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多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7310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多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多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多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多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多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多篇Word下载.docx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多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多篇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多篇Word下载.docx

纸片、铁架台、铁螺丝、铁夹、铁横杆、纸带夹、打点计时器(带复写纸片)、纸带、重锤、海绵垫、接线板;

长刻度尺。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1vt?

v0+ats?

v0t?

at22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vt2?

v02?

2as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种现象:

把小石头和树叶举到相同高度,石头的重量比树叶重,同时由静止开始释放。

观察哪个先落地?

(演示:

石头和树叶)

观察结果:

石头先落地

类似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大量物体下落的现象,归纳出:

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在我们今天看来,他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呢?

提问:

是不是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呢?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研究这个问题,桌上有两张纸片(同种材料,质量不同)观察掉落在桌面的情况:

1.两张纸平摊,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

2.把质量小的纸捏成纸团,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

可见,重的物体不一定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受空气阻力的影响)

正是由于有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下落得才有快有慢。

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也就是在一个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呢?

(演示牛顿管)看,这是一根玻璃管,管中的空气已经用抽气机抽掉了,里边有

一个金属片和羽毛,观察牛顿管里的羽毛和金属片下落的快慢。

(观察实验)

定义:

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要注意理解“自由”这两个字:

只受重力、初速度为零。

结合上面的实验我们一起总结下,小结:

如果没有了空气阻力,不同物体从同一高

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

不过,在存在空气的空间里,如果空气阻力的影响很小,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圣人,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限于当时科技发展的水平,他在物理方面的论述,今天看来很多是不恰当的。

但是,在两千年前他能够通过观察、归纳,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已经很不简单了。

我们应该正确评价他在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们继续深入的分析这种运动。

(学生分组实验:

将点火花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纸带穿过计时器,

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先用夹子夹住纸带上方,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的下方,然后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那么这些点记录了重物的运动情况。

下面大家结合学案来分析下纸带。

轨迹为直线还是曲线?

答:

轨迹为一条直线,物体作直线运动。

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不相等,逐渐的增大,所以是加速直线运动。

是匀加速吗?

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提示:

回忆前面学过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之差为定值。

这是一个判断公式,?

s?

at,已知的t=0.02秒,见学案表格。

可以测出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之差为定值(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能求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吗?

(同样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进行计算一下,大家选取不

同的时间间隔来读取数据,见学案表格)

通过多次测量计算:

(1)我们通常用g来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数值近似为9.8s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在实验中,如果要获得更精确的数据,还可以用频闪照相来测量。

(看到课本37面的表格,从表格上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地方,g的取值是不同的,纬度越高数值越大,越靠近赤道数值越小。

(2)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取值不同。

从赤道到两极,g逐渐增大。

同一地点g值相同。

(3)既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其运动规律与一般规律类似:

不同的物体在同一地点,从相同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根据h?

12gt,则它们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应用:

1:

大家看到课后的测定反应时间小实验。

2:

测量物体从一定高度的楼房掉下,已知落地时的速度,求高度和下落时间。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

巩固对自由落体运动特点的掌握、反馈纠正错误理解。

(五)发导学案、布置作业

下一节学习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历程,体会学习前人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的探究思想,作业完成课后习题3、4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一、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

二、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vt?

gth?

四、自由落体加速度g=9.8十、教学反思12gtvt2?

2gh2,s2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这节课主要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出了运动规律的三个公式,要求学生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灵活地运用。

第二篇:

自由落体运动习题

物体从离地h高处下落,它在落地前的1s内下落35m,求物体下落时的高度及下落时间。

长为l的细杆ab,从静步开始竖直落下,求它全部通过距下端h处的p点所用时间是多少?

3.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2倍,甲从h米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米高处与甲同时自由下落,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

下落过程中,下落1s末时,它们速度相同。

c:

下落过程中,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d:

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4.一个自由落体落至地面前最后一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全程的一半,求它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相遇问题

物体a、b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a以10m/s的速度匀速前进,b以2m/s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a、b再次相遇前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

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沿同一直线运动,甲在前面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在后做初速度为υ0,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a.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一次

b.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二次

c.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二次

d.若a1>a2,则两物体也可相遇一次或不相遇

经检测汽车a的制动性能:

以标准速度20m/s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制动后40s停下来。

现a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发现前方180m处有一货车b以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司机立即制动,能否发生撞车事故?

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

汽车x=10t-t2,自行车x=5t,(x的单位为m,t的单位为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经过路标后的较短时间内自行车在前,汽车在后

c.在t=2.5s时,自行车和汽车相距最远

d.当两者再次同时经过同一位置时,它们距路标12.5m

5.一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图象如图2所示,设向右为正方向,则前4s内()

a.物体始终向右运动

b.物体先向左运动,后2s开始向右运动

c.前2s物体位于出发点左方,后2s位于出发点的右方

d.在t?

2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2

第三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一章中的第五节课,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以及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本节课是想让同学们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在自由落体中,所以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计算既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深入分析自由落体运动也就是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

为了加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特点的理解,我是这样设计这堂课的:

用纸片和硬币是否同时落地的小实验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同时思考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重量是否有关,其次用牛顿管让学生对比真空下和空气中物体的下落与重量是否有关,由这些实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重量无关,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由落体运动。

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为了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我让学生从以上的实验中自己归纳总结出自由落体的定义以及判断的条件,学生在实验和归纳中加深了对自由落体运动和重力加速度的理解,使教学过程变的不枯燥。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我是这样处理的:

导学案着重放在最简单公式应用和基本概念的说法上,从我的批改来看,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如对自由落体运动条件的理解上,所以我把处理导学案基本概念的习题就放在给出基本概念之后,来着重强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教学反思《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

学生对简单公式应用掌握还可以,但是个别典型题处理的就很差了,如导学案的例题四,我先纠正学生错误的做法,其次和学生一起观察题目特点,给出解决题目的方法。

课本的做一做小实验,我也利用起来了,和学生共同探讨原理的基础之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自己计算,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自己感觉这节课还是比较紧凑的,还有时间处理课后习题,找了一个同学到黑板上规范了一下步骤。

本节课的缺点:

1,课本重力加速度的给出应该用实验的方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如果做这个实验的话,会占了这节课一半多的时间,根本没有时间处理导学案和课后习题。

会使这节课的容量打了折扣,所以考虑再三,我还是舍弃了这个实验,虽然我知道这样做不符合大纲,但符合实际,所以导致最后重力加速度的值给出的不够合理,这一块的板书也比较乱。

本节课我还有一个感想:

非重点生除了知识上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方面也还需要慢慢培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降低起点,放慢速度,认真设计,将课堂落实到实处。

第四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及设计思想

一、《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学习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对本课的学习,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说明不同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

由于学生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对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印象很深,所以本节课做好实验十分重要。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验逐步提出问题(设疑),让学生自己探究(解疑),得出结论。

充分体现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掌握并灵活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先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提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和设疑“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快吗?

”,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及演示实验(牛顿管)解疑,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并得出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不同物体,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相同的结论。

接着引导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怎样的运动呢?

”,通过分组实验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研究,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再提出“你1

”,引导学生去研究,从而圆满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牛顿管;

(2)纸片、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带复写纸片)、纸带、重锤、海绵垫、接线板;

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

回顾学过的知识:

1v?

v0+atx?

at222v2?

v0?

2ax

引入新课: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实验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实验方案,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让每个学生动手自己做。

1、两张纸平摊,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

2、把质量小的纸捏成纸团,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

(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我们通过观察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

受空气阻力的影响)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会怎样?

(演示牛顿管)

一根玻璃管,管中的空气已经用抽气机抽掉了,里边有一个金属片和羽毛,观察牛顿管里的羽毛和金属片下落的快慢。

如果没有了空气阻力,不同物体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引导学生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学生很容易得到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是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呢?

学生也会很自然的想到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是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演示实验:

将打点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纸带穿过计时器,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先用夹子夹住纸带上方,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下方,然后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那么这些点记录了重物的运动情况。

提问:

x?

at2,已知的t=0.02s。

(同样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进行计算一下,大家选取不同的时间间隔来读取数据,见学案表格)

g?

9.8m/s2

1、我们通常用g来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数值近似为9.8m/s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看到课本44页的表格,从表格上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地方,g的取值是不同的,纬度越高数值越大,越靠近赤道数值越小。

学生可以猜想g的值可能和纬度有关,然后老师告诉学生这个结论,激发学生对以后学习的兴趣。

2、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取值不同。

3、既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其运动规律与一般规律类似:

v?

12gtv2?

2gh2

1、做一做测定反应时间小实验。

2、估测相机曝光时间

3、测量物体从一定高度的楼房掉下,已知落地时的速度,求高度和下落时间。

二、《自由落体运动》设计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材料、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设计有趣、生动的实验等途径,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

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课堂中演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下落的运动,看到重的物体下落快。

一些同学可能会发出挑战,认为并不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快,他们可以自己来设计一些实验来推翻这一观点。

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是教师提出问题:

是不是重的物体一定下落的快呢?

然后拿出自己实现准备好的一些实验器具——两张纸片,将质量小的揉成纸团,然后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得到质量小的物体下落快。

这里我们可以大胆的交给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

因为学生肯定不会轻易的去得到结论,肯定会发出挑战,激发学生们的问题意识,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求知欲望,诱导学生以饱满热情投入到探求知识和谋求释疑的情景中去,使之乐于学,勤于问。

现在的教材也安排了很多探究性的问题,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不象以前那样直接就告诉学生通过实验和理论都能得到自由落体运动时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而是让学生先有思考,会是怎样的运动,学生可能会认为是匀速运动,也可能会认为匀加速运动或者是

变加速运动。

有些学生的有些想法也是为了表现和其他同学的不同,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这些猜想没有实验依据的,但是作为老师要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猜想,耐心解答,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不能轻视、不能嘲笑、不应该求全责备。

而是要满腔热情地接受和喜爱学生提出的问题。

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要想尽办法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问题中的“合理”成分要及时给予肯定,哪怕只有一点点闪光点。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机的融入物理教学,体验提问的乐趣,使学生爱问,乐问。

然后让事实说话,设计探究性的实验,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这一规律——匀加速直线运动。

最后还可以根据实验数据测得重力加速度。

教师告诉学生通过后面的学习可以知道地球表面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但是差别不大,一般的计算中取g=9.8m/s2或g=10m/s2,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心存疑惑,激发学生对后面知识学习的兴趣。

对于课本上表格里的一些地点的重力加速度,课本也设计成了探究性的问题,课本也没有给出结论,可以让学生大胆的猜想。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性地通过此类开放性问题的探究,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启发了学生积极思维,更有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深刻地掌握了所学物理知识。

问题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知识是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新知识学习,带着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课堂教学改革应该追求的目标。

第五篇:

教师招聘自由落体运动和说课模板

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册第__章第__节。

1、本节课分___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贯穿了_____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这条基本上通用)

3、本节课联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学习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学习_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__________的关键。

(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

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

)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2、

(只要说出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难点就行)

能力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___、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需要选择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

机的热情。

(对于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短,不一定要分成这三个目标,只要说出3点就行。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