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三课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779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第三课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第三课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第三课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第三课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第三课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第三课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docx

《高一历史第三课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第三课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第三课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docx

高一历史第三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三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

巩固政权的斗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通过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等史实的分析,认识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提高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从中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通过了解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建设中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这种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

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及历史意义认识,培养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及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宪法的制定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

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积极性及局限性

【重点难点】

重点:

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措施;宪法的制定;三大改造

难点:

如何理解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的积极性及局限性

【导入新课】

毛泽东说:

“成立新中国只是我们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以后我们的路更长,更艰辛。

”建国后,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建国后的前三年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做了哪些奠基性质的工作。

【教学互长】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

提问: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为完成这一主要任务都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主要任务:

使中国稳步地由一个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措施:

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和对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巩固人民政权

巩固人民政权的具体措施都有哪些?

(解放全国领土;开展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①解放全国领土;

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除台湾、西藏和一些沿海岛屿以外的全国领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中国基本上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的标志是什么?

(西藏的和平解放)

②开展土地改革;

到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

即农民个人所有。

民主革命任务得以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土地改革)为什么?

(因为它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③抗美援朝;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为了和平,也从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国肆行侵略置之不理。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1950年9月在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后发出的严正警告。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出兵朝鲜。

中朝人民最终把敌人从中朝边境赶到三八线附近,迫使美帝国主义于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世界和平。

抗美援朝的胜利,中朝两国人民以劣势装备打败号称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帝国主义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作用:

家卫国,为新中国建设赢得了和平环境。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加上镇压反革命被称为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反帝斗争的继续,土地改革是民主革命反封建斗争的完成,而镇压反革命使我国社会秩序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定.三大运动的胜利,使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更加巩固,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要来源是什么?

反映了什么实质?

(没收官僚资本;实质是使国家掌握社会的经济命脉)

②合理调整工商业

对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民族工商业来为恢复国民经济服务);对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的主要内容是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

对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的主要目的:

调动私营工商业的经营积极性,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③农业互助合作

④工矿企业民主改革和技术改革

建立农业互助合作,工矿业民主和技术改革目的是什么?

(调动农民和工人主人翁的态度,发挥他们发展生产的积极。

经过三年的努力,当时中国的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到1952年,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得到巩固,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我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起到什么作用?

(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情况得到基本好转,国际形势也不断地朝着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面发展.为此我国又采取了那些经济建设的措施?

(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是指什么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实质是什么?

(解决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结束标志是什么?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过渡时期也就结束了)

1、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制定

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逐渐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一化三改

一五计划主要任务是什么?

让学生阅读课本后,概括为一化(重工业化)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怎样看待“一化三改造”之间的关系?

(一化三改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的统一。

)体现了什么重要特点?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3、1954年宪法的制定

随着经济建设的展开,在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方面采取的最重大的举措是什么?

(制定宪法)

l954年8月,全国各地基本上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秋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为什么说它是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

(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还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部宪法的特点是什么?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人民的意志)

制定这部宪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这部宪法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法律保证)

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

1、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为什么要进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小农经济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粮食问题日益严重.)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原则、方式和方法各是什么?

(方针是"积极发展、稳步前进".原则是"自愿互利".方式是由农业互助组到初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完全社会主义集体农民公有制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方法是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

到1955年10月,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农户仅占农户总数的32%,到1956年底,参加农业合作化的农户已达到农户总数的96%以上.随着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手工业合作化也逐渐形成高潮.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者已达到90%以上.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针是什么?

(国家资本主义)

主要采取什么形式?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采取了从低级向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过渡形式.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开始是在工业中实行加工订货、收购产品、统购包销等.在商业中是经销代销、代购代销等多种形式.高级国家资本主义是实行公私合营.在1954年以前,就已经出现过个别企业实行了公私合营,从1954年起,发展以企业公私合营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即向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过渡.)

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

(是指资本主义经济与国营经济的联系和转化的形式.这种联系程度的高低,以及这种联系含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多少,是确定它属于初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的依据.所以,国家资本主义又分为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和高级国家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政权建立后,国营经济起领导作用的前提下实行的国家资本主义.)

高级国家资本主义是实行公私合营,那么实行公私合营的实质又是什么?

(逐步改造工商业的生产关系,逐步走上社会主义)

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高潮,实行公私合营企业实行按劳分配,它与国营企业实质上没有多大的差别了。

3、积极性及局限性

由此可见对对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是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三大改造完成后,生产资料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说明了什么?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标志着什么?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结束,标志着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也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三大改造后期,因为要求过急,发展速度过快,工作过粗,以致遗留了一些问题.如:

农业生产管理上过于单一,分配上有平均主义:

对一些不属于资本主义企业的个体经济进行了公私合营,对一部分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不够适当:

对一些商业网点撤并过多,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等.以致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

【本课小结】

1949年10月,伟大的新中国诞生后,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创业、克服重重困难的时期,也是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时期。

这一时期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法律保证;对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中国由此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板书设计】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

政治上:

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土地改革完成

巩固政权,取得和平的环境各地人民政府的建立

基础的奠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经济上:

国家财政经济的根合理调整工商业

本好转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技术改革

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制定

路线、计划指导,法律保证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方针:

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农业、手工业原则:

自愿互利

三大改造道路: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形式、方法: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政策:

赎买政策

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人民版必修三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型]

[第

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3.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