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官方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8815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官方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官方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官方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官方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官方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官方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官方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官方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官方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2课程性质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

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专业信息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因此,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3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3.1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根据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条件现状,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

在三级目标体系中,基础目标是针对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需求确定的,提高目标是针对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好、英语需求较高的学生确定的,发展目标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特殊需要以及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多元需求确定的。

大学英语教学与高中英语教学相衔接,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确定起始层次,自主选择教学目标。

分级目标的安排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实施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

3.2教学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

英语应用能力是指用英语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

大学英语在注重发展学生通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应进一步增强其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等不同领域或语境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

大学英语根据三级教学目标提出三个级别的教学要求。

基础目标的教学要求主要针对英语高考成绩合格的学生,是大部分学生本科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的教学要求针对大学入学时英语已达到较好水平的学生,也是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所选择的要求。

对英语高考成绩基本合格的学生,学校可适当调整基础目标的部分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三个级别的教学要求分总体描述和单项技能描述。

总体描述包括语言技能与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习策略的要求;

单项技能描述则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对三个等级的教学目标作进一步的说明。

各高校应依据本指南提出的三级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学校、院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总体能力描述如下:

级别

总体描述

基础目标

能够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交流的需要;

能够基本正确地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在高中阶段应掌握的词汇基础上增加约2000个单词,其中400个单词为与专业学习或未来工作相关的词汇;

能够基本理解语言难度中等、涉及常见的个人和社会交流题材的口头或书面材料;

能够就熟悉的主题或话题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能够借助网络资源、工具书或他人的帮助,对中等语言难度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理解主旨思想和重要细节,表达基本达意;

能够使用有限的学习策略;

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观察到彼此之间的文化和价值观差异,并能根据交际需要运用有限的交际策略。

提高目标

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就熟悉的话题使用英语进行较为独立的交流;

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在高中阶段应掌握的词汇基础上增加约3000个单词,其中600个单词为与专业学习或未来工作相关的词汇;

能够较好地理解语言难度中等、内容熟悉或与本人所学专业相关的口头或书面材料,理解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篇章结构和隐含意义;

能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较清楚地描述事件、物品,陈述道理或计划,表达意愿等;

能够就较熟悉的主题或话题进行较为自如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能够较好地使用学习策略;

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较好地处理与对方在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并能够根据交际需要较好地使用交际策略。

发展目标

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等诸多领域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

能够有效地运用有关篇章、语用等知识;

能够较好地理解有一定语言难度、内容较为熟悉或与本人所学专业相关的口头或书面材料;

能够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形成自己的认识;

能够就较为广泛的主题,包括大众关心的和专业领域的主题进行较为流利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语言符合规范;

能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阐明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道理或理论;

能够通过说理使他人接受新的观点或形成新的认识;

能够恰当地使用学习策略;

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处理好与对方在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并能够根据交际情景、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的不同,恰当地使用交际策略。

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语言单项技能描述如下:

语言技能

1.听力理解能力:

能听懂就日常话题展开的简单英语交谈;

能基本听懂语速较慢的音、视频材料和题材熟悉的讲座,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相应级别的英语课程;

能听懂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常用指令、产品或操作说明等。

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2.口头表达能力:

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简短但多话轮的交谈;

能对一般性事件和物体进行简单的叙述或描述;

经准备后能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

能就学习或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主题进行简单的讨论。

语言表达结构比较清楚,语音、语调、语法等基本符合交际规范。

能运用基本的会话技巧。

3.阅读理解能力:

能基本读懂题材熟悉、语言难度中等的英语报刊文章和其他英语材料;

能借助词典阅读英语教材和未来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和简单的专业资料,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能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和阅读材料的难易,适当调整阅读速度和方法。

能运用基本的阅读技巧。

4.书面表达能力:

能用英语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

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以短文的形式展开简短的讨论、解释、说明等。

语言结构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较为恰当,语意连贯。

能运用基本的写作技巧。

5.翻译能力:

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结构清晰、语言难度较低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

能有限地运用翻译技巧。

能听懂一般日常英语谈话和公告;

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语速中等的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和其他音视频材料,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

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或与未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产品等相关的口头介绍。

能较好地运用听力技巧。

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

能较好地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

能陈述事实、理由和描述事件或物品等;

能就熟悉的观点、概念、理论等进行阐述、解释、比较、总结等。

语言组织结构清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能较好地运用口头表达与交流技巧。

能基本读懂公开发表的英语报刊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

能阅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综述性文献,或与未来工作相关的说明书、操作手册等材料,理解中心大意、关键信息、文章的篇章结构和隐含意义等。

能较好地运用快速阅读技巧阅读篇幅较长、难度中等的材料。

能较好地运用常用的阅读策略。

能用英语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

能撰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和英语小论文;

能描述各种图表;

能用英语对未来所从事工作或岗位职能、业务、产品等进行简要的书面介绍。

语言表达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能较好地运用常用的书面表达与交流技巧。

能摘译题材熟悉,以及与所学专业或未来所从事工作岗位相关、语言难度一般的文献资料;

能借助词典翻译体裁较为正式、题材熟悉的文章。

理解正确,译文基本达意,语言表达清晰。

能运用较常用的翻译技巧。

能听懂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和主题广泛、题材较为熟悉、语速正常的谈话,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主要信息;

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英语讲座和与工作相关的演讲、会谈等。

能恰当地运用听力技巧。

能用英语较为流利、准确地就通用领域或专业领域里一些常见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

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篇幅较长、有一定语言难度的文本或讲话;

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能参与商务谈判、产品宣传等活动。

能恰当地运用口语表达和交流技巧。

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主旨大意及细节;

能比较顺利地阅读公开发表的英语报刊上的文章,以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英语文献和资料,较好地理解其中的逻辑结构和隐含意义等;

能对不同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能恰当地运用阅读技巧。

能以书面英语形式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

能就广泛的社会、文化主题写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就专业话题撰写简短报告或论文,思想表达清楚,内容丰富,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较强;

能对从不同来源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纳,写出大纲、总结或摘要,并重现其中的论述和理由;

能以适当的格式和文体撰写商务信函、简讯、备忘录等。

能恰当地运用写作技巧。

能翻译较为正式的议论性或不同话题的口头或书面材料,能借助词典翻译有一定深度的介绍中外国情或文化的文字资料,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错译、漏译,文字基本通顺达意,语言表达错误较少;

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或所从事职业的文献资料,对原文理解准确,译文语言通顺,结构清晰,基本满足专业研究和业务工作的需要。

能恰当地运用翻译技巧。

上述三个级别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是各高校在制定本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其他教学文件时的参照基准。

各高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具体要求与指标作适当的调整。

在提倡学生语言技能平衡发展的同时,也鼓励不同学校、不同院系或不同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语言技能的选择上有所侧重,突出特色,以满足院系和学生的不同需求。

4课程设置

4.1总体框架

课程设置是教学目标在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是对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所做的安排和规定。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由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组成。

各高校应根据学校类型、层次、生源、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遵循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形成反映本校特色、动态开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要注意处理好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关系,处理好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课程设置还要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在大学本科学习的不同阶段开设相应的英语课程。

4.2.课程结构与内容

4.2.1通用英语课程

通用英语课程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通用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同时教授英语词汇、语法、篇章及语用等知识,增加学生的社会、文化、科学等基本知识,拓宽国际视野,提升综合文化素养。

通用英语课程分为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级别。

各级别课程相对独立,各有侧重,相互补充。

基础级别的通用英语课程以高中英语选修I课程为起点,重点突出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语言基本知识的学习。

通过一至一年半的英语教学,使学生英语能力达到本指南规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基础目标的相关要求。

提高级别的通用英语课程强调听、说、读、写、译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兼顾语法、词汇、篇章、语用等语言知识的进一步巩固、提高和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扩充。

通过一年左右的英语教学,使学生英语能力达到本指南规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提高目标的相关要求。

发展级别的通用英语课程注重学生较高层次语言应用能力的拓展训练,满足具有拔尖创新潜质的高水平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

通过一至两个学期的英语教学,使学生英语能力等达到本指南规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目标的相关要求。

4.2.2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为目的,具体包括学术英语(通用学术英语、专门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两类课程。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相结合,教学活动着重解决学生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问题,以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为教学重点。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凸显大学英语工具性特征。

各高校应以需求分析为基础,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需要开设体现学校特色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供学生选择,也可在通用英语课程中融入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的内容。

基础级别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为基础性通用学术英语和入门级职业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初步的通用学术英语知识以及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基本英语表达。

提高级别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为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通用学术英语和一定的职业英语知识,培养学生基本达到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

发展级别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面向学术或职业领域有特殊需求的高水平学生,帮助学生利用英语提高本专业学习、工作的能力,特别是在专业领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4.2.3跨文化交际课程

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进行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课程体现了大学英语的人文性特征。

各高校可根据需要开设不同级别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也可在通用英语课程中融入跨文化交际的内容。

基础级别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以丰富学生中外文化知识、培养学生中外文化差异意识为目的。

可在通用英语课程内容中适当导入一定的中外文化知识,以隐性教学为主要形式,也可独立开设课程,为学生讲授与中西文化相关的基础知识。

提高级别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在学生已掌握的语言文化知识基础上开设,主要包括文化类和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帮助学生提升文化和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发展级别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2.4基于教学目标的课程设置

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照顾到学生的不同起点,充分体现个性化。

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起点较高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

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

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安排上,大学英语起始阶段课程若与高中英语选修I课程相衔接,可选择基础目标;

对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好、英语需求较高的学生,可选择提高目标。

与基础目标和提高目标相关的通用英语课程为必修课;

与发展目标相关的课程可以设为限定选修课或任意选修课。

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除通用英语外,大学英语各级别课程还应包括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等教学内容。

基础目标与提高目标级别的课程建议每周安排4课时,发展级别的课程每周安排2-4学时。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产出性能力,各高校应控制大学英语课程班级规模,口语和写作等课程每班原则上不超过35人。

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兼顾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环节,建立与不同课程类型和不同需求级别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各高校应将网络课程纳入课程设置,重视在线网络课程建设,把相关课程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使课堂教学与基于网络的学习无缝对接,融为一体。

5评价与测试

评价与测试是检验教学质量、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大学英语课程应依据本指南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建立科学的评价与测试体系,系统地采集有关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以及大学生英语能力等相关信息,通过多维度的综合分析,判断大学英语课程和大学生英语能力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并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提供有效的反馈,推动大学英语课程不断改革和发展,实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总体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涵盖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应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与手段,处理好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之间的关系,实现从传统的“对课程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促进课程发展的形成性评价”转变。

评价的主体包括大学英语教学管理者、专家以及教师和学生等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大学生英语能力测试应包括形成性测试与终结性测试,应加强形成性反馈,处理好共同基础测试与校内测试、综合语言能力测试与单项语言技能测试、基础英语测试与专门用途英语测试等各方面的关系,实现“对学习结果的终结性测试”与“促进学生学习的形成性测试”的有机结合。

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英语能力要求,开发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和大学生英语能力测试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和测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导向、激励、诊断、改进、鉴定、咨询、决策等多重功能,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和大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5.1大学英语课程评价

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的目标是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校本评价与其他多样化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即依据本指南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对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开展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及时、有效地为课程和教学提供反馈信息,推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评价体系的指标包括:

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评价与测试、教学管理、教师发展等。

课程评价应根据上述评价维度,定期采集并分析相关数据,发布评价结果报告。

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评价体系以学校内部开展的自我评价为主,其他多样化的外部评价为辅。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本校的教学需求和现状,制定适合本校的评价标准和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常态化的评价数据库,并定期更新和公布数据,以利于自我监督,并通过有效分析和反馈评价信息,促进自我改进和提高。

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评价还需开展其他多样化课程评价。

多样化评价是校内评价的必要补充与延伸。

大学英语课程多样化评价应既考虑课程的共性,又兼顾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学生群体,即根据学校类型、地区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发多样化的评价工具,开展分层分类的课程评价。

国家和省市层面的评价以宏观指导为主,通过评价发挥优秀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学校层面,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评价活动,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涉及大学英语教学的专家机构、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用人单位。

大学英语教学的专家机构(如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评价标准的制定与修订,为地方和学校层面的评价提供咨询建议,并可定期组织专家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评审并给予指导;

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评价标准和实施评价;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参与评价活动,包括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评价活动还应包括积极听取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的反馈,以指导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5.2大学生英语能力测试

大学生英语能力测试的目标是构建“共同基础测试与其他多样化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测试体系,即根据本指南所确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采用校本考试、校际或地区联考、全国统考等多种方式,全面检测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发挥测试对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提供诊断和反馈信息,促进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

大学生英语能力共同基础测试由专业考试机构统一设计、开发和实施,对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进行科学、准确的测量。

共同基础测试所考核的能力要求与本指南相应级别的教学目标衔接;

考试结果所反映的学生英语能力与我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接。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自主选择参加相应等级的测试。

在测试形式上,应建设大学英语试题库,并推广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测试。

其他多样化测试以校本考试为主。

大学英语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本校的教学需求和现状,制定并颁布校本考试大纲,实施校本考试。

校本考试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测试,测试内容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跟踪和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等基本信息数据,构建学生个人学习档案,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反馈。

其次,多样化测试还包括校际或地区联考以及全国统考。

专业考试机构或校际联合的专家组织根据不同高校、不同地区的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自主设计、开发和实施综合语言能力、单项语言技能或专门用途英语考试。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专业需要自主选择参加校际或地区联考。

大学生英语能力综合测试是评价学生英语能力的手段,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能以测试主导或替代教学。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指导大学英语教师提高语言测试理论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