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794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5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

财政学复习提纲

财政学复习提纲

1.财政(PublicFinance)

财政产生的原因:

(1)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指在市场充分发挥其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的基础上,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或难以正常发挥作用的状态。

包括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外部效应(externalities)。

(2)垄断现象(MonopolyPhenomenon)

(3)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一方拥有另一方得不到的信息的情形。

(4)市场不完全(MarketIncomplete)

(5)偏好不合理(PreferenceIrrational)关于优值品、劣值品问题

(6)分配不公平(AllocationUnfair)

(7)经济波动(EconomicFluctuation)宏观经济运行出现周期性的经济过热和经济衰退

财政的概念:

财政属于历史范畴、经济范畴、分配范畴。

要准确理解财政的概念,需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1)财政分配的主体——国家

(2)财政分配的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和服务

(3)财政分配的依据——国家的政治权力

(4)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5)财政分配的形式——价值、实物和力役形式

一般认为是指提供公共物品、克服市场失灵、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职能的财政。

或者说,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国家财政。

财政的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ResourcesAllocationFunction)

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资源配置失效,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率状态。

目标:

高效率

a)在经济学中,通常以帕累托效率作为衡量资源配置高效率的标准。

b)帕累托效率(Paretoefficiency),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c)帕累托改善(Paretoimprovement),指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

d)帕累托效率意味着所有的帕累托改善都不可能。

资源配置职能的基本要求

(1)确保社会资源在公、私两大部门之间的最优配置

(2)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

(3)有效地配置归公共部门支配的社会资源

(4)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使用效益

财政间接的资源配置

(1)财政活动会影响或改变私人部门的资源配置,尽量做到市场效率损失最小化

(2)通过财政的投资、税收、财政补贴等手段,引导投资方向和消费方向,调节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

二、收入分配职能(IncomeDistribution)

财政为了实现公平分配,对市场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行的调整。

目标:

公平分配

经济公平(市场公平):

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

经济公平实际上属于市场效率的范畴。

社会公平:

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即社会认可的收入分配格局。

社会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隐含了对社会公平标准的一种认可。

三种不同的公平观

1、规则公平

在统一规则的前提条件下,各人的收入份额与其对生产的贡献份额相一致的收入分配就是公平的。

2、起点公平

强调起点一致条件下的规则公平。

起点公平依然承认分配结果上的差别,并认为只要这种差别是由努力和选择所形成的,它就是合理的。

3、结果公平

强调收入分配的结果,强调各社会成员之间所拥有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

在现代财政学中,主要从结果公平的角度来评价收入分配的状况。

如何测度收入的差距?

1、洛伦兹曲线(LorenzCurve):

将社会成员从低收入向高收入排列,然后将收入与人数逐个相加,并算出这些人的人数与收入在总人数与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从而得到一系列的组合点。

2、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

基尼系数=A/(A+B)。

0≤基尼系数≤1。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基尼系数反映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大致标准:

0-0.2之间表示绝对平均;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0.3-0.4之间较为合理;

0.4-0.5之间差距较大;0.5以上说明收入差距相当悬殊。

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EconomicStabilityAndDevelopment)

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产生影响,以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的。

目标经济稳定: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手段

(1)通过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来实现经济稳定的目标

(2)通过“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调节总量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适度发展。

(3)通过投资、补贴、税收等手段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制约,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和高速的最优结合。

(4)财政应保证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与安定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生活质量的提高。

财政的特征:

(1)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

(2)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服务的财政

(3)非盈利性的财政

(4)法制化的财政

2.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

概念:

指在市场充分发挥其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的基础上,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或难以正常发挥作用的状态。

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经济以及财政存在的最直接、最充分的理由。

表现:

1、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2、外部效应(externalities)

3.私人物品(PrivateGoods)与公共物品(PublicGoods)

概念:

私人物品(PrivateGoods):

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公共物品(PublicGoods):

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

受益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

——一旦公共物品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消费。

——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它;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

——技术上做不到或经济上不可行

消费的非竞争性(Nonrivalry) 

——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排斥和妨碍他人同时享用,也不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消费该种公共物品的数量或质量。

——在既定的公共物品水平下,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引起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Non-divisibility)→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厂商享用。

公共物品以其“共同消费性”(collectiveconsumption/jointconsumption)区别于私人物品。

公共物品的分类

按性质划分

纯公共物品(Pure-PublicGoods)

准公共物品(混合物品)(Quasi-PublicGoods,MixedGoods)

纯私人物品----混合物品----纯公共物品

如果一种物品既不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又不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则为纯私人产品;

如果一种物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则为纯公共物品;

如果一种物品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只具有公共物品部分特征的,则为混合物品。

具有非竞争性但又具有排他性的物品

俱乐部物品(ClubGoods):

如教育、公园等需付费的公共设施、娱乐场所。

拥挤性物品(CongestibleGoods):

强调这类物品的非竞争性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

即这类物品都有一个饱和界限(拥挤点),在未达到拥挤点时,物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但一旦达到拥挤点后,再增加消费者就会影响到现有消费者对该物品的消费。

具有竞争性但又具有非排他性——公共资源(PublicResource)如自然资源的开采权。

市场为何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决定了市场机制是不可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的。

非排他性→搭便车(FreeRiding)

免费搭车:

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某种公共物品的行为。

非竞争性→P=MC=0(免费供给)

私人部门和市场机制并不是完全不参与公共物品的提供。

4.外部效应(externalities)

概念:

某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指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了他人福利的情形。

特点:

存在于经济主体决策之外,因为他无须因其行为影响他人而承担成本或获得补偿

存在于市场价格机制之外,绕过价格机制影响他人的福利

种类:

(1)正外部效应(PositiveExternalities)

指给无偿给他人带来积极影响的行为;如某种传染病的免疫接种。

(2)负外部效应(NegativeExternalities)

指给他人施加了成本,却不因此而付出代价;如化工厂的排污行为。

外部效应对效率的影响

负外部效应与供给过剩

资源配置效率要求:

MSC=MPC=MPB=MSB

边际外部成本(marginalexternalcost,MEC)

指新增单位产品生产所导致的由第三方承担的额外成本。

社会成本MSC=MPC+MEC

MSC=MPC+MEC=MPB=MSB

MPC﹤MPB→生产增加,供给过剩

 

负外部性导致的效率损失:

供给过剩正外部性导致的效率损失:

供给不足

正外部效应与供给不足

资源配置效率要求:

MSC=MPC=MPB=MSB

边际外部收益(marginalexternalbenefit,MEB)

社会收益MSB=MPB+MEB

MSC=MPC=MPB+MEB=MSB

MPC﹥MPB→生产减少,供给不足

矫正外部效应:

私人对策:

道德约束、企业合并、明确产权和谈判(科斯定理)

公共对策:

对于产生正外部效应的行为主体,政府采取补贴等鼓励性措施;对于产生负外部效应的行为主体,政府采取征税(庇古税)等矫正性措施;排污权交易;管制

价格PMSC=MPC+MD(边际社会成本)

r*DMPC(边际私人成本)

rC

MB(边际收益)

0Q*Q产量Q

5.政府干预(GovernmentIntervention)

概念:

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就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或不足。

产品提供和生产的不同组合

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混合物品到底是采用公共生产方式、私人生产方式和混合生产方式,主要取决于效率。

私人生产在效率上要优于公共生产。

具体而言是:

公共物品由公共提供,私人物品由私人提供,混合物品混合提供。

政府干预的手段

1、经济手段

2、法律和行政手段

现代财政学的基本分析思路:

市场有效——市场失效——政府介入——财政的活动

政府干预的表现形式:

1、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2、矫正外部效应3、消除垄断

4、培育市场,健全市场体系5、矫正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失灵

6、纠正不合理偏好7、调节收入分配不公8、维护经济稳定发展

6.公共物品最优提供的局部均衡分析:

鲍温(Bowen)模型

考察单个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问题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均衡的差异

私人物品:

产品价格的接受者,产品数量的调节者。

公共物品:

产品数量的接受者,产品价格的调节者。

私人物品:

只要出现均衡的市场价格,就能建立起该产品产量的供需均衡。

公共物品:

只有当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