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 教育综合第二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401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 教育综合第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 教育综合第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 教育综合第二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 教育综合第二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 教育综合第二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 教育综合第二章.docx

《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 教育综合第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 教育综合第二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 教育综合第二章.docx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第二章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社会诸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一)、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①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决定着教育目的;④决定教育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二)教育与生产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一定的要求,并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又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社会越发展,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也就越密切。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③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舒尔茨: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它体现在人的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教育投资是人类资本理论的核心。

(三)、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相互影响和制约

(1)科学技术改变着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作用

1、教育完成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四)、文化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①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②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③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育能够传承文化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融合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新文化的作用。

(3)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一方面:

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另一方面:

是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体现在:

一是:

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二是:

一定的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作用。

(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一方面:

表现在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

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本体。

(五)教育相对独立性

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

㈠、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⑴教育是培养人的的社会实践。

⑵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⑶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

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

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⑴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

⑵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⑴教育相对独立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⑵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概念

个人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再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包括方面:

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包括肌体的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识两方面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观点: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

孟子:

人性本善

弗洛伊德:

人的性本能是自然本能

威尔逊:

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高尔顿:

遗传决定论

格塞尔:

双生子爬楼实验,成熟机制

霍尔: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2、外铄论

观点:

人的发展是由后天的环境决定的;

代表人物:

荀子:

性恶论

洛克:

白板说

华生

3、二因素论:

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

观点:

人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受到遗传、环境、个人主观能动性等多个方面影响,是辩证统一的观点。

(三)、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

1、遗传因素

遗传素质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上一代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类型的特征等。

遗传作用:

(1)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认人的发展。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最初的可能性;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2、环境因素

环境是围绕在人的周围并对人的生存和生活产生作用的因素。

环境作用:

(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2)环境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受主观能动性影响。

3、教育因素(学校教育)

教育作用:

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的活动。

(2)教育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教育效果较好。

(3)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

(1)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

实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的条件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两个错误观点:

教育万能论:

洛克、康德、华生

教育无用论:

高尔顿

4、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主观能动性:

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

作用:

1、促进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2、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变为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层次:

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表现

遵循该规律的教育要求

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的施教“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做法违背该原则

阶段性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和任务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最近发展区

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和不同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

把握施教的关键期或最佳期适时而教、及时施教

互补性

包括生理和生理之间的互补和心理和生理之间的互补

长善救失,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

性别差异、不同个体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之间的差异、不同个体不同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

因材施教;弹性教学内容,组织兴趣小组

整体性

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以其整个身心投入教学生活,并以整个身心来感知、体验享受和创造这种教学生活

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注意做到做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识与潜意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巩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受教育权的社会因素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

2、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常出现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这说明教育具有()

A、社会性B、不适应性C、超前性D、相对独立性

3、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通过()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B、参与政治活动C、传播文化和科学知识D、参与经济活动

4、人类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参与经济活动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决定因素B、物质前提C、主导因素D、相关因素

6、“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哪项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影响作用()

A、教育B、环境C、遗传D、主观能动性

7、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B、教育C、环境D、主观能动性

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A、遗传素质B、教育C、环境D、主观能动性

9、“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

洛克的这一观点属于()A、遗传决定论B、教育万能论C、辐和论D、教育无用论

10、教育活动要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这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特点。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11、“既不能把小学生当中学生看,也不能把初中生当高中生来看,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有不同年龄特征。

”这说明学生发展的规律具有()

A、顺序性B、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1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时期:

新生儿和青春期。

这是人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1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1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

A、规范作用B、动力作用C、引导作用D、爆发作用

15、一些事例显示,对“狼孩”进行的不就教育都是不成功的。

这表明了人的发展具有()

A、关键期B、顺序性C、可逆性D、模仿性

16、“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那一理论()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儿童学理论

17、华生提出,给他一打婴儿,不管祖先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的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

这种观点反映身心发展动力理论是()

A、原发论B、内法论C、外铄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8、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经济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19、科学知识在其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或潜在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人能够掌握并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A、训练B、自学C、培训D、教育

20、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过,教育这种文化现象具有()

A、普遍性B、渗透性C、特殊性D、不可替代性

21、人类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社会生产B、人口数量C、科学技术D、自然环境

22、提出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C、对政治经济制度有促进作用D、有自身的特点规律

23、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科技进步B、生产发展水平C、政治需要D、产业革命

2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25、现代社会发展中,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共同制约着教育的()

A、性质B、结构变化C、内容和手段D、教育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