题与对策.给水排水,1998,2

  [3]许保久.试论中国水工业.给水排水,1996,2

  [4]张悦.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备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与对策.给水排水,1998,1

  [5]郑兴灿.中国水工业的产业组成和发展问题探讨.给水排水,1998,2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